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和田地区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B. 强者必说于言

    C. 君子生非异也

    D.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 2、《将进酒》中下列加点词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须一饮三百杯 会须:会、须,皆有应当之意。

    B.进酒,杯莫停 将:请。

    C.斗酒十千恣欢谑 斗酒:比赛喝酒。

    D.古来圣贤皆寂寞 寂寞:诗中是被人冷落的意思。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哲学追求的理想境界。汤一介指出,道家以自然主义为价值取向,在“自然的和谐”基础上,推展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有“人与人的和谐”,以达成“自我身心的和谐”。道家的价值取向与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人类文化演进顺序相似,即在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解决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进而使人的心灵需求得以妥善解决。儒家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则从“自我身心的和谐”出发,依次推导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的和谐”。如此,儒道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相反相成,互补互促,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架构。

    “道法自然”出自《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说,人的活动效法地,地的运动效法天,天的运转效法“道”,“道”的运行效法自身。它揭示了人之所以应该效法“道”,是因为“道”具有“自然无为”的特性,体现着宇宙秩序的和谐。“道”本指道路,引申为本源、道理、法则诸义。总体来说,“道”就是万事万物生长发展的原动力和规律,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道家以“自然为宗”,崇尚“自然”是其根本特点。冯友兰指出,道家学说可用“复归自然”一言以蔽之。据汤用彤考察,“自然”一词本为形容词,“自”指本身,“然”指如此。“自然”就是相对于人为而言的一种自发的、天生而然的状态。“自然”后来才用作名词,具有了自然界、物理定律和本心自性等多层含义。“自然”的今义,从形而上角度看,是指客观规律;从形而下角度看,则包括原生态的自然界、由人类与自然相互影响而生成的人化自然。

    “道法自然”引发的环境伦理,旨在倡导一种善待自然、师法自然、遵循自然之道的理性态度,要求从自然界学习人类生存发展之道,自觉维护生态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最基本的层面是人与物的和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必须首先解决人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因为人类对自然界的正确认识是处理天人关系的基础,若不及时发展科技提高生产力,就连常见自然灾害也无法抵御,生存条件没保障就谈不上天人和谐,所以人与物的关系是“道法自然”的基本问题。对于儒道两家在此问题上的差异,陈寅恪指出:“中国儒家虽称格物致知,然其所殚精致意者,实仅人与人之关系。而道家则研究人与物之关系。故吾国之医药学术之发达出于道教之贡献为多。”道教继承发展了道家“天道自然”“万物一体”等观念,并付诸实践。冯友兰对道教对待自然的科学精神有充分肯定,誉之为世界上唯一不反科学的神秘主义的体系。

    “道法自然”意味着人类要懂得敬畏自然,并向大自然学习,使人道合于天道。现代仿生学的发展,便是“道法自然”的一种实际应用。但从本质上说,“道法自然”即“法自然之道”,亦即要符合各种事物的“本然”之理并顺应之。如能把握规律,顺势而为,因势利导,自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走上科学发展的大道。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道法自然”的意思是“道”的运行效法自身,“道”具有“自然无为”的特性,是道家的核心理念。

    B.道家崇尚“自然”,“自然”最初是与人为相对的,后经变化发展,其含义更为丰富,可多角度解读。

    C.儒家和道家的价不同,但它们对人类文化演进顺序的认识是一致的,二者相反相成,互补互促。

    D.道教用实践阐释了道家的观念,是世界上唯一不反科学的神秘主义的体系,得到了冯友兰的充分肯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对儒道两家价值取向的分析比较,突出了“道法自然”的价值取向及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B.文章引用《老子》原文和专家解读,详细地阐述了“道法自然”的具体含义,为下文提出“环境伦理”的观点张本。

    C.文章阐释了“道法自然”的概念,分析了“道法自然”对人们思想认识的影响,最后对人类提出要求和希望。

    D.文章紧紧围绕标题“道法自然的智慧”展开论述,主要采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因果论证等论证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与自然的和谐主要体现在人与物的和谐,所以人类必须首先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解决生存的物质问题。

    B.道教对自然的认识富有科学性,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认为它对我国医药学术的发达贡献较多即是明证。

