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五月就要结束了,前有五一节期间制造业增值税税率降低1%引骨牌效应,而今又有消息显示国家拟将从政策层面将进口汽车的关税从25%降至10%,汽车品牌大浪淘沙节奏开启。
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许多老年人对养老机构在精神、文化、医疗等各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时求田问舍式的生态养老模式也就应运而生。
③市民王先生出门打车,不小心将装有两万多元现金的钱包落在出租车上面,丢失一个多小时后,出租车司机李金山将捡到的钱包完璧归赵。
④腾讯究竟会把股市里的钱投入到网络游戏、即时通讯还是传闻中的互联网新业务?尽管腾讯的高层没有透露半点风声,然而来自业界的揣测却已经沸反盈天。
⑤未来三天,江西继续持续高温天气,部分地区甚至突破36℃,但高温向来不是江西气温的“主旋律”,有升有降才是生活,气象部门预计,从19日开始,江西人要在风雨飘摇中度过5月了。
⑥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习仲勋与班禅结下了深厚友情。习仲勋比十世班禅年长25岁,堪称刎颈之交。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④⑤ D. ②⑤⑥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B. 今年一季度我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同比增长12.7%,总收入同比增长19.9%,增长数据令人侧目,显示出我国旅游业良好的发展势头。
C. 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D. 在浦东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服务标兵,她无论出现在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美、亲切,让人难以释怀。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虚拟现实技术用有力的证据再次表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将使人类掌握更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B. 战斗英雄何国祥发现,周围漆黑一片,车内伸手不见五指,只听到列车猛烈的嘶叫声,打破了沉寂的环境。
C. 在过去的一个星期里,大家对教研室赵主任起草的教学大纲从多角度提出质疑,经过几轮认真的讨论和修改,最终达成共识。
D. 2016年,普通高校寒假出大招,成绩单寄给家长当新年礼物。这些高校,除清华北大外,还有来自川大等15所地方高校也参与了这次活动。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文化类节目《经典咏流传》中,《登鹳雀楼》《咏鹅》等国人耳熟能详的诗词作品,被配以流行音乐重新演绎,获得无数好评和赞赏。
②这本书收录了中外史上经典广告案例,其中不乏脑洞大开、想象新奇又带给人冲击力的作品,这些作品令人拍案叫绝。
③在新产品的研发过程中,研发者必须进行独出心裁的设计,在关键技术上绝不可以拾人牙慧。
④张教授是著名的民间收藏家,他深谙艺术,附庸风雅,搜集了大量的名人字画,部分藏品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⑤身处社会转型期,我们要坚定信念,放眼未来:越是众声喧哗,越需要头脑清醒;越是迷雾重重,越需要目光如炬。
⑥一年一度的智电汽车投资者大会日前在我市召开,相关行业的精英们齐聚一堂,坐而论道,共论智电汽车发展新趋势。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古今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
A. 列坐其次 B. 望美人兮天一方
C. 人不敢与忤视 D.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血缘和地缘
①血缘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亲属是由生育和婚姻所构成的关系。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生,也就是血,决定了他的地。世代间人口的繁殖,像一个根上长出的树苗,在地域上靠近在一伙。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
②自足自给的乡土社会的人口是不需要流动的,家族这个社群包含着地域的涵义。儿谣里“摇摇摇,摇到外婆家”,在我们自己的经验中,“外婆家”充满着地域的意义。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但是人毕竟不是植物,乡土社会中无法避免的是“细胞分裂”的过程,一个人口在繁殖中的血缘社群,繁殖到一定程度,他们不能在一定地域上集居了,那是因为这个社群所需的土地面积,因人口繁殖,也得不断地扩大。扩大到一个程度,住的地和工作的地距高太远,阻碍着效率时,这个社群就不能不在区住上分裂。——这还是以土地可以无限扩张时说的。事实是,每个家族可以向外开垦的机会很有限,人口繁殖所引起的常是向内的精耕,精耕受着土地报酬递减律的限制,逼着这个社群分裂,分出来的部分到别的地方去找耕地。
③如果分出去的细胞能在荒地上开垦,另外繁殖成个村落,它和原来的乡村还是保持着血缘的联系,甚至用原来的地名来称这新地方,这种活动似平否定了空间的分离。这种例子在移民社会中很多。在美国旅行的人,如果只看地名,会发生这是个“揉乱了的欧洲”的幻觉。新英伦、纽约(新约克)是著名的;伦敦、莫斯科等地名在美国地图上都找得到,而且不止一个。就拿我们自己来说吧,血缘性的地缘是显著。我们的祖宗在吴江已有二十多代,但是在我们的灯笼上却贴着“江夏费”的大红字。江夏是在湖北,从地缘上说,我有什么理由和江夏攀关系?在这里很显然在我们乡土社会里地缘还没有独立成为一种构成团结力的关系,我们的籍贯是取自我们的父亲的,并不是根据自己所生或所住的地方,而是和姓一般继承的,那是“血缘”,所以我们可以说籍贯只是“血缘的空间投影”。
④很多离开老家漂流到别地方去的并不能像种子落入土中一般长成新村落,他们只能在其他已经形成的社区中设法插进去。如果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能结成一个地方社群,他们之间的联系可以是纯粹的地缘,而不是血缘了。这样血缘和地缘才能分离,但是事实上这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却相当困难。我常在各地的村子里看到被称为“客边”“新客”“外村人”等的人物。我知道许多村子里已有几代历史的人还是被称为“新客”或“客边”的。
(取材于费孝通《乡土中国》)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缘”字与文中“血缘”的“缘”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缘木求鱼
B.不解之缘
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D.自缘身在此山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树苗”指从原先的家族繁殖出来的人口;文中借“像一个根上长出的树苗”说明血缘在乡土社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B.“细胞分裂”意思是随着人口增加和生存压力的增大,稳定的社群中会有人迁移到其他地方生活;文章借此说明乡土社会也存在流动。
