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莫言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如此定义作品的“深刻”: , , 。 , 。 ,分析造成苦难的原因,才可能写出深刻的苦难,写出真正的悲剧和命运。
①只有正视人心中的恶
②也就是说,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动物性的一面
③才是真正深刻、真正触及灵魂的
④只有正视人类自身个性方面难以克服的弱点和缺陷
⑤有一些难以克制的个人欲望
⑥正视它们所带来的命运的变迁
A.①④⑥③②⑤
B.①⑤②⑥④③
C.④⑥①②⑤③
D.④⑥③②⑤①
2、下列句中加横线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因其固然(《庖丁解牛》)
B.其间一日阻风不行(《过小孤山大孤山》)
C.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
D.期山东为三处(《项羽之死》)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钟情种子
①喜欢繁体字“种”的写法——“禾”加“重”,禾之能重(重复)者,为“种”。这个字,是否隐含着这样的金玉之言:一粒麦子,若不落在地里死去,仍旧是一粒;若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
②单位聘请的园丁是一位地道的“庄稼把式”。那天,他在春阳下撒播油菜花籽,边播种边自语:“有钱买种,无钱买苗哇!”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回答说:“从种到苗,不光要看老天爷的脸色,还要看土地爷的脸色,更要看种子的心劲儿大小。”我恍悟。仿佛是要印证他的话,我仔细点数了格桑花、旱金莲、虞美人的种子,在花盆里播下。若干天后,有嫩芽破土,点数那稀稀拉拉的小苗时,忍不住服膺地一再点头——果真被那位老园丁言中了呀。
③相比于购买成年植株而言,我以为播种更为有趣。那见证了盆中物从死到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人儿,对生命的体悟亦随之丰富起来、细腻起来,甚至是,跟着那植物,自己也重生了一回。
④我朋友张玉江,是一名水稻研究专家。他得意地告诉我说,有一种名叫“黑条隆膈飞虱”的稻田害虫就是他首次发现的,所以,此害虫的拉丁文名称中含有他的姓“zhang”。我跟他开玩笑说:“让一种虫虫随了你的姓,你真是牛翻天了!”就是这个张玉江,曾送给我一小袋他种植的大米。怕我不珍惜,郑重嘱我道:“这一粒粒的,可都是稻种啊,金不换的,你可要用心吃!”结果,我吃得太用心了——煮粥的时候,舍不得全用“张氏稻种”,只掺一小把;吃的时候,试图靠舌尖区分哪粒是普通大米、哪粒是“金不换”,吃得这个辛苦啊!一想到自己吃的本是可以掀起“千重浪”的珍贵稻种,竟有一种卸不掉的压力。因而,当玉江再次表示要送我“稻种”的时候,我断然拒绝了。
⑤种子,是个神圣的词。非子粒中之特别卓异者、幸运者不可以成为种子。傲慢的忽略,如影随形地跟定每一颗可能成为种子的子粒。土地的呼唤再急切,也抵不过亿万个焦灼的味蕾对它念诵的魔咒。
⑥季羡林先生写的《清塘荷韵》让人百读不厌——他朝燕园的池塘里投下五六颗洪湖莲子,但那莲子狠心地辜负了他。两年了,他已将心交付绝望。可到了第三年,忽见水面浮起伶仃的几片荷叶;第四年,那荷叶惊人地扩展蔓延,且开出了绝不同于燕园其他荷花的“红艳耀目”的、“十六个复瓣”的荷花!面对朋友“季荷”的赐名,老先生的欣悦是不可言喻的。“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他如是问。我知道,这问中是满满的自得、满满的自矜。
⑦想那洪湖莲子,究竟是怀抱了怎样一个不死的愿望,方能在沉寂了一千多个日子之后慢慢醒来?它定然于小小的心中,藏匿了一颗暖暖的太阳,自我照耀着,在黑色的淤泥中执著泅渡,不挣脱,不甘休。
⑧美国作家凯伊•麦克格拉什在其《歌唱的种子》中讲过这样一个在达尼人中流传甚广的故事:鸟和蛇曾经有过一场战争,决定人类是同鸟一样会死去还是同蛇一样蜕皮永生。鸟赢了战争,所以决定了人类会死亡,而不是永生。但是,达尼人认为,人又绝不同于其他动物——人有灵魂。人的灵魂在心脏附近,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歌唱的种子”。“歌唱的种子”是人与人之间联结的纽带,假如族群中一个人“歌唱的种子”死去,那族群中所有“歌唱的种子”就会受到伤害。
⑨你心脏近旁那颗“歌唱的种子”还好吗?即使心脏停跳了,你“歌唱的种子”也依然可以无恙的呀。古人云:“薪尽火传”。那超越了柴薪得以传继的,不就是“火之种子”吗?
⑩埋没,是一个让种子们欢呼雀跃的词吧?太多的生命惊悚地拒斥着黄土,唯有种子,相思般地苦念着春泥。那就让它在春泥中隐身吧,让它娓娓告诉你,什么叫向死而生。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开头从“种”字的本义写起,写出种子埋没泥土,才会结出许多子粒。
B.文章借园丁之口说出“有钱买种,无钱买苗哇!”是为了和“我以为播种更为有趣”形成对比。
C.本文以“种子”为线索,串联起多个故事,托物写出自己独特感悟,揭示“种子” 的内涵,形散神聚。
D.“歌唱的种子”在达尼人的传说中,指人的灵魂,运用比喻的修辞,达尼人认为人的精神不灭,人的灵魂是“火的种子”,将永远燃烧,不断传承。
E.本文尾段呼应开头,将种子的埋没春泥与其他生命惧怕黄土对比,表现了种子向死而生的无私无畏精神。
【2】“我”为什么“断然拒绝”张玉江再次送“我”稻钟?第四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3】赏析文中画线的文字。
【4】“种子”为何让人“钟情”?
