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大理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句中对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兆狱(关押)  ②奉圣朝(到) ③有书生旅宋州(停留)

    B.暮方归(等到)  ②且益坚(贫困) ③控蛮荆而瓯越(连接)

    C.①于公治(监狱)  ②有司其功(表扬) ③时首而退观(抬)

    D.①养甚谨(婆婆)  ②臣微志(聆听) ③所赖君子见(征兆)

  •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近日,一则消息被炒得沸反盈天:著名品牌赛百味、星巴克出售的食物,含有名为偶氮甲酰胺的食品添加剂,这种添加剂也被用于制作瑜伽垫和鞋底。

    B简捷体现更多的是美,而这种美不是唐朝美人那种臃肿肥胖的美,是那种以简单的线条所勾勒出来的现代美。

    C.神仙鬼怪当然是不经之谈,但从中可见如诗之在唐,词在宋代也十分普及,似好风之吹遍大地,繁花之盛开原野。

    D庙堂江湖这一对概念,既共同包罗天下,又处于相对立的位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天下观,在不同的层次上包涵有丰富的文化内蕴。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上古神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灵魂。神话是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的故事和传说。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人民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拟人化的产物,往往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理想的追求。上古神话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精神最初的也最为质朴的记录。

    袁坷说:“要了解一个国家和民族,首先应该了解它的神话。”神话大多数是口头创作,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周围世界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想象和原始理解。虽然我国上古神话受到种种破坏,但人们依旧能够从中看到古代先民的智慧与理想。上古神话中精彩纷呈的故事,光芒四射的智慧,大胆奇特的想象,浪漫瑰丽的色彩使得上古神话具有非凡的文学魅力,也使得它成为了民族精神文化的源泉之一。

    上古神话在民族精神方面具体表现为一种悲剧的情怀、不屈不挠的意志与积极奋进的精神。精卫填海的故事可以说是上古神话中悲剧情怀的代表。为了拯救人类于危难之中,一个女子甘愿衔木石以填海而不辍,她的崇高举动表现出悲怆之力。小小的精卫,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要以自己微小的身躯和微不足道的力量填平茫茫的大海,这是多么执着的抗争,多么悲壮的场景。除此之外还有夸父逐日的故事。夸父为着追赶太阳而渴死在路上,他是为了心中的梦想而追逐不已。巴金先生曾说:“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想到,在现实的生存困境中,古代先民在与大自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而在鲧禹治水的故事中,“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埋,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鲧的行为类似于古希腊神话中盗火的普罗米修斯。鲧死后集其精力生下禹,禹秉承父志,最终使得洪水消退,万物重生。这体现的更是一种伟大的斗争精神,一种不屈不挠的意志和信念。上古神话中蕴含着古老的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源泉与脉络,它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恩斯特卡西尔曾说,“一个民族的神话不是由它的历史确定的,相反,它的历史是由它的神话决定的。”这里,恩斯特卡西尔十分肯定了神话对于民族历史的影响。同样,在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也能看到上古神话的影响。毋庸置疑,上古神话故事在历史进程中产生过重要影响,同时也有着自身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在原始神话中,人类从何而来?包容人类和万物的宇宙是什么样的?原始先民们思考过这样一些带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它对于今天愈发迷茫愈发找不到归宿的人们,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不屈于大自然的神秘莫测的威力,幻想通过神力战而胜之,正是神话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斗争精神。神话中所表现的这些人类的先祖与大自然积极抗争的生动场景,至今仍能给人们一定程度的力和美的享受,这或许就是神话至今仍具有某种积极的现实意义的一种表现。

    人不应当因为有了更加科学的思维而抛弃上古神话。上古神话也是人类认识发展的一个阶段,它是历史的,是有价值的。就如一个成年人不能够否认自己的童年的价值一样。如果武断地否定上古神话,岂不是和吃饼的大汉一样觉得只有最后一块饼有价值而前面吃的都没有价值?在现代社会,人们应该适时地回头看看历史的东西,经历时间淘洗而沉淀下来的必然会发出金子般的光芒。现在的人们太过盲目,追求了半生却发现迷失了方向。一个牢固的精神根基对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强大的根基,人生的大树才会枝繁叶茂,焕发生机。而一旦缺失这样的根基,人就会枯萎,以致迷失在滚滚人流中不知所以。

    通过研究上古神话,我们可以更好地追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因为由神话开创和奠基的精神特质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起着巨大精神力量的作用,它们都曾以潜意识的方式影响着几千年来人们的文化思维方式,进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只要秉承这些有利于生存、发展的精神品质,一个崇尚道德、境界高远的华夏民族将会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摘编自豆丁网文库)

