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①冰城干净整洁的地铁车站和车厢让广大市民喜爱不已。乘车过程中,大部分市民都能遵守公共秩序,但车厢里仍有几个凤毛麟角的吃零食的乘客。
②无论何时何地,她发生了什么事,朋友总是关注着,或劝慰,或支持,或鼓励。渐渐地,大家都知道,她有一个形影相吊的好朋友。
③为什么人言可畏?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那是一种众口铄金的力量。
④乔布斯在苹果的早期时代,曾因对工作安排锱铢必较而惹怒过同事,他批评人的言辞有时有些尖刻,甚至有些侮辱人。
⑤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已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
⑥日本右翼势力对“疆独台独藏独”暗送秋波,企图借助分裂分子,达到反华和对抗中国的目的,理所当然地遭到了中国政府和民众的强烈抨击。
A. ①④⑤
B. ②⑤⑥
C. ③④⑥
D. ②③⑥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于时风波未静 B. 野马也,尘埃也
C. 孟学士之词宗 D.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保卫延安(节选)
杜鹏程
全纵队的人马渡过黄河,由东朝西,直向延安方向进军。敌人飞机顺着窄狭的山沟扫射、轰炸,想阻止我军前进。战士们在敌人飞机扫射的时候卧倒,飞机转过去的时候又爬起来走。卧下去,爬起来……他们就这样行进,一直到天黑,才算平静下来。
战士们经过通夜急行军,三月十八日路过延川县境,这里离延安一百八十里,可是满眼都是战争景象。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员在转运公粮,老汉和妇女们在坚壁东西。路岔上、村口边,儿童们在放哨。一队一队的自卫军东来西往,他们有的背着七九步枪,有的扛着红缨枪,大约是到什么地方去参加演习的。
“敌人又要在这里杀人放火了!”第一连连长周大勇心里充满激愤。陕甘宁边区这片山地,东西七八百里南北八九百里,可是大城小镇、沟沟渠渠,周大勇差不多都到过。他和陕甘宁边区的老乡,一块度过很多艰难的日子。他在无定河边给老乡们割过庄稼送过粪;在延河畔,老乡们也给他讲过陕北土地革命的故事。
如今,周大勇又踏上陕甘宁边区的土地,又向延安前进。可是,这次回来跟往回不同,因为战争的火在陕甘宁边区烧起来了,而且就要烧到党中央住的延安。这些想法从周大勇的脑中闪过时,惨厉的痛苦和愤怒,就煎熬着他的心。他曾经出生入死,在战争中看见过许多悲痛的事,但是,他从来也没体验过他此刻所产生的激动感情。
三月十九日,太阳刚爬上东山头,部队就进到延安正东百十里的大川里。川道里尘土滚滚,拥挤着撤退中的人、车辆、毛驴和耕牛。牲口驮着粮食草料,车辆上装着家具、纺线车和盆盆罐罐。有的车辆上,还有只猫睡在家具旁边……
人群中,很少看见中年男人或是年轻小伙子,他们有的去给自己部队带路,有的去抬担架,有的去运粮,有的手执武器去保卫家乡。只有妇女们,背着孩子,挑起全家人的生活担子去逃难;老太太们有的背着包袱,有的抱着鸡,手里还拿着舀水的木瓢。小孩子们,有的扛着放羊用的小铁铲,后面跟着一条狗;有的背着书包、木刀。老汉们,有的背着农具,有的挑着被子、衣物……有些人,谁也不和谁说话,谁也不看谁,仿佛向来就不认识。他们满脸是尘土,看来,又熬累又难过!有些人,一会儿回头望延安的天空,一会儿又望路两旁的田地和山坡。平时,人们很少注意这身边习见的事物,很少注意这黄土山岭、红土山沟和那家乡上空的云彩。如今,战争来了,人们要和这一切分别的时候,便觉得,往日那难得的时光并没有充分地利用,许多美好的事物也没有努力去理解它。
这些逃难的群众没有看见自己队伍的时候,都很惊慌;待看见了自己部队的时候,便坐在路边不朝前走了。照他们想,部队上去,三下五除二就把敌人收拾了,战争就结束了,太平日子就又过起来了。
背着孩子的妇女们,脸上显出喜盈盈的气色。她们都叽叽咕咕地议论起来了:
“啊,瞧呀,咱们的人马多稠。不怕,不怕,天打五雷轰的白军来不了!”
