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来到这举世闻名的博物馆,看到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B. 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C. 要是一篇文章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D. 除非加强对抗性训练,中国足球才有可能走向世界,否则连亚洲也冲不出去。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B.①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②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C.①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②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D.①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②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3、从词的风格流派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C.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D.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4、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的是( )
A.暑假对喜欢他们的老师的孩子来说是多么漫长啊!
B.要切实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必须读好课文。
C.随着电脑更多的走进家庭,数码相机进入寻常百姓家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
D.大中小学生书包到货,欲购从速。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一项是( )
A. 举酒属客(劝酒) 正襟危坐而问客(端正)某为泾州,甚适(闲适)除臣洗马(除去)
B. 摄书置床上(收拾) 形影相吊(慰问) 大类女郎也(像) 夫人之相与(交往)
C. 录其所述(抄写) 其致一也(情趣) 故遣将守关者(所以) 沛公起如厕(到,往)
D. 距关,毋内诸侯(通“纳”)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对等)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不同寻常) 日群行丐取于市(求取)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排骨里的萝卜
①女儿一回到老家,我母亲就把她带进菜市场,逐一询问她想吃什么。从东头问到西头,女儿一直摇头。母亲急了:“总要吃啊,小祖宗,你到底想吃什么?”女儿两眼埋在手里的卡通画册里,淡淡地说:“我要吃排骨里的萝卜。”
②不吃排骨,不吃萝卜,却想吃排骨里的萝卜。女儿的理由是:排骨太腥太腻,萝卜太清太淡。女儿是在吃多了排骨后才挑上萝卜的。几年前她在萝卜盘中翻找罕见的排骨时的情形,还历历在目。
③突然就领悟了现代人的忧怨: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高效、便利、繁华、奢侈,却怨叨着它的拥挤、功利、急躁、嚣张。驾着豪华轿车,却骂着它的尾气;用DNA技术修改着生命,却忧心着社会伦理和生命尊严;推行着经济政治一体化,却牵挂着多元文化的丧失。
④现代人远离了乡村,然后思念它,看见乡村的一草一木,就一惊一诧的。乡村很美,但得远远地看。乡村是一幅经典名画,是用来欣赏的,而不是用来居住的、生活的。现代人激情四溢地回到乡村,只是想看看春天离得有多远,然后用相机拍下来,用画框装裱好,点缀到城里的水泥墙上。现代人在城里模仿着乡村的绿,怀念着乡村的安详和静谧。
⑤现代人越来越爱回忆从前在乡村的日子。那段吃不饱的时光,现代人回想起来已全然消散了饥饿的惶恐,脸上是掩不住的羡慕,荡漾在记忆里的是一段段情意融融的细节,一首首田园诗,一曲曲牧歌。过去了的,就是罪恶也没什么不可饶恕的。但这得有个基点,回忆和观赏必须站在今天丰衣足食、和平安宁的阳台上。
⑥现代人已学会了蘸着传统的汤汁去吃现代文明的点心,然后用现代思想作武器对现代文明进行反思、反叛。现代文明授予现代人以现代武器,现代人首先用这武器向现代文明开火。
⑦为什么突然想吃农家味的小菜小饭?因为现代人距农村越来越远,也离家越来越远。然而如果连吃三天的农家饭,现代人非骂娘喊救命不可。想一想,当初身居乡村时,我们怀想的是什么?是生猛海鲜,是遥远的都市。乞丐的梦常常是席梦思,而富翁的梦更多的是街头的石板和公园的长凳。
⑧人天生有根反骨,就长在后脑勺下。人在现实中躁动,要么歌唱未来,要么缅怀过去,总是把现实不尴不尬地晾在那儿。尽管人们总是从现实中榨取最多的滋养。
⑨我知道如何让我女儿在萝卜中翻找排骨了:弄一锅子萝卜,点缀几小块排骨。排骨中的萝卜和萝卜中的排骨一样好吃,一样滋养人,喜恶源自量的比例。比较排骨和萝卜到底谁更富营养是现代人的浅薄所在,没什么是特别有营养该特别多吃的,也没什么是特别没营养特别不该吃的,你所稀缺的才是你最需要的。
⑩在排骨的背景下,现代人一年四季品尝着萝卜。这萝卜还是原汁原味的萝卜吗?但现代人仍管它叫萝卜,而且时尚地自称不吃排骨。
(取材于董玉洁《排骨里的萝卜》,有删改)
【1】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开篇通过写女儿挑食,要“吃排骨里的萝卜”,引出下文对“现代人的忧怨”的思 考。
B.第④段写现代人“激情四溢地回到乡村”,说明现代人越来越厌恶都市,渴望回归田园 生活。
C.第⑥段中写现代人“用现代思想作武器”,“向现代文明开火”,表明了现代人的反思和反叛。x k
D.第⑦段中“乞丐的梦”和“富翁的梦”构成鲜明对比,深刻地批判了现代人的无知和愚昧。
E.文章以现代人“时尚地自称不吃排骨”做结,首尾呼应,而“时尚”一词,尤为耐人寻味。
【2】现代人远离了乡村,然后思念它”。结合文章,概括现代都市人思念乡村的具体表现有哪些。(5分)
【3】以“骨里的萝卜”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提示:空缺部分可能两句或者四句)
(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爱情是美好的,但是男女迷恋爱情之后是有分别的,表现这种分别的句子是:__________。
(3)《诗经·王凤》有一首诗《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4)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5)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
(6)文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__________。
(7)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 __________。
(8)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啊,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句子是:_________。
(9)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
