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字古今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既窈窕以寻壑 ②千里逢迎
B. ①俨骖騑于上路 ②阮籍猖狂
C. ①穷发之北 ②北海虽赊
D. ①乐琴书以消忧 ②翱翔蓬蒿之间
2、被闻一多称为“诗中的诗,诗中的顶峰”的诗歌作品是: ( )
A.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B.杨广《春江花月夜》
C.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类对时间的认识来源于对自然的观察。一方面,天体运动造就的昼夜、月相和季节等有着近似固定的周期,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也形成了与之和谐的节律,古人据此设置历法规则,创造了以年、月、日(以及后来无关天象的时、分、秒)为标度的时间体系。当这些标度被数学化后,自然的时间就成为测度的时间。另一方面,能够感知“自我”和“现在”的生命,都难逃生老病死的命运。古人先验地意识到自己“向死而生”,联想到现在进入过去,未来进入现在,人死不能复生,覆水不能再收——“时间之矢”仿佛是一条线性、均匀、“逝者如斯”的河流。
上述两种经验,奠定了数学化、空间化的时间观的基础。它们对应不同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启发了人类对时间本质的思考。古印度和古希腊人觉得时间是循环的;犹太教和基督教则基于上帝和创世的观念,主张有始有终的线性时间。到了中世纪后期,线性时间观已经深入欧洲社会。16世纪新式钟表诞生,其结合了两种时间观念:指针的运动既模拟循环,也呈现流逝。钟表时间进入城市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重构了人与时间的关系,推动了关于时间本质的思考。德国科普作家托马斯·德·帕多瓦认为,这是现代时间及其观念被“发明”的年代,甚至是“近现代/新时代”的开端。
以新式的钟表时间为参照,所有社会活动都变得可预期、可规划,能够像钟表机械那样运转有序。同时,新式时间也将效率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效率本身就是由测度时间所定义。时间如影随形——效率无处不在;时间愈发精确——效率更加珍贵。当效率成为市场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和技术装置的基本参数,时间也被赋予价值。
然而,尽管效率越来越高,分工越来越细,时间始终属于稀缺资源。甚至,人们在相互竞争之外,还要与时间竞争,如同赛场上的跑者。在越收越紧的时间之网里,“人们对过去充满了悔恨,对未来充满了恐惧,试图拼命地抓住现在”,甚至需要刻意打发富余的时间。就在这并驱争先、熙熙攘攘之中,世人陷入一种集体焦虑,在抱怨“时间都去哪儿了”的同时,绝望地怀念过去:“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
时至今日,我们的时间经验依然受到钟表的主导。但是,与太阳、流水和钟声一样,钟表时间只是时间的具象。想要探索真正的时间,我们必须追根溯源,寻找那个独立于物质、运动和观察者的时间本身。托马斯·德·帕多瓦在《莱布尼茨、牛顿与发明时间》中讲述的故事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时间经验、时间工具和时间观念,分辨于躁动的时间之网,我们才能少一点无措和迷茫,多一分自信与坚强。
(摘编自《〈莱布尼茨、牛顿与发明时间〉序言》)
材料二:
潮水、冬夏二至、季节、星辰的循环往来,这些现象使许多原始人把时间看做一种基本上不断循环的有机节奏。他们想,既然时间跟天体的循环运转分不开,时间本身也应该是循环的。白天跟黑夜,新月代替旧月,冬天过了是夏天,为什么历史就不这样?中美洲的玛雅人相信历史每260年重复一次,这个周期他们叫拉马特,是他们日历的基本单元。
时间的循环模式是希腊各宇宙学派的一个共同点。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物理学》中说:“凡是具有天然运动和生死的,都有一个循环。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由时间辨别,都根据一个周期开始和结束;因此,甚至时间本身也是一个循环。”斯多葛学派的人相信,每当行星回到它们初始相对位置时,宇宙就重新开始。公元4世纪的尼梅修斯主教说过:“苏格拉底也好,柏拉图也好,人人都会复生,都会再见到同样的朋友,再和同样的熟人来往。他们将再有同样的经验,从事同样的活动。”所有历史的事件都装在一个大轮子上一样,循环不已。
英国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提出的“时间之箭”引起了我们内心的恐惧,因为它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它所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不是世界的重新再生。罗马尼亚人类学者、宗教史学者埃里阿德在他名为《永恒回返的神话》的书里,认为世界上从有人类以来,多半的人都觉得循环时间更令人安慰,而将它紧抱不放。这样,过去也是将来,没有真正的“历史”可言,于是死心塌地地承认再生和更新。
犹太基督教传统把“线性”(不可逆)的时间,直截了当地建立在西方文化里面。由于基督教相信耶稣的生、死和他的上十字架受难,都是唯一的事件,都是不会重复的,西方文化终于把时间看成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不可逆时间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思想。它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开辟了道路,从而把我们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总之,线性时间概念的出现和因之而起的观念改变,为现代科学的产生打下了思想基础。
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可以找到对应。细胞的分裂,以及体内各种不同节奏——从高频的神经脉冲到悠闲的细胞更新——所组成的交响乐,都牵涉到循环式时间;而不可逆时间则体现于从生到死的老化过程之中。一方面,不停的钟摆或晶体振荡积累成所谓的“时间”,在地球上这时间就表现为12小时或24小时的周期。另一方面,各种耗散现象,诸如电池的干涉,发条的松弛,都告诉我们时间是一去不回头的。
(节选自柯文尼、海菲尔德《时间之箭》,有删改)
