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您的计划书收悉,本公司十分重视,也真诚希望能与您合作,欢迎前来洽谈。
B.我的高足李明远出版的著作,反响不凡,这真是“雏凤清于老凤声”啊!
C.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我就此留步,恕不远送,一路走好,到家给我报个平安。
D.我今天发表的这些意见只是一家之言,挂一漏万,不求诸位苟同,但求抛砖引玉。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
②宋朝民族英雄杨继业为抵抗辽国入侵,带领一家老少奋战沙场,马革裹尸,留下千古美名。
③在五十九年的教育生涯中,她没有一天停止过对教育的探索,如今已是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了,但依旧是好为人师,受到全校师生的敬重。
④到了期末,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老师从大学请来以前的学霸给大家作关于如何学习的报告,他抛砖引玉,引来学生的热烈讨论。
⑤国防部新闻事务局昨天答记者问时表示:希望美方谨言慎行,为两国两军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⑥在这次专业知识测试活动中,因为我们能够谦虚谨慎,不耻下问,很好的掌握了要考查的知识,所以最后我们全部以优秀成绩通过测试。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B. 我见相如,必辱之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C.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乃使其从者衣褐
D.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4、下面句中加点字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天下云集响应
A. 序八州而朝同列 B.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C.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D.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 舞幽壑之潜蛟 望西山,始指异之
B. 惑而不从师 穷山之高而止
C. 卧而梦 顺流而东
D. 入深林,穷回溪 小学而大遗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骆驼刺
甘 泽
①一出嘉峪关,就是茫茫千里的大戈壁。没有河流湖泊,没有绿洲村镇,只有酷热的白昼和阴冷的黑夜。青灰色的沙砾和深蓝色的天空,占据了全部的视野。一望无际的荒原,一览无遗的苍穹,没有一棵树,也没有一片云,干燥强劲的狂风,时常会卷地而来,把整个宇宙,变成黑暗的风沙的战场。
②风沙过后,戈壁被铲掉了一层,然而却有一种例外。那就是骆驼刺生长的地方,那一眼望不到头的“坟场”。提到坟场,有人会觉得惊悸,但是如果你真的看到了那种景象,你心中感受到的就只有震撼。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坟丘一样的沙石堆,紧密却又均匀地散布开来,往往能占据几十乃至上百平方公里的地方。这种地形足以让所有带轮子的东西却步,但就在那坟丘的顶上,一丛丛紧扎扎乱蓬蓬的刺,坚硬的锐利的刺,正在保护着那比黄豆大不了多少的叶片。任风狂沙密,任地燥天寒,一到春天,它们就重新焕发出生命的光彩,顽强地、执着地占据着一片又一片领地,这就是骆驼刺。
③如果说沙枣树是戈壁滩的美女,骆驼刺则当仁不让地成为戈壁上的士兵。不论脚下的大地多么贫瘠,也不论天空上太阳多么酷热,只要被骆驼刺占领,就再也休想让它们起身。正因为骆驼刺的抗争,狂风可以带走草根旁边的沙石,却无法夺去骆驼刺脚下的沙土,它们用那特别强劲的根系,紧抓住脚下一方寸土,于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斗争后,沙漠没能入侵,却形成了戈壁滩特有的坟场一样的地形。但是这坟场的出现不是因为死亡,恰恰相反,是生命,造就了这戈壁滩的坟场,这自然的奇观。
④骆驼刺的全部生活,就是生存,生存与生活在这里是划了等号的。也许对于人来说,这是人生的悲哀,但是在这死亡的禁地,却是一种傲然不可侵犯的生命的尊严。无论如何,我活着,生存着,生活着并且快乐着,狂风也好,烈日也好,干旱也好,其奈我何。即使被骆驼啃去了枝叶,来年照样东山再起;即使被风沙掳掠了领土,但是更强劲的根系,更坚韧的毅力,仍能与风沙拼个高下,直到狂风再也带不走一粒尘沙。那便是骆驼刺的胜利,生命的胜利。
⑤戈壁的荒凉与城市的繁华,恰是这世界的两个极端。但是比起骆驼刺相互尊重并且保持距离,互相留下生存的空间这一点,城市的冷漠和戒备,心灵的空寂与荒芜,更像是另一种戈壁滩。
⑥在这个心灵的戈壁中,也生存着无数的骆驼刺。他们外表寒酸甚至丑陋,他们贫寒而且无助,他们像骆驼刺一样在城市中生活着、生存着、挣扎着。忍受着周围恶劣的环境,忍受着城里人鄙夷的眼光,但是大街小巷里,这样的人却无处不在。你看那街角上打烧饼的,天桥上擦皮鞋的,工地上扛水泥的,不都是这城市的美丽花园中杂草一样的人吗?他们就是城市中的骆驼刺,被人遗忘,遭人诟病,但却顽强地存在着,用伤痕累累的双手,握着自己自由的灵魂而快乐生活,没有任何修饰,也没有多少夸张,但是坚忍不拔的生命乐章却如此华丽。他们每天起早贪黑,数着那不多的几张零票,满足地回到蜗居,安排明天的工作和孩子的学费。为自己的生存,为家人的幸福而努力着,抗争着,活得辛苦,活得快乐,不是吗?
