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
A. 衣赭衣,关三木 B.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 齐彭殇为妄作 D. 目吴会于云间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喻:知晓,明白
B.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达:到达
C.《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怨:讽刺时政
D.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自伐:自我夸耀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李白山水诗中盛唐气象的第一个特征是多宏伟意象。他的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气势磅礴,雄奇壮伟。
李白拥有极广的胸襟和极高的视野,他蔑视权贵,睥睨一世,这体现在山水诗中,便形成了开阔明朗、浩淼空旷的意境。他山水诗中盛唐气象的第二个特征便是意境开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高山随着平原的到来而逐渐隐去,大江汇入波涛汹涌的大海,这视野是何等的开阔。“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诗中的山水画面,写山的巍峨雄姿,写水的浩浩汤汤,视野开阔,一望无际,使人心旷神怡,这正是盛唐时代中的大气魄、大气象。
盛唐诗歌的神韵,被李白发挥得淋漓尽致。“太白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指出了豪迈、飘逸是李白的一大风格。其山水诗中也有体现:“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那样美的湖水,那样美的传说,空灵、明净,表现出一种超脱于尘世之外的皎洁明净的心境。“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他有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以其天真纯朴的童心,与山水冥合,字字流淌出俊逸风神和爽朗情韵。
盛唐士人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李白身上被理想化了。早在青年时期,他怀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的雄才大略,以兼济天下为己任,希望登上政治舞台做一番惊天伟业,而后功成身退。他这种“功成身退”的生命理念,正是对盛唐时代精神的独特表达。他幻想“平交王侯”“一匡天下”,仰慕鲁仲连、郦食其、范蠡,希望在风云际会中能遏上明德圣主。在过于理想化的人生当中,现实生活当然不断遭受失败,但他始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他是把盛唐士人的入世进取的精神高度地升华了,带进了一个理想化的境界。”
李白热衷功名,但是他傲骨铮铮,蔑视权贵,狂放洒脱。他渴望摆脱束缚,融入自然,毕生追求不受约束的逍遥的境界。在山水诗中也表现出他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是最直接的表白。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也称赞他的傲岸性格:“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人格中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独立不羁,不受任何约束。这是魏晋开始的人的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物,是盛唐精神的高度升华的产物。”
盛唐时代的开放包容成就了李白,他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他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独立不羁的人格和豪放洒脱的气度,亦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李白把盛唐气象融合其独特的创作风格运用在山水诗的创作中,谱写了中国山水诗光辉灿烂的一页!
(选自陈立群《李白山水诗与盛唐气象》,有删节)
【1】下列对第一、二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宏伟意象是李白山水诗的一大特征,体现了盛唐气象。
B.李白山水诗中开阔明朗、浩淼空旷的意境是与他拥有极广的气度和极高的视野有关,与蔑视权贵,睥睨一世的胸襟无关。
C.李白诗中的山水画面,写山的巍峨雄姿,写水的浩浩汤汤,视野开阔,一望无际,使人心旷神怡,这恰好体现了盛唐气象。
D.盛唐时代中的大气魄、大气象,体现在李白的山水诗中,表现为意象宏伟和意境开阔两大特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白山水诗中,美的湖水,美的传说,空灵、明净,表现出一种超脱于尘世之外的皎洁明净的心境,凸显其意境开阔的风格。
B.俊逸风神和爽朗情韵,被李白用山水诗以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以其天真纯朴的童心,与山水冥合而流淌出来。
C.李白对盛唐时代精神的独特表达,是他怀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的雄才大略,以兼济天下为己任,而后功成身退的生命理念。
D.李白把盛唐士人的入世进取的精神带进了一个理想化的境界,虽然现实生活不断遭受失败,但他始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李白山水诗中直接表现出他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的一个例证。
B.李白的独立不羁、不受任何约束的人格,既是魏晋开始的人的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物,又是盛唐精神的高度升华的产物。
C.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在李白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独立不羁的人格和豪放洒脱的气度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
D.李白虽然傲骨铮铮,蔑视权贵,狂放洒脱,但是盛唐时代的开放包容成就了他,让他谱写了中国山水诗光辉灿烂的一页。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说明鹏在迁徙过程中的活动范围和气势之大。
(2)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渲染蜀道山峰的高峻和绝壁的险要。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侧面烘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相貌出众。
(4)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在庭院中散步时,即使到了“_________”的时候,仍然在“_________”,这是他在借助孤松的坚贞品性坚定自己的归隐决心。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在《虞美人》一词中运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杜牧总结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后,借古讽今,画龙点睛地表明写作动机的两句是:“______, _____。”
(3)在庄子《逍遥游》中引述《齐谐》之言,描述鲲鹏挥动翅膀拍击水面,直上云霄的句子是“_____, ____。”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就化用这句话。
