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A.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B. 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
C. 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
D. 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
2、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舛:乖违,不顺。
B.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见:表被动。
C. 倚南窗以寄数,审容膝之易安 审:明白、知道。
D. 阮籍猖狂 猖狂:狂放,不拘礼法。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版图柏
梁衡
(1)在晋、陕、蒙三省的交界处有一座山名高寒岭。它是长城内外的分切点,又是万里黄河的拐弯处。能在这里远眺河山,遥对青史,是一种幸运。孔子说登泰山而小天下,惜其不知他身后还有更大的天下。
(2)高寒岭,其名“高”,海拔1426米,为周边之最;其名“寒”,冬季最冷时零下31度,冰雪盖野。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竟生长着遍野的松柏,绿满沟壑,一望无际。而岭的最高处,有一棵柏树,树冠的剪影极像一幅中国版图,被称为“中华版图柏”。就在这棵树下不知演绎了多少有关中国版图的故事。
(3)春秋时期,这里属于晋国的地盘,又是游牧与农耕经济的交汇点。各民族、各诸侯国、各地方势力纷争不断。从这里辐射出的军事、政治力量,逐渐改变着中国的版图。而这棵柏树却一直在冥冥中静静地观察,悄悄地记录。
(4)这里演绎的第一出版图大戏是在北宋时期,赵匡胤结束了五代纷争一统天下,宋朝的北部边界就在此处。但边境外两个外族政权西夏和辽正对它虎视眈眈,西夏在其首领李元昊的率领下十分强悍,不断南下袭扰北宋,宋丢城失地损失惨重。在宋朝,大都是文人带兵。范仲淹那首著名的《渔家傲》,就是写他在北地带兵戍边的战争生活: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词中紧闭的孤城就是当时的麟州,距离高寒岭不到25公里。
(6)当年西夏十分强势,北宋政治军事的腐败导致前线连吃败仗。朝廷于康定元年(1040)起用范仲淹抗击西夏。范冲淹到任后,经过三年的努力,边界渐渐稳固,打了几个胜仗后,双方遂成对峙之势。西夏人忌惮范仲淹,说他胸中自有雄兵百万。宋仁宗则说,有范仲淹在,我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7)范仲淹和欧阳修于庆历四年(1044)到高寒岭视察。一说到这个年份,人们就会想起《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欧、滕三人是好朋友,同属改革派和主战派。由西北地方官谪贬到巴陵郡,滕子京毫不气馁,励精图治,两年后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为之而作的《岳阳楼记》,成了千古名篇,也是他们“庆历新政”政治改革的文学表达。如果说岳阳楼是庆历改革派的南方坐标,这高寒岭上的版图柏,则是他们的北方坐标,是最忠实无言的,活着的,青枝绿叶,有汁有液、有情感的记录。
(8)这棵柏树已经970多岁了,传说是范、欧二人所栽。见证了范、欧二公翻山越岭,踏冰卧雪,筑寨守城。为此,当地人在此建造了“范欧亭”,这棵柏树历经千年风雨的扑打,浑身已刻满了道道皱纹,它俯瞰群山,岿然不动。当年宋夏之争时,它是挺立在国境线上的一根界桩,而现在,近千个春去秋来,它仍然在这萧条寂寥的高寒岭上守望着北疆,守望着历史。
(9)高寒岭演绎的第二出中国版图大戏是在清朝的康熙年间。明清之际,在今天新疆伊犁河一带兴起了一支准噶尔蒙古族,到康熙时,其首领噶尔丹时常南下侵城掠地,抢夺人口,成了悬在大清北疆上空的一团乌云,也是压在康熙心头的一块巨石。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噶尔丹不除,国无宁日。康熙遂决定讨伐噶尔丹,八年内,先后三次御驾亲征。
(10)公元1697年,康熙对噶尔丹作最后的清除,途径高寒岭驻了一宿。3月朔风刺骨,寒气逼人,康熙登上高寒山顶,手扶古柏,向北瞭望,吟成一首《晓寒念将士》:“长河冻结翔风攒,带甲横戈未即安。每见霜华侵晓月,最怜将士不胜寒。”激励自己不灭强虏誓不罢休的壮志。这时恰逢伊犁发生内乱,康熙乘势挥师西进,风卷残云。3月13日噶尔丹败死,清军大获全胜。这前后八年的北地征战,奠定了我们今天的中国版图。
(11)康熙于三次亲征中调查研究,后确立了以民心为长城、开放禁地、蒙汉融合等国策,经济上繁荣了边疆,文化上实现了民族大融合,奠定了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12)现在,当我手抚苍松翠柏,遥望河山时,这里虽然还有残存的戍楼、烽火台,但边境线早已北移千里之外。如今,山下水草丰美,牛羊成群,天边飘荡着蒙古长调,而黄河两岸田连阡陌,稻黍遍野,汉家炊烟袅袅。当年的古战场已演变成一片祥和的土地。康熙曾说:“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现在,高寒岭已开辟为森林公园,又引进了高寒牡丹。千山万壑之中除松柏叠翠之外,又多了一个花团锦簇、鲜花遍野的景观。柏树旁新立了一个康熙的铜像,一抹夕阳给他还有不远处的范欧亭涂上了一层金色的轮廓。这时,再回头看这棵翠柏,早已不是国境上的一根界桩,而是一个新时空的地标。
(13)塞下秋来风景异,长烟落日说青史。千嶂里,烽火台下翠柏绿。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寒岭上的柏树,历经千年依然苍翠,传说是范仲淹和欧阳修所栽,当地人在此建造了“范欧亭”以示纪念。
B.范仲淹到任后,经过三年的努力,边界渐渐稳固,打了几个胜仗后,消除了边关安全隐患。
C.康熙三次北地亲征,平定了叛乱,并确立民心长城、开放禁地和蒙汉融合等经济、文化的国策,奠定了中国的版图。
D.结尾化用范仲淹《渔家傲》的词句,赞叹古战场的巨大变化,“翠柏绿”预示了中华文明绵延千年、历久弥新的美好未来。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古柏树冠的中国地图之形,激发爱国情感,使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
B.文章对版图柏进行全方位描绘,既有远景眺望,也有近景特写,赋予它时空地标意义,不断地丰富和升华了中华版图柏的形象。
C.第(7)段插叙《岳阳楼记》意在补充社会政治背景,串联起宋代民族纷争的历史,使文章视野开阔,目光深邃。
D.文章文笔简洁流畅,语言灵动自如,句式错落有致,意蕴深厚,饱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3】第⑧段画线句子有怎样的含义?简要概括分析
【4】文中说“这棵树却一直在冥冥中静静地观察,悄悄地记录”,它在观察、记录什么?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在庄子看来,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做到“无所待”,才能达到“逍遥游”。
(2)《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深秋九月山水之美。
