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阿盟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的洁白无瑕,而白雪覆盖大地的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

    ②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了艾青,曾________地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那河,埃及有尼罗河,那么,我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

    ③艾青对他的养母大堰河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大堰河对他的爱是让他________的。

    A.庄严 肃穆 激动 刻骨铭心

    B.寒冷 萧条 激动 刻骨铭心

    C.寒冷 萧条 感激 耿耿于怀

    D.庄严 肃穆 感激 耿耿于怀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名十岁女孩到某书城买书,不幸从自动扶梯上坠落身亡,当时有位先生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

    ②为了缩短时间,突击队躲开楼房林立的大院,潜入瓦房鳞次栉比的胡同, 出其不意 ,取捷径,奔袭望海楼。

    ③下半年,日元不断贬值,其势如破竹的下跌势头,使已经遭受金融危机重重打击的亚洲经济雪上加霜。

    ④周末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华西医院的医生们表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

    ⑤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⑥木船在风浪中剧烈地摇晃着,那人却稳稳地站立着,就像一个身怀绝技的骑士,骑在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上,任凭野马狂奔,他却泰然自若。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 3、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洗漱   纳罕   孽根祸胎   懵懂顽童

    B. 寒喧   踌躇   惴惴不安   瘦消不堪

    C. 残骇   桅杆   司马轻衫   咀嚼赏鉴

    D. 抚赝   缭倒   恬然自安   赴汤蹈火

     

  •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低眉信手续续弹  信手:随手   凄凄不似向前声  向前:以前

    B.如听仙月耳明 暂:暂时 而闻者 彰:清楚

    C.舆马者  假:借助   官盛则近   谀:谄媚奉承

    D.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作《师说》以之 贻:赠送

  • 5、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典韦追袭何仪到葛陂,壮士引军迎住。典韦要他献出黄巾士卒。二人争执相斗,不分胜负,直战到黄昏,各因马乏暂止。此人就是许褚,后来投靠曹操,屡立战功。

    B. 孙坚死后,孙策寄居袁术篱下,在周瑜等人的建议下,向袁术借兵去夺江东。在进兵江东的过程中,孙策酣斗太史慈,大战严白虎,获得了“小霸王”的绰号。从此,孙氏家族雄踞江东。

    C. 曹操大权在握,行为日渐专横。为了探视百官之心,在许田打围时,曹操故意做出欺君之举。汉献帝不甘受辱,与伏皇后商议,赐给董承藏有密诏的锦袍,让他谋划除去曹操。董承就与王子服、马腾等人计议,准备再联合刘备共同行动。

    D. 孙坚私藏玉玺离开,袁绍大怒,派人送信给荆州刺史刘表,让他半路上截击孙坚。刘表派兵截击孙坚,孙坚中计,死于刘表军士乱石、飞箭之下,年止三十七岁。

    E. 李傕、郭汜等人赶走吕布,杀了王允之后,下令追寻董卓尸首,选择吉日,迁葬郿坞。临葬之期,天降大雷雨,霹雳震开其棺。三次改葬,皆不能葬,零皮碎骨,悉为雷火消灭。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迷失

    ①头发稀少,却梳得纹丝不乱,抹了发蜡后飘出的是雪花膏的香味,两个肿眼泡像熟透了的柿子,短袖衬衫扎在藏青色的长裤里,那只仿猪皮的人造革包仿佛不肯松手似的握得好紧,不晓得里面装了些什么。这是“丁老七”给我的第一印象。他也就五十岁出头的年纪,乍看上去,一副基层领导的派头,我是在陶瓷厂的包装车间见到他的,此时,刚打响上班铃。许多先他进厂的老同事都跟他打招呼:“丁老七,眼睛都睁不开啦!”而其他人则称他为“老七师傅”,或叫他“丁师傅”。然后,大家叽叽喳喳,说东讲西,一天的工作就宣告开始了。

    ②“丁老七”方才还在挤眉弄眼和大家开玩笑,转眼间,像变魔术一般,就换上了白色围裙,坐上了铰草凳。我注意到,他的那双手与众不同,巴掌极宽大,像蒲扇,如胡萝卜样粗的手指已经变了形,想来定与职业有关。他铰草动作之熟、速度之快,令我目不暇接。