“不怕了,瞧!咱们从河东调过来几十万人马。”
周大勇想:“几十万?一共才五千多人啊!”他在战争生活中常遇到这样的事情:人们往往根据他们的心愿,编造或夸大一些矛盾而可笑的好消息以求得安慰。他边走边问:“老乡,敌人还远哩吧?”
“远哩?人家说,敌人到了咱们延安城啦!依我想,敌人到延安南边的二十里铺啦!”
“咳!你才瞎说。同志,敌人离延安还有三四十里路程。”
“延安,……不妙,很不妙!”周大勇感觉到,老乡们说的这些互相有很大出入的消息,给他带来一种沉重的压力。又问:“老乡,不是说你们早就撤退了么?怎么,你们还挤在这里?”
老乡们乱噪噪地回答:
“穷家难离,热土难舍嘛!”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穷窝嘛!”
“这一阵说不来啦!乡长同志天天劝说,叫我们走远处安家。我们又可谋划:咱们的队伍还能叫白军占咱们的延安,反正几天工夫仗就打完了,我们也就回去了。”
周大勇的脸色阴暗暗的。他一面走,一面给老乡解释:要准备长期打仗。
路上拥挤得走不动。旅首长传下命令:“部队靠右手的河边走!”前边部队掉转方向朝河边走,后边部队拥住了。周大勇在一辆大车边停住脚。车上有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子,躺着呻唤。他是在来路上,敌人飞机扫射时负伤的。这个孩子身边,躺着一个咽了气的女人。周大勇问了一位老乡,知道这个女人是在前边十来里路上,被敌人飞机扫射死的。
周大勇的眼光从老乡的大车上移到战士们的面容上,战士们都直望着前方,像是不忍看身旁那辆车上的惨情!
一群跟上大人逃难的小孩,挤到队伍中间,拉着战士们的手,问东问西。一个六七岁的小孩站在土坎上,一蹦就爬在周大勇的背上。他把小嘴巴贴着周大勇的耳朵,说:“叔叔,明天打走白军,我们就该回去了吧!”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杜鹏程《保卫延安》,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开头写战士们在敌机扫射、轰炸的危险中行军,既交待了形势的危急,也为周大勇及乡民的出场设置了特定的环境。
B.文中用插叙的方式叙述周大勇对陕甘宁边区生活经历的回忆,既展现了延安军民团结的温馨画面,也丰富了人物形象。
C.小说用“坐在路边不朝前走”“拥挤得走不动”等场景描写,表现边区人民在整个撤退过程中的拥挤与慌张。
D.小说重视写人物的语言,从老乡们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对人民军队的充分信任,也表现了他们故土难离的真实情感。
【2】文中写周大勇目睹一辆大车上乡民死伤的惨情。小说安排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作简要说明。
【3】文艺评论家林默涵在《关于题材》一文中说:“重大的斗争和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着的,不能截然分开,作家不能轻视琐事。”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汉江临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写出了江水的流长邈远,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了汉江的浩瀚空阔。
(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导弟子,在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的时候应当采取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不过贤者能坚持不懈,体现了他这种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神游物外》中,庄子认为到郊外旅行的人只要带三餐的粮食,回来后“______________”,而到百里之外旅行的人要“______________”,到千里之外旅行的人则要“______________”。
(5)《塞上听吹笛》在虚实交错之中,表达边关将士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讽刺的口吻描绘了北方沦丧,百姓安于异族统治的令人痛心场景。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借自然界的月亮来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苦心情;后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作者浔阳住地四周的自然植被情况。
(3)《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2)《逍遥游》中,庄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真正做到无所凭借。
(3)《逍遥游》描写迁徙南冥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4)《滕王阁序》中表达自己不因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的句子“_______ ,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里苏子劝慰客人失意之情时,先从万物变化的角度说明天地只不过瞬间而 已,紧接着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作者恰似一只倦飞的鸟儿返巢的心情的 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_____”写天人永隔时间之久,“______________”表现了与葬地相隔之远。
(2)古人经常对月抒怀,如唐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就借月表达了人生世替,而不可穷尽的哲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论语·卫灵公》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解释“恕”,倡导我们用一生来践行。
