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资阳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高景一号4颗0.5m分辨率的遥感卫星组网运营后,可实现对全球任意地点每天重访1次,这就意味着天气状况良好时卫星可一览无余全球任一区域。

    B. 许多人正是看中了车牌上附着的经济利益都来学车考驾照,导致一时间洛阳纸贵,约个教车的都很困难。

    C. 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朋友心中的活雷锋。

    D. 近日,由于楼市投机者东山再起,为给仍然躁动不安的楼市继续降温,上海、重庆同日发布新政,由此可知未来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持续收紧是大概率事件。

     

  •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灿鸿过后,杭州西湖迎来纯净的落日和透明的夜晚,苏堤、白堤,保俶塔、雷峰塔,沐浴在瑰丽的黄昏和迷离的夜色中。人间天堂果然

    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才能成为   的人民公仆。

    安徽宁国籍小伙官东此次当选中国好人   。在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救援中,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员官东无私无畏让出自己的装备,把生还的机会给予遇难者。

    A.名副其实  实至名归  名不虚传B.实至名归  名副其实  名不虚传

    C.名不虚传  名副其实  实至名归D.名不虚传  实至名归  名副其实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书法,自东汉时期跨入自觉的艺术时代以后,便逐渐成为中国古代一门普及的、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于是,关于书法的论著也日趋丰富。可以说,在中国古代,有关各类艺术形式的论著中,书法论著是最为丰富的。在众多的论著中,有关书法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论述多有出现,涉及的问题也颇多,诸如书法创作的一般心态、想象与书法、动机与书法、灵感与书法、情绪与书法、个性与书法、品德与书法等方面,古人都有独到之思想。

    在古人看来,书法创作一般包括两种心态:一种是虚静态,另一种是炽情态。虚静态是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居敬持志、人书相对的创作心态。东汉的蔡邕在《笔论》中最早提出:夫书,先默坐静思。东晋的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也说: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意在笔前,然后作字。唐代的虞世南在《笔髓论》中也说: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明末清初的宋曹在《书法约言》中亦说:志专神应,心平手随。这种剔除杂念、超越俗事的思想与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虚静观是一致的。与此相对,炽情态是情燃如炽、激情奔放、欲罢不能、一吐为快的创作心态。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写道: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怀素在《自叙帖》中也说: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苏轼在《送参寥师》中也说: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这是一种酒神式的浪漫主义的创作心态。

    古人论述情绪与书法创作的关系涉及三方面的内容。首先,古人认为,书写内容对书写时的情绪状态有影响,所谓写则悲、写则忧。其次,古人认为,不同情绪状态下,其书法风格亦有相应的变化。再次,古人认为,书法创作可以排除消极情绪,达到心理平衡。韩愈曾说不平则鸣,书法就是一种的工具。正因为如此,现代心理学家和医生常常劝某些患者从事书法活动,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古人认为,书法创作就是塑造形象,从而表现书法家的个性,抒发其感情。书法之是取象异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一切事物均可作为书法之象的原型,如山峦河流、鸟兽虫鱼、花草树木、风雨雷电等。古人认为,想象的作用,就是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形象在大脑中所形成的表象材料进行转换、加工、改造、重新组合,进而创造出书法之象。还需指出的是,古人将取象异类而形成的分为抽象之和具象之。抽象之是追求神似,具象之是追求形似。前者如王羲之观鹅掌拨水而得笔法,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草书之法,黄庭坚观船夫荡桨而得笔势,等等;后者如所谓点如怪石、龙爪、杏仁、梅核、蟹目、菱米等,竖如悬针、垂露、曲尺、铁柱等。前者是创造想象的功能,后者是再造想象的功能。

    总而言之,在古代的书论家看来,书法活动是多种心理因素协同作用的过程。无论是虚静态创作还是炽情态创作,都离不开动机、想象情绪、灵感等重要因素。

    (摘编自王柏松《书写》)

    材料二:

    书法与字体的变化相互平行,二者又交叉发展。从篆籀文字开始,没有一种字体可以与书法截然分开。宋代木板书籍有手书者,仍不失书法的一些韵味。东汉《熹平石经》是官方校正《五经》的刻石,注重文字的规范谨饬,从书法看,不失为众多汉隶之一,应当视为书法的一体,只是书味不浓。近代流行的印刷所用的宋体字,保持着汉字各种基本笔法以及楷书结构,却不能认其为书法。至于篆、隶、行、草多种书体,我们未尝不可以找出它们最原始的基因,还原为字体,但只能在理论上加以承认,实践中不存在。因为任何书写(刻),凭借特定的工具全出自个人行为。书写中的思想,都倾向于个人意识的一部分,区别于他人,并且区别于自己而不会重复。有以仿宋印刷体的笔法对应楷体书法的,应是对楷书的误解。楷书不但与印刷体有别,且楷书的笔法在每个书家那里也是不同的。所以即使教初学者写楷书,也不能以宋体字为准。倘要求点画与宋体字相同,索性不叫书法了。

