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迪庆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廖廓        米(xiān)        墓志铭        体裁衣(liáng)

    B.赋予        (nà)            万户候        飞舟(è)

    C.浮躁        (suǐ)          白炽灯        超今古(guàn)

    D.感慨        (zhā)          名信片        相形见(chù)

  • 2、下列对各句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这句话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引出窦娥对于天地的指斥。

    B.“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这句话化用典故,是窦娥借古人的故事表明自己冤情之深。

    C.“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是窦娥感天动地的冤情的直接诉说。

    D.“要甚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抒发了窦娥的一腔怨气。

  • 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句语出自谁?

    A.托尔斯泰

    B.培根

    C.高尔基

    D.莎士比亚

  •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寒喧  干涸  兴高采烈

    B.真挚  池塘  世外洮源

    C.暴躁  对联  怨天尤人

    D.矫情  证券  走头无路

  • 5、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是日常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指待人处事真诚,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

    B. 由于山体的中上部伸入云层,地面还是十分闷热,山雨欲来风满楼时,山体的中上部早已处于两层之中。所以往往地面降雨不久。山洪就爆发了。

    C. 拙文只是对我国税收征管制度与人权保障问题进行了很粗浅的初步探析,疏漏在所难免,今作与会,诚请方家不吝赐教与斧正,权作引玉之砖耳!

    D. 只见燕子门掌门人李显飞身而出,一掌打出,风声四起,梅花桩上手印清晰可见,他的功力早已入木三分,看客们无不瞠目结舌。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国旗手

    石钟山

    四年中,前国旗手崔成在国旗下站了究竟有多少回自己恐怕也无法说清了。

    当兵第二年的时候,他站了一班八点到十点的岗。上岗之前,肚子就有些隐隐的疼,他并没有把这疼当回事,他准时接了岗。当他站在哨位时,疼痛却愈来愈烈了。此时,正有外国一个军事代表团在中央领导的陪同下在天安门城楼上参观。

    疼痛使他的脸色苍白起来,豆大的汗珠从他的帽檐下涌了出来,他咬紧牙关,一声不吭。时间一分分流逝着,外国军事代表团参观完了天安门城楼,又向广场走来。崔成的身体因疼痛哆嗦起来,就在这时,一个外军上将冲他举起了照相机,也就是在那一瞬,他使出了浑身的力气把自己站成了一个标准的国旗手。在外宾面前,他露出了中国军人的微笑,闪光灯闪过,外军上将冲他举起了大拇指,他礼貌地用目光向上将问候。接下来,所有外宾成员,都以他和国旗为背景纷纷留影。他忘记了时空,此时只觉得全中国十二亿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的身上,有父亲的目光,有母亲的目光,还有所有家乡亲人的目光,以及眼前这些外宾的目光。

    他的眼前一片国旗的色彩。

    他被送到医院后,医生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那一次,他在医院里住了十几天。

    有一段时间,父亲一连好些天也没有给他来信,他一封又一封地给家里写了许多信,父亲也没有回信。

    就在那一天,他正在哨位上,父亲的身影突然出现在他的视线里。他以为自己的眼花了,眨了好几次,他才相信眼前就是自己的父亲。

    父亲解下背在身上的包坐了下来。

    父亲说:俺替你娘来看看你。

    父亲说这话时,显得一脸平静。他凝视着父亲,两年没见,父亲似乎老了许多,花白的头发在风中飘着。他在心里热热地叫了一声:爹——

    父亲又说:这辈子俺能亲眼看见俺儿在这儿站岗放哨就知足了。父亲说到这儿,声音哽咽了。他看见了父亲眼角的泪花。

    他在心里又叫了一声:爹——

    父亲说:你娘没这个福了。

    他的心疼了一下,预感到了什么,但他此时只能用目光望着父亲。

    父亲又说:你娘一定让俺来看看你,俺不来,你娘闭不了眼呐。”

    “轰”的一声,他的预感得到证实,眼泪夺眶而出,他在心里惊天动地地叫了一声:娘——

    父亲还说:这回你娘的眼睛该闭上了,她去时一直喊你的名字;你爹你娘就你这么一个娃,她放心不下哩;俺想过发封电报让你回去,可俺又想,国旗咋能没人站岗哩,俺还是硬下心没给你发电报。

    娘呀——他在心里这么叫过,眼泪终于夺眶而出。

    父亲在口袋里摸出了一张火车票:儿呀,俺知道你忙,下车时就买了回去的票,你站岗吧,爹啥都看见了,回去时在你娘坟前说一声,你娘也该闭眼了。

    爹一步三回头地走了,走入匆匆的人流中,在他的泪眼里消失了。

    下岗之后,他赶到火车站,父亲坐的那趟列车已经启动了,他只看见父亲从车窗里伸出的一只手。

    他冲着火车大喊着:爹呀——他站在那里终于放声大哭起来。

    崔成当满三年兵之后,哨位上发生了一件事。那一天,他刚上岗不久,看见了一位中年母亲。那位母亲似乎在这里等了许久,看到他,似乎也认出了他,长长地吁了口气,然后说:终于见到你了,你还记得我们娘儿俩吗?

