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潮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虽才高世 尤致思天文阴阳历算

    B.精铜铸成 验之

    C.公车特拜郎中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

    D.入京师,观太学 伺者此觉知

  • 2、填入下列空缺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为什么诗书画“意境”一说会出现在唐代?

    ①隋唐以后儒、道、释三家渐相融合

    ②于有形、无形之间,深入于中国土大夫文化的层面

    ③晚唐以后禅普及,禅宗文化发展迅猛

    ④因而也渗入于士人酷爱玩味的文艺创作和鉴赏

    ⑤学界基本肯定与佛教禅宗文化的兴起有直接的联系。

    A.①②③④⑤

    B.⑤③①④②

    C.⑤①③②④

    D.①③⑤②④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的大学者,他的《人间词话》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极有价值的著作。《人间词话》虽是词论,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逸出词的范围,而且有普遍性的诗歌美学意义。尤其是王氏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境界说,更是中国古典诗学中意境思想之集大成者。王国维吸收、学习了德国西方的哲学、美学思想,尤其是深受叔本华和尼采哲学思想的影响,并把它与中国古典诗学传统结合起来,使之中国化,境界说便是这样的产物。

    境界(也可称之为意境)是在内心和外物相契合的基础上,诗人以敏锐的艺术感觉捕捉,并用富有表现力的文学语言描绘出来的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自然、人生画面。它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理想和现实的统一。境界(意境)作为一个诗学范畴,并非从叔本华美学中来的,也并非王国维的首创,而是中国古代文学鉴赏与批评中早已有之的。在诗学范围中,金圣叹批评杜诗,偶尔用过这个概念。叶燮和刘熙载也都在其诗学论著中使用过它,但都较为零散,且并未进行系统的理论阐释。王国维之所以堪称境界说的集大成者,在于他将境界从诗的功能论上升到诗的本体论,同时又予以系统的理论构建。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开篇即称: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不惟是词,这也是王国维对诗的根本看法。他认为自己拈出境界,比严羽的兴趣和王士祯的神韵更能说明诗的本体。

    境界并非仅指景物画面,同时也指诗人的真感情。在境界说中,王国维反复论述了心中之境界,使诗歌创作鉴赏不只停留在状物写景。他说:境界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特地指出了境界也包括真感情这个方面的内涵。

    何者为有境界?何者为无境界?在王氏诗学中,不隔是关键的分野。在他看来,诗词不隔,方可称为有境界。王国维说: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称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两句,妙处唯在不隔。在王氏看来,自然天成者不隔,而镂金错采者为不隔的作品,还应是语语都在目前,意象鲜明生动。所谓有境界的诗词佳作,便应是不隔的。

    王国维的诗学,当然还有很丰富的内容。但最突出的便是境界说,这里只阐释了其中最主要的内涵,大致可以看出其在中国诗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近代美学性质了。

    (摘编自汪涌豪、骆玉明《中国诗学·第一卷》)

    【1】下列对境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境界是产生于诗人内心和外物相契合基础上的,带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自然、人生画面,它是诗人主观理想和客观现实的和谐统一。

    B.境界这一概念,并不是王国维首创的,也不来源于西方哲学,而是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学鉴赏与批评中,只是历史上的论著使用得比较零散。

    C.王国维提出的境界说,是其吸收借鉴了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思想,并使之与中国本土古典诗学传统结合后的产物。

    D.境界不仅是词范畴的理论,也是诗范畴的理论。有无境界是王国维评判一首诗词品格高低的标准。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国维对意境思想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将历史上散见的境界理论加以系统的整理建构,并使之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

    B.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尤其是他提出的境界说,可以称为中国古典诗学理论的集大成者。

    C.王国维认为诗词创作与鉴赏不能仅仅停留在状物写景上,还应写出诗人心中之境界,要在自然景物中融入诗人的喜怒哀乐。

    D.王国维认为诗词不隔不仅指诗人创作自然天成,不会刻意雕琢文词,还指创造的意象要鲜明生动、宛在眼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王国维的诗词理论中,倘若诗词便不会产生有境界的佳作,而只要做到不隔诗词便能自然天成,进而成为有境界的佳作。

