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段中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在4年前的世界杯比赛中,以“残阵”出战的中国女排奇迹般夺得冠军,那也是郎平作为主教练首次率中国女排夺取世界冠军。在2019年世界杯比赛中,面对塞尔维亚队,中国女排姑娘拿出了______的态势,开局阶段______比分有些胶着,但在8:7反超之后一路领先扩大优势,拿下第一局。第二局双方长时间打得______,但凭借朱婷的多次得分,中国队顺利拿下。第三局比赛中,中国队乘胜追击,以25:16顺利终结比赛,大比分3:0完胜对手。最后中国女排以10连胜的战绩成功______!
A.破釜沉舟 虽然 难解难分 卫冕
B.孤注一掷 虽然 难分伯仲 夺冠
C.破釜沉舟 即使 难解难分 卫冕
D.孤注一掷 即使 难分伯仲 夺冠
2、下列句式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1)致使于晋,顾反
(2)铸以为金人十二
(3)自以为关中之固
(4)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5)俭,德之共也
(6)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7)句读之不知
(8)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9)不拘于时 (10)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A.(1)(4)/(2)(3)/(5)(8)/(6)(7)/(9)(10)
B.(1)(4)/(2)/(5)(8)/(3)(6)(7)/(9)(10)
C.(1)/(2)(3)/(4)(5)(8)/(6)(7)/(9)(10)
D.(1)/(2)(3)/(5)(8)/(6)(7)/(4)(9)(10)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生命”的第一乐章
一抹云雾遮住了沈从文的眼帘,从这酸涩的人生里,他听到了生命的呼喊。可是,这生命又被置于怎样卑屈而痛苦的环境里!一点可怜的希望与憧憬,全是那样无望无助。他们中的大多数,正默默接受着那份摊派到自己头上的命运,安于现状。对自己的处境,既无力改变,也从不想到改变;他们不需要别人怜悯,也不知道可怜自己……17年前,沈从文和一个名叫赵开明的同伴,随军队移防路过泸溪时,两人一同去县城街上转了三次。一个绒线铺里,有一个和他们年纪相差不多的女孩子,长得十分秀气,赵开明一眼看中了她,便借买草鞋带子去了那绒线铺三次,并赌咒将来要讨这个叫“小翠”的女孩子做媳妇。三年后,他们所属部队在鄂西全数覆灭,留守处遣散后,沈从文和赵开明便各自东西,断了音讯。这次返乡,沈从文又一次踏上沪溪城里的道路,走到那个绒线铺前了。走进铺子大门,眼前的情景使沈从文吃了一惊:“小翠”正站在铺子里,同17年前一个样子,那熟悉的眼睛、鼻子和薄薄的小嘴;辫子上缠一缗白绒绳,依然是那样年轻!---时间仿佛变着魔法,将沈从文拉回到了“过去”。
当沈从文佯称要买鞋带和白糖时,铺子小扇门后边响起一个低哑的声音:“小翠,小翠,水开了,你怎么的?”随着话音,门后边走出了一个男子。
“赵开明!”晕黄灯光下,沈从文依然立即认出这男子就是自己当年那位同伴。可是,这个年纪刚过30的汉子,却显得那样孱弱衰老!显然,时间与鸦片烟已经毁了他。这时,沈从文猛然省悟到赵开明同这一家人的关系,明白眼前的这个“小翠”是谁的女儿了。他感到“时间”猛然地掴了自己一巴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见赵开明父女给自己度量带子,点数自己给他们的钱,并热心地替自己从另一铺子将白糖买来,是那样安于现状,沈从文默默退了出来,走上17年前踏过的河堤。
为了这再来的春天,我有点忧郁,有点寂寞。黑暗河面上起了缥缈快乐的橹歌。河中心一只商船正想靠码头停泊。歌声在黑暗中流动。从歌声里我俨然彻悟了什么,我明白“我不应当翻阅历史,温习历史”。在历史面前,谁人不感惆怅?……砰砰鼓声响起来了,鞭炮“辟辟叭叭”在半空中炸裂。鼓声起处,平时藏在浦市上游厢子岩洞窟里的三只美丽龙船,在人们的呐喊声里,如一支支没羽箭,在平静的长潭上如飞射去。这次返乡路过这里时,因时节不到,虽不见龙舟竞渡盛况,却看见几只崭新龙船搁在岩壁洞口的石梁上。
我们用什么方法,就可以使这些人心中感觉到对“明天”的“惶恐”,且放弃过去对自然和平的态度,重新来一股劲儿,用划龙船的精神活下去?这些人在娱乐上狂热,就证明这种狂热能换个方向,就可使他们还配在世界上占据一片土地,活得更愉快、更长久一些。不过有什么方法,可以改造这些人的狂热到一件新的竞争方面去,可是个费思索的问题。思索着植根于这片土地,自己所属民族的命运,沈从文感到刻骨的痛楚,同时也感到了身上的责任。别的自己已无从措力,却能运用手中一支笔,继续写这片土地上的人生传奇,以唤:起这个民族雄强做人的意识。想起刚刚起首的《边城》,主人公翠翠似乎已和沪溪城绒线铺里新一代的“小翠”融成一体。——这次返乡所获得的种种人生感慨,对生命的感悟,必将流注于自己的笔端,喊出这个民族长期受压抑的痛苦,并寄期待于未来。
