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譬如 小觑 醉醺醺 扭怩不安
B.接壤 嘻闹 热剌剌 怏怏不乐
C.歇憩 睥睨 癞疮疤 风雨如晦
D.漫朔 傩神 麻酥酥 广漠旷远
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玻璃擦得太亮,鸟儿撞得肝脑涂地。昨日,在厦门大学图书馆,一只红嘴蓝鹊撞上玻璃当场殒命。
B.在“致癌门”与“召回门”的双重夹击下,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终于选择“负荆请罪”。
C.参加这次招聘会的大学毕业生的能力层次有高有低,良莠不齐,有关大学领导对此感到十分忧虑。
D.为抓住抗旱的有利时机,旱区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正紧锣密鼓,全力以赴开展抗旱工作。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村歌
孙犁
大官亭的野战医院里,新来了一批伤兵,里面有几个饶阳县今年春天参军的战士。战士们给家里写了信,母亲和妻子们都去看望了。张岗贫农组也买了一筐鸭梨,募了一篮鸡蛋,送去慰劳,李三同双眉是代表。
在伤兵里,双眉看见了兴儿,挂着一只胳膊。兴儿和李三说是参加机枪班冲锋受了伤。双眉一句话也说不出,红着脸笑了。兴儿用那只好手轻轻拍着受伤的胳膊,好像是叫双眉看。双眉明白,这意思是说:你看我怎么样,我受伤了。
第二天,区里送来一封信说:野战医院的伤兵同志们要求张岗剧团给他们演演戏,叫李三加紧准备。
李三拿着信找了双眉去,笑着说:“你的工作来了!”
双眉接过信来看了看,抬头问:“伤兵同志们为什么单到咱村?”
李三说:“周围几十里,谁不知道张岗剧团?在冀中区,除了“火线”,恐怕就属咱们了,人家军队上能没有听说过?”
双眉说:“那可演什么节目哩?咱不演俗戏,新编又一下排不出来,全怨三哥,那两天还批评我哩!”说完把嘴一撅。李三说:“这怨三哥没远见。双眉,这事全交给你,你用什么东西,使唤哪些人,告诉我,我给跑腿!人家既然指名请咱们,咱们就得露一手,不能丢人!”
双眉想了想说:“我看还是演比武从军,这个戏别的剧团演不了,咱们又是熟戏。三哥,你看怎么样?”
李三说:“对,就演这出。给军队演,又符题,我就喜欢这出戏,末了那一大段唱,别的剧团,就是没法演,两个人接着也唱不下来。你唱起来,可是从从容容,越到后来越有劲。不过那个武委会主任叫谁演哩?兴儿不在家。”
双眉说,“就叫小三成替他,排的时候,小三成一块学会了。”
“好,”李三说,“带着咱们那汽灯、好幕去,演的时候,还得叫我拿着大喇叭站台!”李三比划一下,笑着走了。
演戏的那天是十月革命节。会场就在大官亭街当中那大场院里。吃过晚饭,周围几十里,道路上满是人。
“今晚上是张岗的比武从军!”
“喂!那个女角叫什么?”
“你这人!双眉呗!”
“对,真好嗓门,好长相,好走相,真,真比不了!”
“有一年不唱了,听说为唱戏受过批评哩?”
“呔!不批评别的,单批评唱戏!”
汽灯还没挂起来,会场里就挤满了人,卖糖的,烙馅饼的,老豆腐挑子也赶来了。
伤兵同志们坐在场子当中,汽灯点着了,张岗剧团的人马在台上忙着,打鼓的老头子郭老珍,架着腿,把雪白的手巾搭在膝盖上,嘴里叼着一支只有在这个当口才肯抽的好烟卷。
兴儿挂着胳膊,走到后台来和人们说话。在一个大油灯下边,双眉坐着她那小红凳,正对着镜子化装。见兴儿来了,就问:“你在哪看?”
兴儿说:“在台下边呗!”
“有座物没有?”
“没有。”
“我给你带来了一个。”
“咱们这剧团,越来越阔了,还置了家具?”兴儿说。
“这是我分的果实。”
“你参加斗争了啊?”
“你参加战争,我参加斗争!”双眉低声说,在镜子里抿着嘴轻轻一笑。
“入党了没有?”
