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徐公来,孰视之 B.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C.举匏樽以相属 D.以何市而反
2、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无乃尔是过与
A.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 血色罗裙翻酒污 D. 肇锡余以嘉名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那么,它的特色究竟“特”在哪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
②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的政治思想,例如西方基督教世界秩序及西方永久和平论、印度思想中的“不害”、伊斯兰世界的“天下一家”、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等观念。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其中,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这种思想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事实上,直到今天,这种思想还在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值得我们去辨别和防范。
③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所谓传统,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套思想和做法在今天需要创造性转化。所谓现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本源。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等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本源。同时,这些思想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学理上区别于既往及现在流行的一些共同体理论,如各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联盟、大西洋共同体、“民主”价值观联盟等的重要依据。
④以往绝大多数国际秩序思想和实践,要么服务于强者,要么用来结成一个国家联盟以反对另一个国家联盟,要么是一种宗教秩序的外在表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中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其并不是从排他性国家联盟的角度来狭隘地理解共同体,而是从世界范围不平等经济秩序的变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结成联合的高度来理解共同体。
⑤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天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理解的位置。这个概念将随着全球人、财、物、智互联互通的发展,拥有越来越大的世界基础,具有较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
⑥我们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就是一片祥和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一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当前,国际关系中的矛盾、阻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因素仍然广泛存在。维护和平的综合力量与进行战争的力量之间的对比,大多数国家及其人民要求发展的愿望与国际经济秩序不平等现实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对抗的矛盾因素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题。
⑦“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一个开放进取的中国,将自身命运和前途同世界命运和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自我定位。中国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在呼吁世界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相对于其他共同体思想而言,“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还要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的问题
B.历史上共同体观念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
C.“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中找到思想本源
D.当今世界并不是一片祥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这一理想终将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一开头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接着引出下文对其特色和思想文化本源的分析。
B.文章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文化本源有传统和现代两部分,并就两者之间关系进行论证。
C.文章在论证中多次提到其他的共同体观念,旨在通过对比论证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越性。
D.文章强调当今世界充满矛盾冲突,意在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道路并不平坦,需克服很多困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个别大国能够打破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不以假想或者现实的敌人为目标,那么将会减少大国间的对抗因素。
B.如果没有对中国古代形成的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进行创造性改造,就不能让它焕发新的活力。
C.“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主要是针对世界冲突不断、矛盾重重的现实提出的,也反映了中国的自我定位。
D.只有全世界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国际关系中的对抗因素,才有可能实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愿望。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将进酒》一诗中表现他藐视富贵利禄,但同时也有些消极避世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3)《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追述当年任职蜀汉的经历,表明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求打消皇帝疑虑。
(2)旧南阁子光线昏暗,归有光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日光反照进室内。
(3)郭橐驼认为种树者非常错误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背离了树木的天性。
