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萍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面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带上你的相机,在雪后如仙境般的庐山浮光掠影,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B.不管是那只家养的白鸭还是麝香鸭,都和真正的水鸭长得大相径庭

    C.那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小学”,非常简陋,除了两排瓦房教室,便一无所有。

    D.为了让舰载战斗机上舰,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多少科学家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

  •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地铁公司近期在全体员工中开展安全教育,要求员工牢固树立“地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保障地铁网络运营安全。

    B.一些欧美发达国家采用强力刺激经济、维持高福利的发展模式,不仅导致其国家内部产生各种弊病,也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

    C.据权威部门调查显示,全国各大中城市楼市成交量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措施让不少购房者仍持观望态度。

    D.针对近期发生的“绿色猪肉”事件,沃尔玛公司表示将对相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并增强员工培训力度和商场的食品管理流程。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中华民族素有化危为机的辩证思维,能将一次次磨难变为前进发展的重要动力,这就是她饱经数千年沧桑依然熠熠生辉的思想利器。

    化危为机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中华民族五千余年的发展史始终贯穿着化危为机的生存智慧。这种智慧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智力和智能,而是主体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这种智慧是一种经验思维,是中华民族根据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必然的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结合各种偶然性所做出的未雨绸缪。这种智慧也是一种超验思维,是预防事物发展的结果与中华民族的愿望相背离的超前性思维方式。细究历史上王朝的兴衰更迭,可以发现一个普遍的规律——善于居安思危者强,勇于化危为机者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等古训,在一定层面上体现了中华民族善于化危为机的辩证生存智慧。

    化危为机是中华民族的发展动力。实践证明,中华民族的危机每加重一分,中华儿女奋起反抗、勇往直前的动力就增添一分,危机越严重,创新动力就越大。春秋时期,混战不断,四夷交侵,礼崩乐坏,多重危机促使孔子竭尽全力建立了以六经为核心的儒家经典文化体系,推动思想的繁荣发展,构筑了中华民族赖以存在的精神命脉与文化根基。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落为一个备受外国侵略者欺凌的衰弱民族,国家民族的危亡激发了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他们挽救了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再比如,科学发展观的萌芽源于非典肆虐带来的严重损失,《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出台源于非典、禽流感、地震、水污染等突发公共事件,等等。

    化危为机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法宝。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中国人民总是在艰难困苦中勤力同心,推动民族前进的车轮。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如今,越是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要居安思危、化危为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认识和有力应对一些重大风险挑战。当下,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危机感和使命感,奔着矛盾问题去、迎着风险挑战上,着力化危为机、化险为夷,慎始慎终、善作善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新的澎湃动力。

    化危为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必须讲求原则性,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也要讲求灵活性,从”“”“三个角度把握好转化的策略、方法和艺术。只有把握好这两点,才能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开辟中华民族奋勇向前的新天地。

    (摘编自徐国亮《中华民族化危为机的辩证意蕴与价值表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事物本身固有的运动规律、发展趋势和各种偶然性而未雨绸缪,就是化危为机。

    B.善于居安思危者强,勇于化危为机者胜,这是历史上每个王朝兴衰更迭的普遍规律。

    C.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越近,越要慎始慎终、善作善成,有危机感和使命感。

    D.化危为机的辩证思维是我们民族在磨难中不断前进的动力和熠熠生辉的思想利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引用中国最高领导人的话提出中心论点,为下文的论证确立了核心,观点具有权威性。

    B.文章的本论部分采用了并列式的结构,分别从三个方面阐释了化危为机思维的价值和重要意义。

    C.文章列举不同时期中华民族面临危机,但最终都能得到发展的事实,阐明化危为机的重要方法。

    D.文章结尾总结上文,指出在化危为机的进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并预示了开辟新天地的美好前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愈挫愈勇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这种智慧既是一种经验思维也是一种超验思维,不断指引我们前行。

    B.每当中华民族遇到重大危机时,中华儿女都会戮力同心、奋起反抗、勇往直前,不断推动民族发展。

    C.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们要有危机感和使命感,迎接挑战,化危为机,为民族复兴注入新动力。

