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按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③而又何羡乎
④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⑤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⑥此东海也
⑦凌万顷之茫然 ⑧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⑨輮以为轮
A.①③⑦/⑤⑥/②④⑧/⑨ B.①③⑦/④⑤⑥/②⑧/⑨
C.①⑦/③/⑤⑥/②④⑧⑨ D.①⑦/③/⑤⑥/②④⑧/⑨
2、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对待西方文化,不可一味排斥,但也不能东施效颦,学些文化跟哲学的皮毛;应以持平的心态看待中西文化各自的优劣。
②实施“精准扶贫”,就是要创新扶贫机制,瞄准扶贫对象,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百姓箪食瓢饮的生活状况。
③小时候的张衡半夜数星星,说自己长大后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没想到一语成谶,后来的他成了汉代著名的天文历法大家。
④如果没有抓住老街的特点,只是一味从商业的角度开发,变成了批发“流水线”一条街,不仅破坏了老街本身的韵味,更是对文化遗产和文化记忆的杀鸡取卵。
⑤财经频道经过近两个月的策划,启动了系列报道活动。编辑、记者和主持人兵分六路,深入基层,农村学校、瓜田李下和集贸市场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
⑥苦难出佳作,蚌病成珠这样的规律在古代诗人身上屡见不鲜,不得志的李商隐、亡国之君的李煜……他们的文章均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①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组是( )
①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聘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文:抬头观览浩渺的宇宙,低头审视繁多的物类,借凭它们纵目浏览,舒展胸怀,足以尽情地享受着看和听的乐趣,确实很愉快啊。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人和人相处在世上,低头举首间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倾吐胸中抱负,与友人室内畅谈;有的人借助外物寄托情感,无拘无束地生活。
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译文:才知道一生一死都是虚假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④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译文:等到他们对所追求的事情已经感到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转移,感慨就随之而产生了。
⑤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译文:所以我一一记下这次聚会诸君的名字,抄录下他们所作的诗赋。虽然时代不同,世事有别,但是人们因死生而产生感慨,这种情致则是一样的。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⑤
D. ②③⑤
4、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沏茶qì 祈祷qí 炮烙páo 强弩之末nǔ
B. 颤抖zhàn 债券quàn 瘦削xuē 数见不鲜xiān
C. 赝品yàn 拮据jū 揖让yī 闷声不响mēn
D. 横暴hèng 乘凉chéng 勾当gōu dàng 急公好义hào
5、下列各项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常规能源中,水电的优越性是无可比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
B.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只有真诚地把个人的感受倾注进去,才能抵达文学作品的核心。
C.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D.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无时无刻关注着抗震救灾的进展情况。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两千多年前司马迁著《史记》,对孔子钦慕之情切切。又似有丝丝缕缕弦外之音,好像司马氏不仅找到了精神家园,还体悟到了更高境界的史家情怀。
然而将至圣先师名为史家,古今鲜有人为。虽然孔子称得上是一位了不起的史学家,尽管他没做过一天的史官。班固《汉书•艺文志》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依班固言推论,《春秋》当为鲁国右史所为。而孔子年轻时做过职司、委吏,后任中都宰,三年骤迁大司寇摄相事,唯不见做史官的记录。
言史家孔子,也实不虚妄。读万卷书,孔子自不待说,孔子于周史应是详熟,行万里路孔子也是不输,少时“入太庙,每事问”,壮而适周问礼,又周游列国十四载,孔子该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周详。其外,孔子于人物察考洞明,当是有资格论人议事了。孔子的历史观与著述态度在今看来也十分可取,对待历史持科学严谨的态度胜过今人。此大可辅言孔子为史家了。
但是,以《春秋》名孔子为史家似乎也有点勉强。首先,孔子著《春秋》一事实有争议。《春秋》是鲁国史书,历来被认为由鲁国史官所为;可历代史家、学者又以为是孔子所修。《左传•成公十四年》载“君子曰:《春秋》……非圣人谁能修之”。“圣人”就定指孔子吗?所以,这里不足为明证。倒是孟子言之凿凿:“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孔子惧,作《春秋》。”算是敲定此事。孟子齐人,距孔子百多年,近圣人之居,史料当丰,传闻即真,况孟轲崇信求义,可信度应是很高。再有《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道:“是以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氏,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大抵也能堵左右之口。当然也有折中的说法。两边都讨好,各方不得罪:《春秋》原为鲁国史官所写,后经孔子修订成书。虽万分稳妥,可如此一来孔子有假他人功劳之嫌。
还有一个问题,《春秋》一万六千字,在今不抵一篇硕士论文的篇制,可却微言大义,辞微旨博,一字褒贬,影响深远。于是历代解“经”传“经”之作不乏。单说用古文写就的《春秋左氏传》,其史料补充丰赡,记事因果清明,写人性格丰满,使《春秋》史纲泱泱为一部有历史律动的不朽巨作,堪称伟大。然而左丘明因《左传》称史家,而孔子有《春秋》却不称史家,这很值得深思。
所以,言孔子为史家实不足取。孔子只是“好古”。自称“吾述而不作”,只阐述前人学说而不去创作;“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旨在缔造理想,“大同”“小康”。孔子又不只是好古,世衰道微,礼崩乐坏,孔子批判,毫不隐晦。虽“干七十余君莫能用”以致“累累如丧家之犬”,仍卓然独立,岁寒松柏。代王立法,惩恶劝善。如此说来,称孔子为史家还真的格局太小。夫子“木铎”,不若称“春秋”孔子。
(摘编自郭小琲《春秋有大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春秋》是一部历史专著,依据孔子的生平和班固的意见,可以认为它是鲁国专门负责“记事”的右史所作,与孔子无关。
