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如果没有抓住老街的特点,只是一味从商业的角度开发,变成了批发“流水线”一条街,不仅破坏了老街本身的韵味,更是对文化遗产和文化记忆的杀鸡取卵。
②《人民的名义》自播出以来,收视率居高不下,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它成为了2017年炙手可热的电视剧之一。
③“一次考试决定不了什么,重要的是发现问题,改正错误。”班主任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石火,让小余心头郁积的阴霾顿时消散。
④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历时十九年,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一切优秀作品都不是侥幸偶得之物,而是不辞艰辛、惨淡经营的成果。
⑤法国枫丹白露博物馆被盗,15件珍贵藏品不胫而走,该馆中保存着从圆明园抢掠的大量珍贵文物,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
A. ②③⑤ B. ③④⑤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2、下列通假字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 早织而缕(“而”通“尔”,你们)
B. 虽趣舍万殊(“趣”通“趋”,“趣舍”,取舍)
C. 既然已(“已”通“以”,以及)
D.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如同)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麦 地
袁有江
老人披一件脏兮兮、蓝白相间的校服,站在雨棚下盯着他。老人脚边放着一个瘪下去的尿素袋子。稍远处有个小化粪池。
临近家门时,他发现走错了路,在离前面村庄百米左右的地方。窄窄的水泥路,突然齐崭崭地断了。没腿肚子的麦苗,隔断了归途。
他沿着麦地间的小径,深一脚浅一脚地朝老人走去。
大叔你好,在忙着给麦子撒肥料呢?
乖乖,我看你那车怕是过不来了。这边路没修通。
这块小麦是你家的吧?长得真好。大叔是好把式啊。
听口音,你就是我们这的人吧?刚从外地回来?
后天清明了。很久没回来,我不知道这路不通。
你是哪庄上的?
袁家湾的。
哦,那就在我们庄后头。老人掖了掖披在身上的衣服问,清明回来上坟?
是啊。大叔,我记得以前这庄上有条跑客车的石子路,还在吗?他朝庄上望去。一条灰白的路梢,隐没在不远处一栋平房的后面。
在倒是在,就是被拉沙车轧坏了,烂得不像样。
应该也还能过车吧?他目测着路的宽度。大叔,我急着要赶回家吃饭。想从你家麦地借过行不?轧掉的麦子,我补你钱。
车开不过来吧?麦子深,地又潮,会陷在里面。老人看看麦地,你只有倒回去了。
大叔,我的是越野车,底盘能升高的。要是陷在里面,我自己负责。
要是陷在里面,这块地就祸害了。
弄坏的麦子我全赔。好不好?
老人看看麦子,又看看他,一脸的为难。
你不能倒回去从那边路走吗?
路窄,也怕遇到车。估计倒回去就下午了。就算您老帮个忙,钱我先给你。反正你种麦子也是为了卖钱嘛。
老人目测着车到他跟前的距离,走到麦地边,抓了一把泥土,在手心里碾磨着。你看,土都是湿的。车会陷在里面的。
稀薄的雾纱渐渐散去,阳光普照下来。娘该在家等急了,本来说好回家赶午饭的。兄弟姐妹们今天都来家里,专等着和他一起吃午饭。他正想着,娘的电话就打来了。娘说一桌人都在等他开饭。他跟娘说,我马上就到。
接完电话,他看着老人说,大叔,损坏你多少麦子我赔多少。他掏出钱包,数了一千元钱往老人手里塞。老人像对着一个烫手的山芋,迟迟不伸手。他将钱硬塞进老人的口袋。
大叔你穿校服啊?
小孙女的。老人尴尬地笑笑,丢了可惜,挡挡寒。
大叔,你的孩子们清明没 回来?
