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B.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C. 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D. 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新闻体裁有消息、通讯、特写、专访、评论等。报告文学脱胎于新闻,强调真实,又可以充分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如夏衍的《包身工》。
C. 徐志摩,笔名云中鹤、南湖等,诗人、散文家。新月社的主要发起人和主要成员之一。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等,他作诗讲求“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D. 巴金,原名李尧棠,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巨匠。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雾》《雨》《电》)、“爱情三部曲”(《家》《春》《秋》)。
3、下列画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近段时间,某施工单位每天12时和18时都放炮炸石,乱石多次飞到地税局办公区,让人胆战心惊。
B. 当年舜帝面对父辈的虐待逆来顺受,曾感动天下,但孔子不认同这种“愚孝”,提出“父慈子孝”的观念。
C. 回到“抗日神剧”,不难发现,剧中英雄叱咤风云的抗日表现,和那些高呼“抵制日货”口号并企图借此完成对日逆袭的爱国激情颇有几分神似。
D. 由王千源饰演的刘向前在编辑部对两位领导的态度是左顾右盼,他掌握的办公室哲学紧贴当下办公室生存法则。
4、下列各项中注音、字形全正确的一项( )
A.遒(qiú)劲(jìn) 遏(è)止 揕(zhèn)刺 戮(lù)没
B.彳亍(chì chù) 颓圮(tuí pǐ) 瓦菲(fēi) 寥廓(kuò)
C.愁怅(chóu chàng) 忸怩(ní) 忤(wǔ)视 百舸(gě)
D.凌侮(wǔ) 漫溯(shuò) 笙萧(shēng xiāo) 淬(cuì)火
5、下列有关课文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汉末至南朝宋初的著名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B.《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雪峰”“太阳”“蜘蛛”等意象,营造出凝重而又壮美的氛围。
C.词,又称长短句,产生于隋唐之际,流行于宋代。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属于中调。
D.《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关于“力”的句子在诗中出现多次,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描绘了太平洋的浪潮,吟唱了一曲惊心动魄的力的颂歌。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钱穆先生曾经说:“孔子所开示者,乃属一种通义,不受时限,通于古今,而义无不然。故为可贵。读《论语》者不可不知。”(《论语新解》)我们今天读《论语》,当然可以把它当作古典来研究,但最主要的是为了思考今天的问题。长期以来,对孔子的学说,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即《论语》主要是关于个人修养和行为的论说。但《论语》的主旨,不仅是关于个人的完善,更是关于文明的完善。人的完善为的是文明的完善。孔子要学生“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君子儒”和“小人儒”的区分在于,“君子儒”关心的不仅是自己的完善,更有对人类的责任。庄子曾提出“内圣外王”四个字,后来被人们用来概括儒家学派的特色。但是我们要注意,“内圣”和“外王”其实并不能分开讲。在儒家那里,“内圣”是“外王”的准备,“外王”是“内圣”的目标。虽然孔子自己当时面临的问题有其特殊性,但是孔子的思考却能超越时代的限制而具有久远的意义。这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读《论语》,也是为什么今天很多人在读《论语》的时候,感受到的并不只是古代的智慧,而更多的是对于今天的指导和启示。
当然了,我们不能太实用主义,不能说读了《论语》以后,做任何事情都无往而不利。《论语》主要给我们指出了堂堂正正的做人做事的方向。《论语》被很多人看作是中国的第一书。有一位江户时代的日本哲学家甚至说,《论语》是“最上至极宇宙第一书”。在前现代的中国,《论语》更是几乎每一个识字的中国人都要读的书。它不仅影响了读书人的思想,更影响了整个中华文明和中国社会。当然,到了近现代,孔子和《论语》的命运并不太好,经常被人当作替罪羊。在最近一百多年时间里,《论语》不是被批判,就是被忽视。但是不管怎么说,孔子的思想已经成为中国人文化基因的一部分。读《论语》和孔子,实际上也在思考我们自己的生命,思考人类文明的生命和前途。孔子是我们思考的老师,也是我们思考的伙伴。
孔子和西方哲学家不一样。西方哲学家往往会从抽象到具体,用概念和定义来解释问题。但孔子会针对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但不管有多少种解释,“爱人”两个字是他对仁的最高本质的概括。对于普通人来说,爱人是基本道德,对于统治者来说,爱人爱百姓是基本义务。但“爱人”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到却不易。所以,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是最后的底线。同时,孔子又是一个非常有原则的人。他强调不能够无原则地爱,爱人以德,以天生的善性成人之美。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所以读《论语》,如果会读的话,是会成瘾的,进而会思考自己在生活当中该怎么做。“仁”在孔子那里就属于心之全德,包含了其他一切的德,反之则不然。比方说,“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也就是说仁的容量要比勇大得多。另外,我们再去用这个句式,把它和智一起说,怎么样呢?也可以。《论语》里说,“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仁者做事情不考虑对自己有利没利,只要是正义的事情,刀山火海都会去做;智者则有利就做,对自己不利,暂时不做,或者根本不做,是有条件的。所以,仁者和智者,境界上还是有高低之分的。知而能仁,方为天下之道,这是孔子希望大家能够去做的。
(节选自张汝伦《孔子和〈论语〉》)
材料二
总有人问: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两千年以前的东西了。这么问的,实际他已经预设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读《论语》有用吗?《论语》作为基础教育教材的价值,在于有三个体系。
《论语》是知识体系。《论语》包含丰富的、密集的、精练的、非常纯粹的文化知识,文化含量非常高。举例说,一本《论语》五百则,一万六千字,有一百多个成语,成语是最原始的出处,最原始的本意,不是成语字典里的教条。《论语》里几百则终生可以引用的格言,包含了大量的人生智慧。这种知识体系,跟今天的教材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论语》是价值体系。《论语》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社会是理想的社会?什么样的政治是理想的政治?什么样的人是理想的人?概括起来,一句话:什么样的人生是理想的人生。第二个体系,教会孩子做价值的判断,比第一个知识体系更重要。
《论语》,是一部关于理想的书,是一部帮助我们建立信仰的书。信,就是相信一个不确定的东西;但是这个不确定的东西,必须是让你想向上走的。不是什么不确定的东西都能信。让人堕落的东西不能信。信一个不确定的但引领你往上走的,才叫信仰。《论语》,就是给我们提供一个信仰。人活在现实世界里,但是现实的世界只是“实然的”世界,人追求的是“应然的”世界。
《论语》是文化体系。一个民族的教育,一定要让这个民族的孩子有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然后才有民族的凝聚力。教育不是还有一个基本功能,就是培养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培养民族的凝聚力吗?为什么今天孩子那么喜欢过洋人的节日?我们的教育有没有让孩子们从小就从文化经典里获得文化认同感?
