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B.“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即用比喻的手法,把天姥山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C.《归园田居》中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是远景和动景,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而且这淳朴幽静的田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
D.在《登高》的尾联中,杜甫既有对自己的身世坎坷,老大无成的慨叹,更有对时局的忧虑和痛心,诗人只能借酒消愁。
2、下列各组句子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求人可使报秦者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B. 具告以事 斯固百世之遇也
C. 诚不自意返吾衣冠 以为莫己若者
D.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吾属今为之虏矣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诚信是日常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为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
B. 2000年初,他成为“北漂”一族,经历了很长一段蜗居地下室、挣不到饭钱的艰苦生活,坚苦卓绝中写出佳作。
C. 大学生走出象牙之塔,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置身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能真切体会到舒适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D. “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的规划建设正有序地推进着,要完成这个任务,不能自出机杼,也不能只服务我们本地。
E.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虽然老师已退休,不再教我们,但在许多画展上不断地出现他的画作依然给我们以形象的教诲。
4、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游记》——吴承恩——明代 《神曲》——但丁——德国
B. 《镜花缘》——李汝珍——明代 《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美国
C. 《西厢记》——王实甫——元代 《唐璜》——拜伦——英国
D. 《桃花扇》——孔尚任——清代 《红与黑》——莫泊桑——法国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钱钟书学贯中西,著作等身,但是当18家电视台联合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时,他深藏若虚,谢绝了节目组的拍摄邀请。
②这十年间的悲欢离合,白云苍狗,他在冷静沉默中回想起来不禁感慨万千,前尘往事久久萦绕于心,郁积于怀。
③这所有名的中学将原来的冲锋号起床铃改为温柔的小步曲,学生们说新的音乐像晨钟暮鼓,死气沉沉,让人提不起精神。
④游国恩先生不问家事,自己躲进书房,钻入文学研究的世界,长吟短叹,目不窥园,不断地有新作发表,业内人士读了都赞叹不已。
⑤他博观约取,师心自用,在原有对汉隶、明清行草等书法精深研习的基础上,形成了种符合个人气质的艺术形态。
⑥统计数据显示,现在国内在册翻译公司近300家,但大多规模很小,翻译人员多是兼职,翻译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翻译更是言不及义。
A. ①②④ B. ②⑤⑥ C. ①③⑤ D. ③④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1年,“张桂梅”的名字和她的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
“培养一个女孩,最少可以影响三代人。”“哪怕我自己出钱,也一定让她读书”“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11年,这位“奇迹校长”让1645名女孩考上大学走出大山。
因为她,贫困山区的女孩教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她,社会对“人民教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有了更多的尊重和敬仰。
2020届女高毕业生又取得了好成绩。张桂梅却并不满意:“今年高考成绩比往年好一点,一些指标无论在华坪县还是丽江市都排在前列,但与一些大城市相比仍存在不足。”
有人劝她知足,张桂梅却回答说:“我不能知足,因为我相信我们的学生有潜力。”
山里的女孩也能走进最好的学校。办学十多年来,华坪女高已经把上千名毕业生送进大学。她们之中有曾因厌学、贫困、偏远而造成的辍学生和落榜生;她们之中有人只因为是女孩,从出生到长大,爷爷奶奶从没与地说过一句话。但如今,她们考入了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学府,她们读研、读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闪闪发光。