    ③按镇上民间的叫法,陶瓷包装称之为“绞草”,几乎所有瓷器都是用稻草来包装的,故在每年的秋收后,便可见到远乡四邻的农民一车车将禾秆运到镇上来卖钱。通常绞草的程序并不复杂,以包碗为例:十只为一摞,先做草把子,把碗理整齐置于草把子上,用草结两头扎紧,再用禾秆卷筒,又扎一次较宽的草结,起到美化效果,最后用篾打几道箍,别上写有品名等级的标识,便算完了。手艺好的师傅绞的草,无论怎么扔都不散,就是从二层楼高丢下去,里面的瓷器也准保不会碱损,简直是不可思议的神。一直以来,纹草师傅是受人尊重的,颇有几分威风。更何况,彼等前辈里还出了个在镇上赫赫有名的郑子木,此公在清嘉庆年间为争取绞草工人的生存待遇,视死如归地穿戴起衙门大堂上烧得通红的铁靴铁帽,用生命换来罢工胜利,也为这个行业刷了金。从那以后,全镇的绞草工人都系一条白围裙,以示永久的祭奠。

    ④车间主任对我说,“丁老七”是包装界响当当的一号人物,早在六十年代技术等级评定时,最高级为八级,他就评上了七级半。于是,大家都不叫他的大名,直接就叫他“丁老七”了。他的徒子徒孙加起来数都数不清。逢年过节,照行规,徒弟们都会买些烟酒糕点上门去孝敬自己的师父。尤其是在过年时,徒弟们前脚跟后脚地去拜年,他老婆酒糟冲鸡蛋都忙不过来。

    ⑤在那个漫长的夏天,作为厂团委的挂点单位,我天天都去包装车间,一来二去,我与“丁老七”混得滚熟,中午吃饭就端碗过去陪他闲扯。

    ⑥直到那时候,我才弄清楚陶瓷行业分工细、派别多,干绞草这行的属杂帮,以南昌人为主。“丁老七”才八岁便入了这一行,从南昌乡下到镇上时,连草结都打不紧,要不是师父庇护,早被老板赶跑了。一个八岁的小孩讨口饭吃实在艰难,好在他勤快,肯吃苦,绞草行的活做了个遍,最后没有哪样不懂、哪样不通。师父师娘都喜欢他,师满后按规矩本可另立门户,他却情愿留在师父身边打下手,领的钱不多,但他倒心甘情愿。后来师父做了老板,他也没离开。

    ⑦“不跟你吹牛,我是跑过大码头的。”他炫耀地说。他把橱里的那只仿猪皮的人造革包拿出放在腿上,取了一个信封出来,从里面倒出几张发黄的黑白照片,都是在上海、武汉等地的留影。照片里的“丁老七”穿戴齐整,一副风华少年的姿容。在把信封放回包里时,他又掏出“劳动模范”奖章、“先进生产者”奖状,还有一本《毛主席语录》,翻看扉页,上面有赠送者的签名。“丁老七”得意地说:“不晓得他是哪个吧?跟你说,原来他是我们厂的军代表,好有名,老八路,后来调去北京了!”

    ⑧掰着指头算算,“丁老七”在这一行干了四十多年。在他的职业生涯里,最出风头的就是为前来厂里视察的首长表演。那次他把餐具、茶具、酒具等大大小小、形态不一的物件混在一起包,不到半个钟头就完成了。然后,他让两个徒弟将包好的这一挂瓷器从一米多高向下丢,摔在地上,然后开包检验,竟无一件破损。首长竖起大拇指,直夸他技艺高超。“丁老七”一讲起这段,便摊开来与众不同的一双宽大巴掌,眯着一对肿眼泡,沉醉在昔日的荣光中。

    ⑨可到后来,“丁老七”竟然被废了。听说陶瓷包装实行革新,用纸箱、泡沫取代禾秆,打包机、泡沫板占据了包装车间的显眼位置。“丁老七”对此极为排斥,添了许多无名之火,上班后他甚至连看都不看一眼那种叫设备的庞然大物,他钟情的是禾秆,是篾条。好多人都劝他要看开些,要跟上时代,英雄总还会是英雄。可他不为所动,鼻子一哼,说:“老子不做了!”于是跑到厂劳资科办了买断工龄手续,自己选择了下岗。

    ⑩那之后我再也没有在厂里见到过“丁老七”。

    又过了几年,我在镇上报社门口看见一个保洁员,穿了件环卫工人的黄红相间的马甲,口袋里插了瓶农夫山泉。可瓶里装的是自泡的茶水,泛着啤酒样的泡泡。那人左手拎着可翻动的拉圾箱,右手握把夹垃圾的铁火钳,时不时停下脚步望一眼擦身而过的车水马龙,目光游离飘忽、木讷呆滞。乍一眼,我几乎没有认出这是曾经熟识的“丁老七”。

