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思厥先祖父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B.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C.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D. 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耶 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2、下列各项中的“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②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④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⑤当其无,有室之用 ⑥魏王贻我大瓠之种
⑦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⑧迩之事父
A.①⑦③
B.③⑤⑥
C.②④⑤
D.⑤⑥⑧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特殊的人一定会写出特殊的诗。这些诗特殊在什么地方呢,我把它们称作“诗之新声”与“学之别体”。前者的意思是说它是中国诗词传统中的一个新形态,后者是说它是现代学人学术研究的一个有机部分。
先说“诗之新声”。作为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新形态,它的审美气质是明显不同于唐诗的,唐诗的特点之一是“以气胜”,甚至是特别反对才学与议论的。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盛赞盛唐诸公,他批评宋初的诗是“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宋诗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诗中“论事、说理、讲学衡文”,与唐代诗学推崇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审美理想不同,对诗歌形式的刻意构造,对主体审美情感的理性推敲是宋诗的一个基本技术手段。正如前人所说“唐诗主情”“宋诗主理”,“主理”就是有思想、有学术,这也是现代学人之诗的一个基本特色。王国维在《宋代之金石学》中有一句话,“近世学术多发端于宋人”,其实不光是近世学术,现代学人的旧体诗词也是这样。如果说宋诗是现代学人的“远源”,那么它还有一个不太容易注意到的“近源”,那就是在晚清民初比较活跃的同光体诗。晚清民初的特点在于它是中国史上又一个“易代”时期,在这样的时期里,不仅最容易产生新思想,也容易产生新情感,前者往往构成新学术的对象,而后者则多半可以更新文学作品的内容。中国每一个“易代”之际,都有不同寻常的好作品出来。但大体说来,由于近代中国水深火热的现实,人们对晚清民初的文学艺术活动,关注是相当不够的。这很可能是一说到同光体诗,大家都比较陌生的原因吧。同光体诗的最大特点,一是“喜用冷僻故实”,二是“寄托遥深”。读同光体诗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相当深厚甚至博杂的文史功底,二是要有一种很刚强的审美心态才能硬着头皮解读下去。
同光体诗人的“喜用冷僻故实”与“寄托遥深”,也恰好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为现代学人之诗奠定了基本范式,在形式方面,学者的文史典故取代了诗人的直观经验并成为文本中最重要的诗眼,在内容方面,建立在学术主体上的“理”取代了传统抒情主体的“情”成为主要的方面。如马一浮先生特别喜欢在诗中使用罕见的生僻字,如陈寅恪先生喜欢用非同寻常的僻典。还有一个饶有趣味的现象是把西方历史掌故引入中国旧体诗中来。如胡小石《解酲》的“招魂谁似幽都好,欲把灵均换但丁”,再如吴世昌《清平乐》的“不见班超投笔,拜伦悔作诗人”。如果不知道“但丁”“拜伦”是谁,那将很可能再次产生“项羽拿破仑(轮)”式的现代诗学笑料。但最重要的地方是在内容上,借助于现代学术的理性精神的启蒙与洗礼,现代学人不仅在主体素质上远远超出了只知道“吟咏性情”的古代士大夫,在思想境界上也是特别容易走向“狂狷”一途的同光体诗人无法望其项背的。现代学人是以纯粹理性机能的发育为根本标志的,它必然要突破传统诗学中“言志”与“缘情”的主导性模式,一方面它把士大夫的“伦理之志”提升为一种建立在理性批判基础上的“独立之精神”,另一方面也必然要把传统的“自然之情”发展为一种经过现代启蒙之后的“自由之思想”。如果说在形式方面现代学人之诗与同光体诗相去未远,那么正是在内容方面的巨大变化才使它真正超越了晚清民初的抒情境界。正是借助于这种全新的现代理性精神资源,现代学者才把已经奄奄一息的旧体诗词,提升到一个在中国诗学与思想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使之成为一种包含了巨大的现代性内容的“诗之新声”。
再看“学之别体”。如果说“诗之新声”属于在既有框架下的有限创新,那么也可以说,“学之别体”可以被看作是现代学人的一种原创性成果。它的秘密在于,主要用来抒发情感、愉悦心灵的传统诗文创作,在现代学人手中被提升为他们学术与思想的一个有机部分。这个问题可以分两层看,一是表层的“诗中有学”,如果说它不好的一面是设置了巨大的阅读障碍,那么它好的一面则是“读诗可以长学问”。近代诗学家陈衍用的一个概括是“彝鼎图书”之色。这显然与其固有的历史源流直接相关。如果说在宋诗中已经有不无炫耀色彩的“才学”,在同光体诗中也有大量“异常奇崛的才学”,那么在现代学人之诗中,由于“入诗”的已经是迥异于传统学术的中国现代学术,因此这里的思想与学术才显得特别不一样。举一个例子,比如汪辟疆的《秋思八首》,它其实很像一篇学术文章,全诗八个部分,有着相当严密的内在结构,既有个人的心理活动,也有现实世界中的风云变幻;既有相当纯粹的诗艺探索,也有忧国忧民乃至诗人的报国良策。最有意思的是,如同古代的经学研究一样,它本身也是需要注释才能读下去的。