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黑龙江省绥化市初三上学期三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教授正在为同学们上古典诗词鉴赏课,他旁征博引,各种典故信手拈来,让人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B.让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需要品读相关经典文献,浮光掠影不行,浅尝辄止不行,需要系统品读,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C.观看电影《长津湖》后,不由感慨:正是志愿军战士的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D.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享誉中外、流传千古的典籍,凭借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让附庸风雅的年轻观众更好地认识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生活于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

    B. “六书”指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六种造字法。

    C. 《孔乙己》选自小说集《彷徨》,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周作人。

    D.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俄国作家莫泊桑,这是一篇歌颂亲情的纪实散文。

  • 3、下列加横线的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尽管计算机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工作都可以事半功倍

    B.扬州茱萸湾公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了。

    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空前绝后的成就。

    D.在仪征书城的读者见面会上,携《那小子真帅》而来的韩国作者又掀起一阵汹涌的“韩

    流”,令少男少女们触目伤怀、激动不已。

     

  •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比起事事都凭一已之力的项羽,刘邦更懂得用人之道。

    ②刘邦比起项羽几乎没什么优势。

    ③但他也有出众的地方,就是知人善任和体恤臣下。

    ④相比力拔山河的项羽,刘邦既没有武勇,又缺乏主张,对平天下的哲学又知之甚少。

    ⑤秦末,刘邦项羽相争。

    A.③②①④⑤

    B.⑤③①②④

    C.⑤②④③①

    D.③⑤①④②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三)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竹取道 伐:____________   ②下小潭   见:____________

    ③潭中鱼百许头 可:____________   ④以其境过清   清: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对比是本词的一大特色,比如“少年”和“而今”形成对比,“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形成对比。

    【2】古人素以秋愁为一体,辛弃疾却说“却道天凉好个秋”,请说说该句中蕴含的感情。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综合性学习

    班上开展“君子自强不息”主题演讲活动,请参考以下材料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演讲稿。

    (材料)

    ①对于个人而言,自强不息就是自信自立,勤奋苦学,勇于开拓,面对逆境不屈不饶。

    ②我的任务是练习,练习,不断地练习,失败和疲劳常常将我绊倒,但一想到再坚持一会儿就能让我所爱的人看到我的进步,我就有了勇气。

    ——海伦。凯勒

    ③范仲淹啖粥苦读、苏秦悬梁刺股——立志自强,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王羲之临池学书——潜心练功,勤学苦练,矢志求成;司马光“警枕”戒己——发奋自励,严于律己;欧阳修“三上”苦读——争分夺秒,见缝插针,痛惜光阴;高尔基刻苦自学——自强不息,孜孜不倦,终能成功;霍金事迹——珍惜生命,身残志坚,创造奇迹。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名篇名句默写。【(1)~(4)题中任选两题作答,(5)(6)题必答】

    (1)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__________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__________,玉盘珍羞直万钱 (李白《<行路难>其一》)

    (4)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5)中秋节,在异乡求学的小明,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编辑短信发给父母,表达美好祝福。

    (6)水和月这两个意象的组合营造了古诗文优美的意境,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月下水波和水中月影,澄澈幽静。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议论文阅读,完成后面小题

    让人,乃众妙之门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乎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

    1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让人,让沈从文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

    B. 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C. 让人,并不是懦弱。

    D. 让人,乃众妙之门。

    2选文第②段中加线的“这种美德”具体指什么?

    3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任选其中一种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4选文④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

    5下面给出的三个论据,有一个不能证明第②段的观点,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1)是可忍,孰不可忍?

    (2)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

    (3)韩信曾甘受市井屠夫的胯下之辱,后来成为一代名将。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干净”是最好的气质

    (王永清)

    ①人最好看的样子,是干净。一直喜欢那些目光清澈的人,干净、自然、纯真。眼睛是心灵之窗,内心干净,才会有眼神的干净。当一个人以孩子般的目光去看这个世界,世界也就变得简单纯净起来。

    ②干净的人善良,无邪念。曾国藩说,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唯恐人知。做坏事的人,内心是不干净的,带着包袱生活,心理负担何其沉重?常见四处逃亡的罪犯被抓后“一身轻松”。心存善念的人内心光明、干净,看到在风中卖菜的大娘,就把她的菜全部买下来,好让她早点回家。给流浪汉两个馒头,让有急事的行人用一下你的手机。或者,把垃圾从绿化带里带到垃圾箱里,给陌生人一个微笑……总之,一直沿着善念走下去,就会觉得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人人都面善,心中油然涌起对万事万物感恩的情愫。

