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若:假如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帮助
肆其西封 封:边界
唯君图之 唯:表示希望
B. 臣愿得谒之 谒:拜会、前往
终已不顾 顾:顾念、顾惜
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宽容、原谅
被八创 被:受
C. 秋毫不敢有所近 近:接触、沾染
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杀人如不能举 举:尽、完
D. 沛公则置车骑 置:放置、安置
沛公不胜杯杓 胜:禁得起、受得住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督过:责备
乃欲以生劫之 劫:劫持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文学翻译家。他所作的《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B.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他被认为是新月诗派的“盟主”,代表作有《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等。
C.词又称为“曲词”或“曲子词”,“诗余”,“长短句”,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沁园春·长沙》是中调。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解释《春秋》的著作。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张禹以自己本来师承研读的《鲁论语》为基础,兼采《齐论语》,择善而从,形成了统一的版本《张侯论》。
②针对公众普遍期待的个税调整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的确让人喜出望外,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指出: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
③外国媒体臆测解放军新战机隐身性能堪比美国的F22“猛禽”战机,其实这些不经之谈是为了继续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
④迅速崛起的共享单车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退出市场,市场上只剩不多的几家企业平分秋色。
⑤随着“国学热”的升温,文言文阅读图书销售表现抢眼,市场上书目繁多,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译作更是言不及义,令人震惊。
⑥人民日报的最新社论文章,大胆地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见解,突破了传统观念,读后颇有石破天惊的感觉。
A. ①③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②⑤⑥
4、对下列诗句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用了赋的手法,叙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D.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一连几次都没有考好,真是屡试不爽,因此心情很沉重。
B.今流行歌坛新秀辈出,昔日天王巨星已成明日黄花。
C.正是七月流火,天气十分炎热,傍晚时分人们三五成群地来到广场纳凉。
D.人们提到秋白同志,总会说起他是那样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写给上帝的报告
于德北
我闻到了一股甜丝丝的气息,仿佛一只熟透的苹果在我身边放了太久的时间,但是,我知道我的身边没有苹果,有的只是死神的脚步迫近的声音。他来了,不是在梦里,而是在真实的生活里。在梦里,我们有过多次交锋,他不止一次告诫我,我,以及整个亚姆村村民的努力都是徒劳,一堵石墙怎么会阻挡瘟疫的飞跃呢?死神说:“做我的使者吧,向北走,一路向北走,听我的话,也许还会有一丝生机。”
说心里话,我知道上帝在看着我,可我的内心还是有一点恐惧。死神披着黑色的斗篷,戴着一副温和的面具,他也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变得和蔼,甚至他的手半伸半屈,好像托举着一件足以改变命运的礼物。
“做我的孩子,向北。抛开你愚蠢的想法,别人都要死,我可以让你活。”死神蹲下身来。
此时,我的耳畔没有上帝的指引,只有我自己的心跳怦然。
“答应我!”死神的声音显得有些焦躁。
“不!”我本能地回答。
“好,我有耐心,我会给你时间,但也会给你惩罚,记住,是你杀死了这些村民。”他站起身,说,“你的良心会不安的。”
半个月前,布商乔又一次路过村子,他去了裁缝的家里。乔走之后,裁缝一家四口就开始发烧昏迷,皮肤溃烂,相继死去。然后是蔓延至全村……又不久,从南方传来消息,伦敦发生了大规模鼠疫,整个英国南部被“黑死病”控制了。
我听到了死神的狞笑。
牧羊的孩子告诉我,他们准备搬家了,搬到北部,趁着瘟神还没进他家的门,他们要避难去,向北走,北部没有鼠疫,那里很安全。
我跑到村子里去,看到不少村民都在收拾东西,包括那些正在发烧的老人,他们被亲人安置在马车上。那一瞬间,我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恐怖的画面:原来还安宁的北部地区,因为亚姆村村民的汇入,很快变成了人间地狱。枯槁的高高举向天空的手指,生满烂疮的脸绝望地贴向大地,孩子的哭声充斥着旷野,一具具黑色的尸体横卧道边……在亚姆村村民的身后,是大批从疫区来的灾民,他们像一股黑色的巨流,跨过亚姆村,又以支流的方式漫延到北部的各个地区……
我闭上了眼睛,不敢继续想下去。
“上帝啊,告诉我,我该怎么办?”我仰头看天。
可是,上帝没有回答我。
脑海里的画面翻卷着,由巨幅的可以俯瞰的图景,变成了一个个真实的细节,变成了一个个破碎的家庭,变成了一段段难以辨认、无法拼接的肢体,变成了蝇虫的狂欢,变成了黑暗最深处的死寂。
“医生!医生!”我猛醒过来,在人群中寻找着医生,很快,我看到了他。他正茫然地站在人群中——他的妻子回娘家了,他决定不了是否去接她。我奔向医生,一把抓住他,急切地问他:
“你想过吗?想一想,你想过吗?”医生把目光转向北方,茫然的目光中慢慢地凝聚了坚定。
“是的,”他说,“牧师先生,我想过。”
我知道,我们脑海中的图景被无限真实地扩大了。
“不能走,我们不能走!”我抓住他,紧紧地抓住他。
“对,不能走。”他说。
我们又找到在铅矿做工的莱德,他听了我们的话,沉默了半晌,说:“是的。”他开始从车上往下卸东西,并未多言,只是还给我们一个苦涩的微笑。
请记住,不是我一个人,是所有心存良知的人集合了所有心存良知的村民召开了一次会议。无需过多的解释,也不用强硬的阻止和劝慰,我只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大家,大家就都默默地回家了。没有人多说一句话。
忘了是谁提醒我,也许是莫伯桑,对不起,太紧张,我记不住了。他说应该在村子通往北部的必经之路上筑一道墙,轮流派人看守,劝阻那些来自南部的人就此停下脚步,为英国留下未来和希望……
我们坚守了,我们也做到了,真的感谢“就此止步”的每一个善良的人,他们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上帝的存在。
我又闻到那甜丝丝的气息了,也许我的内脏已经开始腐烂,我看到了我手臂上的暗色斑点,也感觉到了身体像火一样在燃烧。死神又来了,我听见他说:“走吧,离开这里!一切都来得及!我可以救你,只要你带着村民走,毁掉那堵墙,一路向北!”
