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双鸭山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中虚词“之”的用法与例句一致的选项是( )

    例句:何陋之有?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蚓无爪牙之利

  • 2、在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一致的是( )

    A.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负大翼也无力

    B.梦为马,不负韶华   天下之大

    C.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人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

    D.至东城,有二十八骑     项王复引兵而东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年“两会”期间,教育改革、收入分配、“二孩”政策、新能源等民生问题成为电视、报刊、网络和媒体热切关注的焦点。

    B.中国乒乓球队屡获世界冠军,称霸世界乒坛,这是由于他们有敢打敢拼的精神以及教练与队员有良好的沟通氛围分不开的。

    C.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史,你就会发现,一个国家是否富强,往往不取决于它的历史和军事实力,而是取决于它的发展理念。

    D.我国在农业品牌化创建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农业品牌产品,已成为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一大亮点。

  • 4、从句式特点看,下列句子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大王来何操? B具告以事

    C.金千斤,邑万家 D竖子不足与谋

     

  •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第一天到达一个小村的小旅店过夜。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鸡声茅店月”一诗的意境在我的心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

    ①月色窥窗 ②天将破晓时 ③周围静默无声 ④醒来听到鸡鸣 ⑤似乎在致黎明的问候

    A. ④①②③⑤   B. ②④③①⑤   C. ①③②④⑤   D. ③①②④⑤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把栏杆拍遍

    梁衡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词为业,成为大诗词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军旅诗人卢纶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

    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

    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这是他登临建康赏心亭时所作。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挥刀纵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

    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能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忠臣,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说到辛词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做一个词人。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浅尝辄止,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

    有人说辛词也婉约,多情细腻处不亚柳永、李清照。但柳李的多情多愁仅止于执手相看泪眼”“梧桐更兼细雨,而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又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真正的诗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无声处炸响惊雷。

    我常想,要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之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敲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词人之道。终于被他修炼到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

    沙场秋点兵天凉好个秋;从决心为国弃疾去病,到最后掰开嚼碎,识得辛字含义,再到自号稼轩,同盟鸥鹭,辛弃疾走过了一个爱国志士、爱国诗人的成熟过程。一将成名万骨枯,一员武将的故事,要多少持刀舞剑者的鲜血才能写成!有思想光芒而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呢?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有删改)

    【1】辛弃疾的词有哪些特点?请根据文章内容分点回答。

    【2】为什么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结合文章内容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4】作品以“把栏杆拍遍”为题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5】哪些因素促使辛弃疾成为一代爱国词人?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的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后列举太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3)“酒”是古代文人笔下常见的意象之一,但有些文人在诗文中不爱直说“酒”,喜欢用酒的别称雅号或与酒有关的器皿来指代“酒”,借此抒发丰富的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侧面描写箫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落叶纷飞的萧瑟秋景烘托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愁绪。

    (3)《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常有的声音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处,都以动衬静,衬托出了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

    (2)《登岳阳楼》“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不禁涕泪交流。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诗句:“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山村社日迎神祭祀的热闹风俗,洋溢着浓厚的、古朴的乡村气息。

    (2)苏轼《水调歌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包含望月怀人的思念,又寄托了对天下离人的共同美好祝愿。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以“_______________,行深山巨谷中”写他求学路上的艰苦情景。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唱的“易水诀别”歌的歌词是“______!”

    (2)《再别康桥》中借沉默表达无法化解的离愁别绪的是“____________ !”

    (3)在鸿门宴上,樊哙说的“________”,确实是一种抓主要矛盾、不要顾及细枝末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旧人从阁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注]①蘼芜:香草名。②手爪:指女子的针线手艺。③嫌:黄绢。④素:白绢,价值比缣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开头三句是作者叙述,第四句是女主人公——一个被丈夫休了的女子的发问。接着四句是故夫的回答,“新人从门人”两句是女主人公的话,后六句是故夫的话。