    B.之所以说王国维是中国近代的大学者,是因为他在对中国古代诗学文化整理加工的基础上,大胆地吸收了西方哲学和美学思想,提出了系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诗学理论。

    C.在王国维心中,苏轼、陶渊明、谢灵运的诗词大多不隔,且有境界,所以其品格普遍要比颜延之、黄庭坚的来得高些。

    D.除了系统地阐释了境界说,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诗学价值还有很多内容,由此可以看出王国维在中国诗学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其诗学理论的影响十分巨大。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描写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内之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不奢求富贵与仙境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

    (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用_________表达诗人愿顺遂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卒彰显志点出“乐天安命”的思想。

    (4)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描写秋日傍晚开阔江面上美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

    (5)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山岭平原辽阔,河流湖泽纡回的壮丽图景

    (6)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飘荡在鄱阳湖的水面上,船歌相呼应和,悠长而辽远。此情此景正应了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两句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借“_______”一句发出与庄子“浮生若梦”相似的感慨,却不止于此,之后又借“__________”一句寄托更深处复杂而难以言说的情感。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两句,将英雄刘裕成长之处的历史遗迹呈现在读者面前。

    (3)杜牧《阿房宫赋》中,作者认为人心相同,既然秦人喜爱纷奢的生活,可想而知“_____”,所以不可一方面极力搜刮,另一方面却“____________”。

  • 6、按要求写句子。

    (1)《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孟子用对比手法写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下》

    (3)《阿房宫赋》中将反问与对比融为一体,批判秦人竭力搜刮财物却又不珍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表达归心似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以云鸟自喻,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滕王阁序》中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动静结合,声色结合,描绘出晚霞之中一幅绝美的秋江暮色图,成为千古绝唱。

    (5)《逍遥游》一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__________________,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2)佁然不动,__________________,往来翕忽。(《小石潭记》)

    (3)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

    (4)__________________,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爱莲说》)

    (6)城阙辅三秦,_____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_____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___________________,江船火独明。(《春夜喜雨》)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耿耿星河欲曙天。(《长恨歌》)

    (2)斜月沉沉藏海雾,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江花月夜》)

    (3)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芙蓉泣露香兰笑。(《李凭兰侯引》)

    (5)________________,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_________________。(《将进酒》)

    (6)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阿房宫赋》)

    (7)李煜《虞美人》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虞美人》)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路六诗御入朝

    杜甫

    童稚情系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子棉。

    剑南春色迎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1)不分:嫌恶之义。  (2)生憎:偏僧,最憎。

    1结合首联与颔联,简析作者送路六内心悲愁原因。

    2诗中风光是明艳的,而作者偏说“不分”“生僧”,此诗运用何种手法?请简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人。咸丰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母丧里居,遵义杨隆喜反,斥家财募壮士八百捍乡里。服阕,会苗、教蜂起,巡抚蒋霨远奏留军,特旨授编修,增募至四千人,复平越、独山诸城。十年,除知岳州府,始罢遣所募兵。亏饷巨万,乃陈五百金案上,语众曰:“与诸君共事久,今库馈诎,徒手归,奈何?”众泣曰:“公毁家纾难,我等敢他求乎?”遂去。

    同治二年,山东按察使。会僧格林沁治兵鲁、豫间,令击河北宋景诗。旋劾其擅议招抚,部议降三级。又明年,迁布政使。僧格林沁战殁曹州,坐法再干议,皆得恩旨留任,于是言者复摭他款弹之,事下曾国藩,国藩白其无罪。巡抚阎敬铭夙高其能,至是乞休,举以自代,遂拜巡抚之命。时捻①趋海澨,李鸿章建议筑墙胶莱河,宝桢会军蹙之。六年,东捻走濰河,东军王心安筑垒方成,而堤墙未竣,捻长驱渡河,宝桢以闻。上怒,鸿章交部议,宝桢亦褫②职留任。先是东军守濰河,本皖将潘鼎新汛地。皖军甫南移,而北路遽失。诏斩心安,宝桢抗辩,乃宥心安而责鸿章;宝桢复屡疏相诋,于是上益责鸿章忌刻纵寇矣。明年,西捻趋定州,近畿震动。宝桢闻警,即驰至东昌,率骑旅千、精卒三千,赍五日粮,倍道北援,捻遂南溃。是役也,朝廷遣宿卫之旅出国门备寇,统兵诸将帅皆获谴让,而上独以宝桢一军猝出寇前,转战雄、任、深、祁、高、肃间,复饶阳,功最盛,数降敕褒嘉,加太子少保。

