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广元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A.游目骋怀(随意观赏、眺望) 激扬文字(激动昂扬)   望(满)

    B.童媛女(作风不正派)     挥斥方(奔放)        阡陌(田间小路)

    C.百争流(小船)           迁延步(回头看)      (衣襟)

    D.层叠嶂(连着的山)      霞蔚(上升、升腾)  (逆流而上)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网通在“优质服务年”活动中,从客户利益为出发点,全面向社会提供了装、移、修机的入户预约服务。

    B.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是当前全国中小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C.我吃惊地发现,每个人留在纸上的物件,万千气象,绝不雷同,有些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D.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

  • 3、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个地区先是持续大旱,江河湖泊几乎见底,而现在又是大涝,一段时间以来,暴雨连连,江河满溢,积水成渊,很多农田被淹,灾害频现。

    B. 我国轻型隐身导弹艇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隐身性能和机动灵活的打击能力,不但赶上了世界同类舰艇,而且大有青出于蓝的势头。

    C. 我对他那种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和集思广益的民主作风,一直是非常钦佩的,正是有了他的这种精神和作风,我们这个团队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D. 一些不法商贩为了使粽子看起来光鲜,采用化学染色的方法,在浸泡粽叶时加入工业硫酸铜,让失去原色的粽叶返青,手段真让人叹为观止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帕森斯转会问题上,曾经信誓旦旦的休斯顿火箭队自食其言,在夏转会市场上四处兜售帕森斯。

    ②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少年进行“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③按照新课改精神,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根本,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不要越俎代庖

    ④回望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音乐剧在上海的跨越式发展,都与上海大剧院里程碑式的音乐剧作品的引进休戚相关

    ⑤近几年,政府对药品降价次数多达19次,政府严格限制药商哄抬药价,但是,个别药商仍然暗中违规操作,这是令行禁止的。

    ⑥权威专家预测,推动内地价格上涨的因素有增无减,今后一段时间可能步入温和通胀周期,人民币再次调息已是箭在弦上

    A. ①②④   B. ④⑤⑥

    C. ①③⑥   D. ②④⑤

     

  •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②任何个人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③他的发言,头绪纷繁,逻辑混乱,始终叫人不可理喻

    ④日本大地震后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坊间传言核辐射会污染海水,海盐也会受到核辐射污染,于是人们杯弓蛇影,我国许多地方发生疯狂抢购碘盐的现象。

    ⑤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⑥时过境迁,文化传统或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

    A. ②③④   B. ②④⑥   C. ①⑤⑥   D. ②⑤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好的事物人人向往,若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它也容易被遮蔽。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评审们好奇地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孩子的答案,耐人寻味。如何擦亮发现美的眼睛,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去回答的课题。

    众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乔布斯也曾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

    然而,如何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赋予美育应有的位置,以更有力的抓手、更具体的评价机制,去培养和提升每一个公民的审美能力,却长期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或许是因为,社会上并没有形成对审美能力的饥渴感。在人生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美感的存在。美术馆内,许多人驻足于一幅名画前,凝神欣赏;音乐厅内,观众为一首乐曲微笑、颔首、动心;街头驻足,白发苍苍的老人,衣着得体、妆容精致地在你身边神采奕奕地走过,这些都是美的窗口。可是,肯定也有不少人认为,美既不能充饥,也不能养家糊口,不懂审美也没什么大不了。

    只是,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个人来说,它关系到感受生活的能力。我们每个人身处相同的世界,但是对于美的理解不同,打量世界的视角不同,感受到的幸福程度也就不同。难怪有人说,“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对社会而言,审美能力也是培育历史文化意识的重要基础。如今,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人出国后选择去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玛雅美术馆参观,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却不在少数;尽管城市中的雕塑越来越多,但真正走入市民精神生活的却寥寥无几;艺术品市场繁荣火爆,但泡沫也不小,个别收藏者连作者都不了解就举牌,一转身又投向下一场拍卖。可见,缺乏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对于美的内在追求,国民很难在内心深处真正树立文化自信,也很难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不断提升现代文明的水位。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育是一种刚需。从现在起,全社会真正行动起来,支持美育发展,建立科学的美育评价制度,为时不晚。尤其是学校教育,要把美育课的开展真正重视起来,注重引导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审美情趣,保护好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很多时候,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当每一个公民都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

    (摘编自赵婀娜《美育是一种刚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美是有力量的,于教育而言,就是通过美育的教育来培养人的坚强性格和独立人格。

    B. 培养和提升公民的审美能力长期缺少有效的方法,主要是因为社会对审美能力不重视。

    C. 没有足够的审美能力,就不可能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升现代文明的水平。

    D. 全社会支持美育发展,建立科学的美育评价制度,尤其要靠学校把美育教有落实到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2段直接或间接引用孔子、蔡元培、乔布斯等人的名言进行论证,强调了美育的重要性。

    B. 文章第4段采用了例证法来论证观点,既有点例又有面例,二者相辅相成,增强了说服力。

    C. 文章第5、6段从个人和社会两个维度论述了审美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D. 文章论证思维严密,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逐层深入,环环相扣。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生的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美感的存在,可以说,美的即是有趣的,有趣的即是美的。

    B. 城市雕塑难以真正走入市民精神生活,多是因为市民缺乏足够的审美能力,不能理解雕塑之美。

    C. 国民要想在内心深处真正树立起文化自信,拥有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对于美的内在追求必不可少。

    D. 为美献身是一种精神追求,为面包而活是一种物质追求,有时精神追求比物质追求更令人幸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____,______?道出雄心壮志,表现博大胸怀。

