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宁德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

    A. “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元不死。”那些曾经指点江山的国际政治人物不会被历史所遗忘,他们的一举一动依然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B. 在第31个教师节的晚上,我们学校举行了庆祝大会,大家载歌载舞,尽享天伦之乐

    C. 时势造就英雄,每个纷乱的历史时代总会产生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D. 图穷匕见,这个一向以友好邻邦来标榜的霸权主义者,终于撕去了“友谊”的面纱,赤裸裸地进行军事交涉了。

  • 2、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粪土当年万户侯(视…如粪土)  

    失其所(结交、亲附)

    轲自知事不(靠近、接近)  

    沛公起厕(往)

    B. (坍塌、破败)  

    又欲肆其西(疆界)

    臣愿得之(拜会、前往)

    持千金之资币物(礼品)

    C. 殒身不(顾虑)  

    计不知所出耳(考虑、顾及)

    闻大王有意督之(责备)  

    沛公则车骑(丢下、放弃)

    D. (顺从)  

    诸侯之列(并、列)

    卮酒安足(感谢)  

    足以项王乎(对等、比得上)

     

  • 3、下面这段话中,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面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这种复杂性、多样性,站在正确立场上的聪明人并不会茫然失措。   。掌握了一般性之后,再努力去掌握具体事物的特殊性,这就可以使认识达到比较精确的地步了。

    A.因为它们既然有规律可循,那就具有一般性

    B.因为它们既然有一般性,那就有规律可寻

    C.因为我们不止能掌握事物的一般性,还能掌握它的特殊性

    D.因为我们既然能掌握事物的一般性,就能掌握它的特殊性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B.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安全生产月”活动中,由于消防队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让消防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B.夜市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所售商品种类繁多,吃的喝的玩的、用的,一应俱全。

    C.近年来,过度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已经严重造成了环境污染,必须引起全社会警惕。

    D.公园的荷花已经开放,游客身处其中,聆听着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感觉特别惬意。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屏幕之中的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屏幕上方一行又一行的字符络绎不绝地驰过。如同密集射击的炮弹,令人眼花缭乱:它们就是“弹幕”。

    尽管弹幕被纳入“评论”范畴,但是,弹幕文化与传统的文艺批评存在巨大的鸿沟。

    传统的文艺批评来自阅读之后的深思熟虑,作品的整体观照与解读、分析、阐释构成了基本的工作方式。尽管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等擅长的评点式文学批评与弹幕存在某种相似的形式,但是,文本的细读以及品鉴、沉吟、揣摩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操作程序。

    相对地说,弹幕的首要特征是“即时”。评论对象往往是作品的一个短暂碎片,譬如一个角色的相貌,出场那一刻的步态等等,弹幕评论带有明显的即兴意味,令人瞩目的是现场、此刻与交互性的狂欢气氛,而不是严肃的反思与真知灼见。

    弹幕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只有神奇的互联网才能支持如此之多的声音即时互动。让各种貌似无法交集的社会关系迅速地在虚拟空间联结起来。这是印刷文化不可比拟的。

    印刷文化的节奏相对缓慢,思想的交换不得不接受印刷速度与配送体系的限制。印刷文化的中心是文字符号。文字符号的阅读、理解、阐释形成一种深度文化。至少在目前,速度与深度的恰当比例仍然以印刷文化作为范本。

    尽管弹幕的即时评论也诉诸文字符号,但这些字符被加工为另一种奇特的屏幕形象,开启了另一种性质的空间,譬如视觉经验。它与即时性、交互性构成弹幕文化的巨大吸引力。传统的文学批评无法企及这种吸引力,“深度”也无法替代生气勃勃的喧哗产生的号召。一旦“深度”置换为“速度”,零碎化、平面化、喜剧精神与反讽、拒斥精英趣味也就成了弹幕的另一些表征。对于年轻的一代来说,互联网以及电子传媒的传播方式正在隐蔽地重塑他们的感官、躯体和意识。

    (摘编自南帆《弹幕:一个奇特的屏幕现象》)

