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新星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代表作为屈原的《离骚》,它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

    B.《报任安书》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富于抒情性的长篇书信。在这封信中,司马迁倾吐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与愤懑,说明了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

    C.鲁迅,原名周树人,1918年至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华盖集》,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D.《兰亭集序》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为《兰亭集》作的序,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触、朴素清新的语言,记录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抒发了对于生死的感慨。

  •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灯笼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连,   ?

      。花灯风气至此广为流行。

    ①所以,过去每家每户都有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借以讨个口彩

    ②不过,灯笼最让人遐思、期盼的,恐怕还是元宵节的花灯

    ③庙堂中、房宇外,处处都有灯笼张挂。仔细推算,中国有灯笼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

    ④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汉朝初年,至唐开元年间,为庆祝国泰民安,乃扎结花灯,象征

    “彩龙兆祥,民阜国强”

    ⑤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习俗的延续

    ⑥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因“灯”与“丁”语音相同,

    故灯意味着人丁兴旺

    A. ③⑥①⑤②④   B. ①⑥③⑤②④   C. ③⑤⑥①②④   D. ①④⑥⑤②③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姑苏看水

    一个北方人,初到江南,对水多少有些惧怕。

    街上的地面是湿漉漉的,屋里的被褥用手一摸,也有些莫名的潮意。在这个秋末,北方早已是艳阳高照,这里却到处被一层水的薄纱笼罩,像一个戴着纱巾的女人,怕风吹日晒弄粗了脸。

    但是,如果你住下了,就慢慢地体会到它的好,体会到它的造化。水,简直就是这里无所不在的魂魄。

    你走在苏州的路上,会发现始终是被水包围着。

    在古城里,河道被大桥和小桥所连缀,与街道或平行或交错,使城市变成水的棋盘。条条水巷,岸边的石条,被河水浸润得不辨颜色,远远的就像一本本文字斑驳的古书叠摞着,河有多长,这书的岸就有多长。至于古老的护城河,据说从伍子胥在这里选址建了吴都,两千五百年来,就从未改变过它的波光粼粼的壮阔。

    在城外,车子不论是在高速路上疾驰,还是在乡野间的小路上盘桓,你一抬眼,就能看到水。有时是在苍瓦粉墙的农舍间闪出一片波光,更多的则是从你目光所及的辽远处,一直铺展到你的近前。或如沧海烟云,或如映空巨镜,横亘眼前,不管你的车开得多快,它总是不离你的视野。

    这是姑苏水给人的第一印象。

    可是,当你回过神来细细品味这个城市的时候,你又能看到不同的水。在古街的老屋,临窗而坐。当阳光从屋后的河面散漫地折射在房顶,手把着一杯茶,嗅着杯里的清香,你就开始更深地体会到这里的水。

    当年白居易做苏州刺史,曾写下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诗句,足见这里的葱茏与繁盛。但是这个自古以来的商贾云集之地,城外稻香鱼肥的沃野和市内万舻充塞的河道,没有一处不是被水所承载和滋润的。一代又一代人的劳作,使水在这儿变得温柔,它顺从地流进流出,带来满城的舞榭歌台和园林胜迹。逐渐的,这水的温柔也就浸润到人的气质里。姑苏人讲话的吴音,就如同评弹和昆曲,姑苏人接人待物的举止也少见粗俗,这不能不说是姑苏水的好处。

    人类历史上,水向来是文明的先决条件,姑苏之水不就是这样造化出了吴文明和吴文化?不能想象,没有姑苏的水,会是什么样子?没有姑苏水,也就没有了花窗照影的浪沧亭,没有了夏日临荷的拙政园,更没有了江枫渔火的《枫桥夜泊》。当然,首先是没有了可以复衣天下的丝锦之饶。据说,因为姑苏的桑树近水而植,其叶肥嫩,故苏丝极柔且高产,才用它织出了名冠天下的绸缎。网狮园边至今还在的清朝织造署旧址和苏州丝绸博物馆里精美绝伦的双面苏绣,就是姑苏之水物质和精神双重价值的佐证。

    水带来了富裕,也带来了灵气,带来了姑苏人灿烂与张扬的精神世界。就像姑苏水,可以给你泡出香喷喷的碧螺春,也可以给你酿出辣烈烈的三白酒。范仲淹、唐伯虎、文徵明、金圣叹、陆文夫,只要点一点这些灿若星辰的名字,就不难看出姑苏之水的灵性。