    (2)《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描写炊烟渐起、山村景色朦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直接表现诗人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5)《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既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______,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__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3)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为慷慨羽声。(《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4)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__________________,来洗涤旧迹,_______________。(《纪念刘和珍君》)

  • 9、根据提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2)《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欣赏凭吊而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白部分。

    (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许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桃花源记》中写老人和孩子神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徐志摩《再别康桥》写他强压欢愉并用音乐来比喻自己的别离心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名句默写。

    (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在“十思”中建议唐太宗要始终谨慎行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作者在总结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后,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描写阿房宫建筑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 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④白马江:在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东北十里处。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暗扣题目,交代背景,揭示战争把天伦之乐、甚至人间万物都破坏的现实。

    B. 颔联写自己与朋友的经历,用自己的经历引出对方的遭遇,宾主分明,寄寓遥深。

    C. 颈联虚实结合,实写黄牛峡水声回响不绝,虚写稀疏的树影在白马江边掩映摇曳,秋意更浓,景象更觉怅然。

    D. 尾联“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各”字收束全诗,“犹恐”二字与“叹息人间万事非”前后呼应,意味深长。

    E.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但不像一般送别诗那样凄凄惨惨戚戚,诗人用笔苍劲,感情激昂。

    2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隆,字孝兴,东平平陆人。少而智勇,好立名节。魏兖州刺史令狐愚坐事伏诛,举州无敢收者。隆以武吏托称愚,以私财殡葬,服丧三年,列植松柏,礼毕乃还,一州以为美谈。泰始中,武帝将兴伐吴之役,下诏曰:“吴会未平,宜得猛士以济武功。”兖州举隆才堪良将。初,凉州刺史杨欣失羌戎之和,隆陈其必败。俄而欣为虏所没,河西断绝,帝每有西顾之忧。临朝而叹曰;“谁能为我讨此虏通凉州者乎?”朝臣莫对。隆进曰:“陛下若能任臣,臣能平之。”帝曰:“必能灭贼,何为不任?顾视卿方略何如耳。”隆曰:“陛下若能任臣,当听臣自任。”帝曰:“云何?”隆曰:“臣请募勇士三千人,无问所从来,率之鼓行而西,禀陛下威德,丑虏何足灭哉!”帝许之,乃以隆为武威太守。公卿佥曰:“六军既众,州郡兵多,但当用之,不宜横设赏募以乱常典。”帝弗纳。隆立标简试。自旦至,得三千五百人,隆曰:“足矣。”因请自至武库选杖。于是西渡温水。虏树机能等以众万计,或乘险以遏隆前,或设伏以截隆后。隆依八阵图作偏箱车,路狭则为木屋施于车上,且战且前,弓矢所及,应弦而倒。奇谋间发,出敌不意。或夹道累磁石,贼负铁铠,行不得前。隆卒悉被犀甲,无所留碍。转战千里,杀伤以千数。自隆之西,音问断绝,朝廷忧之,或谓已没。后隆使夜到,帝抚掌欢笑。朝议加隆将士勋赏,赐加秩各有差。太康初,朝廷以西平荒毁宜时兴复以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将所领精兵又给牙门一军屯据西平时南虏成奚每为边患隆至帅军讨之。虏据险距守,隆令军士皆负农器,若田者。成奚以隆无征讨意,御众稍怠。隆因其无备,进兵击破之。毕隆之政,不敢为寇。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二十七》,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以西平荒毁/宜时兴复/以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将所领精兵/又给牙门一军/屯据西平/时南虏成奚每为边患/隆至/帅军讨之

    B.朝廷以西平荒毁/宜时兴/复以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将所领精兵/又给牙门一军/屯据西平/时南虏成奚每为边患/隆至帅军/讨之

    C.朝廷以西平荒毁/宜时兴/复以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将/所领精兵/又给牙门一军/屯据西平/时南虏成奚每为边患/隆至/帅军讨之

    D.朝廷以西平荒毁/宜时兴复/以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将/所领精兵/又给牙门一军/屯据西平/时南虏成奚每为边患/隆至帅军/讨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文中指门客,是古代寄食于贵族门下并为之服务的人。

    B.泰始,是晋武帝年号。年号纪年法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

    C.申,指申时,古代十二个时辰之一,指凌晨一点至三点。

    D.爵,指爵位。按典籍记载,自尧帝、舜帝以及夏朝,置五等爵:公、侯、伯、子、男。晋代爵位有很多,如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郡侯、开国县侯、乡侯、亭侯、关内侯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隆既勇且义,赢得州人称赞。兖州刺史令狐愚犯罪被杀,无人敢替他收尸,马隆不但自己出钱给他举行殡葬仪式,还服丧三年。

    B.马隆勇于担当,能够毛遂自荐。皇帝有西顾之忧,而朝臣们又都无言以对,马隆主动请命,后率勇士三千多人,与敌厮杀。

    C.马隆亲历亲为,带兵自有一套。朝廷和地方兵力众多,可直接调用,马隆却自立标准,亲自选拔,不仅如此,还亲自采买武器。

    D.马隆熟习军阵,并且善于巧制。马隆作战时曾根据八阵图制作偏箱车,道路狭窄就制造木屋放在车上,边战斗边前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魏兖州刺史令狐愚坐事伏诛,举州无敢收者。

    ②俄而欣为虏所没,河西断绝,帝每有西顾之忧。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展望未来,无限美好。但你要知道,未来肯定也有并不美好的东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