大家知道,钟嵘关于好诗有一个标准,就是“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就是好诗根本不需要任何推敲与思索就可以掌握住。而如果一首诗一写出来就需要注释,那么它还能叫诗吗?但是也不忙于下结论,因为它还有一个深层结构是“诗中有人”。如钱锺书先生说的,真正的学问如在荒江野屋、二三素心人那里一样,这些继承着旧日世家传统、同时又只能生存在时代夹缝中的精神生命,他们的种种生存体验、痛苦思想、寂寞心事与浩渺期望,不是自己能一下子说清楚的,更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解读或领悟的。对这种未定型的、连自己都弄不明白的情感、思想与学术,最好的方法当然就是用诗歌文本把它们记录下来。对这些不同寻常的文字、意象与学理予以深入解读、梳理,不仅可以直接还原、钩沉出他们隐蔽在“冷僻故实”与“寄托遥深”背后的庐山真面目,还可由此建构一种以“学人之诗”为研究对象的微型中国现代思想史。
(摘编自刘士林《现代学者旧体诗词中的学术与思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诗的特点之一是“以气胜”,反对才学与议论,推崇“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审美理想。
B.现代学人之诗的一个基本特色是“主理”,即有思想、有学术,同光体诗是现代学人的“近源”。
C.同光体诗虽然在晚清民初比较活跃,但因其“喜用冷僻故实”的特点,并没有受到人们足够的关注。
D.“易代”时期最易产生新思想和新情感,中国每一个“易代”之际,都有不同寻常的好作品出来。
【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指出可从“诗之新声”和“学之别体”两方面理解特殊的诗,并论证了二者的关系。
B.材料第二、三段运用了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阐述了“诗之新声”的特点。
C.材料在论证时,多处引用诗句和学者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可读性。
D.材料最后一段从表层和深层两个层面来论述“学之别体”,在逻辑上是递进的。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光体诗人“喜用冷僻故实”,如使用生僻字,或使用僻典,或引用西方历史掌故。
B.按照钟嵘对于好诗的评判标准,如果一首诗需要注释才能读下去,就算不上是好诗。
C.作者认为,对现代学人之诗的文字、意象、学理予以深入解读、梳理,有重要意义。
D.汪辟疆的《秋思八首》全诗八个部分,有着相当严密的内在结构,是一篇学术文章。
【4】材料第四段说“‘诗之新声’属于在既有框架下的有限创新”,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简要说明。
【5】假如你是光明学校“传统文化公益宣讲团”的一名志愿者,你将为高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宣讲。请你结合材料为现代学人旧体诗词中“学之别体”拟写宣讲要点。
4、⑴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_____,应是良辰好景虚设。____,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⑵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_____。(李清照《声声慢》)
⑶夕阳下,酒旆闲,___________,断桥头卖鱼人散。(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常希望人生像自然一样永恒,如《赤壁赋》中,希望像飞仙一样遨游天空,还希望“_________”,但知道不可能轻易地获得,只能“_________”。
(2)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先帝刘备,不看低自己出身,亲自屈尊,“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内心感激,答应为刘备效力。
(3)社鼓,旧时社日祭神所鸣奏的鼓乐,亦指社庙内敲的鼓。作为祭祀礼仪中的重要事物,“社鼓”也频繁出现在古诗词中,如“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阁夜》中用听觉视觉表现诗人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正面描写美妙多变的乐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给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纷繁曲折的走廊和屋檐高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3)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到,蜩与学鸠起飞后只能“_____________”,飞得不高便落在地上所以它们不解地诘问大鹏“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自己编写《史记》“______”,便遭遇了李陵之祸,因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所以“______”。
(2)高适《燕歌行》中,描写前线军情紧急,敌军侵略的战火已经点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李凭箜篌引》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4)黄庭坚《登快阁》中“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表达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傲情怀。