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离骚》的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约、用词含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离骚》中屈原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席卷天下,_______________,囊括四海之意,_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3)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__________________,齐彭殇为妄作。 (王羲之《兰亭集序》)
7、名句名篇默写。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在说明了“养民”措施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教育民众的具体方法。
(3)杜甫《登岳阳楼》中,描绘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的恢宏气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在《逍遥游》中,庄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阐述宋荣子是怎么做到“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
(2)杜牧在《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_____”这一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浪费的状况。
(3)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自已现在不得不放弃对功名的追求,去万里之外探望父亲。
(4)李密在《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八个字来概括自己的坎坷命运,并很快地就把读者导入惨苦的境域。
(5)在《归去来兮辞》中,诗人在到达家园之时完全变得欢欣与雀跃,“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话表现了诗人一派狂喜之态。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作者对江山易主、物是人非的怅恨和叹惋。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3)陶渊明《归去来分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贫女
秦韬玉①
蓬门未识绮罗香, 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②。
敢将十指夸针巧, 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③,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秦韬玉,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京兆人。应进士不中,僖宗中和二年赐进士及第。曾从僖宗入蜀,依附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②俭梳妆:此处“俭”作“险”解;俭梳妆意为奇异时髦的打扮。③压金线:按捺针线,指刺绣。
【1】这首诗写出了“贫女”的哪些特点?
【2】作者借“贫女”的形象,实际上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绍兴三十二年,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乾道六年,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滁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拜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乃复奏疏曰:“军政之敝,统率不一,差出占破,略无已时。乞依福建左翼例,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止拨属公府、枢密院,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诏委以规画。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钜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
【1】下列对文章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B.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C.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D.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和课文中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的意思是征召,与《张衡传》中“连辟公府不就”的“辟”含义相同。
B.长短句,是词的很多种称呼中的一种。词产生并盛行于宋代,其中词牌与词的格式、节奏、声律等有关,词名(题目)则与词的内容有关。
C.关于古代社会出使的礼仪:《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涉及的出使礼仪有斋戒、九宾(古代举行大典时所用的极隆重的礼仪,指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递上国书等。
D.持节,节即旄节,是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臣奉命出使时,一般都会执符节以为凭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施政宽缓,关爱百姓。在滁州任职时,面对滁州因战火而破败的景况,他放宽并减轻赋税,招抚逃难的流民,训练民兵,建议军队屯田。
B.辛弃疾颇通军事,建言献策。他对军政之弊端有独到见解,认为应该仿照福建左翼军的例子,创建一支专门由帅臣节制调度的军队来威慑夷獠。
C.辛弃疾品性刚直,善于谋划。枢密院中某些人阻挠他建立飞虎军,他不为所动,这些人最终没有夺走他的权力,在他的谋划之下,飞虎军建成。
D.辛弃疾结交名士,重情重义。他曾经和朱熹一同游武夷山,朱熹去世后,门生朋友没有来送葬的,但辛弃疾却作祭文哭祭朱熹以表达哀伤之情。
【4】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拜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
(2)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百年征程浩荡,百年初心如磐。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党史是教科书,也是营养剂:浦东推出“党史巴士”,让人们沿着“党史巴士”的行进路线感悟百年来党的辉煌历程;宁波推出“跟着音乐学党史”活动,让人们在艺术氛围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重庆邀请抗美援朝老战士参加党团队日活动,以感人事迹激励青少年不负韶华、建功新时代……近期,全国各地积极行动、不断创新,利用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学好党的历史,增强开拓进取的信心和勇气。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