“快批准了。你哩?”
“我今天满了候补期。”
“我来演戏给你道喜!”
“先唱的时候,嗓子不要太高,这个地方是街心,容易收音。”兴儿关照了双眉几句,就下去了。
今晚上没有月亮,是个好晴天。星星像有喜事的人们的眼睛。一声锣响,开幕了。台下的人挤着跟前去,说:“比武从军!”
“不要挤,不要碰着伤兵同志们!”李三拿着个大喇叭,在台上猫着腰喊叫。
“双眉!”台下看见双眉一上场,挤得更欢。前边的人用死力顶着,像钉木桩,不让挤过去。
双眉一出来,是在梨树底下,里面有这么几段:
风吹枝儿树猫腰,今年梨儿挂得好。上好的梨儿谁先尝哪,我提着篮儿上前方呀,送梨的人儿回去吧,前方的战斗紧张啊。
双眉唱着,眼睛望着台下面。台下的人,不挤也不动,整个大广场叫她的眼睛照亮了。
她用全部的精神唱。她觉得:台上台下都归她,天上地下都是她的东西。
(摘编自孙犁《白洋淀纪事》
文本二: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回忆了童年时期阅读孙犁作品的体验,那个叫双眉的农村姑娘,对我有不可言传的美的诱惑。现在,当我一再重读孙犁先生的作品时,那些女孩子们年轻的、美好的生命,就会被重新召唤出理想。
我常常想,为什么孙犁的作品至今经得起一读再读,至今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呢?除他对人的深邃情感、他的真诚忠直、他对文化的悉心守护,我还想谈谈他对语言的珍视。孙犁先生说:“从事写作的人,应当像追求真理一样地去追求语言,应当把语言大量贮积起来,应当经常把你的语言放在纸上,放在你的心里,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它们。”
(摘编自铁凝《重谈孙犁:在艰难时代中发现可爱、发现美》等)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双眉去看望伤兵,兴儿“用那只好手轻轻拍着受伤的胳膊”,两人以简单的言语、动作传情达意,凸显出脉脉真情。
B.“雪白的手巾”“嘴里叼着一支只有在这个当口才肯抽的好烟卷”等细节描写,表现了打鼓的郭老珍对此次演出的重视。
C.兴儿和双眉在后台短暂交流,“后台”小空间中更能聚焦人物,对话中点明了两人的关系,表达出他们相互之间的关心。
D.小说两次写到双眉的笑,一次是见到受伤的兴儿,一次是兴儿去后台找她,不同的场景中表现出女孩子羞赧的美好形象。
【2】下列对文本一结尾部分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台下的人“不挤也不动”,与前文的喧闹对比鲜明,更衬托出双眉的形象。
B.“她用全部的精神唱”一句,表现的是双眉演唱时的神情专注,十分投入。
C.“天上地下都是她的东西”表现双眉坚信一定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心理。
D.小说以演出的高潮结尾,引发读者想象,具有“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3】某同学觉得兴儿和双眉在后台对话的部分,蕴含着两位有着共同追求的有情青年的丰富情感,便尝试补充细节,将这部分内容改写为剧本。请你结合相关内容帮助他完成改编。
在一个大油灯下边,双眉坐着她那小红凳,正对着镜子化装。兴儿三言两句地跟后台的人打完招呼,就轻悄悄地朝双眉那儿走过去。
双眉“你在哪看?”(脸上泛起笑容,仍然对着镜子化装)
兴儿“在台下边呗!”
双眉“有座物没有?”
兴儿(低头看着受伤的胳膊)“没有。”
双眉“我给你带来了一个。”( A )
兴儿“咱们这剧团,越来越阔了,还置了家具?”(高兴地接过凳子,端端地坐近了些)
双眉“这是我分的果实。”(格外自豪)
兴儿(忽而问)“你参加斗争了啊?”( B )
双眉“你参加战争,我参加斗争!”(低声说,在镜子里抿着嘴轻轻一笑)
兴儿“入党了没有?”( C )
双眉“快批准了。”(双眉的脸一红)“你哩?”
