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九江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选项中词语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晋函陵

    A.师以袭远

    B.于是梁王上位

    C.越国以鄙

    D.晋于是始

  • 2、依次填入下文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总觉得, 这些人读过一点唐诗,不用多读,哪怕只读过这回香港人选出的十首,哪怕只体味出其不足一半的诗意,引发出哪怕些微的感动与审美愉悦, 他们也许仍是糟糕的人物,   总不至于那样地没有人性和那样地颟顸!

    A.倘若 甚至   但 B.即使 甚至 但

    C.如果 那么   却 D.倘若 那么 却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礼制国家的形成

    ①汉朝被称为“礼制国家”,荀子的礼治论对此发挥了巨大作用。

    ②司马迁《史记·叔孙通列传》记载,汉朝建立后第五年,由于国家的创立者刘邦本身并非出身自王公贵族阶级,年轻时没有机会参与任何战国国家或秦朝的朝廷仪式,又因嫌厌繁琐的法规,刚成立的汉朝在皇帝出席的场合,也缺乏适当的国家仪礼。再加上汉朝的诸侯、廷臣,大多数都以战功出身,他们也不知该如何在朝廷内举动进退。因此,每逢朝廷群臣聚会,他们常出现“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的丑态。

    ③刘邦越来越厌恶朝廷的无秩序状态,此时原为秦臣,后来投降刘邦的儒者叔孙通,察觉到刘邦受不了这样的状态,遂建议刘邦:以长乐宫落成的纪念仪式为机会,建立严格的朝廷礼仪。刘邦答应了。于是,叔孙通在他一百多位门人之外,还征求鲁国三十位儒生,为刘邦准备一场壮观又严肃的礼仪。到了当天,在整场礼仪进行的严肃气氛中,“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一些仍然闹事的大臣立刻被御史拉走离场。如此,诸臣“竟朝置酒,无敢谨哗失礼者”。

    ④典礼结束之后,刘邦在喜悦之际不禁喊出:“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刘邦原来痛恨儒者,然而此次机会却完全改变了刘邦对儒学的看法。______ ,借着此次机会,刘邦完全体会到能否建立“礼制”,将会是稳固汉朝皇权之关键。此时也注定了汉朝儒学“国教化”的命运。“礼制国家”的蓝图并非叔孙通发明的。

    ⑤那么,这个蓝图的制作人又是谁呢?

    ⑥从叔孙通的时代过了七八十年,在司马迁写《史记》时,他阐述统治天下的八种纲要。这八种大纲按顺序分别为“礼”“乐”“律”“历”“天官”“封禅”“河渠”“平准”。“礼”被安排为其首,显然便代表在司马迁的脑海里,“礼”就是汉朝之存续与建立最需要的一种原理。甚至如其开头所宣扬,认为“礼”为“宰制万物,役使群众”的“美德”,“礼”不但是每个人个体生存的最高规范,同时也是将秩序与安宁带给整体生物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原理。这应该是司马迁将“礼”列为八纲之首的原因。

    ⑦在司马迁的思考中,“礼”具体的功能是什么呢?《史记》“八书”的“礼书”,首 段赞扬“礼”的重要,第二段叙述礼制从战国时期到现在(即汉武帝)的整个过程。接着,以剩下三分之二的篇幅,说明“礼”的意义与内容,而这部分的论述竟几乎都可在《荀子》中找到。事实上,在没有直接摘录《荀子》的前面三分之一的内容中,若我们考虑第二段所叙的,从秦朝到汉朝历代皇帝间礼制的演变是荀子逝世之后发生的事,再扣除整篇前后有一些司马迁本人对“礼”的重要性发的感叹,司马迁关于“礼”功用的论述基本上都是依《荀子》的内容写成。如果《史记·礼书》中的内容能代表汉朝礼制的理论依据,那么我们可以进而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由于汉朝逐步引进礼制,后来的王朝也仿效汉制,故礼制奠定了中国社会和国家运作方式的基础,并延续了两千多年。不仅如此,荀子礼治论具备超过“一王朝”“一国家”的框架视野,涵盖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与生存方式,这让“礼”的重要性不因汉朝的消失而减缩,反而让中国知识分子透过不同的礼制论重新表述“礼”的重要性。只是荀子在此方面的莫大贡献被逐渐遗忘了。

    1请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

    2第③段叙述叔孙通的建议及落实情形,对此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邦意识到秩序对统治的重要,因而采纳了叔孙通的建议。

    B. 前朝儒生叔孙通深通国家仪礼,帮助刘邦初步确立了礼制。

    C. 叔孙通用仪式规范群臣的进退举止,进而规范其社会行为。

    D. 庄严典礼震慑了饮酒争功的群臣,全面阻止了他们的叛乱。

    3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④段划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A. 确切地说   B. 退一步说

    C. 也就是说   D. 总的来说

    4请结合前文内容,补充第⑦段末尾“推论”的内容。

    5对第⑧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收束全文,强调荀子礼治思想对中国社会和国家的深远影响。