我要的,已经得到了。名誉或认可,友谊和爱情,全部到了我的身边。我从社会和别人证实了存在的意义。可是不成,我似乎还有另外一种幻想,即从个人工作上证实个人希望所能达到的传奇。我准备创造一点纯粹的诗,与生活不相粘附的诗。情感上积压下来的一点东西,家庭生活并不能完全中和它、消耗它,我需要一点传奇,一种出于不巧的痛苦经验,一份从我“过去”负责所必然发生的悲剧。换言之,即完美爱情生活并不能调整我的生命,还要用一种温柔的笔调来写爱情,写那种和我目前生活完全相反,而与我过去情感又十分相近的牧歌,方可望使生命得到平衡。从故乡返回北平后,每天一早,沈从文就在达子营28号寓所院子里的老榆树下,摆一张八腿红木小方桌,放下一叠白纸,继续写返乡前即已起首的《边城》。我冬的阳光透过榆树的枝叶,细碎地撒在桌面上,空气疏朗而澄澈。沈从文的心也如一泓秋水,少渣滓,无凝滞。虚静中,隐隐约约起了哀伤而悠远的乐音。
(摘编自凌宇《沈从文传》,有删节)
(相关链接)
①我将把这个民族为历史所带走向一个不可知的命运中前进时,一些小人物在变动中的忧患,与由于营养不足所产生的“活下去”以及“怎样活下去”的观念和欲望,来作朴素的叙述。
(沈从文《边城•题记》)
②他(沈从文)怀念着他所远离的那片湘西世界,已经习惯了都市生活的他在心头梦里时时牵挂着那世界……这直接表现在作品上的便是此时的《边城》。
(崔剑剑《边城》之外的围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从文的《边城》主人公翠翠的原型,就是沪溪城绒线铺里新生一代的“小翠”,小说来源于生活。
B.在这次返乡之时,有好的声望、甜蜜的爱情和社会的认可的沈从文还希望创造出个人工作上的传奇。
C.《边城》虽在沈从文返乡前已动笔,但这次回乡时的人生感慨、对生命的感悟将融入《边城》这部作品中。
D.《边城〉〉试图通过历史变革时期的几个小人物的命运来探讨整个民族的命运诉求,更深层次关注民族命运。
【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沈从文回乡时,见着了战友赵开明,但并没有相认,这是因为赵开明的现状与沈从文的生活距离太远,无话可说。
B.沈从文与赵开明的人生迥然不同,是源于两者对人生的不同追求,赵开明追求的是那平常的爱情家庭生活。
C.河面上那缥缈快乐的船歌,让沈从文明白过往的人生不需要再去回忆,回忆只会让人感伤不已。
D.沈从文这次返乡,引发了他对故乡人的精神与未来的思考,感到了自己的责任,想用文学拯救愚弱的国民。
【3】结合全文,请根据相关材料,简要概括沈从文创作《边城》的原因。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作者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处境,也蕴含着要与命运进行抗争的精神。
(2)《琵琶行》中表现诗人听到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产生共鸣的诗句是:“_____,______!”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
(4)李白在《蜀道难》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有奇险的风光。诗人用“____,___”两句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5)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两句以浪漫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沙漠奇寒、彤云密布的景象。
(6)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两句,既渲染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又写出了守军威武雄壮的气势。
5、默写填空
(1)李白在《将进酒》中运用夸张手法,悲叹人生短促,从青春迅速变为衰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写鱼和雁都无法传递音讯,思妇内心愁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二首》
(4)疑是水仙梳洗处,________________。(雍陶《题君山》)
6、补写下面的空缺处。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
(2)《陈情表》一文中,李密向皇上陈述自己孤单无依的生活,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的句子是:______,形影相吊。
(3)《归去来兮辞》中,“悟以往之不谏”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不可挽回的醒悟,而“______”一句,则表达出诗人对未来还可以把握的信心。
