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言文各句中,特殊句式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毋令当单于/因与俱攻秦军 B.皆好辞而以赋见称/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C.管仲既任政相齐/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大丈夫不能自食/岂管仲之谓乎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坐落 辑捕 迄今 得心应手 归根结底
B. 分歧 会晤 蔓延 迫在眉睫 饥肠漉漉
C. 羁绊 匮乏 辩证 志同道合 娓娓动听
D. 亟待 锁链 经典 赫赫有名 响彻云宵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庄子,会飞翔的人
朱以撒
①深秋,在商丘的土地上走动,抬眼便可看到挂在树杈上的一个个空巢。巢的主人都往南方过冬去了,它们有着矫健弹性的翅膀,随着时节的转凉,毅然起飞,抛弃当时辛劳筑就的巢。
②这时我想起商丘的一个古人——庄子。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
③我接触庄子的文字是在读大学的时候。当时把他的作品和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的作品比较起来读。我一直觉得这些文字如与庄子的文采相比,毫无疑问是素了些。尽管社会后来的发展明显地循孔说来立名立言,可是要让自己怡悦和自在一些,则不妨多多翻动庄子的文墨,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这只大鸟如何地飞翔。
④庄子的超脱很轻易被捕捉。据说他曾经做过蒙城的漆园吏,也曾经有楚威王拜他为相遭拒绝之说,余下的生活痕迹就不甚了了了。那个时节各式各样的人物,都离我们太远了,有的已经模糊得如同雾色一般不可一掬。庄子的生动诙谐无所拘囿,使他从历史迷雾中走了出来,让我们点滴感受。我当然也品味了老子的玄乎、孔子孟子的实在、韩非子的狡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敏感,尽管实在的人要遵循孔孟之说去建功立业,但在精神上,我还是更倾向庄子,以至于后来把诸子篇章略过,只余庄子。
⑤飞翔的庄子是因为他极少牵绊,以至于他的思绪上九天下九渊无所不达。他的笔墨华章,我一直以为是梦境行程中的记录,那么窈兮冥兮,总是染上一层梦靥、梦幻般的色彩,创造出超现实的幻觉氛围来。读他的《逍遥游》,真让人叫绝。那时候的人自然属性那么浓郁,科学的利器离他们那么遥远,却居然生出这样的浪漫情调。这些超现实的荒诞怪异的人物,千奇百怪的形象,汇聚于庄子笔下,浩渺阔大又幽微蕴藉,也许有人要说庄子一定过着十分优渥的日子,闲来无事爱胡思乱想。错了,庄子的日子潦倒得很,“处穷闾陋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奇妙的想象却由此而生而长,可见物质和精神并不是合比例延伸的。庄子是那般地崇尚宇宙自然自我创造的“天籁”、“天乐”,他自然主义审美情怀得到了很大的释放,无遮无拦无始无终。
⑥现在我们读庄子,大抵哈哈一笑而过,日子是越过越实在了。
⑦像庄子这般心灵善飞的人,是那个善于表现的时代的硕果。那个时节是我们情感上牵绊颇深的时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极一时之秀。庄子是那时的一首诗,一首自由磅礴灵气冲天的长诗。由于看不懂的人多了,这首诗就被耽搁下来。庄子是异于常人,他的笔墨里,不时就出现一系列怪状错落的意象,结伴而过,姑射山神人、浑沌、水、镜,都成了超时空的象征。而现实中的他,即便是夫人过世,也敲着瓦盆歌唱。他眼中的死与生相等,都无所谓忧乐。这是常人难以理喻的。那个时节的人用他们争鸣的高低声响,张扬着他们的个性,让我们难以忘记。
⑧在我记住庄子的这个深秋,也记起了屈原。从生命的状态上说,屈原也算是一个能够飞翔的人。由于这个相似之处,放在一起比较才更有兴味。不同的是屈原不象庄子飞翔得那般轻松自如,他的牵挂太沉重了,他的心灵带着镣铐在飞,短暂的忘忧之后,又是深深的痛苦。他不惜以自己的血肉之躯肩住那已经走向衰败的楚国车轮子。可是谁来顾念他那逝水流年呢,他的放逐成为必然。屈原是在远离朝廷后开始心灵飞翔的,洞庭、沅水、辰阳、溆浦、湘水还有汨罗江,那时是这么地水天相接或地广人稀,他的心境变得阔大起来,他原本辅佐君王富国兴邦的角色稍稍淡化了。朝廷是回不去的,思路却异常发达和奇诡,他的腕下涌现出许多神灵仙人、虬龙鸾凤、香草美人。他让自己也生活在这个由自己想象编织成的意象世界里,自己也能饮朝露、食落英,浑身佩带着江蓠、辟芷、芰荷、芙蓉,散发着清香,宛若神仙一般。这个时候,应该是屈原最快乐的时候,他远离了龌龊,亲近了美好,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他在这个瑰丽的世界飞翔的时日毕竟短而又短,泽畔行吟,夕阳古道,总是让他听到鼙鼓动地干戈交响,这时他飞翔的翅膀就如同灌满了铅,再也难以动弹了。
