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河池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依次填入文字横线处的成语或俗语,恰当的一项是

    有时候,我们可以用俗语和成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如:“打开窗户说亮话”和“开诚布公”,“”和“未雨绸缪”,“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和“”,“”和“见异思迁”等。不过,俗语多流行于人民群众的口头上,保持着通俗的特点;成语则多用作书面语,趋向典雅。

    A.①饱带干粮热带衣 ②晨钟暮鼓 ③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B.①吃水不忘挖井人 ②晨钟暮鼓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

    C.①饱带干粮热带衣 ②得过且过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

    D.①吃水不忘挖井人 ②得过且过 ③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 2、比较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①不知其几千里也 ②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④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⑤实迷途其未远。

     

    A. ①②④中“其”是代词

    B. ③中“其”连词,表选择关系,译作:是……还是……

    C. ③中“其”代词,译作“它”

    D. ⑤中“其”是副词,表推测语气。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小题。

    许三观卖血记(节选)

    余华

    这一天晚上,许玉兰煮玉米稀粥时比往常多煮了一碗,而且玉米粥也比往常稠了很多,她把许三观和三个儿子从床上叫起来,笑嘻嘻地告诉他们:

    “今天有好吃的。”

    许三观和一乐,二乐、三乐坐在桌前,伸长了脖子看着许玉兰端出来什么,结果许玉兰端出来的还是他们天天喝的玉米粥,先是一乐失望地说:

    “还是玉米粥。”

    二乐和三乐也跟着同样失望地说:

    “还是玉米粥。”

    许三观对他们说:“你们仔细看着,这玉米粥比昨天的,比前天的,比以前的可是稠了很多。”

    许玉兰说:“你们喝一口就知道了。”

    三个儿子每人喝了一口以后,都眨着眼睛一时间不知道是什么味道。许三观也喝了一口,许玉兰问他们:

    “知道我在粥里放了什么吗?”

    三个儿子都摇了摇头,然后端起碗呼呼地喝起来,许三观对他们说:

    “你们真是越来越笨了,连甜味都不知道了。”

    这时一乐知道粥里放了什么了,他突然叫起来:

    “是糖,粥里放了糖。”

    二乐和三乐听到一乐的喊叫以后,使劲地点起了头,他们的嘴却没有离开碗,边喝边发出咯咯的笑声。

    许玉兰对许三观说:“今天我把留着过春节的糖拿出来了,今天的玉米粥煮得又稠又粘,还多煮了一碗给你喝,你知道是为什么?今天是你的生日。”

    许三观听到这里,刚好把碗里的粥喝完了。他对许玉兰说:“所以你在粥里放了糖,这粥也比往常稠了很多,你还为我多煮了一碗,看在我自己生日的份上,我今天就多喝一碗了。”

    当许三观把碗递过去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晚了。一乐、二乐、三乐的三只空碗已经抢在了他的前面,朝许玉兰的胸前塞过去,他就挥挥手说:

    “给他们喝吧。”

    许玉兰说:“不能给他们喝,这一碗是专门为你煮的。”

    许三观:“谁喝了都一样。给他们喝。”

    然后许三观看着三个孩子重新端起碗来,把放了糖的玉米粥喝得哗啦哗啦响。

    他心里有些难受了,说:

    “这苦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完?小崽子苦得都忘记什么是甜,吃了甜的都想不起来这就是糖。”

    三个孩子喝完了玉米粥,都伸长了舌头舔起了碗,舌头像巴掌似的把碗拍得噼啪响。

    这天晚上,一家人躺在床上时,许三观对儿子们说:

    “我知道你们心里最想的是什么?就是吃,你们想吃米饭,想吃用油炒出来的菜,想吃鱼啊肉啊的。今天我过生日,你们都跟着享福了,连糖都吃到了,可我知道你们心里还想吃,还想吃什么?看在我过生日的份上,今天我就辛苦一下,我用嘴给你们每人炒一道菜,你们就用耳朵听着吃了。都把耳朵竖起来,我马上就要炒菜了。想吃什么,你们自己点。一个一个来,先从三乐开始。三乐,你想吃什么?”