    但姑苏水也有坎坷的时候。苏州北郊,有尚湖,静卧虞山南麓。这片水,相传由姜太公在此钓鱼而名,芦黄荻白、池杉挺翠的湖畔,还能找到当年的唐寅系舟处,山水间散落着曾孟朴、翁同和、黄公望、王石谷、瞿景淳,乃至钱谦益和柳如是的墓碑。凄凄芳草和茂茂青竹,掩不住后人凭吊的足迹。但在人定胜天的日子里,一湖碧波竟被抽干,以粮为纲,垦成农田。从此,干涸的秧田,应对着当空的烈日,这里的人也只能成为匍匐在地上的工具。

     云本无心水自闲,今天站在退耕还湖后的尚湖边,品味白居易写姑苏之水的这一句诗时,别有一番滋味。谁说云水无心?姑苏之水,在它的温柔里面,分明也还掺着一股执倔与刚韧!

    水与人,人与水,也许就是这么有意无意地相处着。但你来过苏州,对水,会有一种肌肤之亲的感觉,并且觉得这里,是天底下,人与水,水与人,浓情蜜意的一个所在。

    【1】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4分)

    【2】文中第三段说如果你住下了,就慢慢体会到它的好,体会到它的造化,请结合全文,说说姑苏水的造化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3】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远远的就像一本本文字斑驳的古书叠摞着,河有多长,这书的岸就有多长。

    【4】作者认为姑苏的水具有怎样的灵性?文章结尾为什么说姑苏是天底下,人与水,水与人,浓情蜜意的一个所在?(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修身”是其中最根本的一条。

    (3)《老子》第十一章中,老子关于器皿的功用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仁就是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扬了宋荣子能认清物与我的分际,辨明荣与辱的界限的品质。

    (2)《逍遥游》中以八千岁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3)《兰亭集序》中,表达作者生死观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滕王阁序  并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动静结合,声色结合,描绘出一幅绝美的秋江暮色图,成为千古绝唱。

    (5)《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周瑜儒将装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他立下赫赫战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在《逍遥游》中,赞扬宋荣子超绝尘世,宠辱偕忘,并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扬他能认清物与我的分际,辨明荣与辱的界限。

    (3)杜甫的《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色彩鲜明,静动相衬,无限美妙地表现了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一句写出了南朝宋文帝的惨败,和前面写其父刘裕如虹气势的诗句“_______”形成鲜明对比,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的批判。

    (2)杜甫《登高》“______________”一联中连用六个意象,动静对比明显,色彩鲜明,描绘了一幅声色俱佳的秋江图。

    (3)白居易《琵琶行》开头“______”一句,以秋景烘托了送别友人的悲凉之情;“______”一句,则借秋江夜景,侧面表现乐曲醉人。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增广贤文》说:“羊有跪乳之恩。”李密《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也闪烁着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光辉。

    (2)归有光《项脊轩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作者端坐室内,静听大自然的美好旋律的情景,表现出了高雅的审美情趣。

    (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睿智而清醒地认识到“____________”是数不清楚的,而“____________”,他们才应该是我们的榜样。

    (4)王实甫《长亭送别·端正好》的“____________”一句,借莺莺之口,对暮秋红叶发出疑问,引出离愁别绪。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忧愁连在一起,刘禹锡和李煜都曾用“水”这一意象来抒发自己无尽的忧愁,如“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________________”与“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对比,警示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地刻不容缓。

    (3)庄子《逍遥游》中以风为例,从反面说明“厚积薄发”这一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徐孺子祠堂

    黄庭坚

    乔木幽人三亩宅,生刍一束向谁论?藤萝得意干云日,箫鼓何心进酒尊。

    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欠陈蕃。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

    【注】①《后汉书·徐孺传》载:“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②徐稚吊唁郭林宗之母,只放束生刍(青草)。语出《诗经》:“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与杜甫《蜀相》的首联意境颇为相似,只是上下句顺序颠倒,另外增添了一个“生刍”的典故,并以此点出凭吊之意。

