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张家口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①“徒步三千,流亡万里”,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硕果仅存的一次悲壮的师生长征,堪称我国教育史上一次可歌可泣的文化长征。

    ②要形成良好风气,赢得群众信赖,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转变认识,率先垂范,这样上行下效,社会风气才能从根本上好转。

    ③从南极洲的血色瀑布到毛里求斯近海的“水下旋涡”,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既古老又充满生机,有着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

    ④射击比赛开始,小刘第一个上场,他趴在那里,目不交睫地盯着靶子,不慌不忙,一勾扳机“叭”的一声,打出了九环的好成绩。

    ⑤杜甫写景的作品不多,而全诗都写景的更是鹤立鸡群,在他西行途中,却被太白山的美景所吸引,写下了《喜达行在所三首》。

    ⑥前三季度500余只可比债基净值平均增长1.68%,这一成绩与前两年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但在“资产荒”背景下,整体表现仍然可圈可点

    A. ①④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矫首而遐观

    A.或孤舟

    B.雨泽

    C.非有能早而之也

    D.是以区区不能废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和为贵

    张孟志

    小小的弈寨以弈风之盛而闻名,男女老幼皆善棋道,并多出弈林高手。

    有一年战乱,一位大胡子标爷率重兵包围了寨子,却只是围而不打。这位标爷起事前也是位弈林高手,曾怀揣一张棋枰杀遍天下棋士,所向披靡。唯独没能与这里的高手过招儿,棋愿未了。

    几天过后,标爷差人贴出告示来。告示上说,既然到了天下闻名的弈寨,万事俱须服从棋理,杀人也要杀出章法。明日起,标爷要亲自与小寨对弈,胜者活命败者祭刀。

    标爷棋艺精湛,名不虚传。第一天来了三位高手,不到一个时辰,已有两位被拖出去砍了。小寨浸淫在一片腥风血雨之中。

    第三位却是一翩翩少年。标爷见他年轻,便鄙夷地说:“还需再战吗?刚才两盘棋你都看见了,老的尚且不行,况一少年乎?弈寨闻名于棋坛,其实亦不过尔尔,欺世盗名罢了。”

    少年略略一笑,露出皓齿,说:“未必。”

    标爷见少年不卑不亢,毫无惧色,心中很有些诧异。不知怎的动了恻隐之心,说:“孩子你还未长大,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今天你若主动认输,我可以给你留条生路。” 哪知少年并不理会,手指棋盘道:“你开棋吧。”

    标爷道:“开棋你可就没有机会了。”  

    少年道:“投降容易战死却不容易,机会难得,为何错过?”

    标爷诧异:“你小小年纪乳臭未干,难道就不怕死?”

    少年只是微微一笑,答非所问道:“我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年轻人手指棋盘:“下了棋再说。”

    第一盘,少年与标爷大战两个时辰,对杀激烈,精彩纷呈。虽下成和棋,却使标爷震惊不小。第二盘,年轻人妙招频出,步步紧逼。标爷以守为攻,亦是招架有术,显示出非凡的功力。最终战成炮士难胜单炮的和局。

    “第、第三盘,再和棋算你赢。”标爷一边飞快地码棋,一边恶狠狠地自语道:“我杀了半辈子棋,还从来没有人与我杀满三盘。他妈的你小子能逼和我两盘!”他说这话的时候眼珠子几乎要掉了出来,血红血红。

    第三盘摆上。这一盘只下到半个时辰,少年就忽然不动了。标爷瞪眼催道:“你为何不走棋?”少年笑道:“又和了。”标爷细看棋势,诧异道:“和?我攻势初成,和从何来?”少年说:“十步以后准和无疑。”

    标爷不服,就催他行棋。

    整整十步之后,果然战成和棋。

    标爷叹服不已!

    夫弈者,看五步即为高手。而眼前的少年居然能看出两个五步!“你赢了。我的棋力远不如你!”标爷由衷赞佩道:“可是我想问你,你的棋力如此高深,胜我当如囊中取物一般,为何三盘皆和,却不赢我?”

    “我不赢棋,我赢你的心。”少年仍正襟危坐,侃侃而谈,“输赢本乃弈家之常,赢一盘棋容易,却未必能使对方心服。所谓心服口服才是服,能赢其心者,虽和犹赢也。是故下弈赢棋,上弈赢心。这三盘虽然都是和棋,是因为我都让着儿于你,信吗?”

    标爷面赤,楞了片刻由衷叹道:“我信!可是,可是我功力肤浅,还请明示一二。”

    于是少年逐一复盘,演示如飞。一一指出每盘让在哪步。标爷目瞪口呆,面色蜡黄,气得胸前黑毛觳觫不止。正待发作,又听少年说道:“弈的境界有三。最下一等是杀。这种人能力低下,只以屠戮为快,棋风狰狞,根本不识弈道为何物也。第二种境界是将。将,一赢胜百子,一输丢全盘,以置对方死地为快。岂不知这种快乐也只是很肤浅的快乐。乐到极处便生悲,有赢必有输,有胜就有败。这一等,还是不足取。所以为棋之道的最高境界便是求和。和棋,须得宽严相济,攻守得当。把玩局势于股掌之间,此为弈道之上品。古人有言,和为贵也。”   

    一席话,标爷折服不已:“你赢了我的棋,更赢了我的心,敬佩之至!弈前你说有个条件,请尽快讲来,只要在下能够办到,定当万死不辞!”