    三乐说:“我想吃肉。”

    “三乐想吃肉,”许三观说,“我就给三乐做一个红烧肉。肉,有肥有瘦,红烧肉的话,最好是肥瘦各一半,而且还要带上肉皮,我先把肉切成一片一片的,有手指那么粗,半个手掌那么大,我给三乐切三片……”

    三乐说:“爹,给我切四片肉。”

    “我给三乐切四片肉……”

    三乐又说:“爹,给我切五片肉。”

    许三观说:“你最多只能吃四片,你这么小一个人,五片肉会把你撑死的。我先把四片肉放到水里煮一会,煮熟就行,不能煮老了,煮熟后拿起来晾干,晾干以后放到油锅里一炸,再放上酱油,放上一点五香,放上一点黄酒,再放上水,就用文火慢慢地炖,炖上两个小时,水差不多炖干时,红烧肉就做成了……”

    许三观听到了吞口水的声音。“揭开锅盖,一股肉香是扑鼻而来,拿起筷子,夹一片放到嘴里一咬……”

    许三观听到吞口水的声音越来越响。“是三乐一个人在吞口水吗?我听声音这么响,一乐和二乐也在吞口水吧?许玉兰你也吞上口水了。你们听着,这道菜是专给三乐做的,只准三乐一个人吞口水,你们要是吞上口水,就是说你们在抢三乐的红烧肉吃。你们的菜在后面,先让三乐吃得心里踏实了,我再给你们做。三乐,你把耳朵竖直了……夹一片放到嘴里一咬,味道是,肥的是肥而不腻,瘦的是丝丝饱满。我为什么要用文火炖肉?就是为了让味道全部炖进去。三乐的这四片红烧肉是……三乐,你可以慢慢品尝了。接下去是二乐,二乐想吃什么?”

    二乐说:“我也要红烧肉,我要吃五片。”

    “好,我现在给二乐切上五片肉,肥瘦各一半,放到水里一煮,煮熟了拿出来晾干,再放到……”

    二乐说:“爹,一乐和三乐在吞口水。”

    “一乐,”许三观训斥道,“还没轮到你吞口水,”

    然后他继续说:“二乐是五片肉,放到油锅里一炸,再放上酱油,放上五香……”

    二乐说:“爹,三乐还在吞口水。”

    许三观说:“三乐吞口水,吃的是他自己的肉,不是你的肉,你的肉还没有做成呢……”

    许三观给二乐做完红烧肉以后,去问一乐:“一乐想吃什么?”

    一乐说:“红烧肉。”

    许三观有点不高兴了,他说:“三个小崽子都吃红烧肉,为什么不早说?早说的话,我就一起给你们做了……我给一乐切了五片肉……”

    一乐说:“我要六片肉。”

    “我给一乐切了六片肉,肥瘦各一半……”

    一乐说:“我不要瘦的,我全要肥肉。”

    许三观说:“肥瘦各一半才好吃。”

    一乐说:“我想吃肥肉,我想吃的肉里面要没有一点是瘦的。”

    许三观给一乐做完了全肥的红烧肉以后,给许玉兰做了一条清炖鲫鱼。他在鱼肚子里面放上几片火腿,几片生姜,几片香菇,在鱼身上抹上一层盐,浇上一些黄酒,撒上一些葱花,然后炖了一个小时,从锅里取出来时是清香四溢……

    许三观绘声绘色做出来的清炖鲫鱼,使屋子里响起一片吞口水的声音,许三观就训斥儿子们:“这是给你们妈做的鱼,不是给你们做的,你们吞什么口水?”

