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南充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最令人焦灼的莫过于腐败的大肆曼延,时刻都在消蚀着社会公正的根基,蚕食着人的良知,使人陷进对是非善恶的冷漠和麻木之中。

    B.在他们笔下,可以感受到,人性与兽欲、正义与邪恶、文明与愚昧、民主与专制,无时无刻不在我们民族的所有生存领域残酷地博杀着。

    C.温暖是飘飘洒洒的春雨;温暖是写在脸上的笑影;温暖是义无反顾的响应;温暖是一丝不苟的配合。

    D.在这个世界上,凡事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总会有烦脑和忧愁。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沾襟  精悍  隽永 九宵 B.涕泗 荆棘  云采  河畔

    C.彷徨  笙萧  撰写 嘻笑 D.峥嵘  寥廓  团箕  婆娑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的改革不断深化,那种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做法正在改变,各种社会组织纷纷成立,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B.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C.作为一名博学多才的语文老师,他非常喜欢古代文学,对《左传》反复阅读,早就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D.建国70年来,我国基本建成了现代金融市场服务体系、监管体系和调控体系,基本确立了面向全球、平等竞争的对外开放体系。

  •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市委领导在调研民营经济及外资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问题时指出,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打造对所有市场主体   的发展大环境。

    ②在欧洲历史上,体育、艺术界和上流社会有很深的渊源,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足球和艺术成为可以   的文化现象。

    ③C罗表示,现在的球队与两年前欧洲杯上的已经不可   ,他虽然尚未恢复百分百状态,但是仍然会尽力帮助球队取胜。

    A. 一视同仁  等量齐观  同日而语

    B. 一视同仁  同日而语  等量齐观

    C. 等量齐观  同日而语  一视同仁

    D. 等量齐观  一视同仁  同日而语

     

  •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中文系学生小周被一句古诗难住。他对王教授说:“我找不到满意的解释,只好不耻下问,向您请教。”

    B.75岁高龄的前院长说:“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

    C.王明肯定李吴的写作水平:“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D.某同学的请假条中这样写道:“因昨天风大,我外出时穿少了,今早咳嗽不止,请您务必准我一天假。”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苦恼

    (俄)契诃夫

    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雪白,象是一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他那匹小母马也一身白,也一动不动。

    姚纳和他的瘦马已经有很久停在那个地方没动了。他们还在午饭以前就从大车店里出来,至今还没拉到一趟生意。街灯的暗淡的光已经变得明亮生动,街上也变得热闹起来了。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姚纳听见了喊声,“赶车的!”

    姚纳猛的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到维堡区去!”

    为了表示同意,姚纳就抖动一下缰绳,于是从马背上和他肩膀上就有大片的雪撒下来。……那个军人坐上了雪橇。

    姚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象是坐在针尖上似的,往两旁撑开胳膊肘,不住转动眼珠,就跟有鬼附了体一样。

    姚纳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

    “什么?”军人问。

    姚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走下去,明天也到不了。快点走!”

    姚纳就又伸长脖子,微微欠起身子,用一种稳重的优雅姿势挥动他的鞭子。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湿雪又把他和他的瘦马涂得满身是白。一个钟头过去,又一个钟头过去了。……

    人行道上有三个年轻人路过,把套靴踩得很响,互相诟骂,其中有个人矮而驼背。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

    姚纳抖动缰绳,吧哒嘴唇。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一个卢布也罢,五戈比也罢,如今在他都是一样,只要有乘客就行。“好,走吧!”驼子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对着姚纳的后脑壳喷气,“快点跑!嘿,老兄,瞧瞧你的这顶破帽子!全彼得堡也找不出比这更糟的了。……”

    姚纳感到他背后驼子的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他听见那些骂他的话,看到这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驼子骂个不停,诌出一长串稀奇古怪的骂人话。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姚纳就回过头去,嘟嘟哝哝说:“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大家都要死的,……”驼子咳了一阵,擦擦嘴唇,叹口气说。“得了,你赶车吧!诸位先生,照这样的走法我再也受不住了!他什么时候才会把我们拉到呢?”