    ③干净的人行为端正,坦坦荡荡。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才能身正心安梦魂稳,心底无私天地宽。品行端正的人干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身处俗世,却不为俗世所困,依然保持初心如故。无论取得怎样的荣耀,始终谦虚低调,不高人一等,不张牙舞爪,不会变的喧器与功利,给人的感觉永远是赏心悦目,如沐春风。

    ④干净,说到底是一种修养,不邋遢、不潦草。无论命运有多么不公,不见一丝怨怼。不管外在环境多么糟糕,始终拾掇好自己的仪容,保持外表的干净和得体。上海永安公司四小姐郭婉莹,年少时美丽而富有,“文革”时期,因是资本家的女儿,沦落到去打扫厕所,但她见人永远要化好妆,换上干干净净的衣服。别人不理解。她却回答说:“因为这才是人活着的样子。

    ⑤干净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德。一个地方如果干净的人多了,这个地方的环境会更为清朗、清爽。因为大家行事光明恶落,不算计人,不欺骗人,不出卖人,该办的事一定办,不该办的事一定不办,自然民风淳,风气正,政风清,人心平和。

    ⑥孟德斯鸠说过: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生活本来单纯,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人有净气,风度自来。

    【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干净是最好的气质”?

    【2】联系前文,说说第④段划线句中“人活着的样子”指什么?

    【3】请摘抄文中给你启示或感悟最深的一句话,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心得。

    原句:________________

    心得: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宽容是美德

    ①看到这个题目,不禁想起了周恩来的一个故事:一次,理发师给周总理刮脸,总理咳嗽了一声,刀子把脸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周总理和蔼地说:“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桩小事,使我们看到总理身上的美德——宽容。

    ②宽容是一种美德。留心一下,不难发现在人际交往中,凡能做到宽以待人者,一般都深受众人的欢迎。像周恩来这样的好总理,待人宽容,平易近人,当然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与尊敬。人与人交往,难免会有些小摩擦。只要是无恶意的,就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像周恩来那样主动承担责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所致,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过错,如果在日常的相处中,对别人的过错能以宽容对待,就等于给对方提供改过的机会。在中国历史上,李世民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依靠这一点得到众臣鼎力相助的,从而开创了唐代盛世。在唐朝王室争权中,魏徵曾鼓励太子李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取帝位后,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魏徵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为唐朝盛世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再说秦王嬴政,若不是听取了李斯“海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的喻谏,收回逐客令,实行不计前怨,广纳贤才的政策,恐怕就会失去李斯等一大批客臣的支持,难以顺利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纵观历史与今天,如果没有“海纳百川”的宽宏气度,不具备宽容的美德,开创一方事业只能是一句空话。

    ③有的人就不具备宽容的美德,他们心胸狭隘,凡事斤斤计较,不肯吃亏。如慈禧太后,仅因为与一大臣下棋时,对方无意中说了一句:“我杀老佛爷的马。”就勃然大怒而起:“你杀我的马,我杀你全家”,于是这位大臣被满门抄斩,惨不忍睹。像这样的狭隘心胸,这样的暴行,又怎会不遭人唾弃呢?当今社会上有一些人,也是这样,你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就会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还有的人对别人的过失总是耿耿于怀,时时想着揪别人的小辫。这样的人,典型的“小肚鸡肠”,心胸狭隘,待人刻薄,根本没有一点宽容之心,这种人还能谈什么成大器,立大业呢?

    ④总之,宽容是一种美德。只要我们本着“和为贵”的原则,决不斤斤计较别人的过失,又多为别人考虑,就能确立起友善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⑤当然,对于那些蓄意冒犯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或是破坏人民安定生活的破坏分子及人民的敌人,就不能盲目地宽容,以致重演“农夫救蛇”的悲剧。一定要利用法律力量予以重锤打击,绝不心慈手软。

    ⑥宽容是美德,当今社会大有发扬之必要。让我们大家都来讲一点宽容,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美。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①段引用周总理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列不能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A.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现在姑娘面前。姑娘惊恐万状,抽泣着说,冒称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台演奏,你现在已经是我的学生。”

    B.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

    C.红军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等30多人到前沿察看地形,传令兵手执红旗边跑边喊让路。只有一个战士坐着不动。彭德怀见人挡路,便喊了几句。战士站起来朝彭总就是两拳。彭总让他匆匆赶路。事后,传令兵捆来那个战士见彭总。彭总立即让他回去。战士自知闯祸,心里害怕,见彭总毫不在意,深受感动。

    D.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于是把猪给杀了。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以“就这样被征服”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②文体不限;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④字数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