【1】下列对两则材料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线性时间被人们看作是一条匀速流逝单向延伸的河流,它具有不可逆性,体现为现在成为过去,未来成为现在。
B.钟表时间进入城市生活,托马斯·德·帕多瓦认为这开启了现代时间及其观念被“发明”的年代和“新时代”。
C.“时间之箭”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指向世界末日;“没有真正的历史”意味着过去也就是将来,指向重新再生。
D.文化时间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文化学派的时间概念和认识把现代人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
【2】根据两则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效率成为市场竞争和技术装置方面极重要的因素,时间也有了价值,效率高,时间价值就大。
B.我们只有追根溯源,寻找那个独立于物质、运动和观察者的时间本身,才能探索真正的时间。
C.相对于线性模式,循环模式更容易使人接受和认同,因为这样,才可以让人获得再生和更新。
D.作为现代科学产生的思想基础,线性时间概念的出现及引起的观念改变,必将主宰人类生活。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于诗词熟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这充分利用了植物进化过程与季节固定周期之间的和谐节律。
B.“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的这两句诗体现了自然时间的流逝性以及稀缺性。
C.“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的感悟有助于我们寻找到时间的本身。
D.“时间就是金钱”,从生产者的角度来理解,即通过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来获取利益。
【4】材料一与材料二在论证结构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梳理。
【5】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请结合材料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时间观念”及“人生启示”。
4、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风移影动, (归有光《项脊轩志》)
② ,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李密《陈情表》)
③《诗》三百篇, (司马迁《报任安书》)
④ ,则芥为之舟 (庄子《逍遥游》)
⑤大风起兮云飞扬, (司马迁《高祖本纪》)
⑥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⑦ 何处无竹柏,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⑧ ,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方面,摒弃不好方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臧克家先生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赞扬了那些不失去人之根本精神从而死而不朽的人,用《老子》的话来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学之道》中,写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做到心不妄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___”两句体现了诗人对人类生命不息、自然恒久不变的哲学思考。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作者设想亡妻年年心境最是凄清幽独,黯然魂销的场景:“______,______。”
(2)孔子强调君子的日常做事说话也要有基本的要求,《论语》中体现了这个思想的句子:“______,______ 。”
(3)砧是一个汉字,本意是指捣衣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很高的意象,通常表达一种悠远的情绪,如“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也含有唐代诗人刘禹锡《乌衣巷》“旧时堂前王谢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慨。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提醒晚唐统治者,对于强秦盛极而亡的历史,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以史为鉴,那么就会“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中,宋荣子“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借助神话和通过描写波涛滚滚的回旋的急流来突出蜀道之高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和自我省察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一诗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笔法描写落叶和长江气势的诗句是“____,_____”。
9、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2)贾谊在《过秦论》中交代陈涉的身份,说他不过是个“________,__________”,且是被迁戍边的兵卒。
(3)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文章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风 雨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①,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②,消愁斗几千?
