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铁门关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B.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C.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D.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连降了一个月雨,他不由得杞人忧天,暗暗担心着今年的收成。

    B. 进入高三之后,爸爸监督我的学习,妈妈负责我的后勤保障,他们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

    C. 就业求职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在高校许多即将毕业的中文系研究生眼里,大学对外汉语教师这一职位炙手可热

    D. 必须打好基础,才能够建造房子,这道理是很浅显的,但是好高骛远,贪抄捷径的心理,却常常妨碍人们去认识这最简单的道理。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三星堆六个新发现的“祭祀坑”破土发掘以来,世人对三星堆青铜文明的关注热度再度火爆,各种猜测和解释更是让人眼花缭乱。人们之所以对三星堆感到神秘,正因为我们过去太习惯于用传统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观察它,用我们已知的“知识图谱”去对照这个未知的世界。因此,用什么样的眼光去观察三星堆,去看待已经出土和即将出土的各种考古遗物和遗迹现象,从而走向揭开三星堆神秘面纱的科学之路,在当前至关重要。我以为观察三星堆,有三个重要的维度。

    第一个重要维度,从古蜀文明的发展脉络看,三星堆并非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从考古发现而论,在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长江上中游地区的史前新石器时代文化当中,都可以找到和三星堆早期文化相似的因素,它们有可能是三星堆文化的源头之一。而在文献典籍当中,同样可以看到两个和三星堆文明关系密切的古代书写系统。一个是中原文化系统,西周时就有“蜀”的记载,《尚书·牧誓》记载周武王伐纣,“西土八国”之中就有蜀人参战。《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蜀之先肇于人皇之际,黄帝与其妻螺祖之子昌意,便娶了“蜀山氏女”,降居若水,后来封其支庶于蜀。另一个是巴蜀文化系统,《蜀王本纪》《华阳国志》都记载古蜀时期先后经历了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各世代。古蜀自成一系,若隐若现地始终保持着与中原王朝之间的联系,既非天外来客,也非域外异族。

    第二个重要维度,是三星堆文明和中原殷周文明之间的关系,这也是目前关注度极高的问题之一。的确,三星堆“祭祀坑”中先后发现的高大的青铜神像,造型奇特的青铜面具和头像,黄金制作的金面罩、金杖等器物,让人感到震撼和费解,用人们过去对殷周青铜文化的“常识”无法加以解释,以往也未见出土过,因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假设和猜想。事实上,这正是古蜀人独具匠心的创造。他们基于中华文明的母体,采用浪漫的艺术形式,表达“神人之间”的沟通,为中国青铜时代增添了丰富的内容,也为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作出了独特贡献。

    第三个维度,是世界古代文明视野下的三星堆。三星堆究竟是不是外来文明?这也是当前最吸引眼球的议题之一。如果把三星堆文明整体性地认定为外来文明的产物,是缺乏科学根据的。除了以上已经论述的三星堆与中原殷商文明的密切关系等考古事实之外,还需指出的是,不同文明之间,在大体相同的文化水准、生态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程度等条件之下,各自独立地产生出某些相似的文化现象并不足为奇。例如,对神秘的大眼睛、神树(太阳树、宇宙树、生命神树等)、太阳神等的崇拜现象,在世界各古代文明中都有存在,在考古艺术表现形式上也有同有异,不能将三星堆出现的这类考古现象都归结于外来文明。况且,即使是某些相似的文化现象,也还需要做更为细致的观察和分析。例如,黄金面罩,在古埃及、古波斯文明中都是作为王者死后的“覆面”使用的,这个习俗和传统在欧亚草原文化中流传甚为久远。但三星堆却是用来覆盖在青铜人像或神像的表面,其象征意义显然有别,其他类似情况也都不可一概而论。

    (摘编自霍巍《揭开三星堆神秘面纱的三个观察维度》)

    材料二:

    记者:从二里头到三星堆,我们能否印证一些中华文明的发展特点?

    王巍(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当然。中华文明的发展特征是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距今约5000年这个时期,包括成都平原地区在内,各地都有迈向文明的进程。到了夏商时期,这种文明的交流互鉴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格局开始形成。

    雷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三星堆这次的考古新发现,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见证。1986年三星堆1号、2号“祭祀坑”发现之前,三星堆文化的陶器极其地域特点,但大量青铜器、玉石器出土后我们看到来自周边的各种文化因素,有长江中游的、长江下游的、甘青地区的,占比最大的仍然是中原地区夏商文化,即便是三星堆最具特色的神像和面具,仍然可以在长江、黄河流域古文化中溯源。目前我们还没有找到它与埃及文明、西亚及南亚文明有什么联系,三星堆文化在青铜人像、面具、神树等器类的独特性正是中华文化丰富性、多样性以及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特质的最好表达。

    记者:综合网友的诸多疑问,比如三星堆文化是否受到境外文明的影响,甚至联想到“外星人”,专家怎么看?