    材料二

    20206月,B站隆重上线四大名著,无数年轻观众都是奔着弹幕,或是弹幕与四大名著的“化学反应”去的。但对于年纪更长,文化取向也更为传统的网友来说,弹幕污染了剧作,庸俗了原著,宛若妖雾遮天蔽日,毫无理性可言。

    表面看,这是代际差异。但实际上,弹幕的两极评价,昭示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机制与主体状态,彰显了当下信息读写的双轨制。厌恶者所代表的,乃是印刷文明培育的读写习惯,推崇经典,讲究逻辑与秩序;喜爱者所代表的是互联网文化中跨媒介、多感官、娱乐化的接受方式,注重趣味性与参与感。

    弹幕空间中,正确、完整、规范、和谐都变得无足轻重,代之而起的,是无政府主义式的“搅和”。原属不同范畴的信息被一锅乱炖,不同类型的语言形式被杂糅拼贴,如同重回蒙昧时代。经过理性文明的长期洗礼后,短暂地“蒙昧”一下,自编自导“人间喜剧”,反倒成为暂时摆脱文明重负的一种人生选择。

    另外,与当代社会中无所不在的“计算”相比,这一场场文字游戏是如此地毫无功利。以共同兴趣为纽带,网友们互称“兄弟”,埋头建设自家“指挥部”,在蓦然而至的弹幕中寻获同好知音。“居然还可以这么看”“居然与我想得一样”,这样会心一击的感受,令孤独的当代人倍感满足。

    不同于社会场域中被反复思量过的表达,凭借直觉敲下的弹幕,出于真心、近乎自白,乃是电子时空里的“我手写我口”。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弹幕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便是直抒胸臆。依赖于口语词,形成众声喧哗的交谈氛围。唯有无限趋近言文一致,那个最本真的自我,才能跃然而出,袒露人前。或者更准确地说,弹幕的终点并非呈现完整的自我形象,而是要探入“有趣的灵魂”的某个侧面。

    弹幕的游戏性与趣味性,真的可以带来更美好的人生状态吗?

    首先必须承认,弹幕文字游戏的创造门槛与理解成本都极低。鉴于运动速度飞快,且面向最广大的受众,所以必须令人“秒懂”,秒懂的前提,是对庸常的臣服,这不仅是指对于媒体流行语的追随,更指向一种“自诩快乐的末人心态”,自嘲或嘲讽,均跳不出金箍棒画下的“安全圈”,保持在尚不触及本质的限度内。

    与口头表演一样,弹幕业已创造出了许多“套话”与流行语。比如,2019B站的年度弹幕是“awsl”(即“啊, 我死了”) 。这是一句再直白不过的赞美语,形容视频内容令自己无比折服,这种缩略语以极其经济的拼音缩写,提高了沟通的效率,召唤出固定的、集体性的反应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语言的“失焦”。格套无可厚非,但其中令人上瘾的传染力,以及凌驾于差异性表达之上的霸权地位,恐怕与解放创造力的初衷恰好相反。

    更重要的是,弹幕带给人的趣味性、解放感与反讽意味,也日渐固化为一种模式与立场。在进入弹慕空间之前,观者已做好了发笑准备。我们虽不必重弹“娱乐至死”的老调,但在开放态度之外,更需警惕潜伏着的负面因子:弹幕用户被设定为一群单纯追逐快乐的人,而平台迎合(甚至监控、计算)用户需求来生产内容,从而形成了一个“快乐”的闭环,这一闭环将带来“人的再生产”:它召唤快速、固定、永不停歇的人类反应模式,从每一个神经元做起,在每一次欢笑中起步。

    (摘编自夺静《弹幕版四大名著:“趣味”的治理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圣叹、毛宗岗等擅长的评点式文学批评,以整体观照原著为基础,讲究对文本的细读以及品鉴、沉吟、揣摩,和弹幕评论有形似之处而差别很大。

    B.针对作品的一个短暂碎片,弹幕能够即时即兴点评,虽同样以文字符号为载体,但在营造狂欢气氛、联结社会关系方面,是印刷文化不可比拟的。

    C.B站上线四大名著后,对弹幕的评价呈两极化,这既反映出代际差异,也昭示出不同的文化机制与主体状态,一些年纪更长的观众对弹幕表示反感。

    D.材料一拿弹幕和传统文艺批评、印刷文化对比,分析其长处与弊端,材料二对热衷弹幕者整体上持否定态度,同时也辩证地指出弹幕存在的合理性。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因印刷速度与配送体系的影响,印刷文化在思想的交换上受到一些限制,而又相对具有深度。因此就印刷文化而言,应追求更为缓慢的节奏。

