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B.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C.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D.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2、依次填入下列 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通过四渡赤水调动敌人,率领3万多红军,通过( )的征战,打了一场打胜仗,最终跳出了重重包围。
(2)屠呦呦和同事们通过大量搜集中药药方,对中草药提取物进行筛查,直到第191次实验,才发现了青蒿素,这个过程充满了( )。
(3)吴锦泉老人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但老两口的日子是充满( )的,他们住着三间破旧的瓦房,磨一把刀一元钱,没有其他经济来源。
A. 艰难曲折 艰苦卓绝 艰难困苦
B. 艰苦卓绝 艰难曲折 艰难困苦
C. 艰难困苦 艰难曲折 艰苦卓绝
D. 艰难曲折 艰难困苦 艰苦卓绝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寂寞中的叩门声
冯骥才
唐先生坐在那张高背的皮椅子上,抽着烟斗。他显得疲惫不堪,软弱无力,身子坐得那么低,好像要陷进椅子里似的。那样子,仿佛一连干了三天三夜的重活,撑不住了,瘫在了这儿。
他的眸子黯淡无神,嘴角下那一对喜悦的酒窝不见了。天才入秋,他就套上两件厚毛衣,当下还像怕冷似的缩着脖子。屋里静得很,家具上蒙了一层薄薄的尘土,显然好几天没有擦抹过,没有客人来。
他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还是那个曾请他刻烟斗的艺术处处长定的。那位处长本来挺喜欢他的画,但为了迎合上边某种荒谬的理论,为了自己在权力的台阶上再登一级,亲手搞掉他。一下子,他又失去了一切……喧闹的人声从屋内消失,好似午夜后关了门的小饭铺,静得出奇。而玻璃书柜的第一层上还摆着几只名人和要人请他雕刻的烟斗。这几只烟斗刻得精美极了,却放在那里,没人来取。
这时,他听到有人轻轻叩门。已经许久没听过这声音了。他撂下烟斗,趿拉着鞋去开门。
打开门,不禁惊奇地扬起眉毛。原来一个人抱着一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因花枝太长,抱花盆的人努力耸着肩,把花盆抱得高高的,遮住他的脸,但枝梢还是一直拖到地上。
啊,是老花农——老范!不用说,肯定是他来了。他总是在这种时候出现;而在自己春风得意之时,他却悄悄避开了,并且总是不声不响地用一片真心诚意对待自己。唐先生感到一阵浓郁的花香,混着一股淳厚的人情扑在身上,心中有种说不出的乱糟糟的感触。嘴里忙乱地说:
“老范,老范,快请进,请进……好,好,就放在地上吧!这花儿开得多好!好大的一盆,重极了吧!”
来人把花儿放在地上,直起腰。他看了不由得一怔,来人竟不是老范。他不认得。是一个中等个子的青年人,穿件黑布夹祅,装束和气质都像个农民。手挺大,宽下巴,一双吊着的小眼睛,皮肤黑而粗糙;鞋帮上沾着黄土。
“你?”
“俺是您认得的那老范的儿子。”
唐先生听了,忽觉得他脸上某些地方确实挺像老范。忙请他坐,并给他斟了杯热茶。“你爹还好吧!这两天,我还正想去看他呢!”唐先生这话真切不假,毫无客套的意思。
不料这青年说:“俺爹今年夏天叫雨淋着,得了肺炎,过世了。”他的声音低沉。但好像事情已过了多日,没有显得强烈的悲痛与难过。
“什么?他?!”唐先生怔住了。
“俺爹病在炕上时,总对俺念叨说,唐先生最爱瞧凤尾菊。这盆是他特意给您栽的。他嘱咐俺说,开花时,他要是不在了,叫俺无论如何也得把花儿给您送来。”
唐先生听呆了。他想不到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事,一个对于他无足轻重的人,竟是真正尊重他、真心相待于他的人……他心里一阵凄然,不知该说些什么话。他下意识地习惯地从茶几上拿起烟斗,可是划火柴时,手颤抖着,怎么也划不着。那青年一见到烟斗,忽然像想起什么似的说:
“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欢您刻的烟斗吗?您曾经送给过他一只烟斗吧!他临终时对俺说:‘你记着,俺走的时候,身上的衣服穿得像样不像样都不要紧,千万别忘了把唐先生那只烟斗给俺插在嘴角上。’”
“什么?”唐先生惊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其实他都听见了。
那青年又说了一遍。他的脑袋嗡嗡响,却一个字儿也没听见。
直到现在,唐先生的耳边还常常响着那傻里傻气的“美,美呀!”的苍哑的赞叹声。他后悔,当初老花农向他要烟斗时,他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来,送给他……
(节选自《雕花烟斗》,有删节)
【1】小说中的老花农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2】解释下列句子的含意。
①这几只烟斗刻得精美极了,却放在那里,没人来取。
②直到现在,唐先生的耳边还常常响着那傻里傻气的“美,美呀!”的苍哑的赞叹声。
【3】综观全文,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
【4】本文写了雕花烟斗的故事,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认识。
4、(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的两句:_____,_____。
(3)《醉花阴》中“_____,_____”两句,写重阳佳节的百无聊赖,连香炉也懒得管,任它自行消尽。描绘了一个思妇愁绪满怀的神态。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蜀道难》中运用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②白居易《琵琶行》中,表明琵琶女内心深处的怨恨情绪在琵琶声暂歇之时表现得更为充分的句子是: “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③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前,要以之为师;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荀子在《劝学》中,从反面比喻论证学习应当专一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往今来,很多人为了世上的功名利禄,拼命追求;然而《逍遥游》则用“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表明了宋荣子在“功名利禄”上与常人截然不同的态度。
(2)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到,蜩与学鸠起飞后只能“_____ ”,有时飞不上去便落在地上。
(3)屈原《离骚》中的“______ ,_____ ”两句与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抒写的境遇相似。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表明自己内心崇尚美德不因加罪而后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送别,自古以来让人情难以堪,但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却表现得气势豪迈,意境开阔,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更成为千古名句。
(3)荀子《劝学》中表明广泛地学习并能自省,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 ______________。”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__________ ,__________ ”的错误态度。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_ 。
(2)《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地指出了从师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以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表现客人的洞箫声凄凉悲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致酒行①
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②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③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④,谁念幽寒坐呜呃?