B. 左丘明认为《春秋》出于“圣人”的编纂和撰写,却言辞含混约略,未能言明具体的编撰者,以致为后世留下一桩谜案。
C. 《史记》非常明确地主张《春秋》为孔子所编撰,但更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自孟子,他清楚地介绍了孔子撰述《春秋》的意图。
D. 有的学者认为《春秋》并非成于一人之手,鲁国史官有著述之功,至圣先师有修订之劳,这种观点未被本文作者完全接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史家要有扎实的学术功底,熟悉前人留下的历史著述,还要能够关心国家乃至天下大事,同时有一定的人生阅历。
B. 如果能清楚地考察人物的事迹和品质,却缺乏科学的历史观和严谨的著述态度,也还是难以成为一位优秀的史家。
C. 孔子一生中任职虽然甚多,却唯独缺少做过史官的记录,所以本文作者认为“言孔子为史家实不足取”。
D. 出于史家独特的体悟,司马迁认为孔子观史、论史,也极具史家情怀,这在《史记》的相关记述中隐约流露了出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与反映历史律动的不朽巨作《左传》相比,《春秋》是一部微言大义的史纲,在史料、记事与写人方面较为简略。
B. 作者从“好古”与“不只好古”、“丧家之犬”与“岁寒松柏”等角度描述孔子,意在表现出其形象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C. 孔子一面借“好古”缔造着自己的社会理想,一面“知其不可而为之”,以直言不讳的批判精神面对社会现实。
D. 孔子在春秋乱世遍干诸侯,教化民众,宛如木铎,这是他被称为“‘春秋’孔子”而非“《春秋》孔子”的原因。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景因情而异。同样写到秋天里的动物,毛泽东眼中的动物充满生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李清照笔下的动物令人伤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姚鼐在《登泰山记》中描写自己登顶泰山后,看到红日跃出海面的壮美之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猿叫声凄厉,在古诗文中常用来表示凄凉。这样的诗句很多,请任选两篇诗文,分别列举其中含有“猿”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荆轲刺秦王》“易水决别”这一场景中,荆轲高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的决绝之情。
(2)《沁园春﹒长沙》中能展现青年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劈波斩浪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的可贵品质,孔子认为这种不强人所难的品质是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的。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选取多种自然物象作为描写对象,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景,渲染了悲凉气氛。
(2)《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10、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批评,表达了自己的生死观。
(2)《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侧面渲染了箫声的悲凉。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贤才的渴望之情。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4)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于心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根据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陶渊明《读山海经》)
【1】《读山海经》中“孟夏”是指农历( )月。
A.四
B.五
C.六
D.七
【2】《山海经》属于以下哪一类著作?( )
A.佛教经典
B.地理著作
C.人物传记
D.文人随笔
【3】陶渊明是东晋诗人,名潜,字( )
A.彦和
B.子建
C.元亮
D.德施
13、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韩魏公①在大名②日,有人送玉盏二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世宝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以锦衣置玉盏其上。一日召漕使,且将用之酌劝。俄为一吏误触倒,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且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谓坐客曰:“凡物之成毁,有时数存焉。”顾吏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客皆叹服公宽厚。
公帅定③武时,尝夜作书,令一兵持烛于旁。兵他顾烛燃公须公遽以袖拂之而作书如故。少顷间视,则已易其人矣。公恐吏笞之,亟呼视之曰:“勿较,渠已解持烛矣。”军中咸服其度量。
(注释)①韩魏公:韩琦,字稚圭,北宋大臣,官至宰相,封魏国公。②大名:古地名,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宋时在此设府。③定:即定州,在今河北省定县。韩琦曾外放到定州任军政长官。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士兵他顾(_____)(2)烛燃公须(_____)(3)而作书如故(____)(4)亟呼视之(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公以百金答之/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B.且将之酌酒劝客/能顺木之天
C.坐客皆愕然/病瘘,隆然伏行
D.耕者入中而得/字而幼孩
【3】翻译语句
(1)凡物之成毁,有时数存焉。
(2)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
【4】韩魏公的大度是通过哪两件事体现出来的?请用简明语言概括之。(15字以内)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高校一位大一新生在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之后,最大的困惑,就是感觉与同学、室友很难相处。无奈之下,向长辈们请教。他们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给了一些建议。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要学会宽恕,甚至是对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因为只有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要敢于说不,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前提是自己的理由是合理的、正当的”。
请结合上述长辈的建议,请你以长辈的身份和口吻,以给某位大学生写一封信的形式(注意信的开头与落款的格式),谈谈你的看法,给那位困惑的大学生解解惑。
要求:文体自选,标题自拟(副标题统一为“致某位大学生的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