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阿勒泰地区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A.《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写的第二篇白话文,这篇小说写的是清朝末年,在咸亨酒店中发生的事。本文选自《呐喊》,《呐喊》与《彷徨》是鲁迅的两部短篇小说集。

    B.《过故人庄》的作者是唐朝边塞诗人孟浩然写的,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盛唐田园山水诗人岑参写的。

    C.《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写的一篇散文。陶渊明,名元亮,字潜,谥号五柳先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后世影响很大。

    D.《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宋代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写于柳宗元被贬官到永州后写的,它是“永州八记”之一。

  • 2、下列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故人身以利其身

    B.见思齐焉

    C.我之成而实五石

    D.请斯语矣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蚕

    茅盾

    离老通宝坐处不远,一所灰白色的楼房蹲在“塘路”边,那是茧厂。十多天前驻扎过军队,现在那边田里留着几条短短的战壕。那时都说东洋兵要打进来,镇上有钱人都逃光了;现在兵队又开走了,那座茧厂依旧空关在那里。老通宝也听说,今年上海不太平,丝厂都关门,恐怕这里的茧厂也不能开;但老通宝不肯相信。

    呜!呜,呜,呜,——

    汽笛叫声突然传了来。就在那边,蹲着又一个茧厂。一条柴油引擎的小轮船很威严地从那茧厂后驶出来,迎面向老通宝来了。老通宝满脸恨意。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这一类洋货,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他父亲留下来的家产就这么变小,变做没有,而且现在负了债。

    然而更使老通宝去年几乎气成病的,是茧子也是洋种的卖得好价钱;洋种的茧子,一担要贵上十多块钱。素来和儿媳还和睦的老通宝,在这件事上可就吵了架。儿媳四大娘去年就要养洋种的蚕。阿四嘴里不多说,心里也是要洋种的。老通宝拗不过他们,只好让步。现在他家里五张蚕种,就是土种四张,洋种一张。

    “谷雨”节一天近一天了。村里二三十人家的“布子”都隐隐现出绿来。

    四大娘看自家的五张“布子”。不对!那黑芝麻似的一片细点子还是黑沉沉,不见绿影。她的丈夫阿四拿到亮处去细看,也找不出几点“绿”来。四大娘很着急。

    老通宝哭丧着干皱的老脸,没说什么,心里却觉得不妙。

    幸而再过了一天,再细心看那“布子”时,哈,有几处转成绿色了!而且绿得很有光彩。全家惴惴不安又很兴奋地等候“收蚕”。

    蚕房早已收拾好了。老通宝拿一个大蒜头涂上一些泥,放在蚕房墙脚边;也是年年的惯例,但今番老通宝更虔诚,手也抖了。去年他们“卜”的非常灵验。可是去年那“灵验”,现在老通宝想也不敢想。

    老通宝家的五张布子,上也有些“乌娘”蠕蠕地动了。老通宝偷眼看一下那个躺在墙脚边的大蒜头,心里就一跳。那大蒜头上还只有一两茎绿芽!老通宝不敢再看。

    终于“收蚕”的日子到了。

    “乌娘”蠕动着,样子非常强健。全家都放心地松了一口气。但当老通宝悄悄地把那个“命运”的大蒜头拿起来看时,他的脸色立刻变了!大蒜头上还只得三四茎嫩芽!

    然而那“命运”的大蒜头这次竟不灵验。老通宝家的蚕非常好!虽然连天阴雨,气候比“清明”似乎还要冷一点,可是那些“宝宝”都很强健。

    村里别人家的“宝宝”也都不差。紧张的快乐弥漫了全村庄。

    新发的五担叶押来了。那时星光满天,微微有点风,村前村后都断断续续传来了吆喝和欢笑,中间有一个粗暴的声音嚷道:

    “叶行情飞涨了!今天下午镇上开到四洋一担!”

