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 ②不如因而善遇之
B. ①素善留侯张良 ②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C. ①越国以鄙远 ②皆白衣冠以送之
D. ①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2、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A.我欲因之梦湖月 青眼聊因美酒横
B.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C.恍惊起而长嗟 余扃牖而居
D.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 臣之所不若夷吾者
3、下列各项句子缩句以后句意改变的一项是( )
A.我们为他扎了一个大大的花圈。(我们为他扎了花圈)
B.你们将飞入漫长而曲折的征途。(你们将征途)
C.这个世界有一个巨大而晶莹的咸湖。(世界有咸湖)
D.山上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
4、下列诗句中,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低眉信手续续谈,说尽心中无限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就要抓紧抓好。
B.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C.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D.所谓“生态自觉”,其要义固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人的行为合理性的反省。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寂 寞 梁实秋
寂寞是一种清福。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境有关,更与心境有关。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同游。所以我说,寂寞是一种清福。
在礼拜堂里我也有过同样的经验。在伟大庄严的教堂里,从彩色玻璃窗透进一股不很明亮的光线,沉重的琴声好像是把人的心都洗淘了一番似的,我感到了我自己的渺小。这渺小的感觉便是我意识到我自己存在的明证。因为平常连这一点点渺小之感都不会有的!
我的朋友肖丽先生卜居在广济寺里,据他告诉我,在最近一个夜晚,月光皎洁,天空如洗,他独自踱出僧房,立在大雄宝殿的石阶上,翘首四望,月色是那样的晶明,蓊郁的树是那样的静止,寺院是那样的肃穆,他忽然顿有所悟,悟到永恒,悟到自我的渺小,悟到四大皆空的境界。我相信一个人常有这样的经验,他的胸襟自然豁达寥廓。
但是寂寞的清福是不容易长久享受的。它只是一瞬间的存在。世界有太多的东西不时的提醒我们,提醒我们一件煞风景的事实:我们的两只脚是踏在地上的呀!一只苍蝇撞在玻璃窗上挣扎不出去,一声“老爷太太可怜可怜我这个瞎子吧”,都可以使我们从寂寞中间一头栽出去,栽到苦恼烦躁的漩涡里去。至于“催租吏”一类的东西打上门来,或是“石壕吏”之类的东西半夜捉人,其足以使人败兴生气,就更不待言了。这还是外界的感触,如果自己的内心先六根不净,随时都意马心猿,则虽处在最寂寞的境地里,他也是慌成一片,忙成一团,六神无主,暴跳如雷,他永远不得享受寂寞的清福。
如此说来,所谓寂寞不即是一种唯心论,一种逃避现实的现象吗?也可以说是。一个高韬隐遁的人,在从前的社会里还可以存在,而且还颇受人敬重,在现在的社会里是绝对的不可能。现在似乎只有两种类型的人了,一是在现实的泥溷中打转的人,一是偶然也从泥溷中昂起头来喘口气的人。寂寞便是供人喘息的几口新空气。喘几口气之后还得耐心地低头钻进泥溷里去。所以我对于能够昂首物外的举动并不愿再多苛责。逃避现实,如果现实真能逃避,吾寤寐以求之!有过静坐经验的人该知道,最初努力把握着自己的心,叫它什么也不想,而是多么困难的事!那是强迫自己入于寂寞的手段,所谓参禅入定完全属于此类。我所赞美的寂寞,稍异于是。我所谓的寂寞,是随缘偶得,无需强求,一霎间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怅惘。但是我有一刻寂寞,我要好好地享受它。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以细微的声响衬托环境的安静,体现内心的寂寞。以袅袅的炉烟,枯枝的折断、碰击、磕碰等细节描写,表现内心的寂寞感受。
B. 作者在伟大庄严的教堂里,感到了自己的渺小,心像洗淘了一番似的,感到自己很渺小,而平常连这一点点渺小感都不会有的。
C. 作者认为,如果自己的内心先六根不净,随时都意马心猿,则虽处在最寂寞的境地里,永远不得享受寂寞的清福。
D. 末段中“我所赞美的寂寞,稍异于是”中的“稍异于是”指作者所谓的寂寞,即强迫自己入于随缘偶得的寂寞的心境,忘掉一切怅惘。
【2】如何理解文中“寂寞的清福是不容易长久享受的”?
