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宜春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所说的马琴的葫芦,是那时候一件很有名的东西,他也去看了一看——他不知道马琴是什么人——立刻觉得并不见得怎样好,就掉头走了。

    B.所有一切有幸在这几分钟内在我朦胧的眼睛前面一列列走过的人,都不会进入统计中去而永垂不朽了——他们全是些男男女女的幽灵,不存在的东西,都不会在统计的未来完成式中一起过桥了……

    C.“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D.必须走出这座森林,要这样做那就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后退,——在那儿有着强悍的和凶恶的敌人;还另有一条路是前进,——但矗立着巨人似的树木,它们用粗大的树枝互相紧紧地拥抱着,把交错的树根深深地插进泥沼的粘滑的污泥里面。

  • 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子去仁,乎成名    恶:哪

    B.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授:付出

    C.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平生:一辈子

    D. 无莫也,义之与   比:并列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自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凶吉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 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到中国历史上存在过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C. 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D. 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B. 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C. 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 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明商王朝的存在。

    B. 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C. 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

    D. 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1) 苏 轼 在 《 赤 壁 赋 》 中 侧 面 表 现 洞 箫 声 具 有 极 强 感 染 力 的 两 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庄 子   逍 遥 游 》 中 以 “ 朝 菌 ”“ 蟪 蛄 ” 为 例 来 说 明 “ 小 年 ” 一 词 的 两 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王 勃 的 《 滕 王 阁 序 》 中 描 写 水 天 一 色 的 画 面 , 被 誉 为 千 古 绝 唱 的 写 景 之 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2)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旌蔽日兮敌若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史家之绝唱,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清照《醉花阴》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句既点明时令,也暗示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

    (2)《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定风波》最能体现苏轼超然物外情怀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辛弃疾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描写远望景物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下阙用典讽刺刘义隆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词人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之。

    (7)《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劝学》中,通过“木”“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7、(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用“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该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封狼居胥“之雄心,也只怕会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结局。

    (3)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煜《虞美人》中运用想象手法,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2)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________________

    (3) 在天愿作比翼鸟,______________,此恨绵绵无绝期。

    (4)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______________

    (5)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_____________

    (6)叶上初阳干宿雨,_______,一一风荷举。

    (7)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_____,但见长江送流水。

    (8)回眸一笑百媚生,_________

    (9)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

    (10)春水碧于天,___________,皓腕凝霜雪。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子罕》中形容时间的流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描述“人与道”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说君子不会选择干不正当的事得到富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认为与人相交,要责己严,待人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写上层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①碛(qì)西:安西都护府。②赤亭:地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西南。③祁连城: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火山六月应更热”一句既点明时令六月,也指出环境的恶劣。

    B. “赤亭道口行人绝”一句以“行人绝”烘托出李副使不畏艰苦、毅然应命前行的豪迈气概。

    C. “知君惯度祁连城”一句说“知道您经常出入边地”,高度概括了李副使不平凡的经历。

    D. “岂能愁见轮台月”一句是反写明说李副使不会因见轮台月而想念“我”,实则借此表达“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E. 诗的五六两句是招呼、劝说的口气,拘留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表达了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2同是送别诗,试比较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表情达意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姚泓,字元子,兴之长子也。孝友宽和而无经世之用,又多疾病,兴将以为嗣而疑焉。久之,乃立为太子。兴每征伐巡游,常留总后事。博学善谈论,尤好诗咏。时尚书王敏、右丞郭播以刑政过宽,议欲峻制,泓曰:“人情挫辱,则壮厉之心生;政教烦苛,则苟免之行立。上之化下,如风靡草。君等参赞朝化弘昭政轨不务仁恕之道惟欲严法酷刑岂是安上驭下之理乎!”敏等遂止。泓受经于博士淳于岐。岐病,泓亲诣省疾,拜于床下。自是公侯见师傅皆拜焉。

    兴之如平凉也,冯翊人刘厥聚众数千,据万年以叛。泓遣镇军彭白狼率东宫禁兵讨之,斩厥,赦其余党。诸将咸劝泓曰:“殿下神算电发,荡平丑逆,宜露布表言,广其首级,以慰远近之情。”泓曰:“主上委吾后事,使式遏寇逆。吾绥御失和,以长奸寇,方当引咎责躬,归罪行间,安敢过自矜诞,以重罪责乎!”其右仆射韦华闻而谓河南太守慕容筑曰:“皇太子实有恭惠之德,社稷之福也。”其弟弼有夺嫡之谋,泓恩抚如初,未尝见于色。姚绍每为弼羽翼,泓亦推心宗事,弗以为嫌。及即位,任绍以兵权,绍亦感而归诚,卒守其忠烈。

    泓下书,士卒死王事,赠以爵位,永复其家。将封宫臣十六人五等子男,姚赞谏曰:“东宫文武,自当有守忠之诚,未有赫然之效,何受封之多乎?”泓曰:“悬爵于朝,所以惩劝来效,标明盛德。元子遭家不造,与宫臣同此百忧,独享其福,得不愧于心乎!”赞默然。姚绍曰:“陛下不忘报德,封之是也,古者敬其事,命之以始,可须来春,然后议之。”乃止。

    (选自《晋书·卷一百十九·载记第十九》,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君等参赞/朝化弘昭政轨/不务仁恕之道/惟欲严法酷刑/岂是安上驭下之理乎

    B.君等参赞/朝化弘昭/政轨不务/仁恕之道/惟欲严法酷刑/岂是安上驭下之理乎

    C.君等参赞朝化/弘昭政轨/不务仁恕之道/惟欲严法酷刑/岂是安上驭下之理乎

    D.君等参赞朝化/弘昭政轨不务/仁恕之道/惟欲严法酷刑/岂是安上驭下之理乎

    【2】下列对文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负责保管文献档案,编撰著述,传授学问,培养人才。后也称有一技之长的人。

    B.东宫:因在宫中的建筑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在东宫的储君。有时也用“东宫”代指皇太后。本文中当指储君。

    C.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时君主为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加以祭祀。故“社稷”借指国家。

    D.子男:即子爵和男爵,古代诸侯爵位的第四等和第五等。按周制,爵称依次分公、伯、侯、子、男五等爵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兴认为姚泓没有治理国家的才能,且体弱多病,所以迟迟不立他为太子。出征时常让他跟在后军督办一切后勤之事。

    B.姚泓的经学老师淳于岐患病时,姚泓亲自上门问候病况,在床边拜见老师,开创了当时公侯见到师傅都下拜的先河。

    C.在平定了刘厥的叛乱之后,姚泓认为自己安抚管理不当,深深引咎自责,韦华认为有这样的皇太子是社稷之福。

    D.姚泓体恤下属,广布仁德,要追赠战死的士卒爵位,免除家庭劳役,还打算封东宫中的十六个臣子子男的爵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弟弼有夺嫡之谋,泓恩抚如初,未尝见于色。

    (2)元子遭家不造,与宫臣同此百忧,独享其福,得不愧于心乎!

    【5】姚赞和姚绍都阻止给东宫臣子封爵,请简要说明他们各自阻止的理由。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章。

    习近平在北师大考察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要求:深刻理解上述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