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论语》)
(2)子曰:“知者不惑,______________,勇者不惧。”(《论语》)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___________;__________,始于足下。(《老子》)
(4)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邻船寂静衬托音乐带给人们强大感染力的句子是_______ 。
(2)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崩地陷后,在绝壁上凿孔架木筑成的通道像登天的梯子,极富浪漫色彩。
(3)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身世感慨。
(4)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说“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以明确的转折关系,突出了他崇尚美德、修身洁行却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命运。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殷切嘱咐刘禅,要开言路、广听闻,发扬先帝美德和志士气节,而不该“______,______”,因为这样会堵塞忠言进谏之路。
(3)杜鹃鸟,又称子规、杜宇,传说为战国时蜀王杜宇魂魄所化,是古诗中的常见意象,如诗句“_______,________”,这类诗句或写惜春之意,或寄思乡之情,或寓亡国之悲。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依托高地更能开阔眼界。
(2)杜甫《登高》中,写诗人目睹苍凉旷远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漂泊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绪。
(3)同是描写赤壁之下的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一句描绘月出之后白茫茫的雾气笼罩大江的景象,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一句则运用比喻手法描绘了江水的汹涌。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拿“思”与“学”进行对比,强调了“学”的重要意义。
(2)庄子《逍遥游》中,引用《齐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极力渲染大鹏往南方大海迁徙时的气势,境界雄奇壮阔。
(3)艰难困苦的境遇,更能显现人的高贵品质,正如《论语》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 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
(3)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宋荣子看淡世间的荣辱,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世人毁誉的牵制。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完成第小题。
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2】有人认为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心情,也有人认为本词展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你认同哪种观点?结合词的下片,说说你的理解。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傅歧,建威将军琰之孙。仕梁,兼尚书金部郎。母忧去职,居丧尽礼,服阕后疾废久之,复除始新令。人有因相殴而死,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引咎。郡乃移狱于始新,歧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法当偿死,会冬节至,歧乃放其还家。狱曹掾固争曰:“古者有此,今不可行。”歧曰:“其若负信,县令当坐。”竟如期而反。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歧后去县,人无老少皆出境拜送,号哭闻数十里。
至都,除廷尉正,入兼中书通事舍人,累迁安西中记室,兼舍人如故。歧美容止,博涉能占对。大同中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常遣歧接对焉。太清元年,累迁太仆、司农卿、舍人如故。歧在禁省十余年,参与机事,亚于朱异。
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左卫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歧独曰:“魏既新得志,何事须和?必是设间,故令贞阳侯遣使,令侯景①自疑,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若许通好,正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复新败退,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和不可许。”异等固执,帝遂从之。及遣使,景果有此疑,遂举兵入寇,请诛朱异。二月,侯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当解围还镇。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歧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②送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歧独言于众曰:“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及景背盟,莫不叹服。寻有诏,以歧勤劳,封南丰县侯。固辞不受。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卒于宅。
(节选自《南史·列传六十·傅琰传》)
(注)①侯景:东魏旧将,降梁,后又举兵反梁,史称“侯景之乱”。②大款:隆重盛大的礼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歧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
B. 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歧/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
C. 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歧∕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
D. 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歧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服阕”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李密《陈情表》中的“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功”就是古代丧服的名称,在文中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
B. 傅歧被封为南丰县侯,“县侯”是“列侯”的一种,有自己的封地。
C. “大同”“太清”都是年号,用于纪年,年号不能任意改换,一帝一年号。
D. “江右”指长江下游以西的地区,因古代地理“江”特指长江,又以西为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傅歧曾经仕途偃蹇。最初在梁担任官职,兼任尚书金部郎。因母亲去世辞去官职,后因疾病被闲置了很久,后被任命为始新县令。
B. 傅歧才能卓异,方法独特。郡府对在斗殴中致死人命的罪犯严刑审讯,毫无结果;始新县令傅歧凭自已的能力轻而易举地让案子解决了。
C. 傅歧洞察力强,目光高远。侯景请求宣城王出送,傅歧建议拒绝;订立城下之盟后,文武大臣以为都城之围就此解除欣喜不已,傅歧却看破了侯景的用心。
D. 傅歧见解独特,长于辩才。魏国指使败将萧明派人回梁国,表明魏国想与梁国通好的愿望。梁国众臣一致主和,傅歧力排众议并最终说服了皇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歧曰:“其若负信,县令当坐。”竟如期而反。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
(2)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若许通好,正是堕其计中。
1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段时间,一款名为“鲁迅群侠传”的手机游戏产品推出,他将鲁迅作品中的一些任务,如孔乙己、阿Q、祥林嫂、夏瑜、华老栓、闰土、康大叔等装扮成游侠,闹得不亦乐乎。鲁迅作品,包括作品中的这些任务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这款打着“纪念鲁迅”名头的游戏产品一经面试就受到强烈批评,先已下线。
请以“鲁迅,我想对你说”或“网友(游友),我项对你说”或“给手游产品设计师(开发者)的一封信”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