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萍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                  盒子

    B.思厥祖父(《六国论》)                      原先

    C.与可于陈州(《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去世

    D.不所怙(《祭十二郎文》)                    探望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导演郭帆说,我们的英雄未必是无所不为的超级英雄,每一个普通人在关键时刻的选择和行动都有可能使之成为英雄。

    B.好的文艺作品应该用别开生面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C.元旦期间,漫步街头,只见不少大中型商厦为促销贴出这样的布告:凡在本店购货满200元者,本店将热忱惠赠一份精美的礼品。

    D.《左传》并不简单描写流亡者的不幸,而是通过血腥与动荡的非凡经历,让流亡者与众不同,产生了与一般士大夫迥然有别的思想锋芒和精神性格。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数量、播出热度、社会关注度居高不下,开拓了大众化、生活化的荧屏世界,展现出影视剧制作的新风貌。《人世间》《山海情》《大江大河》《父母爱情》等电视剧,通过普通人、家常事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时代洪流,剧中有血有肉的平凡人物,让故事更接地气。

    最是真实动人心。金滩村,马得福在西北的风沙中建设家园,带领村民们种蘑菇脱贫致富;松山岛,江德福一家在东部的海风中守护着祖国的海疆……现实题材电视剧呈现着真实的生活场景、真实的喜怒哀乐、真实的命运变迁,以鲜活生动的影像记录下时代阔步前行的足迹。现实题材电视剧的走红说明,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优秀的文艺作品需要做到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有机统一、社会现实与艺术想象有机统一。

    人民是文艺之母。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现实题材电视剧经久不衰的关键。现实题材电视剧从社会热点、民生关切中获取创作灵感,将人们关注的教育、医疗、住房、生育、养老等话题作为创作主题,并从微观个体的视角进行电视艺术演绎,因而能够让观众有置身剧中的代入感,在不知不觉中引发情感共鸣。这说明,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洞悉生活本质,才能把握时代脉动,才能领悟人民心声,才能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现实题材电视剧展现着微观个体与伟大时代的“双向奔赴”。《人世间》作为一部以当代中国历史为背景的时代剧,以周秉昆一家几十年的经历为主要内容,通过讲述普通人物的命运变迁展现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不仅让宏大叙事通过具体细节变得可知可感,也通过艺术的方式揭示出时代进步的奥秘,即每个人的拼搏奋斗,汇聚成了推动时代前行的强大合力。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流行,说明当今中国正在发生的伟大变革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资源。在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在人民的奋斗中汲取创作的养分,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就能创作出更多彰显当代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摘编自赵梦《以优秀作品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人民日报》2022年5月17日)

    材料二: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标度,为文艺创造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与创作源泉。近年来,围绕重大历史节点和主题,广大文艺工作者倾情投入,用心创作,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文艺作品。

    无论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还是扶贫攻坚主旋律题材剧《山海情》,抑或是讲述中国抗疫的时代报告剧《在一起》,都是有口皆碑的文艺佳作,多时空、多维度展示了党和人民团结一心,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卓越历程,映现出用奋斗成就梦想、以实干赢得幸福的时代底色。

    这些作品为何会“出圈”,受到广大群众的追捧?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美好生活,希望从艺术作品中感受情感温度、获得生活启示、激发精神力量。正是文艺工作者自觉地融入人民奋斗的时代征程中,文艺创作实践积极融汇于民族复兴大业中,用心用情地描述我们所处时代的丰富多彩,才能为中国奋进、人民奋进、民族奋进留下炽热的记录。“相比玄幻、穿越等题材,这些现实主义作品扎根实际、源自人民,充满了烟火气。用心投入、用情体验、用力表达,不辜负时代的作品才更容易打动人。”胡智锋说。

    在报告文学和长篇小说创作中,与党的革命史和新中国的发展史有关的文艺作品更是精彩迭出。何建明的《革命者》,丁晓平的《红船启航》,余艳的《守望初心》等,都在历史场景的复现中凸显了党史、新中国史中的重要事件或重要人物。文学创作一直是文艺事业的重心所在,这些作品别具精神的内力与艺术的魅力,给人以强烈的感染与诸多的启迪。

    随着文化发展的丰富和多样化,文艺与日常生活的结合日益紧密。伟大时代与文学艺术创作呈现出充满张力的建设性关系。文学属于社会,文学艺术的创作和发展,不再简单地在“自律性”审美逻辑中“任情”生长,而是在历史进步的必然要求和自由而解放的辽阔天空中实现升华,呈现出新意义。文学艺术作为社会的“另一种存在”,从批判和否定现实存在的审美意义和合理性倾向,转变为一种耦合式、合作式的“生产性”相互关系,生活因此更加充满希望。

    (摘编自段丹洁《中国文艺奏响时代奋进凯歌》,《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4月8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艺作品的内容影响其创作技巧和手段,做到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社会现实与艺术想象有机统一,才可称得上优秀的文艺作品。

    B.要想洞悉生活本质、把握时代脉动、领悟人民心声,就必须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

    C.文艺事业的重心是文学创作,所有的文学作品因具有独特的精神内力与艺术魅力,而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与启迪。

