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句是( )
A. 善刀而藏之
B. 敛不凭其棺
C. 高低冥迷
D. 技盖至此乎
2、下列各组句子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虚词是( )
A. ①我腾跃而上 ②弃甲曳兵而走
B. ①问征夫以前路 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 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②目吴会于云间
D. ①置杯焉则胶 ②复驾言兮焉求
3、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
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林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林黛玉的确不愧是一介才情女子,她深谙琴道,才识过人。
儒家与道家是中国哲学的两大支柱。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应当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首先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从某种程度上看,道家是反对音乐的。究其实质,他们主要是反对艺术形而下的层面。强调艺术形而上的境界部分。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思想,如白居易、陶渊明、欧阳修、苏轼等。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后来李白有诗写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1】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雅”、“清淡”是琴乐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B.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C.古琴作为“圣人之器”首先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林黛玉关于弹琴的言论恰恰是对这一点最好的论述。
D.伯牙面对蓬莱仙境,心弦被触动,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明白成连先生要他体会的正是这种天人交融、人琴合一的意境。
【2】下列对“古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而“和雅”的琴乐正是这一审美情趣的体现。
B.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古琴首先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
C.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清淡”的琴乐与道家的追求正好合拍。
D.庄子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阐明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论述了古琴的内在韵味以及演奏时应有的规范,深入地阐述了古琴对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响。
B.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所以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C.儒家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的哲学主张,使弹琴者在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唐代薛易简在《琴诀》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观点。
D.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和雅”审美情趣形成的原因,作者引用古人的诗句,增强了说服力。
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小轩窗。正梳妆。(苏轼《江城子》)
(2)____________________,小楼吹彻玉生寒。(李璟《浣溪沙》)
(3)____________________,平林新月人归后。(冯延巳《鹊踏枝》)
(4)别时容易见时难。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令》)
(5)____________________,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春景》)
(6)____________________。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7)____________________,红衣落尽渚莲愁。(赵嘏《长安晚秋》
(8)是处红衰翠减,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八声甘州》)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陶渊明在春天出游时所看到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2)《滕王阁序》中写洪州尽是名门望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去来兮辞》中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归去来兮辞》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顺随自然、乐天安命的人生态度。
②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句化用自庾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两句。
③《庄子·逍遥游》引用志怪书《齐谐》的内容称,当大鹏迁往南海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乘着六月的大风飞去。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庄子·逍遥游》中,蝉和斑鸠嘲笑大鹏说,它们快速飞起来时,“________________”,有时连树的高度都飞不到就落在地上了,无法理解大鹏“________________”。
(2)《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千古绝唱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不计过往,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经典的八个字,描写浩荡的农民起义埋葬了秦王朝的统治,而供统治者享乐的阿房宫也随之化为灰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作者与从弟观花赏月、痛快狂欢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3)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写花,可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李清照在《醉花阴》里便有如此绘菊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2)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______,______”展现出辽阔无际水天一色的秋景。
(3)_________,归去,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黄陵庙①
李群玉②
小姑洲北浦云边, 二女啼妆自俨然。野庙向江春寂寂, 古碑无字草芊芊。
风回日暮吹芳芷, 月落山深哭杜鹃。犹似含颦望巡狩, 九疑③如黛隔湘川。
[注]①黄陵庙,在今湖南湘阴县北洞庭湖畔。古代当地人民由于同情舞帝的两个妃子娘皇和女英的不幸遭遇,给她们修了这座祠庙。②晚唐诗人,多次举进士不第,晚年授弘文馆校书郎,不久去职,一生忧郁不得志。③九疑:指九疑山。《史记》:“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诗人以二妃远望苍梧,临江协哭为背景,以凭吊黄陵庙的足迹为线索结构全诗。
B. 前二联写黄陵庙环境的萧索,渲染了二妃生动的形象,唤起了人们无限的哀思。
C. 颔联写景抒情,野庙、古碑、荒草以及寂寂春色写出了诗人羁旅漂泊的愁苦,怀才不遇的苦闷。
D. 颈联一“哭”字实写杜鹃的啼血,二妃的饮泣和诗人一掬同情的泪水也蕴含共币。
E. 二妃“啼妆俨然”“犹似含颦”,形象灵动,表现了二妃音容宛在、精诚不灭。
【2】本诗的最后一句“九疑如黛隔湘川”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后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安陵陈敞、新丰刘白、龚宽,并工为牛马飞鸟众势,人形好丑不逮延寿。下杜阳望亦善画,尤善布色,樊育亦善布色,同日弃市。京师画工,于是差稀。
【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1)乃使画工图形(________) (2)案图召幸之(________)
(3)于是上案图(________) (4)人形好丑不逮延寿(_______)
【2】下列句子中,与“籍其家,资皆巨万”中“籍”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B.成述其异。(《促织》)
C.族秦者秦也。(《阿房宫赋》)
D.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3】翻译句子:
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
【4】本文的情节可概述为:_______,_______,元帝因失去昭君而“穷案其事”,结果“________”。
12、小作文。
《高老头》中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描写,请你从中选择一处加以描述,并说它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要求:场景符合原著,理由条理清晰,2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