    那位母亲又说:我女儿昨天离开了我,她得的是白血病。说到这儿,母亲轻轻地啜泣起来。

    他的心疼了一下。

    母亲接着说下去:我知道这病是治不好的,她最大的梦想就是想亲眼看一次升国旗,本来想等她的病好转一些带她来看看,没想到昨晚她就走了。母亲再也说不下去。他的喉头也一阵发紧,眼前闪过小女孩那双又黑又亮、对这个世界无比留恋、憧憬的目光。他的眼睛模糊了。

    后来,那位母亲从怀里掏出一张照片:我女儿托我捎给你的,她说这照片上也有你,让我一定送给你一张,她说也让你记住她,她叫英英。

    一晃离开国旗中队已经半年有余了,每天清晨,不管阴晴雨雪,他都能准时醒来。每天醒来时都是当天的升旗时间。他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便是看床头贴着的那面小国旗,那面小国旗是他们这些复员老兵的纪念。此时他觉得那面小国旗正在一点点变大,正在他的头顶迎风招展。他似乎又站在了国旗下,听着猎猎的国旗声在耳边响成一片。

    (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的一句“可俺又想,国旗咋能没人站岗哩”,既写出了一个普通的农民对儿子工作的支持,更写出了普通老百姓对于国旗、对于祖国的感情。

    B.“他的眼前一片国旗的色彩”写出了崔成此时脑子中只有国旗代表的是祖国的荣誉这一想法,也写出了肚子的疼痛让他已经无法思考其他事情的事实。

    C.小说写了发生在国旗手站岗时的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分别从三个侧面写出了国旗手、外宾、父亲、小女孩等不同的人对于国旗相同的感情。

    D.国旗手离开国旗中队已经半年,他每天早上还是在升旗时刻准时醒来,表明了他对国旗对祖国的热爱已深深根植在了心里。

    【2】小说写到国旗手四次心里呼喊爹娘,请分析每次呼喊所包含的情感。

    【3】小说题目为“国旗手”,国旗手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吗?请结合文本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3)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5)故___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师说》中开篇点明老师职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赤壁赋》中,作者借“客”之口,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隐喻人生的短暂和渺小,可谓生动形象。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④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___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⑤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但为君故,_____________

    (2)呦呦鹿鸣,_____________。我有嘉宾,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枉用相存。_____________,心念旧恩。

    (4)月明星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枝可依?

    (5)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

  • 10、根据要求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韩愈在《师说》中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

    ⑵《赤壁赋》中侧面表现洞箫音乐效果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

    ⑶孔子认为内在本质和外在修饰的辩证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两句以山、海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渴求。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卒章显志,体现全诗主旨的句子: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____”总括赤壁美景,又以“____”写出词人酾酒临江的自我宽慰之情。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灵隐寺

    宋之问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注]①灵隐寺在杭州西湖西北武林山下,始建于东晋时。《淳祐临安志》说,在东晋威和元年(326),印度僧人慧理,看到这座山,惊叹道:“此天竺国(古印度)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于是筹建了灵隐寺。②岧峣( tiáo yáo):山高而陡峻的样子。③龙官:泛指灵隐寺中的殿宇。④浙江潮:钱塘江潮。⑥石桥:指天台山著名的风景石梁飞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从大处起笔形容飞来峰的高峻葱郁,接着以一“锁”字突出了灵隐寺的清静。

    B.月宫中的桂子从天外飘下,寺庙中的香火从人间飘到天外,想象奇特,构思绝妙。

    C.全诗的艺术手法灵活多样,对偶、互文、衬托、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堪为典范。

    D.诗歌以游踪为线,思路清晰顺畅,语言含蓄委婉,诗人情感带有一些出世的洒脱。

    【2】请赏析诗歌的第二联“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虞山记

    [清]沈德潜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诡云:“距剑门二十里。”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不能阻。

    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蹬道,遂陟椒极。有土坯磈礧,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而南,益露奇境。侧足延,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杳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

    噫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未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有删减)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僧指A南B为C太公D石E室F南G而H西I为J招真宫K为L读书台M西N北0为P拂水岩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丑”和《赤壁赋》中的“壬戌”都属干支纪年法,其中“辛”在“十天干”中排序第9。

    B.“复如江阴”中的“如”指到达,与《赤壁赋》中的“纵一苇之所如”的“如”含义相同。

    C.“余已治筇屐”中的“屐”是一种方便登山的带齿的木头鞋,山水诗人谢灵运也曾经穿过。

    D.碑碣,碑刻的统称,长方形刻石叫碑,圆首形的或形在方圆之间的上小下大的刻石叫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德潜曾经前后两次乘船赴江阴,在中途路过虞山时都很想登山游览,但由于种种原因,如船夫的欺骗,最终没能成行。

    B.同行的友人因天要下雨不想登山,而沈德潜却因为对游览虞山渴望已久,且装备已置办齐全,于是不顾天气,坚持游山。

    C.在游山途中,沈德潜曾向山僧打听山上的名胜并想游尽它,但是由于连续二十多天都是阴雨连绵,最终只得遗憾地离去。

    D.沈德潜游览虞山,貌似得偿所愿,但是也只是稍微了解到它表面的情况,未能全面地深入探访那些幽深之处,因此心有不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

    (2)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

    【5】作者游历虞山,获得了哪些感悟?你又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发呢?请简要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一位著名企业家到商学院演讲,许多年轻人期待听到他对“区块链”“流量池”等新兴商业概念的理解,结果在长达 4 个小时的演讲中他们听到的都是些常识。

    材料二:有人问胡适:“知识是无限的,而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如何用有限的生命,穷尽无限知识呢?”胡适答:“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到: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以上三则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上与同学们分享。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