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此乃乡者朱家之羞也 B.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 出不入兮往不反
2、下列对作品、作家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汤显祖:明代杂剧家,代表作为《牡丹亭》。
B.曹禺、夏衍:我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
C.塞万提斯:西班牙作家,著有《鲁宾逊漂流记》。
D.《老人与海》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海明威。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霸王”本是令许多人讨厌的一个词语,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提高,语言王国的“霸王”类词语逐渐兴盛起来,如浴霸、彩霸等。
B.由股神巴菲特执笔的财商教程《成为亿万富翁的26堂启蒙课》旨在开启青少年财商、培养青少年世界顶级价值观及创富能力,使青少年从小具备“成为亿万富翁”的基本素质与优良习惯,因而备受青睐,首批教程在欧美多国被一抢而空。
C.随着80后群体逐渐成为主流和90后年轻人进入社会,使中国经济长久依赖的人口红利模式将走到尽头。
D.李玉刚的男女声同歌演唱的独特技巧和极具中国古典韵味的扮相,不仅在澳洲悉尼歌剧院引起轰动,蜚声海外,还引起央视“艺术人生”栏目的关注,对他进行了独家采访。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知:管理
B. 其文约,其辞微 约:简洁
C. 吊有忧,贺有喜 吊:慰问
D. 果行,国人皆劝 劝:劝说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过去几年,中国女排一直状态不佳,多次在奥运赛场上遗憾告负,如今王者归来重获冠军,真是大快人心。
B.看到兄弟俩为了蝇头小利而大打出手,围观的群众议论纷纷,狭小的巷子变得沸反盈天。
C.面对季后赛半决赛主场大比分落败的结局,勇士队主教练史蒂夫·科尔气得暴跳如雷。
D.为了抹黑中国,一些西方媒体捕风捉影,不惜违背新闻客观真实原则,捏造了许多不实信息。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军人的精神修养,基本着重在智、仁、勇三达德。这三达德中,又以仁为主。中国文化主要精神都发源在一个“仁”字上。孟子谓:“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礼是仁的表现,仁是礼的本原。但战争本是要杀人的,好像是一种残忍的行为,我中华民族虽尚武,而不流于残忍,所以能绵延历久,屡挫不衰。中国军事要讲顺天应人,替天行道。所谓止戈为武,仁者无敌,战争乃为一种吊民伐罪,以杀止杀的行为,故军队则成为仁义之师。孟子也说:“不嗜杀人者,能一天下。”不嗜杀人,不是不杀人。但杀人总不是好事,因此非存心至仁,则不宜来担任此杀人的大任。既要杀人,自己也该不怕死,所以说:“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视死如归,也是武德。当两军交锋,固是要争取胜败,更要是“争是非”。是的向非的投降,实无光荣可言。一个人有生必有死,中国人强调精神不死,躯体虽不保,但其人格气节仍然存在。战争并不是鼓励杀人,更不是鼓励自杀。心中只有一个道,一个仁义之道。死生一观,并不在这些上来计较。
中国军人既尚仁,又讲礼,吉、凶、军、宾、嘉五礼,军礼占其一。可见中国文化中之中国军人,正也代表着文化传统主要精神之所在。
孔子在《论语》里,提出了一段军人修养最高精神的话,说:“子之所慎,斋,战,疾。”斋是祭前斋戒,所祭是鬼神。孔子在祭前斋时,既不确认有鬼神,也不确认无鬼神,只是此心戒慎,不懈怠,不做作。祭只是祭,斋只是斋。疾病之来,也不知将成大病,抑系小疾。但不要害怕,也不要疏忽,只一心戒慎在疾上。遇战事,也如对鬼神、对疾病般,只莫放松、莫紧张、不当它是强敌,亦不当它是弱敌。临阵只一心在临阵上。慎是不怕也不忽,不把事来看大,也不把事来看小。当知临祭、临战、临疾,皆是人鬼关头,死生之际,在可知不可知之间。孔子举一“慎”字教人,这是精神上最高修养恰到好处之明训。我们若懂得孔子这番教训,自然不会有好战的心,也不会有畏战的心。
中国社会上又很着意表扬失败的军人,尤著的如关羽、岳飞,令人称之为武圣。关羽在历史上表达了一个“义”字。当时曹操很赏识他,礼遇有加,封侯赠金,无所不至。但关羽不为曹操所动,还是走归刘备,这就是他的义。岳飞精忠报国,十道金牌班师回来,冤死在风波亭,在历史上表达了一个“忠”字。我们看《水浒传》上一百零八位好汉聚集在粱山泊忠义堂,打起“替天行道”的杏黄旗,这见文化传统中之忠义武德,流传在民间社会,真是根深蒂固的。
(摘编自钱穆《中国文化中的武功与武德》)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军事提倡军队要成为仁义之师,顺天应人,以杀戮制止杀戮,故虽尚武而不至流于残忍。
B.在中国人看来,战争不应鼓励杀人,更不应鼓励自杀,因为失败自杀实无光荣可言,应当唾弃。
C.孔子认为,斋只是斋,不懈怠就好;对于疾病,既不要害怕,也不要疏忽:都体现出无可无不可的随意态度。
D.同为失败的军人,关羽表达了“义”,岳飞表达了“忠”,而一百零八位好汉聚集梁山,方将忠义武德合为一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的第一自然段阐析智、仁、勇三达德,重在谈武德;最后一个自然段分析失败的军人,重在谈武功。
B.文章多处使用引证法。第一自然段中两次引述孟子的话,都与“仁”密切相关,但具体的论述角度则各不相同。
C.第三自然段从《论语》引出关于斋戒、疾病和战事的话题,并分别做了具体论述,从而阐明了对“战”的正确态度。
D.第四段主要使用例证法,引述了关羽、岳飞和水浒一百零八位好汉的例子,以有力的事例论证了文化传统重武德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仁”“礼”关系看,仁是礼的本原,礼是仁的表现。中国军人既尚仁,又讲礼,体现了对中国文化精神的尊崇。
B.视死如归,是武德的题中应有之义。因为生死之外,还有是非,躯体可以不保,但要存仁义之道,坚守人格气节。
C.临战是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孔子教人以“慎”,不怕不忽,保有临阵专注的状态,堪称军人修养最高精神的明训。
