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A.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B.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C. 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D. 我的我/要爆了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 )
A.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B.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C. 而后乃今将图南
D.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心与手
【美】欧•亨利
在丹佛车站,一帮旅客拥进开往东部方向的BM公司的快车车厢。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衣着华丽的年轻女子,身边摆满有经验的旅行者才会携带的豪华物品。在新上车的旅客中走来了两个人。一位年轻英俊,神态举止显得果敢而又坦率;另一位则脸色阴沉,行动拖沓。他们被手铐铐在一起。
两个人穿过车厢过道,一张背向的位子是唯一空着的,而且正对着那位迷人的女人。他们就在这张空位子上坐了下来。年轻的女子看到他们,即刻脸上浮现出妩媚的笑颜,圆润的双颊也有些发红。接着只见她伸出那戴着灰色手套的手与来客握手。她开口说话的声音听上去甜美而又舒缓,让人感到她是一位爱好交谈的人。
她说道:“噢,埃斯顿先生,怎么,他乡异地,连老朋友也不认识了?”
年轻英俊的那位听到她的声音,立刻强烈地一怔,显得局促不安起来,然后他用左手握住了她的手。
“费尔吉德小姐,”他笑着说,“我请求您原谅我不能用另一只手来握手,因为它现在正派用场呢。”
他微微地提起右手,只见一副闪亮的“手镯”正把他的右手腕和同伴的左手腕扣在一起。年轻姑娘眼中的兴奋神情渐渐地变成一种惶惑的恐惧。脸颊上的红色也消退了。她不解地张开双唇,力图缓解难过的心情。埃斯顿微微一笑,好像是这位小姐的样子使他发笑一样。他刚要开口解释,他的同伴抢先说话了。这位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察看着姑娘的表情。
“请允许我说话,小姐。我看得出您和这位警长一定很熟悉,如果您让他在判罪的时候替我说几句好话,那我的处境一定会好多了。他正送我去内森维茨监狱,我将因伪造罪在那儿被判处7年徒刑。”
“噢,”姑娘舒了口气,脸色恢复了自然,“那么这就是你现在做的差事,当个警长。”
“亲爱的费尔吉德小姐,”埃斯顿平静地说道,“我不得不找个差事来做。钱总是生翅而飞的。你也清楚在华盛顿是要有钱才能和别人一样地生活。我发现西部有个赚钱的好去处,所以——,当然警长的地位自然比不上大使,但是——”
“大使,”姑娘兴奋地说道,“你可别再提大使了,大使可不需要做这种事情,这点你应该是知道的。你现在既然成了一名勇敢的西部英雄,骑马,打枪,经历各种危险,那么生活也一定和在华盛顿时大不一样。你可再也不和老朋友们一道了。”
姑娘的眼光再次被吸引到了那副亮闪闪的手铐上,她睁大了眼睛。
“请别在意,小姐,”另外那位来客又说道,“为了不让犯人逃跑,所有的警长都把自己和犯人铐在一起,埃斯顿先生是懂得这一点的。”
“要过多久我们才能在华盛顿见面?”姑娘问。
“我想不会是马上,”埃斯顿回答,“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日子过了。”
“我喜爱西部,”姑娘不在意地说着,眼光温柔地闪动着。看着车窗外,她坦率自然,毫不掩饰地告诉他说:“妈妈和我在西部度过了整个夏天,因为父亲生病,她一星期前回去了。我在西部过得很愉快,我想这儿的空气适合于我。金钱可代表不了一切,但人们常在这点上出差错,并执迷不悟地——”
“我说警长先生,”脸色阴沉的那位粗声地说道,“这太不公平了,我需要喝点酒,我一天没抽烟了。你们谈够了吗?现在带我去抽烟室好吗?我真想过过瘾。”
这两位系在一起的旅行者站起身来,埃斯顿脸上依旧挂着迟钝的微笑。
“我可不能拒绝一个抽烟的请求,”他轻声说,“这是一位不走运的朋友。再见,费尔吉德小姐,工作需要,你能理解。”他伸手来握别。
“你现在去不了东部太遗憾了。”她一面说着,一面重新整理好衣裳,恢复起仪态,“但我想你一定会继续旅行到内森维茨的。”
“是的,”埃斯顿回答,“我要去内森维茨。”
两位来客小心翼翼地穿过车厢过道进入吸烟室。
另外两个坐在一旁的旅客几乎听到他们的全部谈话,其中一个说道:“那个警长真是条好汉,很多西部人都这样棒。”
“如此年轻的小伙子就担任一个这么大的职务,是吗?”另一个问道。
“年轻!”第一个人大叫道,“为什么——噢!你真地看准了吗?我是说——你见过把犯人铐在自己右手上的警官吗?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这篇小说讲述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读后给人带来一种悬疑得到解决的刺激,这也是这篇小说最大的魅力。
B.小说开头男女主人公依次出场,只介绍人物的外貌神态,并不点明人物的具体身份,目的是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
C.欧•亨利的小说一般具有讽刺的味道,这篇小说实际上是在嘲笑这个罪犯装得像真警察一样,讽刺了装腔作势的人。
D.本文的结尾显示了欧•亨利的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让读者感到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E.欧•亨利的这篇小说技巧性很强,埋下伏笔,作好铺垫,勾勒矛盾,而情节的设置显得有些逊色,缺乏戏剧性。
【2】文章第一段描写了三个人物。请说明本段人物描写所用的方法,并具体说明这几个人物的描写在文中分别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3】小说的题目是“心与手”,请从情节和主题的角度探究以此为题的理由。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行走在光阴的轮回中,四季的声色光影,常常会唤起我们对那些美丽诗文的记忆。漫步初春的原野,你会如韩愈一般,发现“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奇妙;清秋时节,登山临水,秋声悲凉、归鸟疾飞,你会顿觉杜甫《登高》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是何等传神;阴沉的冬日,置身于冰封雪盖、愁云密布的大漠戈壁,你又会不由得慨叹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雪原的描写何等贴切!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写诗人被贬后往往独自饮酒,借酒消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写词人洒酒祭月,表达自己的情感。
(3)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体现诗人对宇宙人生哲理思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子,则与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思相近。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到了蜩与学鸠的自我满足并对大鹏不以为然的态度。
(4)范仲淹有词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其中关于“衡阳雁”的意象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也曾出现过。