[注]①宝剑篇:初唐将领郭震向武则天呈《宝剑篇》:“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武则天大为赞赏。②新丰酒:典出唐代马周游长安,宿新丰(今陕西省临潼县东)酒店,店主人对他很冷淡,马周要酒悠然独酌。后唐太宗召对,授临察御史。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原无题,后人取“风雨”为题,一语双关,既指自然风雨,也指诗人的现实处境。
B.颔联上下句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风雨中黄叶凋零的冷寂,青楼上管弦鸣奏的喧闹。
C.本诗重视炼字,颔联“仍”“自”在转折后突出表现了权贵在青楼肆意享乐的丑态。
D.本诗首尾借用郭震和马周典故,虽处逆境,但诗人相信自己终能如二人一般得到赏识。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晏球,字莹之,洛阳人也。梁遣捉生军将李霸将千人戍杨刘,霸夜作乱,自水门入。晏球闻乱,不俟命,率龙骧五百骑击之,贼势稍却。末帝登楼见之,呼曰:“此非吾龙骧军邪!”晏球奏曰:“乱者,李霸一部尔,陛下严守宫城,而责臣破贼。”迟明尽杀之,以功拜澶州刺史。明宗兵变,自邺而南,遣人招晏球,晏球从至洛阳,拜归德军节度使。定州王都反,以晏球为招讨使讨之。都遣人北招契丹,契丹遣秃馁将万骑救都。晏球立高冈,号令诸将皆橐弓矢、用短兵,回顾者斩。符彦卿以左军攻其左,高行珪以右军攻其右,中军骑士抱马项驰入都军,都遂大败,自曲阳至定州,横尸弃甲六十馀里。契丹又遣惕隐以七千骑益都,晏球遇之唐河,追击至满城。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自晏球击败秃馁,又走惕隐,其馀众奔溃投村落,村落之人以锄耰白梃所在击杀之,无复遗类。惕隐与数十骑走至幽州西,为赵德钧擒送京师。晏球攻定州,久不克,明宗数遣人促其破贼,晏球以谓未可急攻。其偏将朱弘昭、张虔钊等宣言曰:“晏球怯耳!”乃驱兵以进兵果败杀伤三千馀人由是诸将不敢复言攻晏球乃休养士卒食其三州之赋悉以俸禄所入具牛酒日与诸将高会久之,都城中食尽,先出其民万馀人,数与秃馁谋决围以走,不果,都将马让能以城降,都自焚死。晏球为将有机略,善抚士卒。其击秃馁,既因败以为功,诸将皆欲乘胜取都,晏球返,独不动,卒以持久弊之。自天成三年四月都反,明年二月始克之,军中未尝戮一人。以破都功,拜天平军节度使。
(节选自《新五代史・王晏球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乃驱兵以进/兵果败杀/伤三千馀人/由是诸将不敢复言攻/晏球乃休养/士卒食其三州之赋/悉以俸禄所入具牛酒/日与诸将高会/
B.乃驱兵以进/兵果败/杀伤三千馀人/由是诸将不敢复言攻/晏球乃休养士卒/食其三州之赋/悉以俸禄所入具牛酒/日与诸将高会/
C.乃驱兵以进/兵果败/杀伤三千馀人/由是诸将不敢复言攻/晏球乃休养/士卒食其三州之赋/悉以俸禄所入具牛酒/日与诸将高会/
D.乃驱兵以进/兵果败杀/伤三千馀人/由是诸将不敢复言攻/晏球乃休养士卒/食其三州之赋/悉以俸禄所入具牛酒/日与诸将高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宗,后唐皇帝李嗣源庙号,古代称皇帝除庙号外,还有谥号、年号、尊号等。
B.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朝廷赐以旌节作为全权调度的凭信而得名。
C.契丹,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唐末各部统一,建契丹国,后一度改称金,后为元朝所灭。
D.中军,古时军队多分为左、中、右或上、中、下三军,中军为主力,由主帅亲自率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晏球颇有智谋,指挥若定。攻打定州时,明宗多次催促,部下也以言相激,但他认为不能急攻,坚持围而不打,终使对方自乱阵脚。
B.王晏球统兵有方,军纪严明。面对王都和契丹的联军,他登上高岗,亲自指挥,严明号令,督促诸将奋勇杀敌,最终使得敌军惨败。
C.王晏球英勇善战,威震契丹。他先大败秃馁,又击溃惕隐,使契丹余众四处溃逃,改变了中国之兵与契丹交战“未尝少得志”的窘况。
D.王晏球忠于职守,遇事果敢。李霸作乱时,他不等命令下达,即率兵出城迎击,挫败敌方攻势,控制危局,立下战功,深得君王赏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翩译成现代汉语。
(1)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
(2)诸将皆欲乘胜取都,晏球返,独不动,卒以持久弊之。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的乌镇互联网大会,一张饭局照片火了。这张照片上,基本集齐了目前中国最年轻的互联网企业家,他们生在中国互联网事业蓬勃发展的时代,恰逢其时,也抓住了时机,年纪轻轻就资产累累;有人统计了这一桌人的学历,十六人中,三个清华,两个人大,一个耶鲁,其余则来自武大、南开、厦大、上海交大等国内重点大学,这不禁令人思考互联网时代知识与学历的价值;他们是商业竞争的对手,但又不乏合作,并共同担负着建设互联网行业文明的重大责任。
以上材料给你怎样的启发和思考?请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