    B. 感叹荀子礼治论方面贡献被人遗忘,呼唤建立现代礼制社会。

    C. 呼应首段,突出荀子礼治论对汉代建立“礼制国家”的意义。

    D. 统摄前文,得出荀子礼治论具有超越国家和时代作用的结论。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观点,即“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既具有美好内在品质又注重加强才能修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4)《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说他植者“爱之太思,忧之太勤”的表现除了“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3庄子的《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主席说:人民是创作的源泉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如《赤壁赋》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源泉。

    (2)李白《蜀道难》善于运用神话和传说,“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到了远古的蜀王;“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到了羲和驾驶的太阳神的车子。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谪居浔阳,虽有山歌村笛,但“_____”,欣赏了琵琶女的演奏后,感觉“_____”,于是要求琵琶女再弹一曲。(《琵琶行》)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对手摸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聊聊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锦瑟》中,诗人从“追梦”中醒来,知道梦已经远去,并且当时就不太分明,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感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3)《望岳》中他意气风发,《春望》中他忧国忧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他“______________”,表明可以牺牲自己,换取别人的光明生活。杜甫的人生境界随着境遇的改变而不断升华着。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唐多令

    (南宋)邓 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释)①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描绘出一幅凄凉的黄昏秋景图。

    B.“堪恨西风吹世换”采用双关,明写季节更换,暗写南宋灭亡。

    C.“说兴亡,燕入谁家”化用杜牧《乌衣巷》中的诗句,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

    D.这首诗歌感情沉郁,情景交融,很好地表达了词人的主体感受。

    2下阕中的“雁”这一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叔孙通就其仪号。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故夏殷周之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汉九年,高帝徒叔孙通为太子太傅。汉十二年,高祖欲以赵王如意易太子,叔孙通谏上曰:“昔者晋献公以骊姬之故废太子,立奚齐,晋国乱者数十年,为天下笑。秦以不蚤定扶苏,令赵高得以诈立胡亥,自使灭祀,此陛下所亲见。今太子仁孝,天下皆闻之;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废適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高帝曰:“公罢矣,吾直戏耳。”叔孙通曰:“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奈何以天下为戏!”高帝曰:“吾听公言。”及上置酒,见留侯所招客从太子入见,上乃遂无易太子志矣。

    高帝,孝惠即位,乃谓叔孙生曰:“先帝园陵寝庙,群臣莫习。”徙为太常,定宗庙仪法。及稍定汉诸仪法,皆叔孙生为太常所论著也。

    孝惠帝为东朝长乐宫及闲往数跸烦人乃作复道方筑武库南叔孙生奏事因请间曰“陛下何自筑复道?高寝衣冠月出游高庙,高庙,汉太祖,奈何令后世子孙乘宗庙道上行哉?”孝惠帝大惧,曰:“急坏之。”叔孙生曰:“人主无过举。今已作,百姓皆知之,今坏此,则示有过举。愿陛下为原庙渭北,衣冠月出游之,益广多宗庙,大孝之本也。”上乃诏有司立原庙。

    (节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孝惠帝为东朝/长乐宫及闲往/数跸烦/人乃作复道/方筑武库南/叔孙生奏事/因请间曰/

    B.孝惠帝为东朝长乐宫/及闲往/数跸烦人/乃作复道/方筑武库南/叔孙生奏事/因请间曰/

    C.孝惠帝为东朝长乐宫/及闲往/数跸烦/人乃作复道/方筑武库南/叔孙生奏/事因请间曰/

    D.孝惠帝为东朝/长乐宫及闲往/数跸烦人/乃作复道/方筑武库南/叔孙生奏/事因请间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帝,远古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有黄帝、颛顼、帝喾、舜、禹,被后世追尊为帝。

    B.太子太傅,古官职名,即太子的老师;商周始置,汉沿置,秩二千石,职次于太常。

    C.崩,驾崩,帝王之死;崩的等级最高,诸侯王、妃子们死叫薨,再低一点的则叫殁。

    D.有司,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官吏为有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孙通通守变之道,及时制定朝廷仪礼。汉朝初建期间,群臣在朝廷上率性无礼,高帝担忧,叔孙通结合古代和秦朝的礼仪,制定了新礼节。

    B.叔孙通知稳定之理,力谏高帝不易太子。汉十二年,高帝打算让如意代替太子,叔孙通为维护政权稳定,进谏力阻,终于使高帝放弃了初衷。

    C.叔孙通识宗法之体,受命制定宗庙仪法。孝惠帝即位,大臣们不熟悉先帝陵园和宗庙的仪礼,叔孙通受孝惠帝之命,制定了宗庙的仪礼法规。

    D.叔孙通守为臣之本,阻止孝惠帝自筑复道。为出行方便,孝惠帝欲建复道,因其在宗庙通道之上,叔孙通竭力阻止,最终孝惠帝只得作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2)及上置酒,见留侯所招客从太子入见,上乃遂无易太子志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围绕“人生自有诗意”这个主题落下帷幕,杭州外卖小哥雷海为一举击败北大才子彭敏夺冠。

    有人说:一个外卖小哥,凭什么记住这么多诗?他的回答是:喜欢,他说,“每当吟诵起古人那些优美的诗句,我心里总是无比舒畅”。

    但也有人说,“谁在乎一个外卖小哥学了这么多诗呢?”

    也有人说,“一个外卖小哥读了这么多诗,有用处吗?”

    ……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看法。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