(5)《客至》中,杜甫笔下的“______,______”写乡村生活率真纯朴的人际关系,颇有陶渊明“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之趣。
9、名句名篇默写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沟万壑间发出的巨大声响,再次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3)《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文人雅事,暗示着诗人的郁闷和惆怅。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两句“醒复醉”“仿佛”,把词人纵情豪饮的醉意朦胧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B.词人敲门无人应答,便倚杖听江声,表现出词人随遇而安、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C.“何时忘却营营”运用设问,强化了词人无法解脱而又想要寻求解脱的困惑、感伤。
D.结句有弃官归隐之意,但词人并非真要驾舟而去,这只是他获得精神解脱的遐想。
【2】请从动静的角度鉴赏这首词。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余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时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失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日:“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
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贸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及孝文崩,孝武皇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而贾嘉最好学,世其家,与余通书。至孝昭时,列为九卿。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B.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C.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D.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子百家是先秦时期对各个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文献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
B.受釐,指汉制祭天地五畤,皇帝派人祭祀或郡国祭祀后,皆以祭余之肉归致皇帝,以示受福。
C.“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中的“属”与《屈原列传中》“屈平属草稿未定”中的“属”相同。
D.初学,在文中是指刚刚接触某一学科或学习;现在则是指学问造诣尚浅的人。
【3】下列对于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谊认为为了维持汉代统治,需要改变秦朝法度,所以他重新改变历法,重新制定新的服饰制度。
B.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被征召为廷尉。他做了廷尉后进声贾谊年少有才,汉文帝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
C.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便召见贾谊,两人谈到夜半,文帝十分感慨,对贾谊说自己还是不如他,当面称赏了贾谊。
D.贾谊所作《过秦论》最后一段通过对于陈涉、六国和秦国三方的对比,展现了秦国曾以狭小土地征服天下却又败于陈涉之手,令人唏嘘。而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不施仁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2)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5】《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屈原和贾生两个人的合传,结合选文,谈谈二人的相似之处。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9年12月17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播出题为“冬日爱心早餐 为环卫工人送温暖”的新闻。被报道者是宁波市北仑城区一家酒吧的老板娘黄小琴,她在冬天最冷的一个月为环卫工人免费提供早餐,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宁波好人”。
事迹被报道后,有网友评论,酒吧是专门为城市的中高档消费者提供消闲娱乐的场所,并非一家专做馒头大饼的早餐店,黄小琴夫妇是不是在沽名钓誉,或者为自己的酒吧“打广告”。
有社会学者认为,黄小琴夫妇对环卫工人的善举,不仅在为环卫工人送温暖,而且告诫大家要尊重、关爱环卫工人;他们对环卫工人的善举,暖的是社会大家庭。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问题,选好角度,表明你的态度,阐明你的观点;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能泄露个人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