    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它是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和周围世界的原始理解的故事和传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泉之一。

    B. 神话是人民把自然力拟人化的产物,往往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理想追求,是中华民族精神最初的也是最为质朴的记录。

    C. 神话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的原因就是神话所表现的积极向上的斗争精神场景,至今仍给人带来力和美的感受。

    D. 鲧禹治水的故事体现了一种伟大的斗争精神,一种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是一种民族英雄勇于担当民族责任的精神写照。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上古神话想象大胆奇特、色彩浪漫瑰丽,其非凡的文学魅力使得它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不竭的源泉。

    B. 上古神话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发展的源泉和脉络,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上古神话是民族精神文化之魂。

    C. 上古神话开创和奠基的精神特质以及所起的巨大精神力量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几千年来人们的文化思维。

    D. 上古神话中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先民与大自然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这些故事是上古神话中悲剧情怀的代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神话中不具有悲剧情怀的是(   )

    A. 盘古开天

    B. 仓颉造字

    C. 神农尝百草

    D. 刑天舞干戚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的结尾,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明自己的忠贞之情。

  • 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君子应勤勉做事而谨慎言谈,并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以匡正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岂曰无衣?______________。王于兴师,修我甲兵,______________。(《诗经·秦风》)

    ③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

    ④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燕歌行》)

    ⑥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凭箜篌引》)

    ⑦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锦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 6、名篇名句默写。

    (1)《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2)《琵琶行》中运用秋天的代表性景物“____________”一句渲染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以“____________”写了送别饮酒无以助兴的怅然。

    (3)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阐释了他眼中仁人志士不肯苟且偷生、不肯逃避死亡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拉伯谚语说“金字塔是一块块石头垒成的”,英语谚语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国圣贤荀子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行路类比从反面说明了相同的道理。

    (2)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自然界的动植物为例,说明短暂的生命无法认识超越自己生命极限的的事物。

    (3)陆游的《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描绘了人们对丰年的祈望,展现了淳朴的民风。可见,美丽乡村有物质与文化的双重需要。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学习对于提高人的智力和端正人的行为的积极作用。

    (2)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助叙事和写景,含蓄表现了身为商人妇的琵琶女整日的落寞和悲凉。

    (3)李商隐善于运用象征手法,其《锦瑟》诗中_____________一句就是用鸟的传说隐喻内心怨恨,意境无比凄美。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将进酒》一诗中表现他藐视富贵利禄,但同时也有些消极避世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3)《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岑参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①大历四年(769),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②其那:怎奈。

    1从全诗来看,作者“悲”的原因有哪些?

    2请赏析诗的最后一句“江上蝉鸣空满耳”的妙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王昆绳书

    (清)方苞

    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接手书,义笃而辞质,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

    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又违膝下色养久,得归视,颇忘其身之贱贫。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

    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聚落居人貌甚闲暇,团念古者庄周、陶潜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其奇,故其父亲皆肖以出。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著书,肋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君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

    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也。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徬徨。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谁可告语

    吾兄得举。士友间鲜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退之云:“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愿时自觉也。

    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虽冒风雪,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

    日月迅迈,惟各励以慰索居。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归   省:问候

    B.会合不可以   期:期待

    C.浸灌胸臆以其奇   郁:浸润

    D.惟各励以慰索居   勖:勉励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十月下旬至家

    斧斤时入山林

    B.团念古者庄周、陶潜

    使秦复爱六国

    C.穷经著书

    风乎舞雩,咏

    D.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

    使六国各爱其人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

    出门游学交友,其间已将近十年,志趣相投。

    B.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

    逍遥自乐,居于岩穴之中和观览流水,心中没有世俗的琐事。

    C.君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

    君子固然穷困,却不怕自身的辛苦憔悴。

    D.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谁可告语?

    家里的仆人、童奴感到奇怪又不知说什么,我的心事能跟谁说呢?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义笃而辞质,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

    5文章是方苞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当时正值作者第二次落第,心情复杂,感慨良多。作者在给好友的信中表达了哪些心情?请概括回答。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有一首诗这样写道:一个微笑,花费很少,价值却很高,给的人幸福,收的人回报。一个微笑,仅有几秒,就转瞬即逝,留下的回忆,终生美好。可是,在文明进步的今天,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有人评价说:这是一个微笑缺失的时代’”

    请以记录微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