    老通宝偏偏听得了心里急得什么似的。四块钱一担,三十担可要一百二十块呢,他哪来这许多钱!但是想到茧子总可以采五百多斤,就算五十块钱一百斤,也有这么二百五,他又心一宽。

    第二天早上,老通宝就到镇里去想法借钱来买叶。临走前,他和四大娘商量好,决定把他家那块出产十五担叶的桑地去抵押。这是他家最后的产业。

    叶又买来了三十担。第一批的十担发来时,那些壮健的“宝宝”已经饿了半点钟了。“宝宝”们尖出了小嘴巴,向左向右乱晃。四大娘看得心酸。叶铺了上去,立刻蚕房里充满着萨萨萨的响声,人们说话也不大听得清。

    不久,传来消息,说今年茧厂不开秤。老通宝跑出村去,看看最近的两个茧厂,果然大门紧闭,不见半个人。老通宝心里也着慌了,但是回去看了那雪白发光很厚实硬古古的茧子,他又忍不住嘻开了嘴。上好的茧子!会没有人要?

    可是各处茧厂都没开门的消息陆续传来,还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

    全村子都是嚷骂,诅咒,和失望的叹息!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的日子却比往年更加困难。并且愈是像老通宝他们家似的,蚕愈养得多,愈好,就愈加困难,——“真正世界变了!”老通宝捶胸跺脚地没有办法。有几家打算自家把茧做成了丝再说。老通宝便也和儿子媳妇商量。

    “我们有四百多斤茧子呢,你打算摆几部丝车呀!”四大娘说。

    五百斤的茧子可不算少,自家做丝万万干不了。请帮手么?那又得花钱。

    同村的黄道士说,无锡脚下的茧厂照常收茧。老通宝问过详细以后,便和儿子阿四商量把茧子弄到无锡脚下去卖。

    阿四也同意了。五天以后,他们回来了,还有一筐茧子没有卖出。原来那厂挑剔得非常苛刻:洋种茧一担只值三十五元,土种茧一担二十元,薄茧不要。老通宝他们的茧子虽然是上好的货色,却也被茧厂里挑剩了那么一筐。除去路上盘川,老通宝他们就剩了一百元,不够偿还买青叶所借的债!老通宝路上气得生病了。

    打回来的茧子,四大娘只好自家做丝了。过了五六天,家里米又吃完了。叫阿四拿那丝上镇里去卖,没有人要;上当铺当铺也不收。说了多少好话,总算把清明前当在那里的一石米换了出来。

    就是这么着,因为春蚕熟,老通宝一村的人都增加了债!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始以老通宝的视角写茧厂,写田里留着的短短的战壕和兵荒马乱的战争气氛,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B.小说在描写蚕事活动时,还隐隐透露微妙的人事纠葛,使人物性格得到了多方面的展示,增强了作品的生活气息。

    C.小说通过对老通宝一家养蚕卖茧等相关情况的叙述,展现了百姓的疾苦和辛酸,揭露了资本家或外国经济势力等的丑恶嘴脸。

    D.小说运用多种手法写人叙事,如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对蚕宝宝生长情况的简笔勾勒,叙事时的一波三折等。

    【2】在卖茧阶段,老通宝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

    【3】小说为什么几次写老通宝用大蒜头占卜这一细节?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3)《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4)《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水与舟的关系表明了有所待的大与小。

    (5)《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陶渊明辞官归家时的急切心情,同时也凸显了他内心深处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期许与向往。

    (2)《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用庾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

    (3)《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庄子·逍遥游》中的斥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飞翔的极致了。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写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巩固江山,派遣精兵良将驻守军事要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伶官传序》中,作者总结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教训,强调可以使人逸豫亡身的绝不仅仅限于伶人。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在同学中虽然穿着破旧,但并不羡慕他们。

    (3)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山间的春夏美景,让自己流连忘返。

    (4)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作者在描摹出一幅湖光山色图后,进一步扩展了意境,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_________”的超脱和“__________”的挥洒自如。

    (5)周敦颐《爱莲说》中,“____________”总括了莲的品格,写出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凛然不可侵犯。

    (6)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认为,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论语》中,孔子认为待人接物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三峡》中,郦道元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渲染了三峡秋天山谷空旷,境界清幽寂寥。