    D.化危为机思维对中华民族,对世界其他民族、国家乃至个人迎接挑战、克服困难,都具有借鉴意义。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齐下面《廉颇蔺相如列传》段落。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______________,徒慕君之高义也。______________,廉君宣恶言,___________,恐惧殊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________________?”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______________,辱其群臣,相如虽驽,_____________?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______________。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表明蜀道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两句,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武侯祠庄严肃穆的气氛,抒发凭吊情怀。

    (3)《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认为君子最终能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君子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的两句是     

    (3)《诗经氓》一诗中,写女子没有什么过错,而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的两句诗是:   

     

  • 7、古诗文默写。

    (1)《归去来兮辞》中,表达过去的错误已无法挽回,但未来仍有希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逍遥游》中,庄子认为达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才是“无所待”,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逍遥游”。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3)______,当其无,有器之用。(《老子四章》)

    (4)______,蝉蜕于浊秽。(司马迁《屈原列传》)

    (5)李太白在《蜀道难》中以星宿的触手可及和作者的主观感受写蜀道之险、行路之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将进酒》中,“____________”一句是李白以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自我;他鄙视那些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____________”。

    (2)“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暗含一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固在《汉书》中说秦地“民俗修习备战,高上勇力,鞍马射骑”,《秦风·无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子偕行!”之句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民俗。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各题。

    水龙吟·西湖怀古

    【宋】陈德武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天吴(1)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注释:(1)天吴:古代中国神话故事中的水神。

    望海潮·东南形胜

    【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词上片先写西湖的“佳丽”,以“都忘却,平生志”收束,为美景映哀情。

    B.陈词下片通过重重幻想,层层转折,将充满郁愤的爱国哀思表达得委婉深刻。

    C.柳词上片描写杭州风光与繁华,下片描写西湖,展现杭州宁静的生活景象。

    D.柳词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白描式地勾勒出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2】“词有点有染”(刘熙载《艺概》)是说词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下列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令》

    B.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C.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柳永《望海潮》

    D.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摸鱼儿》

    【3】结合词意分析“十里荷花”“三秋桂子”的作用。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节)

    材料二:

    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逄,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令行逆于昆弟,不顾其;侵杀忠臣,不思其秧;大为宫室,厚赋天下,不其费。三者已行,天下不听。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

    李斯乃从狱中上书曰:臣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逮秦之地狭隘。先王之时,秦地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材,谨奉法令,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修甲兵,饰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广,又北逐湖、貉,南定百越,以见秦之强。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亲。罪三矣。立社稷,修宗庙,以明主之贤。罪四矣。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罪五矣。治驰道,兴游观,以见主之得意。罪六矣。缓刑罚,薄赋敛,以遂主得众之心,万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若斯之为臣者,罪足以死固久矣。上幸尽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

    书上,赵高使吏弃去不奏,曰:囚安得上书!二世二年七月,其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节)

    材料三: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乱世,既不能死,安托命哉               遭:逢,遇到

    B.今行逆于昆弟,不顾其                         咎:归罪

    C.大为宫室,厚赋天下,不其费                              爱:吝惜

    D.斯知六艺之归,不明政以补主上之缺     务:致力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心尚未寤也                                于是秦人拱手取西河之外

    B.今行逆昆弟                                夫圣人者,不凝滞物,而能与世推移

    C.尊大臣,盛其爵位,固其亲        乘彼垝垣,望复关

    D.持爵禄                                   亦余心所善兮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秦始皇出行,李斯、赵高、胡亥随行,到达沙丘,始皇病重,下诏公子扶苏即位,书信没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李斯听信赵高邪说,致使胡亥即位。

    B.李斯认为二世治国无道,杀死亲兄弟,残害忠良,大规模修建宫室,对百姓横征暴敛,天下人已有一半人造反了,而二世还未醒悟。

    C.李斯在狱中上书时采用正话反说的手法,故意给自己罗了七大罪状,希望二世看到此文后能醒悟并赦免他。

    D.世人认为李斯对秦极为忠诚,建立了周公、召公般的功业,却受五刑而死;司马迁考察这件事的真相,不同意这种说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

    (2)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

    (3)根据以上句子的翻译,请总结文言文翻译的六字原则,并简要加以解释(方法规律提炼题)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想要走的更快,请独行;要想走的更远,请结伴而行——非洲古谚  

    这句非洲古谚语,寓意深刻,一定引发你很多思考。请选取一个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