(3)《归去来兮辞·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怀良辰以孤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临清流而赋诗。(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________________,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庄周在《逍遥游》中写斥讥笑鹏:“我腾跃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亦飞之至也。”由此可见斥和鹏鸟的“小大”之别。
(5)《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李密用更想为命,_____________。写明母孙二人实难相离的原因。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传衡阳有回雁峰,雁至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回。《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借用了这个典故。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阁夜》中用听觉视觉表现诗人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正面描写美妙多变的乐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给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诗文原句。
①群臣吏民,_______,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_________,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既东封郑,__________,若不阙秦,_________。 (《烛之武退秦师》)
③项伯得知项羽准备攻打刘邦以后,连夜到刘邦的军营中想叫张良和自己一同离开,张良认为沛公有了危难“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把消息告诉了刘邦,从而为扭转局势埋下了伏笔。 (《鸿门宴》)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道遥游》中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类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气势,给人以雄伟壮观的印象。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暮秋山行
岑 参①
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苍旻②霁凉雨,石路无飞尘。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
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③
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注)①诗人早年奔走京洛,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两度出塞,后辗转仕途,客死成都旅舍。②旻:天空。此处指秋季的天。③“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以鶗鴂已鸣、芳草色陈比喻盛时已过,年岁渐高,抱负难以施展。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开头“疲马卧长坂”一个“疲”字,以马的疲于山行,反衬了山间景色宜人。
B. 三、四句以风吹空林、仿佛有人来表现山林的“空”,生动地写出环境的幽深寂静。
C. 五、六句诗人的视角由天上转到地下,描绘了秋日凉雨初霁,路上行尘不起的景象。
D. “千念集暮节”一句意为正是岁暮时节,在萧瑟秋风中,诗人百感交集,统领下文。
【2】请从抒情方式的角度简析全诗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的。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徒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①中美缗②中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裒:póu,聚集。②羡缗:指羡钱,即多余的钱。常指赋税的盈余。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味/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皇帝本人亲自主持,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殿试的第一名被称为“状元”。
B.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C.“徽宗”是北宋皇帝赵佶的谥号。古时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人,在其去世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事迹,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用来高度概括他的一生,这个称号就是谥号。
D.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元的第一年,被称为“元年”,就如本文中的“建中靖国元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
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
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上书请求减免上供米的三分之一来纾缓灾情;同时,他又兴建治病场所、积聚钱粮来抵御疫病。
D.苏轼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天赋异禀。无论嬉笑怒骂,皆可成文。他的文章博大精深,光辉璀璨,称雄百代,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少见的天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2)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工布节将至,扎西想给远在他乡的父母写一封信,表达对亲人的节日问候和思念之情。
请以扎西的口吻完成《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要求:①格式正确,结构完整。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③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