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悟已往之不谏 深愧平生之志
B. 乃瞻衡宇 乃设九宾礼于廷
C. 策扶老以流憩 农人告余以春及
D. 门虽设而常关 时矫首而遐观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近年来,世界上局部地区的战争接连不断,造成大量的人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②人民币汇率风险、国内股债市场缺乏趋势性机会、美元升值,投资者希望资产配置全球化,工银瑞信全球美元债券应运而生。
③北京最牛违建业主自2007年起,就在天台上不断施工,建造“小别墅”,其他业主不堪其扰,纷纷搬走,如今这栋楼已十室九空。
④人的善行要是这么自然而然,那就真是从善如流了,但在道德学步的阶段,搞点“吾日三省吾身”,还是极为必要的。
⑤50余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主要负责人,数以千计的全球商业精英纷至沓来,出席了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
⑥陈老先生长期致力于国内民俗学研究,如今他已80岁高龄,还亲临一线调查研究,苦心孤诣,这种精神令人感佩。
A. ①②④
B. ②⑤⑥
C. ③④⑤
D. ①④⑥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葫芦架下的母亲
李汉荣
①初夏的早晨,我妈吃过饭,就在门前院子葫芦架下,坐在竹凳上为我们缝补衣服,哥哥的书包带子断了,我妈要给接上;我的裤子膝盖上磨了个小洞,我妈要给修补;爹的衬衣,姐姐的枕巾,妈自己的布鞋,都等着她去连缀,去重新出落得完好。
② 暖和的阳光洒在葫芦架上,嫩绿的叶子窸窸窣窣,嬉笑着伸开手掌互相抚摸,一高兴,它们手里捧了一夜的露珠,不小心洒了下来,有几颗刚好掉在我妈的脸上。我妈伸手抹了一下,放进口里,“好甜的天露水吆”,我妈叹了一声,又自言自语:“天意呀,天降甘露,今天怕是个好日子哩。”
③我妈开始穿针走线了。葫芦叶子的影子,掉在妈的身上、手上,掉在针线篮里,掉在哥的书包上,掉在那些等待着的衣服上、裤子上、鞋子上、针线上,掉在妈的心思上。
④我妈灵机一动,其实,也不是灵机一动,这在我妈已成习惯了,是仅属于我妈的秘密习惯 --取来她的孩子们用的铅笔,将那从各个方向投影下来的葫芦叶子们画下来,就画在那接待影子的布上。若觉得掉在恰好的地方,好看,正合适点缀点什么,就依照那样式,略加放大或缩小,一针一线缝好绣好,她的艺术品就成了。瞧,此时,被我那顽皮的膝盖磨破的裤子上的窟窿,正被一片翠绿的胖叶子补丁覆盖了,那本来寒碜的补丁,却成了有趣的、摇曳着的一片初夏的叶子。
⑤快到正午了,一片叶子的影子,定定地守在刚展开的姐姐的枕巾上,好像不愿走了。妈说:这是缘分和天意,咋不早不晚,偏偏就在这时,是这片叶子,来到丫头的枕巾上,怕是要为她送些吉祥好梦?我妈就把这安静清凉的叶子,挽留在姐姐的枕上,挽留在她青春的梦边。
⑥我妈爱说缘分、天意,却很少说运气之类。可是我要说,我哥的运气比我好,你看,这时候轮到为他缝书包带了,一朵正在开着的葫芦花 --它正在鼓足劲开花瓣儿,那花瓣儿还没开圆哩,它把还没有开完的花影儿匆忙地投在哥的书包上。我妈看见了,花就在她的手边颤呢,花心里还噙着亮晶晶的露珠儿。妈抬起头,望了望绿莹莹的葫芦架和蓝莹莹的天,然后把目光停在手边的葫芦花上。妈微笑着,笑意、暖意和神秘的天意,满当当地漾在妈的脸上、心上。此时,她整个儿被一种比我们后来漫不经心挂在口上的所谓诗意呀、禅意呀等等更为圆融深挚的情感暖流和纯真欢喜给笼罩和充盈了,那是只有上苍能够给予的一种福气和喜气。
⑦我妈就把那刚开的、花心里还噙着露珠的葫芦花,绣在我哥的书包上了。你说,我哥的运气多好?