    最后,许三观给自己做一道菜,他做的是爆炒猪肝,他说:

    “猪肝先是切成片,很小的片,然后放到一只碗里,放上一些盐,放上生粉,生粉让猪肝鲜嫩,再放上半盅黄酒,黄酒让猪肝有酒香,再放上切好的葱丝,等锅里的油一冒烟,把猪肝倒进油锅,炒一下,炒两下,炒三下……”

    “三下以后赶紧把猪肝倒出来。这时候不忙吃,先给自己斟上二两黄酒,先喝一口黄酒,黄酒从喉咙里下去时热乎乎的,就像是用热毛巾洗脸一样,黄酒先把肠子洗干净了,然后再拿起一双筷子,夹一片猪肝放进嘴里……这可是神仙过的日子……”

    屋子里吞口水的声音这时是又响成一片,许三观说:“这爆炒猪肝是我的菜,一乐,二乐,三乐,还有你许玉兰,你们都在吞口水,你们都在抢我的菜吃。”

    说着许三观高兴地哈哈大笑起来,他说:“今天我过生日,大家都来尝尝我的爆炒猪肝吧。”

    生日的第二天,许三观掰着手指数了数,一家人已经喝了五十七天的玉米粥,他就对自己说:我要去卖血了,我要让家里的人吃上一顿好饭菜。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留着过春节的糖用在粥里,体现了许玉兰对许三观生日的重视。

    B.许三观的用“嘴”炒菜与“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有异曲同工之妙。

    C.许三观不许别人“吞口水”,是因为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菜”。

    D.每人点的“菜”不尽相同,突显时代境遇下个人对生活的追求有别。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这也有利于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

    B.小说没有描写人物的性格冲突,而是使用底层叙事视角,直接剖析人物生存心理。

    C.幽默的细节冲淡了苦难色彩,使文章充溢着俗世气息,有浓浓的“人间烟火味”。

    D.文章语言平白质朴,使用口语,多用短句,少用长句,也不使用繁复华采的词汇。

    【3】文中写许三观“用嘴炒菜”时使用重复叙述的方式,请结合文本分析其效果。

    【4】在解读《许三观卖血记》时,总离不开“人性的温情”这一主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章是如何体现这一主题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名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乐夫天命复奚疑。

    (2)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4)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6)___________________,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6)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由江写到花,由花写到月。

    (17)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人穷则反本”的结果。

    (18)《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交代了降生的具体时间。

  • 6、(1)《大学之道》中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八个条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修身”是其中最根本的一条。

    (2)《老子》第十一章中,老子总结无形的东西能给人们带来实际用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子》第二十四章中,老子从人的行为举例,主张无为立身,认为刻意为之反而不成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两句都使用了叠字,在写景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叹。

    (2)在《劝学》中,荀子认为,学习不能单靠苦思冥想,因为单纯的空想“______”;他还认为需在广泛学习的同时每天检查、省察自己,这样才能“______”。

    (3)韩愈《师说》中,从职责上,把教师界定为“______”,而把那些童子之师界定为“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写归家后在劳作之余放声呼啸,身心舒展,文思泉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写初见家门欢欣雀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滕王阁序》中作者选取秋水、秋山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表现“三秋”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逍遥游》中描绘鲲鹏奋飞时可水击三千里,直上九万里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它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具体写出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表现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提倡兴办教育以教化百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梅雨

    柳宗元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①猿夜,梦断越①鸡展。

    海雾连南极,江雪暗北津。

    素衣今尽化②,非为帝京尘。

    【注】①楚、越:泛指江南,这里指代永州,永州在荆楚的最南端。②化:染黑。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写实景。梅子成熟时,正是江南晚春时节,阴雨绵绵,这梅雨一下就是十几天,大地苍茫一片。