    雷雨:“外星说”是完全没有根据的,三星堆的很多出土文物造型奇特,但那不是“外星人”,实际是有一些艺术夸张的神像。“西来说”并无证据,倒是发达的丝绸产业彰显富庶,通过贸易或进贡,象牙、海贝、珠宝等从包括南海沿岸乃至更远地区来到三星堆均有可能。

    王巍:关于是否受境外文明的影响,我认为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是很正常的,夏商王朝的冶金术就是受到西亚的影响。我们目前不能完全排除境外文明因素对三星堆的影响。但是,要论证三星堆接受了境外文明的影响,一定要有具体的证据。

    (摘编自李争艳、施雨岑《探秘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起源》)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以宝墩文化为代表的长江上中游地区的史前新石器时代文化,因与三星堆早期文化相似,有可能是三星堆文化的一个源头。

    B.《尚书•牧誓》《史记•五帝本纪》《蜀王本纪》等均有对古蜀的记载,可见这些中原文化书写系统与三星堆文明相互影响。

    C.三星堆出土的高大的青铜神像、造型奇特的青铜面具和头像、黄金面罩、金杖等器物,其内涵与殷周的青铜文化并不一致。

    D.三星堆的黄金面罩覆盖在青铜人像或神像的表面,很有可能是为了悼念死者,这与流传在欧亚草原文化中的传统习俗有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星堆的神秘与人们用传统的知识和思维去观察的认知方式有关,我们在认知维度上需要更新已有的“知识图谱”。

    B.三星堆的青铜神像是古蜀人的创造性成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是多元二体的中华文明起源的一个具体的体现。

    C.针对三星堆究竟是不是外来文明这一问题,材料一作者的观点与材料二中受访人的观点一致,体现了科学的态度。

    D.三星堆新近的考古发现,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见证,因而没有证据证明三星堆接受了境外文明的影响。

    【3】下列三星堆的考古发现,不能证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一项是(  

    A.造型奇异的青铜面具和各种头型、发式青铜头像组成了“青铜神灵系统”。

    B.“祭祀坑”中出土了大量作为祭祀仪仗的玉璋、玉璧、玉琮等礼器。

    C.青铜神树上的鸟和缠绕于树干上的龙纹,是中国传统文化神话体系中常见的母题。

    D.出土了类似殷商青铜器中用来表达社会等级、身份的青铜鼎、簋等容器。

    【4】材料一以总分结构以体现出论证严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因三星堆文明与玛雅文明有诸多相似之处,某网友在一知识问答网站提问“三星堆文明从属于玛雅文明吗?”请结合材料,针对这一问题,做出你的解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⑴《氓》中女主人公回忆幼时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早在千年以前,屈原就在《离骚》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教导我们“道不同,不相为谋”。

    《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生动形象的描绘月亮升起之后在夜空中缓缓移动的情形。

     

  • 5、按原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风飘飘而吹衣。

    (2)________________,访风景于崇阿;________________,得天人之旧馆。

    (3)________________,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4)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

    (5)闾阎扑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雀黄龙之舳。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7)北海虽赊,扶摇可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臣欲奉诏奔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9)袅袅兮秋风,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尽九月之景,有色彩变化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风,表达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庄子.逍遥游》中,对大鹏徙于南冥高飞升空进行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以从“义”“利”两个角度区分君子与小人。

    (2)“格物致知”这一成语出自《礼记》,意思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原文说:“致知在格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子>四章》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湘夫人》中“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现湘君离开期约地点时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不放弃的执着。

    (2)《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借用《庄子》的典故,表达诗人美景在前,不容辜负的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____________”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无限哀思,对于他未能实现复兴汉室、统一中原的天下大计,深表痛惜。

    (2)《陋室铭》中刘禹锡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归去来兮辞》里的陶渊明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位隐士都以“琴书”为友,前者来往的都是贤人雅士,后者故友都是乡村故人,大雅,大俗,殊途同归。

    (3)庄子的《逍遥游》中,作者为了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观点,先后用了芥草和水杯做了实验,强调了舟的浮动对水深度的依赖性。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发太城留别田父

    范成大

    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路逢田翁有好语,竞说宿来三尺雨。

    行人虽去亦伸眉,翁皆好住莫相思。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

    [注]诗人题注:西蜀夏旱,未行前数日连得雨,父老云:“今岁又熟矣!”①太城:成都。②社: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联交代诗人离别于五月秋苗未入土的时候,他“心更苦”的原因是离别此地的伤感和留恋之情。

    B.第四句中的“竞”字,写出田翁们争着告诉诗人昨晚下了一场大雨的喜悦。

    C.第五句写诗人的高兴,第六句写诗人劝慰田翁们要好好生活,不要思念诗人。

    D.全诗语言质朴无华,田园风格浓厚,充分表达出诗人对农事和农民生活的关心。

    2请赏析最后一句“今年醉饱鸡豚社”的精妙之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日:“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

    子墨子曰:“世之君子,使之为一犬一彘之宰,不能则辞之;使为一国之相,不能而为之。岂不悖哉!”

    (《墨子·贵义》)

    1在文章体例上,《论语》属于______体,《墨子》具有_____体色彩。

    2墨子批评的“世之君子”违背了孔子说的君子之道的哪个(哪些)方面?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在英国读完本科和研究生的海归硕士张泉从金融业转行成为一名废品回收员的新闻引来诸多网友关注。很多网友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收废品,小学文化就足够了,何必去念那么多书呢?”“放弃了自己的学历,还抢了低学历人群的饭碗!”“文凭贬值的速度越来越快了,我们还有必要逼孩子去拼命读书学习、考好大学吗?”

    张泉对于记者“为何从事废品回收行业”的问题是这样回答的:“因为看好产业的发展前景,未来将在该行业继续深耕,充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谋求更好的发展。”

    张泉的总经理对他的评价:“他在这个岗位上,做得比99%的员工都要好,周围的客户也非常认可。”

    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联系现实与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作为时代青年的所思所想。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