D.仁义之道与忠勇之道是中国武德中并存的两个概念,和谐统一构成中国武德文化的内在本质。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念高危,__________________;惧满溢,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两虎共斗,______________。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风流总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__;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___。
(5)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无食桑葚。
(3)《离骚》中抒发诗人将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决不后悔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再别康桥》中,在多情的诗人眼里,河畔金柳是“_________”,就连那软泥上的青荇,也对自己饱含不舍的深情,“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表现送别之人受“慷慨羽声”感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在鸿门宴上,樊哙说的“________,_______”,确实是一种抓主要矛盾、不要顾及细枝末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4)《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先生认为真正的革命志士应当具有“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女子对男子到来的期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离骚》中表达了与《论语·卫灵公》中“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人生价值取向相同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两句从侧面烘托箫声的哀婉缠绵,凄侧动人。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认为,从变的角度来看,“________________”;从不变的角度来看,“________________,而又何羡乎?”
(2)在《离骚》中屈原表明人生各有各的乐趣,但自己“________________”,接下来用反问的语气表明自己即使粉身碎骨,“________________?”
(3)在《诗经·氓》中写女子与男子,少时多欢聚,“________________”;而当年的海誓山盟,现在却“________________”。
(4)白居易《观刈麦》中以“________________”写妇人送饭,再以“________________”写儿童送水,从侧面表现农忙的情形。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下题。
浣溪沙·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其一)①
苏轼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②。黄童白叟聚睢盱③。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注】①元丰元年(1078)徐州发生严重春旱,时任徐州知州的苏轼曾往石潭求雨,得而后又往石潭谢雨,沿途经过农村,作《浣溪沙》组词五首。②乌,指乌鸦。③睢盱,喜悦高兴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麋鹿的“虽未惯”和猿猱的“不须呼”,两种情态相映成趣,含比拟人物的意趣。
B.结尾由虚转实,写在场者归家后把见到的谢雨情景向采桑姑细细叙说,妙趣横生。
C.全词没有正面写谢雨之事,但又处处暗含喜雨、谢雨的情事,体现词人独特的匠心。
D.全词描写景物,动景,静景巧妙结合,景物、人群完美融合,运笔灵动、构思精巧。
【2】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词人谢雨途中的喜悦之情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谖客孟尝君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梁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食以草具 食:粮食
B.谁习计会 习:熟悉、懂得
C.请而见之谢曰 谢:道歉
D.于是约车治装 治:备办、整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左右以君贱之也 ②左右以告
B.①乃歌夫长铗归者也 ②乃今日见之
C.①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②请为君复凿二窟
D.①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②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谖经人介绍成为孟尝君的门客,未表现出任何才能却一再要求提高自己的待遇,孟尝君对他则有求必应。
B.冯谖市义的目的是求得百姓的拥护,巩固孟尝君在薛地的地位,客观上也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C.冯谖烧了债务凭证,回后告诉孟尝君说,他把那些债券都给烧了,但却为孟尝君争取了当地老百姓的民心。孟尝君对他这种做法很不高兴,责怪他的自作主张。
D.冯谖具有非凡的才智,但他到孟尝君门下做门客之初的不断索取待遇,目的是检验自己准备辅佐的人到底是不是真的胸怀宽广、礼贤下士。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
⑵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14、以“风波”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