呵呵,等我死了,他们就回来给我上坟喽。
您小孩都在外干大事,忙着呢。他捏着车钥匙,开始心急火燎起来。
大叔。您就行个好吧。我娘打电话催我了。
唉。你去开吧。老人摸摸口袋里的一沓钱,想着孙女一学期的生活费够了。他又看看那些水绿葱嫩的麦苗说,你尽量走直点,不要轧掉多了。
他启动车子,升高底盘。眼前的麦地,让他突然有种莫名的兴奋。自打买了这辆越野车,他还从来没越过野地。他打到四驱模式,一档,将轰鸣着的路虎开进了麦地。厚重宽大的轮胎。摧枯拉朽地压倒麦苗。车后现出两条轨道般的辙。
他穿越麦地时,老人赤着脚也下了麦地,跟在他车旁边,不停地冲他喊,慢一点,轻一点。那手足无措的样子,好像在呵斥一头闯进麦地的野猪。
总算过来了。他停下车,拿出一包烟,想送给老人。
老人出神地看他刚刚压过的车辙,突然喊住他,你不能走!轧掉太多了。
老人快步走进麦地,蹲在车辙前。他颤抖着青筋暴突的手,从泥土里扶起一根压扁的麦苗。接着又扶起另一根……那小心翼翼的样子,像是在扶起一个个刚被车撞到的娃娃。
大叔。我们不是事先说好的吗?他递过烟。
老人没接他的烟,自顾自地咕隆着,不兴这样祸害庄稼的,你赔我麦子……老人干瘪的眼窝里,慢慢蓄满了泪水。他扶着几根压扁的麦苗,半晌不语。
要不然,我再多给你点钱。反正你种麦子是要卖钱的。
老人终于哆嗦着站起来说,我伺候了一冬一春的麦子,糟蹋了。真心疼啊。老人抹了一把鼻涕,干笑着说,是我答应的。不怪你。你回家吧。都怪我自己。我真混。
清明节的下午。细雨迷蒙。一位披着雨衣的老人,循着车辙,找到了他 家门口。他出门一看,正是前天轧过他麦地的老人。老人是来还他钱的。老人说,那些麦子,我一棵棵扶过。一大半都能在这场雨里活过来。小孙女的生活费儿子寄来了。这钱我不能收你的。老人说完。将一沓包在塑料纸里的钱,小心翼翼地递到他的手心,转身走了出去。
( 略有改动)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小说开头写老人衣着,表现了老人的贫穷和节俭;写老人“盯着他”,说明“他”的行为引起了老人的注意。这为故事发展作了铺垫。
B. 老人的儿子得知麦地的事后就急忙寄来女儿的生活费,使老人得以返还人家的一千元,维护了尊严,说明他很了解父亲,对父亲很孝顺。
C. 小说以“麦地”作为标题,。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为人物创设了特定的活动背景;“麦地”也象征故园,以此激发读者对家乡的思念。
D. 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老人扶起被压扁的麦苗的细节可以看出,老人把对孩子的爱完全寄托在麦苗上,因而痛恨祸害麦苗的“他”。
E. 老人和“他”之间的故事,表现了两辈人对待庄稼不同的情感观念和行为方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生活现状,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2】小说在刻画“他”这一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老人还钱作为结局,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名篇名句默写。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诗经》、多学诗,因为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还可以团结群众,抒发不满。
(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大学》中,提出人人都要修养品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面对“锦官城”内的武侯祠,以十分的敬意用“ , 。”对诸葛亮的一生做了高度的概括。(杜甫《蜀相》)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有以水喻愁的句子“ ? 。”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李煜《虞美人》)
(3)《书愤》记述两次抗金胜仗的句子“ , 。”(陆游《书愤》)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青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厚积方可薄发。庄子《逍遥游》中谈到大鹏南飞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反面强调了这一观点。
(2)《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自言想要重返天上,但又有所顾虑,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景。
(2)《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诗人酒后的狂言,也是酒后的真言;是诗的豪放,更是诗人的愤激。
(3)《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进而说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观点。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表现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君王之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3)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9、补写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宋荣子能够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桃花源记》里的世界,是借渔人之眼来观察描写的,渔人进入桃花源后,其总体感受是__________。因长久与世隔绝,让桃花源的人对外来事物充满了好奇,从_________可以看出村民们围观的热情。
(3)《相见欢》中以比喻形象生动地写愁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春
苏轼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辉。
酒阑病容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句的“青春”语意双关,内涵丰富;“可得追”的反问,强化了诗人的情感。
B. 颔联前句直赋其生病思睡之态;后句借物写人,以黄蜂之懒反衬自己写诗读书之勤。
C. 颈联后句写诗人虽鬓已星星,但卧于禅榻亦可淡泊宁静,泯除机心,不把老病放在心上。
D. 中间两联颇富变化.情和景相互交织,运用手法贴切自然,有“神妙流动”之感。
【2】全诗蕴含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酇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於外而君守於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侯新反於中,疑君心矣。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B.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C.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D.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这里亭指驿亭,是驿站设置的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
B.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
C.所食邑即收食禄的封地,由皇帝封赐给臣下,受封者以其中民户赋税为食禄。
D.相国是辅佐君主治理国政的最高长官。韩信死后,丞相萧何被刘邦拜为相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做亭长时就经常帮助他。楚汉战争中,萧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
B.萧何深谋远虑,志在经世济民。汉军攻入咸阳,将士们忙着哄抢财宝,萧何却收藏秦律令图籍档案,使刘邦能了解天下地形、户口等情况。
C.萧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猎狗为喻,坚持认为萧何之功最高。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
D.萧何忠于刘邦,献计斩杀韩信。楚汉战争中,萧何为帮助刘邦战胜项羽,举荐了韩信;刘邦称帝后,因韩信谋反,萧何又帮吕后杀死了韩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2)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谓资怨而助祸矣。(《刺客列传》)
【5】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赏,众人祝贺,为什么召平却为萧何担忧?请简要说明。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辛夷坞说:“在时间和现实的夹缝里,青春和美丽一样,脆弱如风干的纸。”
席慕蓉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
雨果说:“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
习主席寄语青年学生:“青春不是靠天马行空的幻想,青春是要靠脚踏实地的奋斗;青春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青春是靠在事上打磨的成长,青春是心中永远不凋零的花朵。”
作为正值青春、风华正茂的高一新生,你是如何理解、体验“青春”的?请至少结合两个人的名言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