⑨如果说庄子的处世有一种怡然自得和自由不羁的平民气味,那么屈原的处世则很有几分英雄主义的色彩。尽管那样的英雄在那样的时代必定要成为悲剧,但是屈原还是挺身而出了。在沉重的飞翔里,居然对神话传说、自然现象一气提出了一百多个问题。这些问题令后人惊叹不已,忙乱不已,这就是《天问》。如果一个心灵芜杂的人,他还能有如此辽远的目光和敏感的心思么?在飞翔的高度上,两人都是乘奔御风一般的高手,这使我们翻开他们的文字,一不小心就坠入字里行间,不能自已。庄子死了,屈原也死了。可以想见,庄子这么一个落拓的人,对于死一定是平静且微笑的,与生无异。而屈原的死却是一种意义,这缕汨罗江上的不沉之魂,千百年来成为教化后人的一种象征。庄子之死无疑属于喜剧,他的死如同他的梦,化蝶翩翩而去;屈原之死必然是一个悲剧,他是由于绝望而去死的,有责任感的屈原不是让自然界的代谢法则来执行,而是自己中断了生命的延伸,以至今人提起屈原颇感沉重。尽管如此,死亡所呈现的内容却是显而易见的相同,对他们两人来说,就是再也不能任意想象,不能自由自在地飞翔了。
⑩时光绵长得让人晕眩,庄子和屈原的梦就越发瑰丽诱人,他们是那个时节令人瞩目的人物,又是耐得住今人慢慢咀嚼的。明显的是今人的翅膀上牵绊越来越多了,浪漫地飞翔真有些为难。我们也越来越少作梦了,因为在体现心灵的笔墨里已经缺乏这种描绘的激情。那种岁月深处的古典浪漫已经被现代的潮水浸湿了翅羽,成了一道遥远的梦影。有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打开书本,随便一瞥就能望得见《逍遥游》和《离骚》,不由自主地在重温时,心回到那久远的神秘里,和他们一道飞翔。
【1】下列对于本文内容及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标题采用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庄子具有浪漫的情怀,飞扬的文采和超现实的精神,意蕴丰富。
B.文章由鸟儿的飞翔想到庄子的“飞翔”再想到屈原的“飞翔”,行文深入浅出,脉络自然清晰,内容丰富厚实。
C.文章在突出庄子本身具有与众不同性情的同时,还强调了他所处的时代对他的影响,可以说时代造就了庄子的灵魂,庄子彰显了时代的精神。
D.文章谈的虽然是历史上庄子和屈原的“飞翔”,但是其目的是在于引起“今人”的思考,希望现代社会多一份宽松与自由,希望现代人多一份怡悦和浪漫。
【2】文章意在写庄子,却用大量篇幅写老子、孔子、孟子等人的作品以及屈原其人其事,有什么作用?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能表达李密效忠晋武帝的决心,感人肺腑。
(2)作者归有光写自己对项脊轩的改造,首先修复屋顶,使不上漏。接着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使房间达到光线明亮的效果。
(3)《报任安书》中,表明只有卓越不凡的人才被世人称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4)在《春江花月夜》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开遍了鲜花的树林闪烁着雪珠般的光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6)_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7)操千曲而后晓声,___________。(刘勰《文心雕龙》)
(8)桐花万里丹山路,___________。(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
5、在横线上写出原文语句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广开言路,“令初下”就有“______,______”的大好局面。(《邹忌讽齐王纳谏》)
(2)《左传》刻画的烛之武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临危受命,夜说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__________,__________。” (《烛之武退秦师》)
(3)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之徒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君焦、瑕,____________,君之所知也。(《烛之武退秦师》)
(4)在鸿门宴上范增对项庄说:“若入前为寿,寿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杀之。”(《鸿门宴》)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表现女主人公回忆少年时期青梅竹马快乐玩耍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体现屈原坚持真理、先生理想、献身理想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钱塘江堤,树木葱郁,犹如云雾。钱塘江水,波涛汹涌,就像广阔无边的天然壕沟。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他植者通过伤害自己所种的树来验看其是否成活的行为。
