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承德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旅日大熊猫真真产下的幼崽香香现在是日本家喻户晓的明星,甚至有日本媒体称香香为改善中日关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②对屡屡发生的坑蒙殴打游客事件,如不依法严肃处理,势必会影响旅游市场的发育和拓展,所以丽江旅游业须防养痈成患

    ③穿越岁月的重重幕帐,透过吉光片羽般的古代名人家书,新时代的我们,仿佛依然能够聆听到他们向上向善的谆谆教诲。

    ④两会期间,不少代表指出,领导干部必须具备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如果片面地看待问题,目无全牛,是不能成为好领导的。

    ⑤描绘江南四月遍地梨花、樱花的画作《江南春》,构图独具匠心,色彩沁人心脾,能让人在简洁和单纯中感受到大地的暖意。

    ⑥网络文学已经成为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这也启发我们,要相信市场披沙拣金的能力;激活了市场,文化传递就会“不待扬鞭自奋蹄”。

    A. ①②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③⑤⑥

  • 2、下列一段古文,恰当的排列顺序是( )

    斗者,(甲)忘其身者也,忘其亲者也,忘其君者也。(乙)忧忘其身,内忘其亲,上忘其君,是刑法之所不舍也。(丙)家室立残,亲戚不免乎刑戮,然且为之,是忘其亲也。(丁)行其少顷之怒,而丧终身之躯,然且为之,是忘其身也。(戊)君上之所恶也,刑法之所大禁也,然且为之,是忘其君也。圣王之所不畜也。

    (《荀子·荣辱篇》)

    A.甲丁丙戊乙

    B.乙丙丁戊甲

    C.丙丁戊甲乙

    D.丁丙戊甲乙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感悟国学经典大型交响咏诵会在京举行

    37日,先人与我们同行——感悟国学经典大型交响咏诵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行。这是中华经典系列咏诵活动的一次精品展示。

    为深入挖掘中华经典的文化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中国文联于2008年启动中华经典系列咏诵项目。

    咏诵会用演唱、舞蹈、朗诵等多种形式诠释经典,加深当下人们对传统经典的理解。推出后,受到观众热情欢迎。

    十年间,中华经典系列咏诵项目先后推出了《道德经》《诗经》《孙子兵法》《论语》《孟子》《孝经》《大学》《屈原》和《王阳明》等10部舞台咏诵艺术作品。先人与我们同行——感悟国学经典大型交响咏诵会,是从已推出的这10部作品中精选出4篇经典原文、7篇解读经典的散文和9首感悟经典的歌曲,经过精心编排而成的,集中展现了中华经典的精髓神韵。

    据咏诵会主办方介绍,对中华经典系列咏诵活动进行一次巡礼式的全面演绎,就是为了缅怀和祭奠先人先贤,感悟古圣先贤们博大精深的思想,感受他们洞悉宇宙万象的智慧,体味他们深刻入微的人文关怀,进而激励国人重视经典,阅读经典。

    (中国新闻网)

    材料二:

    经典因性质相异而不同

    对于经典,可以分为两类:以社会认知、观点阐发为基础的社会经典类,比如《国富论》;另外是以文学才情、艺术灵感为主的文学经典。我的观点是文学经典的必读性一般会大于社会经典。主要原因在于优秀的文学往往可以独立于时代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而社会经典在开拓了时代的同时往往也会依赖其时代,写作背景的底色褪去也难免造成书页的泛黄。

    比如斯密的《国富论》一书,对于工业化肇始时期的西方世界来说无疑是醍醐灌顶黄钟大吕般的声音,其书的的确确也对市场经济的建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今,经济学家们关心的早已不是斯密用尽半生心血所疾呼呐喊的理论,而是更加关注政府与市场分界线的具体划定以及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和手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绝大多数的大学经济学教授对经济的认知能力都超过了斯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他文字的历史价值不减,人格力量依旧,但是作为对社会的认知和阐释,当初的洞见已经被社会观念水位的上涨淹没,这部分的价值也就无形中被稀释消解,对于现代的读者而言,其增益也就远不能与作者创作的时代相提并论了。如果一个人想学习经济学的基本知识,那么今人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一书一定比上述作品告诉他的更多也更符合社会的实际。当然,萨氏的这本著作虽然优秀,但也并非必读,我们还有众多的其它选择。