    B.颔联借“箫鼓”写出了徐孺子祠堂的热闹景象,而作者哪有心思观赏,“何心”二字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寂寥,耐人寻味。

    C.尾联上句通过对古人今人的议论体现了作者思考,而下句有关景色的描写,更为绝妙,以景结情,拓展意境,深化了情感。

    D.诗作吊古咏怀,题咏的是徐孺子祠堂,前两联从眼前的景事写起,寓意深微,后两联则自吐胸臆,感喟深沉,意蕴悠长。

    【2】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邹浩,字志完,常州晋陵人。第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守,皆礼遇之。纯仁属撰乐语,浩辞。纯仁曰:“翰林学士亦为之。”浩曰:“翰林学士则可,祭酒、司业则不可。”纯仁敬谢。后哲宗亲为右正言。有请以王安石《三经义》发题试举人者,浩论其不可而止。陕西奏边功,中外皆贺,浩言:“先帝之志而陛下成之,善矣。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京东大水浩言频年水异继作虽盈虚之数所不可逃而消复之方尤宜致谨不以为数之当然此消复之实也。章惇独相用事,威虐震赫,浩所言毎触惇忌,仍上章露劾,欻其不忠慢上之罪,未报。章惇诋其狂妄,乃削官,羁管新州。蔡卞、安惇、左肤继请治其送者王回等。

    徽宗立,亟召还,复为右正言,迁左司谏。改起居舍人,进中书舍人。言:“陛下善继神宗之志,善述神宗之事,孝徳至矣。尚有五朝圣政盛德,愿稽考而继述之,以扬七庙之光,贻福万世。”迁兵、吏二部侍郎。初,浩除谏官,恐贻亲忧,欲固辞。母张氏曰:“儿能报国,无愧于公论,吾顾何忧?”及浩两谪岭表,母不易初意。稍复直龙图阁。瘴疾作,危甚。杨时过常州,往省之。萧然仅存余息,犹眷眷以国事为问,语不及私。卒,年五十二。高宗即位,诏曰:“浩在元符间,任谏争,危言谠论,朝野推仰。”复其待制,又赠宝文阁直学士,赐谥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京东大水/浩言频年水异继作/虽盈虚之数/所不可逃而消复之方/尤宜致谨/不以为数之当/然此消复之实也/

    B.京东大水/浩言/频年水异/继作虽盈虚之数/所不可逃而消复之方/尤宜致谨/不以为数之当然/此消复之实也/

    C.京东大水/浩言频年水异/继作虽盈虚之数/所不可逃而消复之方/尤宜致谨/不以为数之当/然此消复之实也/

    D.京东大水/浩言/频年水异继作/虽盈虚之数所不可逃/而消复之方尤宜致谨/不以为数之当然/此消复之实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祭酒,是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汉魏以后为官名,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

    B.擢,是提拔之意;超擢,是指破格提拔。古代表官职提升的词语还有升、拔、陟、仕进、仕宦、晋等。

    C.教授,是指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也可以对私塾老师的敬称,与现代“教授”的含义不同。在本文中是指前者。

    D.七庙,古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用以供奉七代祖先的宗庙,后来也代指“朝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浩坚守职分,拒为越职之事。范纯仁待之以礼,嘱咐他撰写乐语,且以翰林学士也写乐语加以劝说,而邹浩以祭酒、司业不能写乐语为由推辞了。

    B.邹浩擅长谋划,讲究善始善终。陕西守边有功,朝廷内外祝贺,邹浩则认为上战杀敌决定胜负和保持胜利都是不容易的,应该敕告将帅,不能因为屡次的胜利而麻痹轻敌。

    C.邹浩心系国家,病中关切国事。杨时经过常州,前去探望友人邹浩。邹浩身体已十分虚弱,但在谈话中,他仍关切询问国事,说话不涉及私事。

    D.邹浩忠君尽责,死后获得荣耀。在元符年间,邹浩担任谏诤的职位,他为人正直敢言,被朝野推崇敬仰,死后被皇帝赞赏,获得朝廷追封的荣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浩所言每触惇忌,仍上章露劾,数其不忠慢上之罪,未报。

    (2)初,浩除谏官,恐贻亲忧,欲固辞。母张氏曰:“儿能报国,无愧于公论,吾顾何忧?”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我们曾如此渴望生命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明确文体;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