9、古诗文名句默写
(1)《滕王阁序》中王勃通过“秋水”和“秋山”表现出秋日特有的清寒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情表》中李密乞求君王成全他奉养祖母的心愿,他表明无论活着还是死去都要报答皇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见萤火
杜甫
巫山秋夜萤火飞,帘疏巧入坐人衣。
忽惊屋里琴书冷,复乱檐边星宿稀。
却绕井栏添个个,偶经花蕊弄辉辉。
沧江白发愁看汝,来岁如今归未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目统领全诗,点明诗歌的内容,依次写屋内、檐前、井边、花间所见,并交代了兴感之由。
B.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写巫山秋夜萤火虫纷飞的景象,有的巧穿疏帘进屋,落在诗人的衣服上。
C.颔联写“琴书冷”和“星宿稀”,是以秋夜的寒冷和星空的寥落来写萤火虫带给人的热闹和光明。
D.前六句借写萤火虫来抒发悲秋之情,诗中使用“屋里”“弄辉辉”等口语、叠词,语言自然顺畅。
【2】这首诗的尾联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攻齐,取七十余城。燕将守聊城,齐田单围而攻之,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仲连乃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曰:“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怯死而灭名。今公行一朝之忿,杀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齐,非勇也,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知也。且楚攻齐南阳,魏攻平陆,齐无南面之心,以为亡南阳之害,不若得济北之利,故定计而坚守之。齐与聊城共据期年之弊,臣见公之不能得也。齐必决之于聊城,公无再计。彼燕国大乱,君臣失计,上下迷惑,栗腹以百万之众,五折于外,万乘之国,被围于赵,壤削主困,为天下笑,公闻之乎?今公以弊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期年不解,能以见于天下矣。为公计,不如罢兵休士,全车甲,归报燕王,必喜。士民见公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于世,功业可明矣。上辅孤主以制群臣,下养百姓以资说士,矫国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且吾闻效小节者不能行大威,恶小耻者不能立荣名。昔曹沫为鲁君将,三战三北而丧地千里。使曹子之足不离陈,计不顾后出必死而不生则不免为败军禽将曹子以败军禽将非勇也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知也故去三北之耻,退而与鲁君计也,曹子以为遭。齐桓公有天下,朝诸侯,曹子以一剑之任,劫桓公于坛位之上,颜色不变而辞气不悖,三战之所丧,一朝而反之,天下震动惊骇,威信吴、楚,传名后世。故其业与三王争流,名与天壤相毙也,公其图之!”燕将曰:“敬闻命矣!”因罢兵倒椟而去。故解齐国之围,救百姓之死,仲连之说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计不顾后出/必死而不生/则不免为败军禽将/曹子以败军禽将/非勇也/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知也/
B.计不顾后/出必死而不生/则不免为败军禽将/曹子以败军禽将/非勇也/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知也/
C.计不顾后出/必死而不生/则不免为败军禽将/曹子以败军禽将/非勇也/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知也/
D.计不顾后/出必死而不生/则不免为败军禽将/曹子以败军禽将/非勇也/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知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以此指居帝王之位。文中指“顾全南方”。
B.万乘,“乘”四马一车,本文指万辆兵车,形容国力雄厚。古时指天子。
C.三战三北的“北”与《过秦论》中“追亡逐北”的“北”相同。
D.文中的“颜色”与《琵琶行》中“暮去朝来颜色故”的“颜色”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军攻下齐国聊城,燕将凭险据守,齐国名将田单多年都攻打不下,于是鲁仲连给燕将写了一封信,陈说死守聊城的不利之处,劝他速速解甲休兵。
B.鲁仲连认为燕将如果为一时的激愤牺牲自己,失去了聊城,无法在齐国表现出自己的声威,这不是勇敢;功废名毁,后世不称颂,这不是聪明。
C.齐国权衡利弊之后,认为失掉南阳的害处小,收回聊城的好处大,而且鲁仲连认为聊城已经疲惫,无法抵御齐国的攻打,因此决计要收回聊城。
D.鲁仲连劝燕将像曹沫那样,要能忍受一时的耻辱,才有机会赢得荣誉和美名。现在燕国大乱,君臣失策,正是建功立业,名扬天下的大好时机。
【4】把下面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其业与三王争流,名与天壤相毙也,公其图之!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2、阅读下列文字,根据材料作文。
教授詹姆斯·弗林说,提升智商最好的方法就是和聪明的朋友交往。
股神巴菲特说,靠谱是比聪明更重要的品质。
凡事有交代,托事有着落,话事有定数,事事有回音,这就是靠谱。
对于聪明和靠谱,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1)立意自定,角度自选。(2)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题目自拟。(3)不得抄袭、套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