⑧我妈几乎不识字,仅认得一二三天地人山水田土木火上中下,总共就三十来个字,也没受过什么美学教育和艺术培训,但是,有很纯正的美感,有她朴素的美学。我妈的美感和艺术灵感来自大自然,来自她劳作、生活的田野、山水、草木和花鸟,来自她对美的事物的直觉领悟。我家门前这菜园,这蓬勃着青藤绿叶黄花的葫芦架,就是我妈的美学课堂。就在此刻,在这个早晨,在葫芦架下,我妈凝神静气,感受着天意,进行着对大自然的模仿和美的创造……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妈妈多次提到缘分和天意,这说明妈妈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不善于变通,也表现了作者顺应天意的思想。
B.第⑥段“我妈爱说缘分、天意,却很少说运气之类”这句话起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也是对妈妈老说缘分、天意的否定。
C.作者说“我哥的运气比我好”是因为母亲把那刚开的、花心里还噙着露珠的葫芦花,绣在哥哥的书包上了,也表现了作者对哥哥的嫉妒之情。
D.李汉荣散文情感纯粹,语言韵致、清新、鲜活、富有张力,体现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本文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2】简要分析第②段画线句景物描写的作用。
【3】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指出人要做到“知明而行无过”,就要“________”;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他们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他们能超越常人往往是因为“________”。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里写梦幻中的天姥山天黑之后,熊龙的吼叫使山林震颤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词人登楼望远,字里行间充满亡国之恨。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滕王阁序》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高下、动静、远近、点面等诸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天阔水远、水鸟高飞、秋霞绚烂的鲜活图景,意境描写达于化境。
(2)《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不奢求富贵与仙境的人生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蚯蚓虽然没有锋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却能够“______,______”,都是因为它心思专一。
(2)《阿房宫赋》中,杜牧对历史大胆假设,认为如果六国爱民如子,那么“______”;而如果秦能善待六国之人,那么秦国君主会“______”。
(3)李煜《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诗歌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借助对听者和江中月影的描写来侧面描写琵琶音乐动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指出,无论他出生在我前面还是后面,我都把他当成自己的老师,其前提是“_________”;韩愈也认为“_________”,比如孔子就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词中写作者站在北固亭上瞭望,感慨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了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倾吐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 “ _____,_____,_____”三句,高度称赞滕子京到岳阳第二年的政绩。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望①
杜甫
清秋望不极,迢遰②起曾阴③。
远水兼④天净,孤城隐雾深。
叶稀风更落,山迥⑤日初沈。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注】①这首诗作于公元759年秦州。杜前本欲前往洛阳,无奈安史叛军攻陷洛阳,被迫逃回秦州,有家不能回。②迢遰:遥远。③曾阴:重叠的阴云。曾,同“层”。④兼:连着。⑤迥:远。
【1】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写澄澈的流水与《登高》“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同样表达了时间的流逝。
B.颈联“叶稀风更落”一句,劲风吹拂稀疏的落叶,更增加了秋景的空旷。
C.首联的“曾阴”、颔联的“隐雾”、颈联的“日初沉”共同渲染了阴沉晦暗的景色。
D.尾联诗人借助“鹤”与“鸦”关系的描述,暗喻自己有家不能回的痛苦。
【2】请结合诗句分析本诗描述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仲淹传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其先邠州人也。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监泰州西溪盐税,迁大理寺丞,徙监楚州粮料院,母丧去官。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寘府学。上书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去冗僭,慎选举,抚将帅,凡万余言。服除,以殊荐,为秘阁校理。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会郭皇后废,率谏官、御史伏阁争之,不能得。明日,将留百官揖宰相廷争,方至待漏院,有诏出知睦州。岁余,徙苏州。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募人兴作,未就,寻徙明州,转运使奏留仲淹以毕其役,许之。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进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
以疾请邓州,进给事中。徙荆南,邓人遮使者请留,仲淹亦愿留邓,许之。寻徙杭州,再迁户部侍郎,徙青州。会病甚,请频州,未至而卒。年六十四。赠兵部尚书,谥文正。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B.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C.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D.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服除,即服丧期满,除去孝服。古人父母去世,要守孝年,期满就叫服除。
B.“易”,指《周易》,古代“四书”之一,我国著名的文化典籍之一。
C.塞,这里指边塞,即边疆的要塞,如山海关等。这里泛指边疆地区。
D.疾,古代指小的疾病,比后文中“会病甚”中的“病”的程度要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仲淹少有大志,学习刻苦。跟从戚同文学习期间,昼夜不休息,冬天的夜里太疲倦时,就用冷水洗脸,有时甚至没有饭吃,但是他却不以为苦。
B.范仲淹心怀家国,有责任感。晏殊召他任职府学期间,他还给晏殊上万言书让他选择郡守,举荐县令,斥逐游散懒惰之人,裁汰冗员,慎重选举官员,安抚将帅。
C.范仲淹仗义执言,敢于进谏。郭皇后被废的时候,他先率领谏官、御史跪伏在阁门前争谏,还集合百官准备第二天在朝廷上进谏,但还没实施就被外派任睦州知州。
D.范仲淹善于打仗,深得信任。定川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后,连仁宗皇帝都对大臣们说如果范仲淹出兵救援,就没有什么可以忧优虑的了。可见皇帝对他的信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
(2)寻徙杭州,再迁户部侍郎,徙青州。会病甚,请颍州,未至而卒。
1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一篇名为《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背后,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文章疯狂刷屏朋友圈,引发网友热议。
有人认为:世界变化太快,不会再有匀速前进的同龄人,你要么一骑绝尘,要么惨遭抛弃。为了不被批弃,我们要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不断超越同龄人。
也有人认为:需要超越的从来都不是同向而行的同龄人,没人能抛弃你。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自己的时区里,你没有落后,你没有领先,一切都准时。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