    B.在弹幕环境中,不假思索地直击键盘,更能够袒露一个本真的自我。可见,网络时代的写作要想表达真我,就要避免反复思量,字斟句酌。

    C.人们在弹幕的文字游戏中互称“兄弟”,寻获同好知音,获得心理满足,这其实折射出人们在现实中缺乏知音慰藉,为功利所束缚的窘境。

    D.在弹幕空间中,不同范畴的信息被一锅乱炖,不同类型的语言形式被杂糅拼贴,流露出参与者在理性文明的洗礼后完全摆脱文明重负的心态。

    【3】材料二说,弹幕不必呈现“完整的自我”,而要“探入‘有趣的灵魂’的某个侧面”。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时,关羽慷慨陈词,张飞跟着附和“俺也一样”。弹幕“没文化真可怕。”

    B.《红楼梦》中,贾母问黛玉读了什么书,黛玉答道:“只刚念了《四书》。”弹幕:“还看了《五三》(《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C.《西游记》中,孙悟空没有受邀参加蟠桃会,于是在园子里肆无忌惮地大吃一通。弹幕:“我是桃饱会员。”

    D.《水浒传》中,孙二娘、张青在十字坡开店,武松与两名公差推门而入。弹幕:“请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

    【4】根据材料一,给弹幕下一个定义。

    【5】面对弹幕,我们应警惕它的哪些负面影响?请结合两则材料内容简要作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名句默写。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象地描写了阿房宫中的建筑既各依地势而有不同,又相互呼应,成为一个整体。

    (4)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斥责秦的统治者对百姓毫无限度地搜刮,自己却挥霍无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六国论》中设身处地为六国出谋划策,指出要好好对待贤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洵在《六国论》中明确指出贿赂秦国是导致灭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弟子们各言志向,孔子哂笑子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浴乎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问志时,采用温和自谦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为弟子们营造一个平等、轻松的环境。

  • 9、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1)鹰击长空,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____________________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大行不顾细谨, _______________。 如今____________,我为鱼肉,何辞为?

    (2)荆轲在易水送别时唱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________ ,不仁;失其所与,________________,不武。”

    (4)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横眉冷对千夫指, ________________

  • 11、在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原句。

    (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静女》)

    (2)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无衣》)

    (3)及尔偕老,老使我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4)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__________________。(《诗经·伐檀》)

    (5)其志洁,故其称物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列传》)

    (6)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燕子来舟中作

    杜 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本诗是诗人晚年客居湖南时的作品,于公元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写于从岳州前往潭州途中。此时作者滞留湖湘,以舟为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点明诗人的真实处境,并以燕子衔泥筑巢来形象地描绘春天的景象,引出所咏对象——燕子。

    B.诗的第三、四两句运用拟人修辞,用燕子的疑惑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孤独的心情与长期漂泊的无奈。

