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南平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在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

    B.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

    C.在中国人那里,自然与精神,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不是相互敌对和矛盾,而是相反相成,各行其是

    D.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戍卒叫,函谷 举,攻占

    B.邻国之民不少 加,更加

    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 速,加速

    D.天下云集响应,粮而景从 赢,担着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马兰花

    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 ,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 你現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 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 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亊,还鼓动她到医院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B.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信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

    C.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D.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

    E.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徳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结合文本,联系当下社会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的现状,谈谈这篇小说给了你怎样的体会与启示。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岁寒,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子罕篇》)

    (2)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____,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

    (3)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

    (4)退论书策以舒其愤,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报任安书》)

    (5)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6)___________________,楚王台榭空山丘。   (李白《江上吟》)

    (7)柳丝长玉骢难系,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实甫《长亭送别》)

    (8)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___________________。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强调君子内在修养和外在修饰不能偏废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往往被用以阐释文艺学上的“内容”和“形式”上的关系。

    (2)杜甫《登高》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秋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在《赤壁赋》中,作者借“客”之口,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隐喻人生的短暂和渺小,可谓生动形象。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神话传说来表达蜀道开辟之艰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既表现全诗的主旨,又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词中,“眼泪”与“悲愁”总是结合在一起,李商隐《锦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它所渲染的意境是那样的可望而不及,但它却真的写出了诗人的悲哀。

  • 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辞官归家后,面对繁荣滋长的万物,感慨生命短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去来兮辞》中用比喻表现作者出仕本属无心,对官场仕途十分厌倦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或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文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刘裕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___________”;曹操当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你我只是“举匏樽以相属”。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添字采桑子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注],不惯起来听。

    【注】北人:北宋灭亡后,李清照从北方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以问句“窗前谁种芭蕉树?”开头,埋怨芭蕉给自己带来愁绪的折磨,直抒胸臆,表达出痛苦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

    B.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芭蕉树长在窗前,但却能够“阴满中庭”,这就间接地写出了它树干的高大、枝叶的繁茂、树冠的伸展四垂。

    C.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由于“余情”是深远绵长的,所以词人直到夜晚卧床时仍处于苦苦的思念之中,她越思越悲,越想越愁,辗转反侧,无法成眠。

    D.词人将“点滴霖霪”,组成叠句,不但从音韵上造成连绵延长的效果,而且有力地烘托了悲凉凄绝的气氛。

    【2】作者在这首词里写到“雨”的意象,她的另一首词《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也写到“雨”的意象,这两个“雨”的意象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注)矣。”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饘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 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启固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B.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C.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D.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

    B. “受禅”,指王朝更迭,新皇帝继承旧帝让给的帝位,泛指继位。

    C.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封建社会臣子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特殊文体,如《出师表》《陈情表》。

    D.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他八岁时写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

    B. 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他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周确亲笔所作。

    C. 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

    D. 母亲去世后,谢贞一心守丧,极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叹息。他忧病而死后,后主下令长期供他儿子吃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2)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根据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安门广场每天清晨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看升旗仪式已经成为许多国人去北京的一项重要活动。

    ②长白山的“挖参人”在进山挖参前,一定要做这样的仪式:摆好供果、贡酒,叩拜,以祈求平安,寻参成功,表达对自然的感恩和敬畏。

    ③张爱玲说:仪式感能唤起我们对内心自我的尊重,也让我们更认真地去过属于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天。

    的确,这样有仪式感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很多……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生活中的仪式感现象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