    “我的条件已在棋中,”少年说道,“标爷乃性情中人,何须多言乎?”

    标爷若有所思,忽然眼前一亮,恍然大悟道:“高!实在是高!寓深意于棋中,令人叹为观止!你小小年纪,棋到这般境界,真羞煞我也!”

    第二天,标爷拔营起寨,向寨子深鞠躬,离去。

    (选自《2002年中国年度最佳小小说》漓江出版社)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标爷对弈寨围而不打,主要是因为和这里的高手对弈的棋愿未了,小说这样写是想表现他所谓杀人服从棋理的荒唐做法。

    B. 在和少年下第三盘棋时,标爷恶狠狠地自语,眼睛血红,表现出他想用面上的凶恶来遮掩内心的惧怕和自认难以战胜对手的心理。

    C. 少年到最后也没有明说他所提的条件是什么,而含蓄委婉地说标爷是性情中人,无须多言。这样写,主要目的是为了和前文形成很好的照应。

    D. 标爷与少年连弈三盘,不分胜负,以“和”告终,都是因为少年有心相让。标爷第二天拔营起寨,他已经知道自己不是那个少年的对手。

    2标爷与少年对弈前后及整个过程中主要有哪些心理变化请简要分析。

    3这篇小说以“和为贵”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动物比喻自己和群小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2)《蜀相》中“_______________”直切题意,不疑而问,增强了语势;“_______________”则对此做出了回答,指出丞相祠堂在那松柏葱郁之处。

    (3)李白在《蜀道难》中,摹写山高入天,仿佛可以触摸到星星,行人行走艰难而抚胸叹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通过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沦陷区人民已安于异族统治的痛心。

    ⑵苏轼《赤壁赋》结尾处主客的精神达到本质的飞跃:“_______________”,忘记了空间;“_________________”,忘记了时间。

    ⑶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大家要吸取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如果不能吸取教训将会重蹈覆辙。

  •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3)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以及李白的“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化用了《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泰伯》中认为,因为“__________”,所以君子要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即“__________”。

    (2)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陈涉起义队伍数量少、不堪一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从后唐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事例得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教训,二者所寓道理相同。

    (4)以典故来抒怀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譬如《锦瑟》中借庄生的典故来抒写一种迷离惝恍的情绪的诗句是“_________”;又如《书愤》中诗人借檀道济建功遭嫉抒发自我期许落空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鲲鹏虽然直上九万里,但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旧要有所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小石潭记》中,当阳光照射下来时,潭中鱼的影子清楚地映在石床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乎在和游人作乐。

    (3)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句写琵琶女的事业衰退,后句揭示其人生的归宿,可谓言简意赅。

  • 9、古诗文默写。

    (1)______,乐琴书以消忧。(《归去来兮辞》)

    (2)木欣欣以向荣,______。(《归去来兮辞》)

    (3)____,彩彻区明。(《滕王阁序》)

    (4)穷且益坚,______。(《滕王阁序》)

    (5)____,小年不及大年。(《逍遥游》)

    (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____。(《逍遥游》)

    (7)______,形影相吊。(《陈情表》)

    (8)____,死当结草。(《陈情表》)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湖南羊处士别业

    刘长卿

    杜门成白首,湖上寄生涯。

    秋草芜三径,寒塘独一家。

    鸟归村落尽,水向县城斜。

    自有东篱菊,年年解作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紧扣羊处士的“处士”身份,言其闭门自处一直到老,在湖上以打渔为生。

    B.颔联描写羊处士别业的环境:丛生的秋草遮蔽了小径,孤零零的房屋独处寒塘。

    C.颈联用语传神:“尽”写出了归鸟渐渐隐没于村庄尽头,“斜”刻画秋水的形态。

    D.中间两联写景壮丽,画面开阔,有近景有远景,有静态有动态,有仰视有俯视。

    2诗歌尾联是怎样突出羊处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御史梁晳次先生传

    [清]王士禛

    先生姓梁氏,熙,字曰缉,晳次其别号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惊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文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坐终日,如退院僧。暇即与其友汪琬、刘体仁、董文骥、王士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诸子酒酣耳热,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先生固内典[注],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论数卷而已。

    先生尝巡视茶马于秦,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厚实,三蠹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蠹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予辈皆为赋诗。未几,谢病归。淄川高侍郎念东赠诗云:“燕台襆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盖纪实云。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帖,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闻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其雅操如此。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坐终日,如退院僧   晏:平静

    B. 巡视茶马于秦,一钱   名:占有

    C. 先生固内典耽:延搁

    D. 子孙不肖而厚实 居:积储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讳:是指对君主、尊长不能直言其名,分为家讳和国讳。如唐代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将“民部”改为“户部”。

    B. 三辅:本指西汉时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隋唐后简称“辅”。

    C. 乡试: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乡试又称“秋闱”,参加考试的是秀才,考中后称为进士。

    D. 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2)诸子酒酣耳热,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4结合全文,概括梁熙在为人、为文方面的特点,不要超过30个字。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走”与“停”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内涵十分丰富,可以引起我们对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的种种感受、联想和思考。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④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