    C.最后两句,前十一字是字字写燕子,深情而无奈;后三字转而写诗人自己,凄楚悲怆,感人肺腑。

    D.本诗所咏之燕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昔日繁华的衰落、世事的沧桑。

    【2】杜甫诗歌艺术成就极高,尤其是七律,千锤百炼,可为典则。请分别赏析本诗颔联、颈联使用的艺术手法。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鹿卿,字德夫,隆兴丰城人。博通经史,调南安军学教授。先是周敦颐、程颢与其弟颐皆讲学是邦,鹿卿申其教,由是理义之学复明。辟福建安抚司干办公事。会汀、邵寇作,鹿卿赞画备御,动中机会。避寇者入城,多方振济,全活甚众。会都城火,鹿卿应诏上封事,言积阴之极,其征为火,指言惑嬖宠、溺燕私、用小人三事尤切。以母丧去。诏服阕赴枢密禀议。故相子以集英殿修撰食祠禄,又帮司农少卿米麦,鹿卿曰:“奈何为一人坏成法。”持不可。迁国子监主簿。入对,陈六事,曰:“洗凡陋以起事功,昭劝惩以收主柄,清班著以储实才,重藩辅以蔽都邑,用闽、越舟师以防海,合东南全力以守江。”上皆嘉纳。改枢密院编修官权右司赞画二府通而守法会正字王迈以言事黜鹿卿赠以诗言者并劾之太学诸生作《四贤诗》知建昌军,未上,而崇教与铁城之民修怨交兵,鹿卿驰书谕之,敛手听命。既至,则宽赋敛,汰赃滥,恤寡弱,训戍兵,择兵官,治行大孚,田里歌诵。督府横取秋苗斛面,建昌为米五千斛。鹿卿争之曰:“守可去,米不可得。”民恐失鹿卿,请输之以共命。鹿卿曰:“民为守计则善矣。守独不为民计乎?”卒争以免。召赴行在,将行,盗发南丰,捕斩渠首二十人,余不问。鹿卿又言当时并相之敝。宰相以甘言诱鹿卿,退语人曰:“是牢笼也,吾不能为宰相私人。”岁大饥,人相食,遂出本司积米三千余石减半贾以粜,及减抵当库息,出缗钱万有七千以予贫民,所活数百人。迁礼部侍郎。累疏告老,授宝章阁待制、知宁国府,而引年之疏五上,不允,提举鸿禧观,遂致仕,进华文阁待制。卒,遗表闻,赠四官。

    (节选自《宋史徐鹿卿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改枢密院编修/官权右司/赞画二府/通而守法/会正字王迈以言事黜/鹿卿赠以诗/言者并劾之/太学诸生作四贤诗/

    B.改枢密院编修官/权右司/赞画二府/通而守法/会正字王迈以言事黜/鹿卿赠以诗/言者并劾之/太学诸生作四贤诗/

    C.改枢密院编修官/权右司/赞画二府/通而守法/会正字王迈以言事黜/鹿卿赠以诗/言者并劾之太学/诸生作四贤诗/

    D.改枢密院编修/官权右司/赞画二府/通而守法/会正字王迈以言事黜/鹿卿赠以诗/言者并劾之太学/诸生作四贤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嬖宠,受宠爱,宠爱。此处特指受君王宠爱的妃嫔。

    B.服阙,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官员父母去世须守孝三年方可补缺复官。

    C.国子监,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徐鹿卿是其中的主管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鹿卿重视教化,恢复理学。他任南安军学教授期间,阐明周敦颐、程颢和程颐的教义,使儒家经义之学在当地得以重新兴盛。

    B.徐鹿卿正直敢言,为官守节。他指陈京城起火是因为皇上被宠爱的妃嫔迷惑、沉溺于私宴和任用小人;拒绝宰相的好言诱骗,不愿成为宰相的家臣。

    C.徐鹿卿秉公办事,一心为国。他不赞成让以前的宰相之子一人破坏原先的法令制度;力主清除朝中陋习,昭明奖惩,储备人才,巩固海防。

    D.徐鹿卿据理力争,体恤百姓。督府要征收额外的秋苗税,他不惜辞去太守官职表示反对:发生饥荒时拿出官府库存粮食的一半低价出售给百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翻译成 现代汉语。

    (1)会汀、邵寇作,鹿卿赞画备御,动中机会。

    (2)召赴行在,将行,盗发南丰,捕斩渠首二十人,余不问。

    【5】在建昌军任上,徐鹿卿因哪些方面的政绩得到百姓的歌颂?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国有个叫亚克敦的人,他可以算是世界上读书最多的人。他除了把自家的7万册藏书都读遍外,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读书笔记。但是,他只注意储存知识,从不创造,结果终生一事无成。

    中国古代科学家、文学家张衡“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写有《灵宪》《浑天仪图注》《算罔论》等涉及天文、立法、数理方面的科学著作,他创造的“候风地动仪”是伟大的科学发明,为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沙市中学“读书节”落下帷幕,你在读书节期间是否读有所得呢?请综合以上材料,以“读书与创造”的关系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结构清晰,至少使用两种论证方法,卷面美观无涂改,书写工整无错别字,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