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被誉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科幻作品之一的小说《三体》即将被拍成电影,但它并不像美国大片《星际穿越》那样,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
B. 许多人的办公桌椅高度存在问题,久坐会产生疲劳感,并出现腰酸背痛的毛病,应该根据工作性质先把办公桌调整到合适的高度,再调整座椅的高度。
C. 2016年春晚凸显“中国元素”,以“中国情”打动了人心,以“中国魂”凝聚人心,以“中国梦”鼓舞人心,处处体现“中国味”。
D. 故宫运用数字技术让名画《韩熙载夜宴图》“活”了起来,让观众在鲜活的文化体验中,深入理解和品味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非凡魅力。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A. 比(等到)得软脚病 辍汝而就(接近) 敛不凭(凭借)其棺
B. 不省所怙(依靠) 遽(急、突然)去吾而殁 使者妄称以应(答应)之耳
C. 其又何尤(怨恨) 抱无涯之戚(忧伤) 吊(抚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D. 远具(备办,准备)时羞 止(停止)一岁 既(既然)又与汝就食江南
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中国人为何自称汉人
中国人中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因此汉朝对中国的意又便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为什么别的朝代不能做到这一点,以至于两千多年来中国人还一直称自己为汉人?
这在于,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汉人和欧洲族群的概念是相当不一样的,犹太人、日耳曼人、拉丁人等都以族群、种族、血统来界定,而汉人却是以文化来定义的,所以才能一直维持到今天。
从刘邦到吕后再到文景二代,最初的动荡不安尚未融铸成一个具体的朝代。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显现汉朝之所以为汉朝的特点。
首先是政权的整合。政权从一个武装集团共有逐漸转变成各地人才都可以加入,汉初,丞相只有功臣可担任,非侯不能担任丞相,非军功不能封候,因此只有功臣的子嗣才能封侯。后来转变成公孙弘可以布衣封侯,文人也可以封侯做宰相。
汉朝的察举制度使全国的人才进用到中央,也使全国人才分散到各地担任统治工作。每个郡都有一定的配额,每个地区的人皆可加入国家的统治集团。察举制度的建立,打下了政治统治集团的基础。这个制度开启了中国科举制度几千年的传统,使汉朝从封闭的功臣集团统治转变为全国各地的精英共同统治的局面。
其次是经济网络的整合。在战国时代,中国已经具有相当程度的城市化,商业活动非常活跃,各地有各地的货币,加之各地有各地的物产、风俗习惯,所以各地的市场也没有真正被整合为一个市场,产品在城市生产。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生产单位,手工业在知坊里进行,不在农村,自己销、自己运,并没有被整合为共同的市场。
汉武帝时代,因连年对外战争,须征收大量税收。为防止逃漏税,汉朝采取了最严酷的征收办法,密告逃税者可得到没收财产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因此全国告密成风。这就破坏了工商业机制,故生产事业只好转入农村。
在农村生产须有集散功能,因为农村工业产量不大,物品集散的机制可以形成全国性的经济网络。从汉武帝时代开始,织成了全国经济交换网,这使得中国经济被整合为一,直到19世纪40年代海运通行以前,中国的经济网络是国家得以统一的重要因素。
再次是文化方面的整合。通过察举制度,各地精英都汇集到中央,而中央又有学校。在汉成帝时,博士弟子约有3万人。在中国统一尚表完成时,有些学者已经在做文上的整合,如吕不韦编《吕氏春秋》,淮南王刘安编《淮南子},董仲舒编《春秋繁露》,司马迁作整体历史的构建工作……这些成果共同构成了跨时代、跨地域的文化大格局。
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三个层面兼括并至、无所不包的大系统才使得汉朝文化能够兼容并蓄,各地不同的人群愿意留在这个大系统中,也使得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以汉人自居。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多认同自己是汉人,汉朝将各种不同来源、不同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了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
B. 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汉朝对中国的意义更是一个共有身份的认同,这是历史上其他朝代未能做到的。
C. 和犹太人、日耳曼人、拉丁人等以族群、种族、血统来界定不同,中国人不分族群,而是以文化来定义。
D. 因为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所以“汉人”这种身份认同 才能一直维持到今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汉朝的察举制度使全国各地的精英都可以进入统治集团,政权不再是功臣集团私有。
B. 汉朝察举制度为政治统治集团打下了基础,同时开启了中国科举制度几千年的传统。
C. 汉朝政府并没有主动整合全国的经济网络,但当时农村的物品集散机制却无意中织成了全国经济交换网。
D. 汉武帝时代形成的全国经济网络是国家得以统一的重要因素,直到19世纪40年代它才因海运通行被取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武帝时实行严酷的税收政策,破坏了城市的工商业机制,逼迫民间的生产事业转人农村。
B. 汉朝的察举制度使 得中央能够汇集全国各地的精英,这在促进中国文化整合方面功不可没。
C. 跨时代、跨地域的文化大格局的构成源于汉代很多学者的努力,如吕不韦、刘安、董仲舒、司马迁等人。