中国为什么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没有中断过历史的民族?因为有文化认同感。历史是否中断,看文化的认同有没有中断。国家幅员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地理环境、物产资源差距极大,为什么能够保持长久的统一?这就是文化凝聚的力量。《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是元典。元者何?始者也,经典中的“源代码”。
(摘编自鲍鹏山《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今天读《论语》,要读出《论语》对于今天的指导和启示,而不能把它当作古典来研究。
B.《论语》虽曾受到批判,但在古代曾影响了中国读书人的思想乃至整个中华文明和中国社会。
C.孔子没有像西方哲学家那样用概念和定义来解释问题,他始终用“爱人”来概括仁的最高本质。
D.《论语》是一部关于理想的书,能帮助人们建立信仰,引领人们向上走,追求“应然的”世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学派的特色可以表述为“内圣外王”,“外王”是“内圣”的目标,“内圣”是“外王”的准备。
B.《论语》明确了做人做事的方法,因此被人们看作中国第一书,甚至被誉为“最上至极宇宙第一书”。
C.《论语》包含丰富而非常纯粹的文化知识,其中包括一百多个成语以及几百则终生可以引用的格言。
D.《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元典,它构建的文化体系有利于培养民族文化认同感、民族的凝聚力。
【3】下列选项,最适合用来阐述孔子的“仁”的本质的一项是( )
A.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B.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C.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D.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4】对于《论语》,材料一与材料二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论证结构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
7、填空
(1)《诗经·氓》中女子对自己的命运进行了诉说,反思自己嫁到男子家中后的生活经历,其中写自己从早到晚,终日操劳的两句是:“ , ”。
(2)《离骚》多用比兴的手法,其中“ , ”两句就是诗人以自己用荷叶、荷花装饰的衣服来比拟自己的美德。
(3)陶渊明在《桃花源记》用“ , ”写出了生活其中的老人和孩子的快乐。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由静写动,写出水石相击,山谷轰鸣的惊险壮观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用夸张的手法,写行人仿佛能触摸到星辰,惶恐神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前人也曾把这两个充满哲理的句子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4)《琵琶行》中用比喻手法形容乐音圆润而丰富的一句是:__________;用比喻手法形容乐音流畅而婉转的一句是: ___________。
(5)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蓝田日暖玉生烟。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_______。
(2)那河畔的金柳,_________,波光里的艳影,___________。
(3)漫江碧透,_______;鹰击长空,___________________。
(4)今者项庄拔剑舞,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2)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__________________”;月亮时圆时缺,“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女主人公回忆当年恋爱时的情景,与成语“青梅竹马”的意境相仿。
(4)《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屈原希望以古圣贤为榜样,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
(5)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批评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歌行》中运用典故指出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渊明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园田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邹忌讽齐王纳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主人公的形象之美。
(9)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
(2)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3)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4)________________,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5)冰泉冷涩弦凝绝,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7)佛狸祠下,________________;
(8)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村①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②,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释】①诗歌写于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夏。诗人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②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一湾清流绕宅,“抱”字形象地写出草堂周围环境特点,“事事幽”呈现诗人宁静的生活状态。
B.颔联颈联,从景物和人事两方面展开描写,高贵典雅的自然环境和闲适自在的人物活动相互映衬。
C.诗歌语言极富特色,“自去自来”“相亲相近”既对仗工整,清新质朴,又节奏明快,自然成趣。
D.全诗以“幽”为诗眼,由景到物再到人,“老妻画纸”“稚子敲针”从视觉、听觉表现人事之“幽”。
【2】尾联两句,有人说是欣喜之词,有人说是悲苦之词。你认为哪种说法更合理?请结合全诗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书谢御史
(清)吴敏树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珅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①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②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注)①九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②筇(qióng):竹杖。屐:登山用的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宰相和珅用事(用事:掌权) B.敢笞我(笞:用鞭杖或竹板打)
C.假他事削其籍以归(假:假装) D.先生文章名一时(名:闻名)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
B.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
C.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
D.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
⑵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何其幸运
[波兰]辛波丝卡
我何其幸运,因为我不是气象学家,不用知道云彩是如何形成的或气流里有什么成分,放在心里细品那份最抽象的唯美。
我何其幸运,因为我也不是动物学家,我不清楚鸟到底靠什么飞翔,常常让我感应到蓝天白云之间有天使飞过的痕迹。
我何其幸运,因为我不是需要说谎的律师,也不是要在人身上开刀的医生,那我是什么?我什么都不是,我对这个世界也一无所知,这……
(有删减)
这首诗歌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套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