注释:①唐宪宗元和初(806年),李贺带着刚刚踏进社会的少年热情,满怀希望打算迎接进士科举考试。不料竟被人以避讳他的父亲“晋肃”的名讳为理由,剥夺了考试资格。这个意外的打击使诗人终生坎坷。诗人在回乡的途中,借酒兴创作了这首诗。②主父:即汉朝时的主父偃,久不得进,后终得汉武帝信任,官至齐相。③马周:唐朝人,西游长安时宿于新丰,被客店老板冷待,后因替他人上书陈事切中时弊,得到唐太宗赏识,拜为监察御史。④拏云:凌云,比喻高昂的志趣。
【1】下列对诗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零落栖迟一杯酒”,不从主人祝酒写起,而从客方对酒兴怀落笔,突出了客方的情怀。
B.“家人折断门前柳”,运用想象,从对方落墨,写家人的望眼欲穿,来抒发诗人久羁异乡之苦。
C.“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是说只凭“两行书”就想让直接冒犯皇帝的事情得到原谅。
D.全诗以抒情为主,运用主客对白的方式,讲述主父偃和马周两个古人的故事,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2】这首诗歌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熹,字元晦,徽州婺源人。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父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乾道五年,除知南康军,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熹始拜命,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知台州唐仲友与王淮同里为姻家,吏部尚书郑丙荐之,迁江西提刑,未行。熹行部至台,讼仲友者纷然,按得其实,章三上,淮匿不以闻,熹论愈力。宁宗之立,韩侂胄居中用事。熹忧其害政,数以为言,且约吏部侍郎彭龟年共论之。会龟年出护使客,熹乃上疏斥言左右窃柄之失,在讲筵复申言之。御批云:“悯卿耆艾,恐难立讲,已除卿宫观。”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五年致仕。熹登第五十年,仕于外者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家故贫,箪瓢屡空,晏如也。诸生之自远而至者,豆饭藜羹,率与之共。自熹去国,侂胄势益张。何澹为中司,首论专门之学,文诈沽名。刘德秀仕长沙,首论留正引伪学之罪,“伪学”之称,盖自此始。攻伪日急,至上书乞斩熹。方是时,士之绳趋尺步、稍以儒名者,无所容其身。从游之士,特立不顾者,屏伏丘壑;依阿巽懦者,更名他师,过门不入,甚至变易衣冠,狎游市肆,以自别其非党。而熹日与诸生讲学不休,或劝以谢遣生徒者,笑而不答。嘉泰初,学禁稍弛。淳佑元年正月,上视学,手诏以周、张、二程及熹从祀孔子庙。
(选自《宋史·卷四百二十九·列传第一百八十八·道学三》,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B.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C.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D.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讲筵:讲经、讲学的处所,这里指天子的经筵,即御前讲席。宋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
B.耆艾:年寿高。古称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亦泛指老年人。这里是说宁宗借口怜恤朱熹年岁已高、难以讲经而授与其祠禄官。
C.九考:古代官吏三年一考绩,九考则为二十七年。这里是说朱熹考中进士以后的五十年中,在外面做官长达二十七年,在朝仅有四十天。
D.藜羹:用藜菜特作的羹汤。泛指精美的食物。这里是说朱熹家中一向贫穷,但关爱学生,若有学生远道来求学,就特别招待,优赏有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熹自幼聪颖,少年科举得志。面对父亲的启蒙,他追问天的上方还有什么,让父亲大为惊异;十八岁时参加乡贡考试合格,后来又考中进士。
B.朱熹关心百姓,为政严肃有方。浙东地区饥荒,他刚接受任命,就写信给其他州郡,募米商,免税钱,最终米船聚集;所管辖的地区风纪肃然。
C.朱熹为官正直,敢于直言进谏。朱熹不惧宰相王淮的权势,坚持查明唐仲友的罪行并上奏;会同彭龟年上疏指斥皇帝左右大臣窃取权柄的危害。
D.朱熹屡遭打击,始终坚持治学。朱熹学说曾被看作“伪学”,甚至有人上书斩杀朱熹;有人劝导他遣退门徒,他仍讲学不止,面对劝说一笑付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
(2)方是时,士之绳趋尺步、稍以儒名者,无所容其身。
12、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下面作文。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刘明侦又上了微博热搜。这位“90后副院长”的履历堪称“传奇”:22岁硕士毕业于剑桥大学,23岁成为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的最年轻的中国女学者,24岁博士毕业于牛津大学,25岁回国工作并被聘为教授,26岁入选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如今,她仍不断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刷新着“最年轻”纪录。在最近一次的采访中,她说:“当我们享受了足够多的家庭资源、社会资源和国家资源的时候,我们不仅是单单的个体了。我们应该为这个社会和国家多做一些事情,我们对这个社会和国家是有使命的,也是有责任的。”
请从刘明侦的事迹出发,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想和认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