    而其诛安得海事尤著人口。安得海者,以奄人侍慈禧太后,颇用事。八年秋,乘楼船缘运河南下,旗缯殊异,称有密遣。所过招纳权贿,无敢发者。至泰安,宝桢先已入告,使骑捕而守之。安得海犹大言,谓:“汝辈自速辜耳!”传送济南,宝桢曰:“宦竖私出,非制。且大臣未闻有命,必诈无疑。”奏上,遂正法。

    光绪二年,代吴棠署四川总督。 成都将军恒训覈覆堤工,亦摭及盐运病商民、流弊大,宝桢抗辩。上虑宝桢惑浮言,敕勿易初念。寻予实授。宝桢弥自警勖,益兴积谷,严督捕。治蜀凡十年,初莅事时,郭内月有盗劫,至是诛匪几尽,声为道不拾遗。十一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文诚,予山东、四川、贵州建祠。

    宝桢严刚有威。其初至山东也,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敬铭闻之,大称异,至之日,亲迓于郊。自是事无大小,皆咨宝桢而后行。至今言吏治者,常与沈葆桢并称,尤励清操。丧归,僚属集赙,始克成行云。子五人,体常尤著名,官广东布政使。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①捻:“捻”即“捻军”,是太平天国时期北方的农民起义军。②褫:剥夺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

    B. 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

    C. 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

    D. 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宿卫,就是在宫禁中值宿,保卫、护卫皇帝;宿卫军,是中国古代禁卫军的一种,为帝王的亲军,负责警卫京畿与王官。

    B. 擢,提拔,是古代升任官职的常用词语。“擢右副都御史”意思是“提拔为右副都御史”,本文中与“擢”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升、起、进、迁等。

    C. 居丧即丁忧,多指为父母居丧。居丧应遵循相应的礼仪,官员在家守丧期间,不办理外事,在服丧期满之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之情。

    D. 乞休意为辞官退休。古代退休的年龄一般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还有致事、致政等词,与乞骸骨、乞归等意思较为相近。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丁宝桢散尽家财招募壮士拱卫乡里,在遣散壮士时,他直言亏钱的饷银无法偿付,大家有感于丁宝桢毁家纾难的无私付出,纷纷放弃饷银离开。

    B. 丁宝桢早年宦海浮沉,多次被贬, 曾因与捻军长期对垒时修筑防御工事不利,被革职留任,因为直言上谏,保护了王心安,却使皇帝错误处罚了李鸿章。

    C. 同治七年,西路捻军进攻到京城附近,丁宝桢率领一千骑兵,三千步兵,火速北上,转战数地,收复失地,得到皇帝的屡次褒奖,加官为太子太保。

    D. 丁宝桢性情刚正严明有威严,不屈服于权贵,磨砺自己清廉的节操,家无余财,后世说起官吏的作风和治绩,经常把他和沈葆桢放在一起来称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巡抚阎敬铭夙高其能,至是乞休,举以自代,遂拜巡抚之命。

    (2)上虑宝桢惑浮言,敕勿易初念。寻予实授。宝桢弥自警勖,益兴积谷,严督捕。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①勇气是什么?不是不害怕,而是即便害怕得瑟瑟发抖,还是坚持往前走。(《中国青年报》)

    ②我们一生中最为辉煌的一天,并不是功成名就的那一天,而是从悲叹和绝望中产生对人生挑战的欲望,并且勇敢迈向这种挑战的那一天。(法国作家福楼拜)

    ③直面人生少有之困境,总有一些东西不可被击败、无法被战胜、不能被征服。我们困缚于巨变与惶惑之际,是勇气驱动我们不甘于麻木与注定。(《南方周末》2023年新年贺词)

    【要求】以上材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做,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