兴儿“我今天满了候补期。”(站起身来,慢慢说)
双眉“我来演戏给你道喜!”( D )
【4】文本二中,孙犁先生说“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语言,你认为文本一中哪些方面能够体现孙犁先生的语言功夫,请任选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4、补写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____:道之以德,齐之以礼,____。(《论语·为政以德》)
(2)风兮!风兮!何德之衰!____,____。(《论语·知其不可而为之》)
(3)野哉,由也!____,____。 (《论语,克已复礼》)
(4)____,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____。 (《逍遥游》)
(5)____,____,淡烟暮霭相遮蔽。 (《西厢记.长亭送别》)
(6)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滕王阁序》)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高适《燕歌行》叙写战场交战的过程中,战士们浴血奋战、死伤惨重,与军官纵情声色、寻欢作乐形成鲜明对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两句所表现的决绝态度,是诗人向权贵投去的一瞥蔑视。
(3)在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作者于傍晚到达山顶之后看到的山上的雪景。
6、名句默写。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兴手法,借桑叶的变化来表现女主人公青春的逝去。
(2)白居易《琵琶行》中通过景物描写来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______________”,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5)杜甫《登高》中,目睹秋景,想到自己的处境,把无限悲愁概括进一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7)柳永的《雨霖铃》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朦胧,该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因为气结声阻,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学习对提升个人修养的重要作用。
(2)《论语·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曾皙的志向是,在暮春三月和好友一起在沂水沐浴,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郦道元在《三峡》一文中引用渔歌“_________,_________”,来印证前文对哀猿长啸的描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 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两句,看似流露了他消极悲观的情绪,实则表现了他看透人生的一种达观。
(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说气候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____,____。”
(4)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宋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要求填写诗句。
(1)《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写出秦人的穷奢极欲。
(2)李煜在《虞美人》中感慨时光消逝,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文后题目。
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奇士①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①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写出了诗人年轻时儒雅谦卑的形象。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的深情怀念。
D.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2)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明年,郕王监国,令同商辂入阁预机务。闻继母忧,力辞,不允,乃拜命。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天顺元年,徐有贞既得罪,岳正、许彬相继罢。帝坐文华殿召见时,曰:“汝非朕所擢状元乎?”时顿首。明日仍命入阁,兼翰林院学士。阁臣自三杨后,进退礼甚轻。为帝所亲擢者,唯时与正二人。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日彭公真君子也慈寿皇太后上尊号,诏告天下。时欲推恩,贤谓一年不宜再赦。时曰:“非赦也,宜行优老典。朝臣父母七十与诰敕,百姓八十给冠带,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贤称善,即奏行之。门达构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语闻,帝意乃解。五年得疾在告,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乞革其弊,以惠小民。”帝优诏褒纳。畿辅、山东、河南旱,请免夏税盐钞,及太仆寺赔课马。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并从之。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万安同在阁,结中贵戚畹,上下壅隔,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燕居无惰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
(节选自《明史•彭时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B. 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C. 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D. 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监国是中国古代一种政治制度,多指皇帝外出时,由重要人物留守在宫廷处理国事。
B. 释褐是指脱去丧服,换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新进士及第授官亦称为释褐。
C. 明清时期作为宰辅的官员,以大学士的身份进入内阁参与国家机要事务称为入阁。
D. 尊号是指加给皇帝或者皇后的称号,意在歌功颂德,赞美他们的文治武功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彭时富有才华,深受重用。他先是经过殿试考中了状元,后来他被破例提拔,参与国家机要事务,深受皇帝倚重。
B. 彭时刚正耿直,力持正理。他时常引据大义,与李贤争论是非;当李贤被陷害时,他也能极力维护,打消了皇上罢免李贤的念头。
C. 彭时关心百姓,体恤民生。他向皇上建议实行优待老人制度,并提出了减免税收、革除弊端等一系列施惠百姓的措施。
D. 彭时心怀国政,奉公持正。他在朝三十年,精诚辅政,坚持原则,不向家人透露朝中政事;选拔推荐人才,不让当事人知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
(2)燕居无惰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展开厚重的历史长卷,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纷至沓来。阅读历史人物的传记,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事迹和经历,也能领略他们的人格风采与人格魅力。
假设班级要举行“我谈历史人物”专题研讨会,请从“屈原”“苏武”这两个历史人物中任选其一,写一份发言稿,谈谈你从这一历史人物身上汲取的精神力量或获得的经验教训,阐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