    B. 女主人公见了休了自己的故夫,不但未埋怨、责难,还长跪在地,关心地询问新妇的情况,可见她恋情不断,欲借此机会重续前缘。

    C. “新人从门人,故人从阁去”意思是新媳妇从大门娶进来,而弃妇则从旁门被逐出去。这里女主人公委婉抒发自己被无情休弃的痛苦、哀怨。

    D. 虽然新人没有出场,但从故夫和故人的对话里,可以明显地看出故夫和故人久别后再会时互倾衷肠中流露出的内心痛苦。

    2这是一首有名的弃妇诗。结合诗歌的内容,谈谈该诗在写作技巧上有什么特色。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崔瞻,字彦通,聪明强学,有文情,善容止,神采嶷然,言不妄发。年十五,刺史高昂召署主簿,清河公岳为开府西阁祭酒。崔暹为中尉,启除御史。魏孝静帝以人日登云龙门,其父凌侍宴,又敕瞻令近御坐,亦有应诏诗,问邢邵等曰:“此诗何如其父?”咸云:“凌博雅弘丽,瞻气调清新,并诗人之冠。”宴罢,共嗟赏之,咸云:“今日之宴并为崔瞻父子。”

    天保初,兼并省吏部郎中。寻丁忧,起为司徒属。杨愔欲引瞻为中书侍郎。时卢思道直中书省,因问思道曰:“我此日多务,都不见崔瞻文藻,卿与其亲通,理当相悉。”思道答曰:“崔瞻文词之美,实有可称,但举世重其风流,所以才华见没。愔云此言有理便奏用之事既施行愔又曰昔裴瓒晋世为中书郎神情高迈每于禁门出入宿卫者肃然动容崔生堂堂之貌亦当无愧裴子

    皇建元年,除给事黄门侍郎。与赵郡李概为莫逆之友。概将东还,瞻遗之书曰:“仗气使酒,我之常弊,诋诃指切,在卿尤甚。足下告归,吾于何闻过也?”肃宗践祚,皇太子就傅受业,诏除太子中庶子,征赴晋阳。敕专在东宫,调护讲读,及进退礼度,皆归委焉。太子纳妃斛律氏,敕瞻与鸿胪崔劼定婚礼仪注。仍面受别旨曰:“虽有旧事,恐未尽善,可好定此仪,以为后式。”

    大宁元年,除卫尉少卿,寻兼散骑常侍,聘陈使主。瞻词韵温雅,南人大相钦服。还除太常少卿,加冠军将军,转尚书吏部郎中。因患急十余日。旧式,百日不上解官,吏部尚书尉瑾性褊急,以瞻举指舒缓,曹务繁剧,遂附驿奏闻,因而被代。瞻遂免归乡里。天统末年,加骠骑大将军,就拜银青光禄大夫。武平三年卒,时年五十四,谥曰文。

    (选自《北齐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 愔云/此言有理便奏用之/事既施行/愔又曰/昔裴瓒晋世为中书郎/神情高迈/每于禁门出入宿卫者/肃然动容/崔生堂堂之貌/亦当无愧裴子

    B. 愔云/此言有理/便奏用之/事既施行/愔又曰/昔裴瓒晋世为中书郎/神情高迈/每于禁门出入/宿卫者肃然动容/崔生堂堂之貌/亦当无愧裴子

    C. 愔云此言有理/便奏用之事/既施行/愔又曰/昔裴瓒/晋世为中书郎/神情高迈/每于禁门出入/宿卫者肃然动容/崔生堂堂之貌/亦当无愧裴子

    D. 愔云此言有理/便奏用之/事既施行/愔又曰/昔裴瓒晋世为中书郎/神情高迈/每于禁门/出入宿卫者/肃然动容/崔生堂堂之貌/亦当无愧裴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辟,征召。征辟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B. 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C. 丁忧,本义是遭逢父母丧事。一般指封建社会的道德礼仪制度,官员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期间除非特殊情况不准为官。

    D. 谥,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给予的褒奖性的称号,帝王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谥号由朝廷赐予,一般文人学士则由其亲友、门生所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崔瞻很有文采。他曾和父亲一起在魏肃宗的宴席上应诏作诗,并受到肃宗的赞扬;出使陈时,他的词也受到当地人的称赞。

    B. 崔瞻重视友情。李盖将东还,崔瞻认为朋友离去,就不会再有人批评自己的过错了。

    C. 崔瞻很受肃宗的器重。肃宗登上帝位后,任命他为太子中庶子,让他专门在东宫调教太子,并让他与崔劼共同制定太子纳妃的礼仪。

    D. 崔瞻举止舒缓,言不妄发。他曾经因为行动舒缓的原因被吏部尚书上奏,丢掉了吏部郎中的职位,回归乡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宴罢,共嗟赏之,咸云:“今日之宴并为崔瞻父子。”

    (2)崔瞻文词之美,实有可称,但举世重其风流,所以才华见没。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能攻坚者又莫胜于水。水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但它身上却蕴含着丰富而又深厚的哲学意味。

    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水,并选择其中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