⑦愿天下所有像骆驼刺一样活着的人,幸福安康! (选自2006年《且听风吟》,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①段描写沙砾遍地、风沙肆虐,荒芜、辽阔的戈壁,突出了戈壁滩生存环境的严酷与险恶,为写驼骆刺旺盛的生命力作铺垫。
B.无论风沙肆虐,还是地燥天寒,骆驼刺一到春天,都会重新焕发出生命的光彩,顽强地、执着地占据着一片又一片领地。
C.作者称骆驼刺生长所形成的沙石堆为“坟场”“坟丘”,仅仅是因为沙石堆的形状与坟场的土堆外形相近。
D.第④段中“死亡的禁地”是指沙漠中恶劣的生存环境,“傲然不可侵犯的生命的尊严”则是指骆驼刺无论外界环境多么险恶,都能生存下来,是生命的胜利。
E.能从戈壁滩上的“骆驼刺”联想到城市中打烧饼、擦皮鞋的人,可见作者眼光敏锐,观察细致,关心社会,敢于对当今社会因为出身不同而带来的不公平加以抨击。
【2】第③段中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3】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驼骆刺”与“像骆驼刺一样活着的人”的相似点。
【4】作者在第⑤段中提到的“另一种戈壁滩”,在文中有怎样的含义?请联系实际,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7、补写下面名篇名句的空缺处。
(1)在荀子的《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提到了学和思的关系。
(2)《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苏轼以精炼笔墨写风平浪静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古诗重视“兴发感动”,如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以叶落纷纷生发悲秋之意,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则由明月触发思念故国之情。
(6)《论语·先进》中写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烟”的意象比较多见,如《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一句描写村落炊烟随风飘升,《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一句形容瀛洲烟波渺茫。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自己谪居偏僻之地,纵然面对良辰美景却难遣孤独之情。
(3)《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先以桌面餐具之情景衬饮酒之乐;“______________”再以酣睡之场景衬超然之乐。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⑴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表明坚持理想和追求,纵然死多少次也绝不后悔。
⑵《归园田居(其二)》中用远景镜头描绘出村庄的平静、朦胧和安详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
⑶《赤壁赋》中,指出从不变的角度来观察,则万物与我们都无穷无尽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⑷《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 。”
11、默写填空
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问志时,采用温和自谦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弟子们营造一个平等、轻松的环境。
②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直接坦率的说,即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内忧外患、外境艰难的国家,交给自己治理,短短三年即可扭转局面。
③《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会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成年人带几个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和谐的社会里。
④《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谏太宗十思疏》中言要谦恭自卑,不要志骄意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化用杜牧的“台城曲”,再现陈后主亡国悲剧,而其后统治者不以此为鉴,相继覆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暮春上塘道中①
范成大
店舍无烟野水寒,竞船人醉鼓阑珊。
石门②柳绿清明市,洞口桃红上巳山③。
飞絮著人春共老,片云将梦晚俱还。
明朝遮日长安道,惭愧江湖钓手闲。
(注)①此诗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年(1150年),当时范成大由水路赴临安(今杭州)应试途中。上塘:从海宁县经余杭县直抵杭州的一条河流。②石门:位于今浙江省桐乡县中部的古镇,因春秋时吴越交战垒石为门而得名。③洞口:见陶渊明《桃花源记》。上巳:古时节日,在农历三月初三到水滨举行祓除不祥的祭礼习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叙写舟行水上,看到两岸村舍人家,烟火俱无,描绘出野水苍苍、寒凉澄碧的自然景象,几乎看不到春天的踪迹。
B.首联写诗人沿途所见的衰败景象,以及龙舟竞赛鼓声的稀落,表现出诗人对人生不如意的感叹和对现实的不满,只能借酒消愁。
C.额联运用典故,虚实结合来写古镇风光,并以“清明”“上巳”两个节令突出时间是暮春,暗示“店舍无烟”是因寒食期间禁火。
D.颈联直接写人的情怀,以飘飞的柳絮沾人衣襟,预示春光将逝,叹息岁月徒增;以夜晚片云携来清梦,写出人的孤高脱俗。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态?请结合尾联具体分析。
1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日:“大王来何操?”日:“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日:“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日:“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日:“沛公安在?”良日:“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选自《鸿门宴》)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礼不辞小让 让:谦让
B.乃令张良留谢 谢:辞谢
C.道芷阳间行 道:取道
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督:督查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属今为之虏矣!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夫晋,何厌之有?
C.乃欲以生劫之。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14、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