D. 在政治、经济、文化系统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的汉朝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同时也获得了中国人几千年的认同。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主人劝请客人饮酒,并歌唱《诗经》篇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前贤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中写秦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点滴都不放过,却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写阿房宫走廊曲折、屋檐高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2)《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登阁远望所见到的壮美山川。
(3)《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了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不忍登高临远,____________,归思难收。 (柳永《八声甘州》)
(2)____________,日月照耀金银台。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北极朝廷终不改,____________。 (杜甫《登楼》)
(4)__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5)____________,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
(6)鸟雀呼晴,____________。 (周邦彦《苏幕遮》)
(7)晓来谁染霜林醉?____________。 (王实甫《长亭送别》)
(8)青树翠蔓,____________,参差披拂。 (柳宗元《小石潭记》)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在《过秦论》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群众反抗暴秦的奔附之势;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后唐军士作乱的勾结之势。
(2)《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
(3)《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道远”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
(4)《屈原列传》中,司马迁用推测的语气指出,屈原之所以创作《离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5)《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包含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没有寻觅到英雄遗迹,表达了物是人非伤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寄黄几复①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②。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黄几复:诗人的故交,十年前与诗人在京城有聚。写此诗时,黄几复任职广东,诗人任职山东。②蕲:古同“祈”,祈求。三折肱:多次跌断胳膊,古有“三折肱为良医”之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诗人与友人分居两地,南北远隔,音信难通,想要委托鸿雁传信也做不到。
B.颈联上句写友人生活清贫,赞其为官清廉,下句赞其经历多重困境后练就办事才干。
C.尾联想象友人虽身处恶劣的环境,却仍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不免有点感伤。
D.全诗意象丰富,善于用典,以故为新,丰富了诗句的内涵,富有苍劲古朴的特点。
【2】诗歌颔联被北宋诗人张耒称为“奇语”,请赏析此联的表现手法。
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书蒲永升画后
[宋]苏轼
①古今画水,多作平远细皱,其善者不过能为波头起伏,使人至以手扪之,谓有漥隆,以为至妙矣。然其品格,特与印板水纸争工拙于毫厘间耳。
②唐广明中,处士孙位始出新意,画奔湍巨浪,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尽水之变,号称神逸。其后蜀人黄筌、孙知微,皆得其笔法,始,知微欲于大慈寺寿宁院壁作湖滩水石四堵,营度经岁,终不肯下笔。一日,仓皇入寺,索笔墨甚急,奋袂如风,须臾而成,作输泻跳蹙之势,汹汹欲崩屋也。知微既死,笔法中绝五十余年。
③近岁成都人蒲水升,嗜酒放浪性与画会始作活水,得二孙本意。自黄居宷兄弟、李怀衮之流,皆不及也,王公富人或以势力使之,永升辄嘻笑舍去。遇其欲画,不择贵贱,项刻而成,尝与予临寿宁院水,作二十四幅,每夏日挂之高堂素壁,即阴风袭人,毛发为立。永升今老矣,画亦难得,而世之识真者亦少。如往时董羽,近日常州戚氏画水,世或传宝之。如董、戚之流,可谓死水,未可与永升同年而语也。
④元丰三年十二月十八日夜,黄州临皋亭西斋戏书。
【1】第①段中的“不过”说明苏轼对此类画作的看法是__________(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2】请用“/”对第③段画线句进行断句
嗜 酒 放 浪 与 画 会 始 作 活 水
【3】第③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苏轼观蒲永升画所感,作者的写作目的是_________
【4】蒲永升画有其独到之处,依苏轼所见,得益于何处?
12、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谁动了我的奶酪》是一本畅销书。书中有这样的几句话:拥有奶酪,就拥有幸福,如果你不改变,你就会被淘汰;经常闻一闻你的奶酪,你就会知道,它什么时候开始变质;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越早发现新的奶酪;朝新的方向前进,你会发现新的奶酪;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并享受变化!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