    “那你就稍微鼓励他一下,……给他一个脖儿拐!”

    “老不死的,你听见没有?真的,我要揍你的脖子了!……”

    “嘻嘻,……”他笑道。“这些快活的老爷,……愿上帝保佑你们!”

    姚纳与其说是感到,不如说是听到他的后脑勺上啪的一响。

    姚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声明说,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姚纳收下二十戈比以后,久久地看着那几个游荡的人的背影……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姚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呢?然而人群奔走不停,谁都没有注意到他,更没有注意到他的苦恼。……

    “回大车店去,”他想。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姚纳已经在一个肮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了。炉台上,地板上,长凳上,人们鼾声四起。空气又臭又闷。

    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带着睡意嗽一嗽喉咙。

    “我呢,老弟,我的儿子死了。……你听说了吗?这个星期在医院里死掉的。”

    姚纳看一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是一点影响也没看见。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老人就叹气……他渴望说话。他的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了,他却至今还没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谈一下这件事。……应当有条有理,详详细细地讲一讲才是。……应当讲一讲他的儿子怎样生病,怎样痛苦,临终说过些什么话,怎样死掉。听的人应当惊叫,叹息,落泪。  

    “去看一看马吧,”姚纳想。

    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的马就站在那儿。 “你在吃草吗?”姚纳问他的马说,看见了它的发亮的眼睛。“好,吃吧,吃吧。……是啊……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我不行了。……只要他活着就好了。……”姚纳沉默了一忽儿,继续说:“库兹玛•姚内奇不在了。……他下世了。……他无缘无故死了。……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你就是这个小驹子的亲娘。……忽然,比方说,这个小驹子下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姚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姚纳是因为丧子之痛想找人倾诉,所以才在大风雪的夜晚拉车,希望遇到能听他倾吐心里话的乘客。

    B. 小说对雪景的描绘,用笔不多但却非常逼真、形象。这种环境描写极好地渲染了氛围,烘托了作品主题。

    C. 大车店的青年人和姚纳同为社会底层的人物,所以面对姚纳的倾诉,他并未同之前的乘客一样打骂姚纳或是呈现出不耐烦,他的表现同那些乘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 小说结尾处,姚纳把心里话向马倾诉,而马也向他的手上呵气,这一情节暗寓着姚纳的苦恼得到了缓解,在这个冷漠的社会上还是存有温情的。

    E. 本文以简洁、朴素的语言勾勒了风雪严寒中的几幅画面。这些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画面连缀起来却展现了一种发人深省的悲剧性。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姚纳的形象特点。

    3小说以“苦恼”为标题有何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写秋风寒霜中绽黄吐芳的满山遍野的野菊花,平凡质朴却生机蓬勃,具有现实与象征的双重性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2)李商隐《代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点明了时间、地点,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把女子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和孤寂无聊的失望情态,写得巧妙逼真。

    (3)“沉默”往往能表现人的最深的感情,在徐志摩《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乐器和虫儿的无声,来表现诗人的静默与不舍,真挚却不张扬。

    (4)《荆轲刺秦王》中通过描写宾客们的神态,展现其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在今天被我们引用来形容爱恋的人在远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行路难》中用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的表现了诗人李白内心的苦闷抑郁与情感的激荡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在下面的空白处补写出相应的名篇名句。

    (1)《沁园春·长沙》中 “______________”描绘了一幅“同学少年”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

    (2)《荆轲刺秦王》中“__________”通过写众宾客的神态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

    (3)《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女子自豪地表明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荷塘月色》中“___________________”以比喻的手法写了出水很高的荷叶临风摇曳的美丽姿态。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涉江采芙蓉》写主人公担忧此生不能与心爱的人相守相聚,黯然神伤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在《短歌行》中借《诗经》中的句子表达了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描述了屋前屋后绿树成荫、桃李芬芳的美好景色。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刘义隆出兵草率,虽有“____________”之雄心,却落得个“____________”的结局,以此警示南宋统治者。