(5)《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要求晋武帝怜悯他的现状并准许他的要求。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回答弟子子贡所问的可以终身践行的一个字的话是:“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五代史伶官传序》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2)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黄昏时边塞风景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暗示着战争的失败。
(3)往事不堪回首,纵回首也已是惘然,李商隐在《锦瑟》中表达这种感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五十者可以衣帛”的前提条件。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女以娴熟的技艺演奏了当时有名的两首乐曲。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而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 ,__________”。
(2)《湘夫人》中,借秋景来渲染和深化这相约未见愁情,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_______, _______”。
(3)《长恨歌》中通过对比烘托描写杨贵妃貌美无比的名句是:“______ , 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学阮公体三首(其二)【注】
刘禹锡
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鹫禽"
出门有远道,平野多层阴。
灭没驰绝塞,振迅拂华林。
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
【注】此诗作于诗人因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贬官朗州期间。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继承了传统的“悲秋”主题,首句中的“悲”字奠定了全诗低沉的感情基调。
B.朔风劲吹、秋霜凛冽、道路遥艰、阴云密布,这是诗歌为老骥、鸷禽创设的环境。
C.“驰”和“拂”精于炼字,生动传神地刻画了老骥扬蹄疾驰,鸯禽展翅迅飞的形象。
D.全诗描写和议论相结合,脉络清晰,尾联骨力雄健,感情激荡,饱含哲理。
【2】“老骥”和“鸯禽”的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班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威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阁,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
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先是扶风人苏朗伪言图谶事,下狱死。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显宗甚奇之,除兰台令史,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
时北单于遗使贡献,求欲和亲,诏问群僚。议者或以为“匈奴变诈之国,无内向之心,不可”。固议曰:“汉兴已来,旷世历年,兵缠夷狄,尤事匈奴。绥御之方,其途不一,或修文以和之,或用武以征之,或卑下以就之,或臣服而致之。虽屈申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信具知圣朝礼义有常,绝之未知其利,通之不闻其害。设后北虏稍强,方复求为交通,将何所及?不若因今施惠,为上策。”
固后以母丧去官。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朝见天子,宪上遣固将数百骑出居延塞迎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①,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
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棰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
(节选自《后汉书·班固传》,有删改)
(注)①私渠海:地名,今蒙古共和国稽落山西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虽屈申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
B.虽屈申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
C.虽屈申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
D.虽屈申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
【2】下列对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礼记·曲礼上》记有:二十冠而字。古时男女二十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B.图谶,古代方士或巫师制作的关于帝王受命征验一类的书, 多为隐语、预言。始于秦,盛于东汉。
C.兰台令史,官名,东汉时开始设置,在藏书之处典校图籍,管理劾奏文书档案等,魏、晋、南朝沿置。
D.宾客,汉代时投靠在贵族、官僚门下的一种非同宗的依附者。宾客为主人营治产业,出谋划策,奔走效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固文才出众,善于识人。他年轻时给东平王举荐贤士,所荐之人都得到了东平王的青睐重用。
B.班固颇有政见,深谋远虑。对于汉匈关系,他具有前瞻性的眼光,认为应抓住时机,维护双方和平关系。
C.班固胸怀大志,投身军事。他在伐匈之战中,辅佐窦宪,随军出征。后来窦宪落败,班固受牵连而被免官职。
D.班固疏于教育,遭致灾祸。其子不守法度,家奴也缺乏教养,获罪于地方官员,后致班固下狱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
(2)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闻虏中乱,引还。
【5】对于匈奴的和亲请求,班固力排众议,认为应该与匈奴建立友好往来。他的理由有几点?请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吴孟超身高只有1米62,不太符合外科医生的条件。毕业考试,平时学得最认真的外科只考了65分,小儿科的成绩则是95分,按当时惯例,就应到儿科工作。然而,他抱定了一个念头:“我一定要做外科医生,而且还要做个最好的外科医生!”当年8月,上海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前身)公开招聘医生,他的自信和真诚打动了主考官,从此走上医学报国之路。
(2)如果有一天倒在手术台上,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我真的在手术室里倒下了,你知道我是爱干净的,记住给我擦干净。不要让别人看见我一脸汗的样子。——吴孟超
(3)为了支援抗美援朝战争,中国政府号召学生报名参军。1952年夏,西南农学院有八百多名学生报名参军。袁隆平入选了最后八人的空军“飞行员”名单。但很快,他又被部队退回了。因为,当时抗美援朝已近尾声,国家要开始大建设,袁隆平最终选择留校继续学习农业。
(4)我还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
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全面理解材料,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以“我的梦,中国梦”为主题,自选角度,自主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