    B.颔联以动衬静,猿鸣鸡啼打破了沉寂,借此写作者所在地的宁谧幽静,风景宜人。

    C.颈联情景交融,“海雾”“江雪”意蕴丰富,该句体现了独特沉郁的风格。

    D.尾联用典,陆机诗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缩衣”,其含义与本诗相似,异曲同工。

    E.本诗运用象征手法,借梅雨抒发作者深沉的感情,含蓄蕴籍,意味深长。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令狐楚,字壳士,自言国初十八学士德荣之裔。祖崇亮,绵州昌明县全。父承简,太原府功曹。家世儒素。楚儿童时已学属文,弱冠应进士,贞元七年登第。观察使王拱爱其才,欲以礼辟召,惧楚不从,乃先闻奏而后致聘。楚以父掾太原,有庭闱之恋,又感拱厚意,登第后径往桂林谢拱。不预宴游,乞归奉养,即还太原,人皆义之。李说、严绶、郑儋相继镇太原,高其行义,皆辟为从事。自掌书记至节度判官,历殿中侍御史。楚才思俊丽,德宗好文,每太原奏至,能辨楚之所为,颇称之。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在白刃之中,搦管即成,读示三军,无不感泣,军情乃安。自是声名益重。丁父忧,以孝闻。免丧,尊拜右拾遗,改太常博士、礼部员外礼母忧去官。服阕,以刑部员外郎,转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大和二年九月,征为户部尚书。六年二月,改太原尹、北都 留守、河东节度等使。楚久在并州,练其风俗,因人所利而利之,虽雇岁旱,人无结伝楚始自书生,随计成名,皆在太原,实如故里。开成元年上巳,赐百僚曲江亭宴。楚以新诛大臣,不宜 赏宴,独称疾不赴。以权在内官,累上疏乞解使务。其年四月,检校左仆射、兴元尹,充山南西 道节度使。二年十一月,卒于镇,年七十二,册赠司空,谥曰文。楚风仪严重,若不可犯;然宽厚 有礼,门无杂宾。尝与从事宴语方酣,有非类偶至,立命彻席,毅然色变。累居重任,贞操如初。未终前三日,犹吟咏自若。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一百二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

    B.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

    C.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

    D.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时:男子20岁,需要行冠礼,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B.丁父忧,指遭逢父亲的丧事,古代朝廷官员如若父母去世,需要辞官守孝。

    C.征,指的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员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D.上巳,指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重要的节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狐楚懂得感恩,行为注重节义。为了感谢王拱的厚爱,他考中进士后径直去向王拱致 谢,他也没有参加朝廷的宴饮活动,而是返回太原奉养双亲。

    B.令狐楚才气过人,撰文文思敏捷。德宗能从太原来的奏章中辨别出他拟制的,并颇为赞 赏。胁迫之下,利刃圈中,他为郑脩起草遗表,挥毫即成。

    C.令狐楚品行正直,做事讲究原则。他认为新近诛杀大臣不应该赏赐欢宴,直接拒绝参 加。由于朝廷权柄落在了内官之手,他接连上疏请求辞去职务。

    D.令狐楚仪态庄重,凛然不可侵犯。他长期官居要职,家无闲杂外客。曾有志趣不同的人 偶至,打搅他与属官的聚宴交谈,他让人撤去宴席,脸色大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惧楚不从,乃先闻奏而后致聘。

    (2)楚久在并州,练其风俗,因人所利而利之

    【5】“风仪严重,若不可犯”的令狐楚为什么在军官的胁迫下替郑儋写遗表?请简要说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杜绝游客大量“顺走”免费厕纸的行为,北京天坛公园在公厕内安装了6台人脸识别厕纸机。游客只要摘掉眼镜、帽子,面朝识别屏幕,机器下方就会有适量的厕纸自动滑出,同一个人每隔9分钟才能取一次纸。据悉,“刷脸取纸”后,在游客量较大的南门公厕,厕纸使用量已由过去的每天20卷下降到现在的4卷。

      对于北京天坛公园的这一举措,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