(10)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
(1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短歌行》)
(2)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
(3)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4)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
(5)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自省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远景描绘出诗人田园生活的原生态,画面给人以安静安宁没有纷扰的感觉。
(2)《琵琶行》中多处运用“月”的意象进行侧面烘托,如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暗示听众沉浸在音乐境界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衬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寂寞。
(3)《登泰山记》写作者登山远望,放开心怀,消心中块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开阔耀目景象写出登顶时刹那的感动。
(4)《赤壁赋》中描写江面美景,与王勃《滕王阁序》“秋水共长天—色”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劝学》先用“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
(2)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6)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句子以高山大海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的名句是:_________ ,_____ _。
(2)《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 ,________ 。
(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 _____ ,_____ 来批评。
(4)屈原在《离骚》中以其他女子嫉妒自己的美貌为喻,表达自己遭到小人诋毁的两句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_ ”。
(5)我们经常说:只要尽力了,就不遗憾。《游褒禅山记》中揭示出这个道理的句子是: ______ ,________ 。
(6)苏轼在《赤壁赋》中以“客”的口吻用“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曹操兵发东吴时,船队浩浩荡荡地行进在江面上的情景。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①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①大历二年(767)秋天重阳节,杜甫登上夔州白帝城外高台临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两句六景静态描写,创造出一幅冷色调的深秋水墨画,渲染悲凉气氛。
B.颔联状写木叶萧萧落下、江水奔流不息,寄托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
C.颈联从空间与时间两个方面着笔,由万里飘泊直写到晚年多病孤独的现状。
D.尾联揭示白发日多、潦倒停杯的原因是艰难苦恨,忧国伤时情怀跃然纸上。
【2】此诗被誉为唐朝律诗压轴之作,前人赞它有“对称”之美,请简要赏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义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寻丁父忧,归。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天祥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B.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C.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D.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2】下列对课文中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者,古代男子在20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并取“字”。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称“及笄”,指已到结婚年龄。
B.元杂剧,基本形式是“四折一楔子”,剧本由曲词、宾白、宫调三部分组成,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
C.参乘,即“骖乘”,古时站在车右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古代乘车,一般尊者在左,御者在中,一人在右陪坐。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文集,共20篇,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天祥才华出众。他二十岁时参加进士考试,应对时不打草稿,一挥而就,考官王应麟对他大为赞赏。
B.文天祥堪当重任。任湖南提刑时,与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为之动容,认为他有担当天下的能力。
C.文天祥守节不屈。崖山被攻破后,他被元将张弘范派遣使者送往京师,元朝廷劝降,他坚决不屈服,视死如归,最后从容就义。
D.文天祥忠君爱国。长江上游告急时,他积极应诏勤王;被捕之后,拒绝张世杰的劝降并书写《过零丁洋》,以明心志。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5】文天祥为什么不听友人劝阻,仍然入卫京师?请简要说明。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孔子对曾皙理想的肯定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君子不器”的意义。“君子不器”并非鼓励人们忽视专业上的精熟,而是强调在各自的专业、职业之外还要“多一点”,成为一个不被专业、身份束缚住思维的人。
材料二:
钱伟长被称为“万能型科学家”。他曾说过:我没有什么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钱老始终不忘初心,坚持科学救国,国家需要什么,他就学什么,并且在各个领域都作出巨大的贡献。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树人中学将举办以“全面发展,超越自我”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结合材料内容,联系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写一篇演讲稿参赛,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