【3】梁实秋说“寂寞是一种清福”,然而有人却责备梁实秋这种态度是“人生的一种逃避”,结合全文,你是怎样看待梁实秋的“寂寞是一种清福”的呢?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宋武帝刘裕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 。”
(3)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8、默写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表现青年学子评论时政,书写宏文华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插秧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雨具和雨势的刻画,表现了农人插秧的艰苦。
(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谓好学也已。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2)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3)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4)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
(3)《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游子从眼前想到此后,想到两个相爱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游子的心情更加黯然销魂。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史记》曾记载“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又说“孔子设礼稍诱子路”,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可以看出孔子对子路“哂”的原因。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表示对于一个夹在大国之间又“________, ________”的“千乘之国”,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变得勇敢并懂得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3)烛之武劝说秦伯,语气谦恭,却极有份量,以“_________,________”这一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仲兄来为母民寿言归有作
孙应时
潇潇雨作对休声①,小语灯前睡不成。
诗礼一庭真自乐,江山千里若为情。
远来正觉亲颜喜,别去其如心事惊。
孟氏小园②能辨否,径须归共白鸥盟③。
(注)①休声:赞美声。②孟氏小园:出自杜甫《孟氏》“孟氏好兄弟,养亲唯小园。”意思是姓孟的一对好兄弟,在家里供养亲人。③白鸥盟:据《列子·黄帝篇》载,相传海上有位喜好鸥鸟的人,每天早晨必在海上与鸥鸟相游处,后遂以与鸥鸟为友比喻隐居生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用“潇潇”风雨营造氛围,奠定了全诗凄凉伤感的基调。
B.“小语灯前睡不成”描绘了兄弟俩长夜无眠,倾心交谈的情景。
C.颔联概括了家人团聚时吟诗作赋、其乐融融的情形。
D.“亲颜喜”写出了眼前的欢乐,“心事惊”写出了别后的思念。
【2】请结合尾联的含义分析尾联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
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
B.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
C.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
D.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五万人具食”与“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食”字含义不同。
B.“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与“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何”字含义不同。
C.“未尝特将也”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两句中的“尝”字含义不同。
D.“自择齐三万户”与“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择”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少年时代就显出了不同一般的胆略,因为自己家族世代相韩,他就用尽家财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报仇。
B.张良在峣山下的秦将想要反叛秦王朝的情况下,献计刘邦,让沛公带兵攻击秦军,一举拿下咸阳,取得大胜。
C.张良在败峣下军,消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促诸侯之会等方面运筹帷幄,为汉王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D.高帝对张良的才能极为赏识,让他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委婉地拒绝了,但还是被封为留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2)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5】张良为什么拒绝三万户的封地?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子光的妈妈想从小培养他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节俭精神,从他五岁时,就让他自己捡矿泉水瓶、易拉罐和硬纸板去卖。11岁时,子光已经拥有一个一万多元的个人小金库。子光说,他将来上大学,不需要家里掏一分钱。此事一传开,赢得街坊邻居普遍称赞。子光的父母也以培养儿子初见成效为荣。
子光的同学景天很想向他学习,但妈妈却极力阻止他。她私下里对家人说:“子光妈妈的做法是不对的,培养小孩的捡废品的习惯,是一种乞丐思维。孩子一心痴迷于捡垃圾,将来还能有什么大出息?我们应该培养孩子宏大的胸襟、开阔的视野和崇高的志向,绝不要这种拾荒行径、乞丐思维。”
班级计划围绕上述材料举行以“教育与成材”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子光妈妈的做法和景天妈妈的观点,哪个让你感触更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