    与社会经典受制于时代不同,文学经典的魅力多见于情感和表述,受时代影响不大,甚至会随时间的流逝历久弥香。文学不同于社会学的另一个区别还在于后人不大容易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再次开发和继续建构,也不太具有可替代性。例如,我们如果不读李白,就无法感受李白那种独有的天纵才情,这种感受杜甫无法替代,徐志摩也不能,反过来,李白也无法替代杜甫和徐志摩。极端的例子里,极致的文学作品甚至还会对后世造成一种压制。当初李白登黄鹤楼,正准备慷慨赋诗一首,抬头望见崔颢的大作《黄鹤楼》,不禁心生退缩,一句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断了诗兴。所以文学类的经典一旦登顶便成绝唱,就算后世有相同主题的作品超越,也仅仅是锦外添花,而不会造成原作价值的折损,我们阅读的体验也不会受到影响。

    材料三:

    儒学经典的生命力来自于不断的自我更新

    在思想史领域,儒学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自我更新能力,表现最为突出。从原始儒学到两汉经学,到宋明理学,到陆王心学,改革、变革精神内在于传统文化之中,一部儒学史,便是一部儒学自我更新的历史。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就是注重通变的典范。孔子为殷商后裔,但在文化选择上,他却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之所以被尊为圣人并受到儒家至高至尊的推崇,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被认为是能够认识并把握历史法则的人,是孟子所谓的圣之时者

    儒家最强调变的经典,是五经之首的《周易》。易经就是变经,是对变革规律的总结。这是一部专门阐述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与法则的经书。之三义——简易、变易、不易,都以承认和重视外部世界的不断发展变化为前提。阴阳、刚柔、乾坤等,都是古代中国为描摹、探索宇宙、自然、社会等运行机制、变化规律所创立的概念。在其他儒学经典中,都充满着这种自我更新的意识,如《诗经》歌颂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礼记·乐记》借上古言变化: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

    在不同的历史时代,针对不同的历史境遇,儒学以其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一次又一次成功地回应了不同时代的挑战。其中,特别是在佛教盛行而儒门淡薄,收拾不住之际,成功应对了佛教的挑战,后来,它又遭遇了基督教的挑战。

    总之,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变革的文化、富有弹性的文化,富有巨大张力的文化,或者说是一个开放的文化,不是一个保守的文化、僵化的文化、封闭的文化。

    (摘自《中华读书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感悟国学经典大型交响咏诵会”只是诠释经典的一种形式,我们要真正重视经典,体悟经典,还需要做很多工作,付出很多努力。

    B.随着社会的发展,斯密的《国富论》的洞见已经被社会观念水位的上涨淹没,书的价值也就无形中被稀释消解,它也就不再被后人看重而成为经典。

    C.材料二中列举了斯密和李白等事例,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使作者的观点更具说服力,更容易让人理解。

    D.文学经典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和表述,一旦形成“绝唱”,就很难超越。

    【2】材料三说:“一部儒学史,便是一部儒学自我更新的历史。”这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____________ ”;对自身“_____________ ”。(《师说》)

    (2)孟子告诉梁惠王当君王实行王道仁政的保民教民政策之后,必然会出现:____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

    (3)庞大的秦帝国迅速土崩瓦解,引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思考。西汉文学家贾谊在《过秦论》中尖锐地指出其灭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过秦论》)

    (4)《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关键在于君子善于利用后天的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劝学》)

  • 5、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3)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 6、(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

    (2)《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认为老师的职能是: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2)《滕王阁序》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秋水秋空和秋景与孤鹜浑然一体。

    (3)《逍遥游》中写人们的品德和能力可能达到最高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2《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高下、动静、远近、点面等诸多角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水鸟高飞、秋霞绚烂的鲜活图景。

    3《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之中,才是达到了真正的逍遥游。

     

  • 9、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罢不能。(《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3)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恨相见得迟,___________。柳丝长玉骢难系,___________。(王实甫《西厢记》)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完成文后各题。

    沉醉东风  对酒

     

    对酒问人生几何,被无情日月消磨。炼成腹内丹,泼煞心头火。葫芦提醉中闲过。万里云入浩歌,一任旁人笑我。

    内丹:宋元之际的道教主张以体内的”“为药物,用去烧炼,使精、气、神凝聚成内丹。这里借指修养性情。泼煞:扑灭。葫芦提:当时的俗语,指稀里糊涂。

    【1】与曹操的《短歌行》相比,虽然都有人生几何的提问,本曲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这首散曲的最后两句万里云入浩歌,一任旁人笑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对全曲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举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改动)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举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B. 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举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C. 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举/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D. 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举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刺史,汉初,文帝因为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称为“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行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B. 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条小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人因以“三径”代隐士住处。“三径之资”指隐居的资本。

    C. 督邮,汉代各郡的重要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

    D. 原文“元嘉四年”中的“元嘉”是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 陶渊明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 陶渊明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 陶渊明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行有所止,言有所界,边界是个体成长的保护墙,边界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也有人认为:“融而后通,破而后立,要敢于打破边界、多向融合,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