(4)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的秋天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叹息是诗人遣兴抒怀时常见的做法,在古代诗文中也屡见不鲜,李白《蜀道难》中在写山高用手可触摸星辰之后发出了“________”的叹息;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_____”写自己人生坎坷、青丝转白的悲叹。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当年的遗迹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小乔刚刚和周瑜结婚,周瑜意气风发。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在列举车子、器皿、屋室等物品来阐释“有”与“无”的关系后,做总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里仁》中将“君子”与“小人”的义利观进行对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礼记·大学》中,阐述无论是天子还是百姓,都应该修身养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虞美人》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十则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要学会换位思考,用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慨叹人生短暂“譬如朝露”,苏轼在《赤壁赋》中则说道:“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寄黄几复
黄庭坚①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②。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是诗人少时好友,曾与诗人同在京城宴饮为乐,时为广州四会县令。②三折肱:出自《左传》,意思是折断三回胳膊,积累了治病经验就可当好医生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此诗时和友人山水相隔,书信不通,开篇流露怀念友人、望而不见之意。
B.黄几复家徒四壁,既体现他清正廉洁,又说明他精力和心思不在经营个人生活。
C.颈联作者用“三折肱”的典故,称赞朋友已经有政绩,显露了治国救民的才干。
D.尾联作者因思念友人而头发花白,表达对友人仕宦生涯及自身政治命运的哀怨。
【2】与黄庭坚同为“苏门四学士”的张耒评价“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一联为“奇语”,请简要赏析。
11、①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②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奋六世之余烈 奋:振兴
B.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兵:军队
C.而倔起阡陌之中 阡陌:田间小路,这里代指田野
D.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履至尊而制六合/天雨雪,武卧啮雪
B.却匈奴七百余里/欲因此时降武
C.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D.天下云集响应/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段主要写秦始皇统一天下。作者写到了秦始皇从政治、军事、文化、防卫等方面巩固政权的措施。
B.选文第②段写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的覆灭。极力写了陈涉的地位低下、才智不足,缺乏作战能力,这其实是在为最终结论做铺垫。
C.选文第③段阐述了各诸侯国和秦王朝灭亡的原因。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收束全篇,点明主旨。
D.选文在写秦的强盛和陈涉的地位身份时,都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气势磅礴,语意酣畅淋漓,读起来有一泻千里之感。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不读书的人,古稀之年再回首,他所经历的只有属于自己的那一辈子;而读书的人,他将经 历五千年的光阴,因为阅读,是一种反向的永生。
——艾柯卡.翁贝托
人生经验比知识宝贵,年轻编剧毕业头十年应该去开出租车,关心世界,保持愤怒,四十岁 时就能写出杰作。
——编剧教父罗伯特·麦基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论述类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不得少于 800 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