    (2)杜甫的诗歌中常常充满思国之忧,如《登高》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有个人的感慨,又有对国事的担忧。

    (3)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善用景物描写,如“____________”一句,以秋景烘托了送别气氛;“____________”一句,借江上月色侧面表现乐曲的醉人。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自古就有登高望远的文化传统,本诗即是杜甫的一首登临之作,诗人登上向往已久的岳阳楼,一时感慨万千。

    B.本诗颔联描写了洞庭分断吴楚、吐纳日月,浩瀚无边的景象,写尽了洞庭湖的恢弘气势,但过分夸张,不符合实际。

    C.“今”“昔”是时间上的对举,呼应了“关山北”与“凭轩”在空间上的对应,都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引发联想。

    D.诗人将江山的壮阔与个人胸襟的博大相互映衬,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2】杜甫在面对烟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时“凭轩涕泗流”。请问这泪水中包含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真宗皇帝时,向文简拜右仆射。麻下日,李昌武为翰林学士,当对。上谓之曰:“朕自即位以来,未尝除仆射今日以命敏中此殊命也敏中应甚喜。”对曰:“臣今自早候对,亦未知宣麻,不知敏中何如。”上曰:“敏中门下,今日贺客必多。卿往观之,明日却对来,勿言朕意也。”昌武候丞相归,乃往见。丞相方谢客,门阑悄无一人。昌武与向亲近,径入见之。徐贺曰:“今日闻降麻,士大夫莫不欢慰,朝野相庆。”公但唯唯。又曰:“自上即位,未尝除端揆,此非常之命。自非勋德隆重,眷倚殊越,何以至此?”公复唯唯,终未测其意。又力陈前世为仆射者勋劳德业之盛、礼命之重,公亦唯唯,卒无一言。既退,复使人至庖厨中,问今日有无亲戚宾客饮食宴会,亦寂无一人。明日再对,上问:“昨日见敏中否?”对曰:“见之。”“敏中之意何如?”乃具以所见对。上笑曰:“向敏中大耐官职。”

    (注释)①向文简:即向敏中,官至宰相,进右仆射。②麻下:指宣布任命书。唐宋皇帝诏书用麻纸书写,颁诏又称“降麻”。③李昌武:即李宗谔,官至翰林学士。④对:入对,晋见皇帝。⑤除仆射:除,任命官职:仆射。官职名称。⑥门阑:大门前的棚栏。⑦唯唯:应而不置可否的样子。⑧端揆:指尚书省长官,即仆射。

    1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日以敏中   命:任命

    B.昌武丞相归   候:等待

    C.非勋德隆重   自:从

    D.入见之   径:径直

    2为文中划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今日以命敏中此殊命也敏中应甚喜

    A.今日以命敏中/此殊命也敏中/应甚喜

    B.今日/以命敏中此殊命/也敏中应甚喜

    C.今日以命敏中/此殊命也/敏中应甚喜

    D.今日/以命敏中此殊命也/敏中应甚喜

    3下面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上以右仆射一职授予向敏忠,这是一项非同寻常的任命。

    B.皇上派李昌武暗中观察向敏忠,说明皇上对向敏忠并不完全信任。

    C.向敏忠接受任命后,前去祝贺的官员并不多,向敏忠也没有大宴宾客。

    D.向敏忠接受任命后泰然处之,说明他宠辱不惊。

    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卿往观之,明日却对来,勿言朕意也。

    (2)又力陈前世为仆射者勋劳德业之盛﹑礼命之重,公亦唯唯,卒无一言。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鲜嫩可口是美食的味道,清新和谐是自然的味道,絮叨爱抚是妈妈的味道,睿智哲思是佳作的味道,酸甜苦辣是生活的味道,厚重沧桑是历史的味道……只要你细细咀嚼,用心感悟,人间真味尽在其中。

    请全面理解上面材料,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2)字数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