    C.“道法自然”实际上就是提倡人类的活动要符合各种事物的“本然”之理并顺应之,《庖丁解牛》就体现了这一观点。

    D.现代仿生学就是基于“道法自然”而进行的实践,这样顺势而为就会事半功倍,现代仿生学的发展会更快更好。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报任安书》中作者列举古代贤人遭难而发愤创作的事例,其中关于吕不韦事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项脊轩志》中大母赠我象笏,对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表达对自己振兴家业的期待。

    (3)《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前一后,表明到本朝以后,朝廷对自己的恩遇优待之情。

    (4)《屈原列传》中指出《诗经》中某两部分内容的特点来阐释《离骚》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为了表达人们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精神,我们可以用《论语·里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来概括。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行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将进酒》中表明诗人蔑视权贵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小年的短暂的寿命。

    (2)《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3)《陋室铭》中表现作者不受繁杂公务烦扰的一句是“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将进酒》)

    (2)烹羊宰牛且为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

    (3)呼儿将出换美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峡星河影动摇。 (杜甫《阁夜》)

    (5)卧龙跃马终黄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阁夜》)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子〉四章》中指出做事从始至终都谨慎认真,就不会失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学习《荷塘月色》这篇散文后,在笔记上写道:古人常同时用“花”“月”意象抒怀,如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一诗中突出蜀道艰难,强调飞禽走兽都难以越过和攀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以月亮的变化喻人生不能长相厮守的无奈之情。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闰月访同年李夷伯子真于河上子真以诗谢次韵

    宋·黄庭坚

    十年不见犹如此,未觉斯人叹滞留。

    白璧明珠多按剑,浊泾清渭要同流。

    日晴花色自深浅,风软鸟声相应酬。

    谈笑一樽非俗物,对公无地可言愁。

    【注】①李夷伯:字子真,与黄庭坚同年举进士。②河上:此时作者在北京国子监任职,南临黄河,故曰河上。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用词平易而含蕴丰富,写出了诗人与友人重逢的感受,也体现出二人友情的深厚。

    B.诗人在称赞友人品行的同时对其处境表示了担忧,并告诫他要稍收敛锋芒,适应环境。

    C.二人河上相会,花朵争艳,鸟声此起彼伏,用盎然的初春之景,反衬作者惆怅之感。

    D.全诗情、景、理交融,既写出了对友人的关切,也富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引人思考。

    【2】诗人通过本诗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   李白,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矶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永王璘为府僚佐。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新唐书·卷二〇二》)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B.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C.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D.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太白”,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翰林”是我国古代官名。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机密的文件。

    C.古代选拔人才做官有征辟制,“辟”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D.“赦”古代赦免,就是皇帝以其恩赦权,免除或减刑之制。经常使用的赦免制度主要有两种:大赦和特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天资聪颖,通晓诗书,年轻时喜欢纵横之术以及击剑之技,崇尚侠义精神,轻财重施,好饮酒。

    B.李白才华卓著,得到了贺知章的赞叹,并被举荐于唐玄宗,深受玄宗赏识,但仍不改狂放不羁的性情。

    C.安史之乱后,李白屡遭困顿,兵败后险被诛杀,又曾锒铛入狱;后来代宗要召他做左拾遗时,他已经去世。

    D.李白游并州时,曾见到郭子仪,郭子仪认为他是奇才,因此,郭子仪请求免去自己的官职来赎李白的罪。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有只青蛙听蚂蚁说高楼上有美食,就跟着蚂蚁蹦蹦跳跳上楼。爬到六楼时,正好有一扇门开着,看到蚂蚁爬进去,青蛙也跟着跳了进去,却大失所望:所谓的美食只是地板上几粒可怜的剩饭。这时,一阵风吹来,门被关上了,蚂蚁叨起米粒,从容地顺着门缝爬走了。青蛙却被困在里面,只能在黑暗中大声呼救。不知饿了几天几夜,门终于开了,奄奄一息的青蛙赶快逃了出来。回头望望高楼,青蛙若有所悟地说:“一只聪明的青蛙,不应该盲目地跟蚂蚁上楼,我还是更擅长待在池塘边捉虫子呀!”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