她每年都在鼓励女孩们考上更好的学校,她对这些女孩有更高的期待:“我对地们的期望是什么呢?不是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我希望她们变得更强,有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在华坪,张桂梅的“抠门”是出了名的。她吃得异常简单,很多时候一杯水就着一个饼就是一餐;用的、穿的也极为简朴,衣服常年就那几件;办学也精打细算,教学楼的水闸只在学生用水的课间才开,没人使用的教室、办公室一定关着灯。
张桂梅的慷慨更出名。2003年,昆明市总工会捐给她两万元用于治病,这笔钱她用到了学生身上;2006年,张桂梅获得云南省首届“兴滇人才”奖,刚刚从昆明领奖回来,她就把30万元奖金一次性全部捐给了华坪县丁王民族小学建教学楼;2007年,张桂梅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华坪县委给了7000元制装费让她买一套“像样”的西服上会,她却用这笔钱给学校买了一台电脑。工作数十年,张桂梅的名下几乎没有任何财产,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万元都投入了教育事业。
要知道,张桂梅忘我工作的同时,还在忍受着常人无法承受的病痛:骨瘤、肺纤维化、小脑萎缩……23种疾病缠身,数次病危入院抢救。2019年初,张桂梅就被下过一次病危通知书,华坪县县长赶来医院看她。醒来后,张桂梅拉着县长的手问:“我情况不太好,能不能让民政部门把丧葬费提前给我,我想看着这笔钱用在孩子们身上。”
华坪女高的免费,只是让这些山区的女孩“进得来”,如何“留得住”是张桂梅面临的一大难题。她提出用“家访”代替家长会,既可减轻贫困家庭和家长从山区往来学校的负担,又可以深入学生家庭了解问题,解决实际困难。
如果能够深深地、细细地了解下去就会发现,华坪女高一些表面上很难理解的教育细节其实背后自有深意——扶贫的路只有真正走下去,才知道什么是张桂梅所说的教育的“因地制宜”。
有一个学生的家在山顶上,仅有一条半米宽不到的山路相通,路的一边就是万丈悬崖,可这却是学生每个周末、每次放假都要往返的路。张桂梅又心疼又生气地问学生:“这么危险,你回来干什么?”女孩低着头淡淡地说:“张老师,放假了我不回家上哪儿去啊?”
这句话让张桂梅难过了一个星期,她决定:把两天周末假期改为每周日下午放半天假。外面的人都不理解,批评张桂梅“搞应试教育”,就连学校教师也不理解。张桂梅悄悄地做工作:“我们的学生大都是山里的孩子,放了假学校不让待,回家又会增加路途中的危险。如果只放半天假,孩子们出去逛一下还可以回来,既省钱又确保了安全。”
家访路上,张桂梅给学生家里捐过钱、送过衣,帮忙修路、建水窖、调解纠纷、发展产业;她迷过路、发过高烧、摔断过肋骨、旧病复发晕倒在路上,几乎每次家访完都要大病一场。说到底,这一切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教育。
自2008年华坪女高成立以来,这条家访路张桂梅一走就是12年,几乎覆盖全体学生,足迹遍布丽江市的一区四县,行程近11万公里——这更是一个个教育扶贫的“最后一公里”。
“扶贫要扶志,要让贫困家庭的精神起来才行,有一种追求、一种希望。孩子能够真正唤起他们积极生活的希望。”张桂梅说。
华坪女高结对扶贫的家庭有六家。张桂梅去送扶贫款,有一家怎么都叫不开门。她看见旁边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小男孩,是这家的孩子,就让他把附近同龄的孩子都叫过来。张桂梅领着几个孩子一起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在那大山里,歌声飘出很远很远”,张桂梅对孩子的父母说,“你们的儿子这么优秀,不但会唱歌,还会学习,你们怎么能整天躲在家里?快把钱拿着,好好地供儿子读书。”后来,这家人真的开始做事了,给他们的扶贫芒果苗栽上了,一年下来家里挣了一万多块钱,因为他们“看见希望了”。
孩子是山里人的希望,教育也是一种希望。张桂梅说,这种希望让“教育扶贫比经济扶贫更彻底”。
“让山里的女孩能够通过读书走出大山,是摆脱贫困、改变命运最好的途径。女孩子受教育可以改变三代人,解决低素质母亲与低素质孩子之间的恶性循环。”张桂梅说,“实际上不只是三代人,而是直接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让山里人的命运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华坪女高毕业生多选择了医生、教师、警察等相关专业和职业,在求学、工作过程中积极参与公益、扶贫项目,主动投身偏远、贫困甚至危险地区的建设和发展。看到学生作出这样的人生选择,张桂梅感到欣慰,心里想的是:“共产党后继有人了,而且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张桂梅,贫困山区的女孩教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对“人民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多的尊重和敬仰。
B.张桂梅对自己的生活非常“抠门”,而对于教育事业却十分“慷慨”,她将获得的奖金及捐款都捐献给有困难的学生。
C.华坪女高虽然是免费的,让这些山区的女孩“进得来”,但如何“留得住”仍然是张桂梅面临的一大难题。
D.多年来,张桂梅给学生家里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也遭受过困难和病痛,但这一切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教育。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20届女高毕业生又取得了好成绩,张桂梅对此却并不满足,因为她相信自己的学生还有潜力。
B.为了减轻贫困家庭和家长往来学校的负担,深入学生家庭了解问题,张桂梅用“家访”代替家长会。
C.张桂梅深谙教育的“因地制宜”,针对实际情况,她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如周末休息半天。
D.张桂梅坚持走好教育扶贫的“最后一公里”,12年间她的足迹遍及丽江市,为的是唤起孩子的希望。