(2)从苏轼的《石钟山记》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治学做事要有严谨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节选)中自述其创作史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礼运》中,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人常用“鸥”这一意象表达闲居或自在之意,诗人杜甫和黄庭坚就分别写过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里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要向有德能的人学习,并从别人的缺点中反思自己的不足。
(2)李白在《将进酒》中以三国时的曹植欢饮为例劝友人尽情饮酒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中,作者写“鸿雁”“鱼龙”都无法传递思妇对游子的思念后,即用“__________,__________”转向对游子的叙写。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在《虞美人》中面对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小题。
广陵
谈迁
南朝旧事一芜城,故国飘零百感生。
柳影天涯随去辇,扬花江上变浮萍。
远山依旧横新黛,断岸还看散冷萤。
今日广陵思往事,十年前亦号承平。
【注释】①广陵:又称江都,今江苏扬州。清顺治二年(1645)四月,清军渡过淮水猝至扬州,破城大肆屠杀,持续十日,史称“扬州十日”。昔日金粉繁华的扬州顿成废墟。②芜城:即扬州故城。③《隋书·炀帝纪》:“大业十二年,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
【1】下列对这首清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作者飘零故国,因南明王朝覆亡、扬州城一片荒芜而百感交集。
B.首联中作者触景生情,面对已成为废墟的扬州城,不禁生发兴亡之感。
C.颔联以柳影、杨花的多情反衬扬州的冷落,以景语出之,意清而致远。
D.此诗借咏叹广陵旧事,表达了对清兵屠杀的愤慨和对南明的悲悼之情。
【2】颈联是如何表情达意的?请简要赏析。
1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凭几学书 几:茶几
B.述诸小妹语曰 述:转述
C.且何谓阁子也? 且:那么,还有
D.今已亭亭如盖矣 盖:古称伞
【2】对下列句中的“归”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妻来归 ②吾妻归宁
A.意思相同,都表示“女子出嫁”
B.意思不同,①表示“出嫁”,②表示“回娘家”
C.意思相同,都表示“女子回娘家”
D.意思不同,①表示“回娘家”,②表示“出嫁”
【3】对下列句中三个“其”字指代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后六年 ②其后二年 ③其制稍异于前
A.①吾妻归宁 ②吾妻死 ③南阁子
B.①吾妻归宁 ②吾妻死 ③整治后的南阁子
C.①吾妻来归 ②室坏 ③南阁子
D.①吾妻来归 ③吾妻死 ③整治后的南阁子
【4】对“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所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一句是个主谓句,其主语“枇杷树”承前而省,“植”是谓语,“手”是名词作状语,指妻子亲手栽种。
B.“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如同一个特写镜头,写出作者睹物思人,以枇杷树寄托亡妻的缅怀和眷恋之情。
C.由枇杷树想到妻子,“手植”是楔机,表现丧偶之痛,思念之深。“已”字是关键。
D.枇杷树在这里有象征意义,“亭亭如盖”象征了自己对亡妻排遣不开的浓浓恋情。
【5】这两段文字,写到有关亡妻的几件事:“凭几学书”、“归宁述语”和“手植枇杷”,对这种写作的安排,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文已忆及祖母和母亲,这里忆及妻子,以补先前写作之缺憾。
B.这几件事均与“项脊轩”有关,又可表怀念亡妻之意。
C.本文主题在“念旧”,由物及人,亡妻几件事的补记应是顺理成章。
D.三个细节平实真切,尤其是最后一个细节意味深长,融入了作者绵绵不尽之思。
12、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著名的科学家罗伯特说:“不必害怕犯任何错误,因为错误往往是学习新知识的最好契机。科学实验也是这样,即使实验失败了,我还是可以从中学到许多东西。”其实,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也常常会犯许多错误,改正错误,总结错误,我们就慢慢走向成熟了。
请结合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