    (节选自于梅坚《瓷器人物》)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我”在包装车间刚见到“丁老七”,到与“丁老七”“混得滚熟”,小说以“我”的视角由远及近地刻画了“丁老七”的形象,使读者对其认识逐渐深入。

    B.文中“摊开来与众不同的一双宽大巴掌,眯着一对肿眼泡”与《百合花》中“他的枪筒里……又多了一枝野菊花”同属细节描写,刻画了人物的内在特征。

    C.“丁老七”并非其本名,人们之所以这样称呼他,主要是因为他虽然“一副基层领导的派头”,在生活中却随和开朗,爱开玩笑

    D.文中两次出现了“那只仿猪皮的人造革包”:第一次埋下伏笔,读来令人好奇;第二次“丁老七”打开包,拿出相片回忆往事。前后呼应,构思精巧。

    2本文在第③段中记叙清嘉庆年间郑子木的故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请简要概括“丁老七”这一形象的主要特点。

    4有人认为,文章最后一段删去更好,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塑造了一个衣饰鲜艳,散发芳草香气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人以此来表明高洁美好的品格。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一世之雄”曹操对江斟酒,橫矛吟诗的情景。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达了词人希望建功立业、报效君王的雄心壮志。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有星宿分野之说,李白在《蜀道难》中采用此说叙说由秦入蜀难行,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

    (2)《咏怀古迹(其三)》中,用简短而雄浑有力的句子写尽昭君一生的悲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说明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马嵬(其二)》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其中写出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的角度来描写动态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惨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流言,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沉默呵,沉默呵! ___________________,就在沉默中灭亡。

  • 10、根据情境,补写出下列横线中的文言文句子。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的《阿房宫赋》中说“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_______________,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苏洵的《六国论》中说“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________”,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2)《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有能坚持到最后的。

    (3)《答司马谏议书》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论证的立足点,对保守派的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4)《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举盘庚迁都之例驳论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论述了从黎民百姓到士大夫都是反对的声音。

    (5)“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苏洵在《六国论》中用作论据,将其高度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了燕灭亡的原因。

  • 11、按要求补写下列空缺位置。

    (1)在《阿房宫赋》中,文末总结秦国灭亡的教训,并借以讽今,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从秦的灭亡中引以为戒,仍要重蹈历史覆辙。

    (2)“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苏洵在《六国论》一文中用作论据,把它高度浓缩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一个字。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代赠

    唐·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句“楼上黄昏”,点明时间是薄暮时分,地点是在高楼之上。主人公在黄昏时分登上高楼,想凭栏远眺,最终却凄然作罢。

    B.“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心上人被阻,不能来此相会。

    C.“月如钩”,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有情人的不得相会。

    D.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暗示主人公欲语还休的羞涩心绪。

    E.芭蕉和丁香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哀愁无边,各有各的哀愁,各有各的诉求。

    【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女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国,帝锐意恢复,弃疾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宋史·辛弃疾传》)

    [注]①蓍(shī):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②坎、离:均为卦名。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③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掌管文书笺奏,亦可参议军务。④青兕(sì):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兕:犀牛一类的野兽。⑤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蔡伯坚 师:以……为师

    B.弃疾间与之##dot##游 游:游玩

    C.时虞允文国 当:主持、掌管

    D.京壮之 益:更加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B.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C.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D.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刚强正直,却未被采纳。

    B.辛弃疾在耿京的授意下奉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了他。

    C.僧人义端在耿京的军队中纠集了千余人,劝说他们隶属于自己,并且在一个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叛投金国。

    D.辛弃疾在担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得到留守叶衡的赏识,认为他胸有大志谋略过人,叶衡做丞相后,大力举荐他,辛弃疾因此得到皇帝召见。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

    (2)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5】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辛弃疾有勇有谋的性格特征?(请用原文回答)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本无高低贵贱之分,而灵魂却有巨大差异,正是由于人的内心世界有所不同,才有了高贵和平庸之分,乃至高尚与卑鄙之别。人的高贵不在于他的身份和地位,而在于他的灵魂。

    体会这段文字的含义,结合你的所见所闻写一篇议论文

    注意: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