【3】对于“教育扶贫”,张桂梅有着怎样的认识?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7、补充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故地重游,引起诗人对往昔不平凡岁月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中,表现苏轼与客人希望和神仙为伴、厮守明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在《赤壁赋》中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述了他“变”的观点。
(5)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紧承“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把洞箫的哀音表现得形象真切。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阐明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天空和水里的具体景象表现了秋天的盎然生机。
(3)《荆轲刺秦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现了荆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侧面描写箫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香草美人”在屈原的笔下多指高洁的品质,也可指圣明的君主,苏轼在《赤壁赋》中也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被贬赤壁的惆怅失意之情。
(3)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___ ,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曹操《短歌行》)
(3)《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_______________ ,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7)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一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从东山之上升起的月亮在夜空中缓缓移动的情形。
11、文学常识及课文默写。(15分)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4.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
5.《师说》作者韩愈,字________,他是唐代“________运动”的倡导者。
6.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劝学》荀子)
7.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劝学》荀子)
8.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9.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之所存也。(《师说》韩愈)
10.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欧阳修
平山阑槛[注]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注]平山阑槛,即平山堂的栏槛,欧阳修曾于仁宗庆历八年(1048)知守扬州,任职期间修建了平山堂。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好友即将出任远行,词人借酬赠之机,追忆起昔日所建的扬州平山堂,表达拳拳之情。
B.上片第一句“倚晴空”一词,实写平山堂,突出其凌空矗立、拔地倚天、气势磅礴的特点。
C.下片头三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
D.下片最后两句以情作结,直抒胸臆,传递出人生短暂、光阴易逝、要及时行乐的人生观。
【2】有评论认为此词豪迈清旷,突破了唐、五代以来词作红香翠软的风格,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镂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1】选文描写林黛玉和王熙凤都用到“忙”字,请分析三个“忙”字透露出的人物性格。
①林黛玉“忙陪笑见礼”
②王熙凤“忙转悲为喜”
③王熙凤“忙携黛玉之手”
【2】王熙凤能说会道,八面玲珑,试分析文中第①段中画线句子的多层意思。
【3】第②段中“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表明了她对王熙凤怎样的心理?
【4】有人认为,王熙凤出场时的服饰描写“暗示了她的贪婪与俗气”你同意吗?请具体说明理由。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历史记载,玄奘西行,大多孤身一人。《西游记》中的三徒弟,其实是玄奘精神的三个层面,悟空有开路者的勇敢;八戒有行路者的坚持;沙僧有寂寞者的隐忍。大漠长烟,孤泉冷月,玄奘只身踏上了西行之路。
请以“假如我是玄奘”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定立意,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