6、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向任安解释自己收集史料、分门别类编撰《史记》原由的初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最能揭示秦始皇奴役天下百姓,造成人民起来反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明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4)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表现宇宙永恒,生命代代相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错一字扣一分,扣完为止。
飞鸟的形象经常出现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是诗人表达情感、寄托怀抱的载体。如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借悲鸟啼月烘托愁情;又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 ________”以鸟鱼对举赞颂生命的蓬勃自由;再如《逍遥游》用“水击三千里,________”飞的如此高的大鹏来寄托高远的人生理想。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 。故垒西边,人道是, 。(苏轼《念奴娇》)
②遥想公瑾当年,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
③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凭谁问:廉颇老矣, ?(辛弃疾《永遇乐》)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曾借用《论语·泰伯》中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青年一代提出了期望和要求,认为青年要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要有强烈的使命担当意识。
(2)《大学之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强调任何人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行修养作为根本。
(3)在《〈老子〉四章》中,与俗语“人贵有自知之明”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幽 居[1]
韦应物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2],谁谓薄世荣。
【注】(1)本诗作于诗人辞官闲居之时。(2)蹇劣:笨拙。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头两句是说世人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总要为生活而奔走经营。
B.“独无”两句,写出了诗人已经辞官归来,实现了自己幽居的愿望。
C.“微雨”两句写因为诗人久不外出,不知不觉春天已到,春草萌生。
D.诗人将表达的情感融入到自然景物与生活场景之中,读来清新自然。
【2】本诗是如何表现诗人“幽居”之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方庆,雍州咸阳人也。其先自琅邪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乃上书切谏元昌览书而遽止渐见疏斥转荆王友龙朔中卒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永淳中,累迁太仆少卿。则天临朝,拜广州都督。广州地际南海,每岁有昆仑乘舶以珍物与中国交市。旧都督路元睿冒求其货,昆仑怀刃杀之。方庆在任数载,秋毫不犯。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则天尝幸万安山玉泉寺,以山径危悬,欲御腰舆而上。方庆谏曰:“今山径危险,上瞻骇目,下视寒心,比于楼船,安危不等。陛下奈何践此畏涂?伏望停舆驻跸。”则天纳其言而止。则天以方庆家多书籍,尝访求右军遗迹。方庆奏曰:“贞观十二年,太宗购求,先臣并已进之。”方庆又举:“比来朝官不遵礼法,身有哀容,陪预朝会,手舞足蹈,名教既亏,实玷皇化。伏望申明令式,更禁断。”从之。方庆以老疾,乞从闲逸,乃授麟台监修国史。圣历二年,则天欲季冬讲武,有司稽缓,延入孟春。方庆上疏曰:“臣恐水潦败物,霜雪损稼,夏麦不登,无所收入也。伏望天恩不违时令,至孟冬教习,以顺天道。”是岁,授太子左庶子。长安二年五月卒,谥曰贞。中宗即位,以宫僚之旧,追赠吏部尚书。方庆博学好著述,所撰杂书凡二百余卷。尤精三礼,好事者多询访之。每所酬答,咸有典据,故时人编次,名曰《礼杂答问》。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先自琅邪/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乃上书切谏/元昌览书而遽止/渐见疏斥/转荆王友/龙朔中卒/
B.其先自琅邪/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乃上书切谏/元昌览书而遽止/渐见疏/斥转荆王友/龙朔中卒/
C.其先自琅邪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乃上书切谏/元昌览书而遽止/渐见疏斥/转荆王友/龙朔中卒/
D.其先自琅邪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乃上书切谏/元昌览书而遽止/渐见疏/斥转荆王友/龙朔中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家,有三个义项:出身;成名发迹;被从家中征召出来做官。文中是第三义。
B.《汉书》,中国第二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上基本承袭《史记》,作者是东汉班固。
C.右军,即东晋王羲之,因担任过右军将军,故称“王右军”,代表作是《兰亭集序》。
D.三礼,儒家经典《仪礼》《周礼》《礼记》的合称,对我国历代礼制的影响很深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方庆清正廉洁,治理成绩卓异。他在广州做都督时,秋毫无犯,十分清廉;还整顿吏治,惩罚了那些贪婪纵暴的地方首领,其政绩被人们认为是历史上最好的。
B.王方庆察知危险,谏止则天做法。武则天临幸万安山玉泉寺时,因山势险峻,就想乘坐手挽的便舆上去,王方庆认为她不应该冒这样的险,武则天听从了他的意见。
C.王方庆看重礼法,鄙视不良行为。他认为有些朝臣在守丧期间就参加朝会,手舞足蹈,实在有伤风化,就请求申明礼法,制止这一类行径,他的意见得到了认可。
D.王方庆学识渊博,言论很有影响。他因为精通三礼,所以经常有人向他请教,而他作答时,总是引经据典,很有理据,人们把他的答语整理成书,名为《礼杂答问》。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
(2)圣历二年,则天欲季冬讲武,有司稽缓,延入孟春。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从2020年初在冬青奥会大放异彩以来,谷爱凌不断解锁新动作,滑向更高的舞台。2021年1月,她首次参加世界极限运动会,就收获U型场地技巧和坡面障碍技巧两个项目的金牌,并在大跳台项目摘铜。两个月后的自由式滑雪世锦赛,谷爱凌带伤出战,“复制”了世界极限运动会两金一铜的战绩。2021年12月初,她还是成为世界上首名在比赛中完成两周空翻转体1440度动作的女运动员,将个人首个大跳台世界杯冠军收入囊中。值得一提的是,学会这套高难度动作,谷爱凌仅用了3个星期。
赛场上翻转腾挪、轻灵飘逸,生活中直来直往、率真活泼,很多人称谷爱凌为“天才少女”。但在她看来,自己“只有0.1%的天赋”,更多的是对滑雪倾注的热爱。自由式滑雪是一项兼具难度与危险性的极限运动,但她不惧怕尝试,为了“把每一个动作做得非常干净利落”,甚至会从早上9点一直训练到晚上9点。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作为青年学生,你从谷爱凌的成功中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自身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