    D.文学属于社会,如果只局限在“自律性”的审美逻辑中便会走向狭隘,文学艺术应随着社会的变化升华,呈现出新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则材料都谈到了艺术和时代的关系,论述上各有侧重,但都运用了举例论证。

    B.通过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手法,可以让读者对宏大叙事的感受更加具体生动。

    C.当今中国正发生的伟大变革使现实题材电视剧盛行,因为创作资源取之不尽。

    D.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精神生活的需求是优秀现实文艺作品“出圈”的重要原因。

    【3】下列名言中与“现实题材电视剧展现着微观个体与伟大时代的‘双向奔赴'”这句话观点相一致的一项是(     

    A.文学是社会现象经过创造过程的反映,反过来,社会要受到文学的创造性的影响被塑造。——郭沫若

    B.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同。——福楼拜

    C.社会向文学提供素材,文学向社会提供规范。——郭沫若

    D.文学应该记载下过去所经历的道路,追随那行动着的群众,沿着他们所走过的道路把那幅五光十色的历史图画给展示出来。——列夫·托尔斯泰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l)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将进酒》中借曹植之酒杯来浇自己胸中之块垒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古以来,诗词与音乐都是相辅相成的,古诗词中提到“乐器”的诗句数不胜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书愤》中写出了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渴望建功立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因其啼声甚哀,往往用来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有这样两句“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锦瑟》也有一联提到杜鹃,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选10题)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过秦论》

    (2)___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陈情表》

    (3)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4)盘飧市远无兼味,_________。《客至》

    (5)吴楚东南坼,________。《登岳阳楼》

    (6)浴乎沂,________,咏而归。《子路……侍坐》

    (7)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拟行路难》

    (8)_________,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

    (9)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________,皆有所养。《礼运》

    (10)_______,江月年年望相似。《春江花月夜》

    (11)_______,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

    (12)战士军前半死生,____________。《燕歌行》

    (13)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

    (14)________,惟有饮者留其名。《将进酒》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的一句“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女子为喻,揭露奸臣嫉妒贤才,对自己肆意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

    (2)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蜀国长时间与外界隔绝,交通极为不便的状况。

    (3)柳永的《望海潮》中抓住“_____”和“_____”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

  • 9、补写不列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表达自己回家途中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借兵器来侧面表现边塞酷寒天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采桑子  欧阳修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1以下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词的开头两句特意将知颍州和“爱西湖”联系起来,表现了自己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夙志。

    B. 词的上片“富贵浮云”运用了借代的手法,指从政为官、功名富贵就好似变幻莫测的浮云一样难以把持。

    C. “归来恰似辽东鹤”过片点明视富贵如浮云以后的“归来”,与上片起首“来拥朱轮”恰成对照。

    D. 此词以清新质朴、自然流畅的诗化语言和清疏隽朗的风格,词作中的用典,不但给读者以审美想象,而且引起读者的思考。

    E. “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这三句紧承上句,一气直下,尽情回忆当年的豪迈。

    2结合全词,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曰“朕”。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

    材料二:

    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麋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故周王序得其道千余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

    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下篇)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故周王序A得其道B千余载C不绝D秦本末E并失F故不能长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谥,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后人按其生前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称号。

    B.壅蔽,指堵塞蒙蔽,与《谏太宗十思疏》中“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中的“壅蔽”意思不同。

    C.五伯,指春秋时期的五个霸主。他们分别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王、秦穆公。

    D.社稷,指土谷之神。土载育万物,谷养育民众,所以“社稷”常常被用来代指国家或朝廷。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始皇认为谥号制度不合理,便废除了谥号制度,秦国自他之后的皇帝依照顺序来计数,称为二世皇帝、三世皇帝等。

    B.秦王、二世刚愎自用,暴虐天下,忌讳繁多。忠臣、志士等言未尽而身先死,不敢竭忠尽智指出其过失。

    C.秦朝强盛的时候,繁法严刑;衰弱的时候,天下背叛。虽然秦继承了从周代而来的治国传统,但还是不能长治。

    D.材料二告诫后人,治理国家应该了解兴盛衰亡的规律,做到取舍有序,不同的局势应采

    【4】把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

    (2)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

    【5】秦始皇一统天下,并称自己为“始皇帝”,且想着“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但秦却二世而亡。贾谊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有哪些?请你根据材料二的内容简要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己之歌(节选)

    (美)惠特曼

    我相信一片草叶所需费的工程不会少于星星,

    一只蚂蚁、一粒沙和一个鹪鹩的卵都是同样地完美,

    雨蛙也是造物者的一种精工的制作,

    藤蔓四延的黑莓可以装饰天堂里的华屋。

    我手掌上一个极小的关节可以使所有的机器都显得渺小可怜!

    母牛低头啮草的样子超越了任何的石像,

    一个小鼠的神奇足够使千千万万的异教徒吃惊。

    惠特曼这首诗作《自己之歌》,今天读来,仍给我们很多启发,读了上述节选的部分引发了怎样的思考,谈谈你的认识和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