    (9)在“隐秘聚会”中,组织以聚会为幌子,希望在推杯换盏中增进感情、拉近关系,以求日后彼此照应。这正像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所说的“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写自己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并常常抬头向远处望望的两句是    

    2王勃《滕王阁序》中 两句将晚霞、飞鸟、碧水、长空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美丽秋景图。

    3《庄子·逍遥游》中以 为例,解释什么是小年(短寿命)。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的《蜀相》通过对祠堂内的景物的描写,更深刻地表达出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的诗句是  

    (2)在《书愤》 陆游曾用   的诗句来表达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

    洪炎

    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烟远是村。

    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

    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

    看插秧栽欲忘返,杖藜徙倚至黄昏。

    【注】①太冲、表之、公实,是作者的三位友人。②灵隐寺:佛教名寺,在杭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叠词“矗矗”和“田田”突出了山峦耸立、田野葱翠的景物特征,且富于音乐美。

    B.颔联视听结合,耳畔是远处寺庙传来的钟声,眼前是武陵源丛花与流水相映衬的美景。

    C.尾联写诗人因看农夫田间插秧而流连忘返,流露出对农事活动和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D.全诗写诗人于初夏傍晚同友人在郊野漫步时的见闻和感受,语言质朴自然,意味隽永。

    【2】请解释颈联的意思并分析其作用。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境庐诗草自序

    黄遵宪

      余年十五六,即为学诗。后以奔走四方,东西南北,驰驱少暇,几几束之高阁。然以笃好深嗜之故,亦每以余事及之。虽作吏,未废也。

      士生古人之后,古人之诗,号专门名家者,百数十家。欲弃去古人之糟粕,而不为古人所束缚,诚戛戛乎其难。虽然,仆尝以为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

      尝于胸中设一诗境:一曰复古人比兴之体,一曰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一曰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其貌;一曰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其取材也:自群经三史,逮于周秦诸子之书。凡事名物名切于今者,皆采取而借之。举今日之官书会典方言俗谚,以及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其炼格也:自曹鲍陶谢李杜韩苏,讫于晚近小家,不名一格,不专一体,要不失乎为我之诗。诚如是,未必遽跻古人,其亦足以自立矣。然余固有志焉,而未能逮也。诗有之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书于此,以俟他日。

    注释:①仆,我。②单行,指散体创作;排偶,这里指诗体创作。③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④诗,指《诗经》,作者记述有误,应该是司马迁的话。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废也   遽:就,立即

    B. 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其貌   袭:蹈袭,沿循

    C. 皆采取而借之   假:借

    D. 书于此,以俟他日   聊:无聊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遵宪一生痴迷诗歌创作,从少年到晚年都有志于此,他对诗歌有自己的认识,对诗歌创作也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B. 黄遵宪追慕古代名家。他希望吸取前人精华,剔除其糟粕,不必受前人的束缚,这样做实在太难,但他决心努力去做。

    C. 黄遵宪追求诗歌在语言上可以融入散体特点,取材上可以从经典中寻找贴合时代的内容,而对流俗中的语言也不排斥、大胆吸收。

    D. 黄遵宪的诗歌创作在诗境、选材、风格上都注重吸取古人精华,并且大胆创新,他认为只要持之以恒,最终一定能取得超越古人的成就,自立于文坛。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

    (2)然以笃好深嗜之故,亦每以余事及之。

    (3)然余固有志焉,而未能逮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是灵魂安放的地方,家国是每个人的出处与归依。

    五四时期,2000多名留学生,走出国门,寻找救国之路;90年代以来,上千人次维和部队,走出国门,为世界和平做出中国力量;疫情爆发,全国各地医护工作者,走出家门,支援武汉。

    建国之初,华罗庚、钱学森、邓稼先等一批科学家,选择归来,为共和国科技事业奠基;2008年“千人计划”以来,无数青年才俊,选择归来,为祖国创新发展付出智慧;十七大以来,无数大学生,回归家乡,建设最美乡村;新时代,大批青年人,回乡创业,助力家乡脱贫。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人生的走出与归来”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