    (摘编自沈鹏《书法回归心画本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自东汉时期跨入自觉的艺术时代以后,书法成为中国一门普及度很高的艺术形式,书法论著也逐渐成为中国古代最丰富的艺术论著。

    B.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草书之法,黄庭坚观船夫荡桨而得笔势,足以说明书法活动中想象的作用。

    C.书法与字体的变化相互平行,二者又交叉发展,不同的字体体现了不同的书写者的个人意识,也体现出书写者不同的思想与情感倾向。

    D.书法与印刷体在要求上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比如楷书的笔法就与仿宋字有区别,仿宋字是不能称作书法的。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不属于论述书法创作心态的一项是 ( )

    A.蔡邕《笔论》

    B.宋曹《书法约言》

    C.刘勰《文心雕龙》

    D.苏轼《送参寥师》

    【3】请结合两则材料,给“书法创作”下一个简要定义。不超过60个字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爱其子,__________________,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韩愈《师说》)

    (2)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上片中描写了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除写陡峭的山崖外,还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从视觉和听觉角度,运用比喻生动描写了滔滔的江浪。

    (3)柳永在《雨霖铃》中用“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离别时的沉痛哀伤,却只能默默无语,泪眼想望的状态。

    (4)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归来以后草木茂盛生长,溪水涓涓而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官应老病休。(杜甫《旅夜书怀》)

    (2)校尉羽书飞瀚海,_________。(高适《燕歌行》)

    (3)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从梦境转入现实后,顿觉美梦逝去的句子是“_______,失向来之烟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王维《山居秋暝》中,“________________”勾画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苏轼把此联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子罕》中形容时间流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为政》中强调学习和思考必须有机结合的治学主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中与“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观点一脉相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__________”。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道德经》中说“__________”。

    (3)“酒”是中国诗词中常见的一种意象,诗(词)人常借酒解忧浇愁,抒怀咏志“__________”就是诗(词)人借酒抒情的范例。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有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名言,它言明了当别人不了解或误解自己时,应有的最好态度和达到的高度。

    (2)郦道元《三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春冬之时三峡的美丽景象。

    (3)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黄鹤猿猱这样会飞会攀援的动物都难以越过蜀道,突出了蜀道的高峻。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早行

    周邦彦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三句视听结合,从深夜写到将晓,暗示行者整夜都不曾合眼,直接抒发行者离别前的忧伤之情。

    B.“冷”字一语双关,既写泪水落枕,枕芯湿透,枕着感到寒冷,又表现出离别前女子的忧伤和痛苦。

    C.结尾两句以景结情。行人远去,仍回望已隐入地平线的高楼,只剩斗柄横斜。寒露袭人,鸡声四起。

    D.全词描述行者辞家早行的全过程,有时间的推移,有环境,有人物,有动作和表情等,表现了离情。

    【2】本词“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和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都写离别时的场景,但写法有同有异。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八世祖喜,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敞,昭帝时为丞相,封安平侯。父宝,习《欧阳尚书》。哀、平之世,隐居教授。居摄二年,与两龚、蒋诩俱征,遂遁逃,不知所处。光武高其节。建武中,公车特征,老病不到,卒于家。

    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后有冠雀衔三鳝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鳝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年五十,乃始仕州郡。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元初四年,征入为太仆,迁太常。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杨伦等,显传学业,诸儒称之。

    (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B.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C.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D.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车”为汉代官署名,为九卿中卫尉的下属机构。公车中设公车令,凡吏民上章,四方贡献,及被征召者,皆由其转达。

    B.“太仆”秦汉时主管皇帝车辆、马匹之官,后为专管官府畜牧事务。太仆总管皇帝车驾,和皇帝关系密切,成为亲近之臣。

    C.“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转”,意为“转任”。《后汉书·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中的“转”与此同义,一般都存在升迁之意。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震年轻时就很好学,曾经向恒郁学习,通晓经术,博览群书,儒生们把他比作是孔子。

    B.杨震出身功勋世家,自八世祖杨喜至父亲杨宝时,杨家世代都封官晋爵,深受汉朝恩遇。

    C.杨震为人淡泊名利,看重个人品行,慎独守节。王密私下赠送十斤金给他,他直言拒绝。

    D.杨震重视博士选拔,为朝廷推举通晓经术的名士陈留杨伦等传授学业,受到儒生们称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2)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8年10月27日上午,重庆万州一位48岁女乘客因为乘坐公交车坐过站,要求司机停车遭到拒绝,不断骚扰并用手机击打司机,司机用右手抵挡、还击,最终导致车辆失控向左偏离越过中心实线,与对面正常行驶的红色小轿车相撞后,冲上路沿、撞断护栏坠入江中。15条鲜活的生命瞬间殒命。

    此事引发了全社会人们的反思,你对此有何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