C.“投影”意思是籍贯只是血缘关系在空间上的反映和投射;文章借此说明乡土社会中地缘没有独立成为一种构成团结力量的关系。
D.“种子”指离开老家、漂泊到别处谋生的人;文章借“并不能像种子落入土中一般”说明乡土社会中人们不愿意在新的地方真正扎根。
【3】传统乡土社会中血缘占主导的情况,在当代社会中既有存续,也有变化。请结合下面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乡外出务工、求学。1980年“春运”一词正式见诸《人民日报》,成为专有名词。2019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近30亿人次。2021年,由于疫情影响,北京、上海、安徽、河南、山东等多地发出春节期间“非必要不返乡”的建议,倡导就地过节。北京某街道社区举办了“谢谢不回家的你”主题活动,辖区企业积极响应,为坚守一线的工作人员和留京过年的居民送去节日的温暖。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现作者嫉恶如仇,宁死不同流合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中用鸟鱼比喻向往自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并向往大江永恒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____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9、(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君子并非天资过人,只是他们善于利用外部条件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2)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4)香草美人是屈原开创的一个传统。《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楚辞·少司命》的“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表达了由于想望“美人”而不得见,隐隐流露出些许政治上的失意和哀伤。
(5)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此生无声胜有声。
(3)飞端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老师点名让曾晳回答时,他正在鼓瑟,他先是完成“____________”这一动作,然后以“____________”来铺垫自己回答。
(2)《阿房宫赋》中,杜牧谈及秦人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头,丢弃得到处都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岳阳楼》中,杜甫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描绘出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的恢宏气象。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二首(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①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注:①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帘旌在落日的辉煌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恢弘壮丽,富有诗情画意。
B.颔联写眼前的湖光山色已被沉沉的暮霭淹没,黄昏时的诗人登临“ 吴蜀横分地”,抚今思昔,感慨万千,为后文抒情蓄势。
C.颈联中“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心中的苦闷,只好在“远望”中消解。
D.“风霜”既指秋色的浓重,与自己的“白头”互相映衬,又暗喻政治局势的严峻,一语双关。
【2】诗人以“无限悲”收束全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主要写了诗人的哪些悲情?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威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栋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鄭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汉十一年,陈稀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候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B.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C.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D.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即刘邦的庙号。古代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即庙号,如汉武帝、隋炀帝等,均为庙号。
B.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
C.所食邑即收食禄的封地,由皇帝封赐给臣下,受封者以其中民户赋税为食禄。
D.相国是辅佐君主治理国政的最高长官。韩信死后,丞相萧何被刘邦拜为相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做亭长时就经常帮助他。楚汉战争中,萧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
B.萧何深谋远虑,志在经世济民。汉军攻入咸阳,将士们忙着哄抢财宝,萧何却收藏秦律令图籍档案,使刘邦能了解天下地形、户口等情况。
C.萧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狩猎为喻,坚持认为萧何之功最高。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
D.萧何忠于刘邦,献计斩杀韩信。楚汉战争中,萧何为帮助刘邦战胜项羽,举荐了韩信;刘邦称帝后,因韩信谋反,萧何又帮吕后杀死了韩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
(2)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习近平曾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十五六岁的你,青春已经开始。在奋斗的青春岁月里,可能有些许遗憾,更多的应该是骄傲和自豪。
请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验,谈谈你的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体裁不限(不得写诗歌体裁),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