我笑了。
我笑,不是因为我终于听到了上帝的指引,而是看到了墙南的村民和止步的人群,他们坚定地站在那里,面色沉静,不再有一丝的不舍和绝望。他们目光深邃而辽远,一直凝视着更为遥远的未来,那里充满了人类的美丽的希望。
我拿起笔,写下最后的话——善良需要传递下去。
死神在亚姆村又一次遭受绝望,他叹息一声,颓然离去。
——我叫威廉,死于英国1664年至1666年间那场鼠疫。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牧师,这是我写给上帝的报告,希望他可以收到。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故布疑云,叙写“我”与死神的对话,让“我”做他的使者。这种开头让故事染上神秘、魔幻的色彩,更好地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B.小说没有着力刻画“我”的外在特征,而是重点描写“我”的心理状态:从最初的迷茫到觉醒到最后的坚定,主要是为了展现“我”善良、正义的品格。
C.小说提到“我”知道上帝存在,但上帝却没有同应“我”,目的是为了表现更深刻的主题:上帝不是万能的救世主,人类要自我拯救才能战胜病魔。
D.小说借助一件真实的疫病事件,虚构出一个“我”不怕牺牲、与死神对抗的故事,在生死矛盾的冲突中,展现了人性的坚韧与美好。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刻画,让虚幻的死神拥有了生动的形象特征,这样的处理充分体现了小说虚构却真实的特点。
B.作者为了凸显小说叙事张力,采用了现实与回忆交织的手法,刻画“我”亲身经历的疫病肆虐的场景,以小见大,揭示主题,震撼人心。
C.小说的结尾部分交代“我”的牧师身份,既点明了标题的来源,又呼应前文多处细节,如“我”期待上帝指引和救助等,增加小说的真实性。
D.文章开头采用虚写,中间详细交代“我”为了战胜疫病而全力以赴的情节,展示了疫病在英国蔓延的过程,结尾又回到现实,呼应开头。
【3】本文是一部典型的浪漫主义作品,小说中是如何体现浪漫主义这一特征的?请结合文本从情节、手法、主题上作简要分析。
7、情景默写。
(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来信中对自己冠之以“拒谏”的罪名加以反驳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认为这不算拒谏。
(2)《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诗经》“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在表情达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3)苏洵在《六国论》开篇就提出自己的中心论点,然后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个分论点分别进行论证,论证思路严密,论证结构清晰。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们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游园【皂罗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谢灵运的“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句意,写出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以后,内心涌出无限哀怨。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描绘了江水清澈灵动、山苍翠高耸的形态。
(4)舟,在古诗中是常用的意象。《登岳阳楼》(杜甫)、《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中都有包含“舟”的诗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的句子是:____,____。
(2)《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渊明借用鸟、鱼形象地表达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
(3)曹操叹人生短暂“譬如朝露”,苏轼《赤壁赋》中则云“____,____”。
10、补写山下列句了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抒写了作者对人们忘却战败历史的担忧之情。
(2)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琵琶女自诉身世激起作者的情感共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诗中体现诗人要坚持美与善的理想和坚定信念,至死不渝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4)《赤壁赋》中侧面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离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诗人此时产生了退隐的思想。
12、阅读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完成下面各题。
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一九五六年六月
【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万里”和“极目”两句表现了诗人宏伟的气魄和开阔的胸怀。
B.“不管”和“胜似”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进一步表现在风浪中游泳的轻松自如,抒发了迎击风浪,急流勇进的革命精神。
C.“子在川上曰”的“子”即指诗人自己,他在感叹:“多么美好的滚滚长江啊!逝去的光阴像这流水一样啊!”
D.下阕结尾联想神女,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赞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光辉情景。
【2】“截断巫山云雨”的“巫山云雨”是指( )
A.巫山上的云和雨
B.长江上空的云和雨
C.长江上游的水
D.巫山神女早为云,暮为雨
13、阅读下列文段,回答下列小题。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选自《阿房宫赋》)
【1】下列加点的词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奈何取之尽锱铢 锱铢: 极其细小,都是古代的计量单位
B. 齐楚之精英 精英:出类拔萃的人
C. 戍卒叫,函谷举 举:攻占
D.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输:运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②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B. ①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C. ①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②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D. ①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②某所,而母立于兹
【3】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一旦不能有 B. 弃掷逦迤
C. 韩魏之经营 D. 奈何取之尽锱铢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十五六岁的你,青春已经开始。在奋斗的青春岁月里,可能有些许遗憾,更多的应是骄傲自豪。
要求: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联想?请围绕材料内容和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