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亳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项中对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弟子三千,身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有七十多人。

    B. 孔子在封建时代受到极高的尊崇,明世宗封他为“至圣先师”。

    C. 孔子从事教育活动有比较全面的教育内容,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D. 孔子从事教育活动有一套相辅相成的教材即德行、言语、政事以及文章博学。

  • 2、填入下列空缺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为什么诗书画“意境”一说会出现在唐代?

    ①隋唐以后儒、道、释三家渐相融合

    ②于有形、无形之间,深入于中国土大夫文化的层面

    ③晚唐以后禅普及,禅宗文化发展迅猛

    ④因而也渗入于士人酷爱玩味的文艺创作和鉴赏

    ⑤学界基本肯定与佛教禅宗文化的兴起有直接的联系。

    A.①②③④⑤

    B.⑤③①④②

    C.⑤①③②④

    D.①③⑤②④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追记优秀共产党员、复旦大学教授钟扬

    张烁

    大德曰生

    你可知,一粒袁隆平教授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让我国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你可知,仅仅20多株被西方“植物猎人”引进的我国野生猕猴桃枝条,发展成了新西兰经济的支柱产业?

    你可知,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收集有全世界最多的豆科植物种子,一旦全球变暖,英国将占据粮食作物的基因优势?

    “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钟扬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要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作为对人类负责的植物学家,他立誓,要在当下为人类建一处种子的“庇护所”。这个想法,终因复旦大学和西藏大学的结缘成为现实。自此,钟扬背起足有三四十斤重的双肩包,带着学生开启了为国家收集种子的征程。

    16年来,钟扬和学生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艰苦跋涉50多万千米,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 4000 多万颗种子,占到了西藏高等植物的近1/5。他的理想,是在未来10年间,收集西藏植物的1/3以上,如果有更多人加入,也许30年就能全部收集完……

    “最好的植物学研究,一定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做出来的。”钟扬有些“傲娇”地与学生共勉,这也成为他一生大写的标注。

    党员本色

    经年累月的高原工作,让钟扬的身体频发警报。2015年5月2日,51岁生日当晚,他突发脑出血,血管中流出的殷红鲜血化作CT片上大块惊人的白斑。从医院出来,医生给他规定了3条“铁律”:一是戒酒,二是吃药,三是绝不可再去西藏。担心钟扬的人们“舒了口气”:这个“钟大胆”,可以在进藏上消停消停了吧。

    离开ICU刚半年,他又进藏了。开始不敢坐飞机,就辗转坐火车。怕在家人那里“落埋怨”,就偷偷一个人行动。很多人不解,他连命都不要了,到底想要什么?钟扬,他仿佛对一些人们热衷追逐的事从不在乎,又仿佛对一些人们不可理解的事格外执拗。

    研究植物一辈子,万千植物中,钟扬最爱高原植物,它们在艰苦环境中深深扎根,顽强绽放……他曾深情写下这样的诗句:世上多少玲珑的花儿,出没于雕梁画栋;唯有那孤傲的藏波罗花,在高山砾石间绽放。这是高原植物的品格,也是钟扬,这个有着2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

    先生之风

    “教师是我最在意的身份。”钟扬说,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宝贵的种子,全心浇灌就会开出希望之花。这些年,除了为国家收集植物种子,钟扬倾注了巨大心血培育最心爱的种子——学生们。

    初始援藏,钟扬想为青藏高原盘点植物“家底”。漫长科考道路上,他慢慢意识到,这片神奇的土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将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藏族学生心中,也许会对未来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于是,他想把西藏大学的“造血机制”建起来,打造最好的平台,把学科带到新高度。

    事实上,钟扬的视野从没离开过下一代。“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要从小培养,现在让孩子们多一点兴趣,说不定今后就多出几个科学家。”谁能想到,一个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的大教授,每个月却坚持抽出两天去上海的中小学开科普课。多年来,钟扬以巨大热情投入科普教育中,参与了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建设,承担了自然博物馆500块中英文图文的编写工作,出版了3本科普著作和6本科普译著,每年主讲30场科普讲座。钟扬,是有口皆碑的明星科普专家。

    高原永生

    2017年9月25日凌晨5时许,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在为民族地区干部授课返程途中,钟扬遭遇车祸,生命定格在了53岁。

    这就是那个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祖国植物基因库,在青藏高原跋山涉水50多万千米,数次攀登至海拔6000多米,收集了4000多万颗种子,打响了“植物保卫战”的人吗?这就是那个不顾高血压、心脏肥大,坚持16年援藏,让西藏大学生态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的人吗?这就是那个从教30余年,立志要为每个少数民族培养一位植物学博士的人吗?

    钟扬那带着湖南味的普通话依然回荡在耳边:“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下去,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

    (摘编自2018年3月26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扬走进西藏,最初是出于生物学家的使命感: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为人类建种子的“庇护所”。

    B.钟扬托物言志,写诗赞颂藏波罗花深深扎根高原,能在艰苦环境中顽强绽放。这朵孤傲顽强的小花象征了他的生命品格。

    C.在漫长的科考途中,帮助西藏大学建好生态学科,留下一支优秀科研团队,成为钟扬的新梦想、新目标。

    D.钟扬艰苦援藏16年,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标题《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中的“种子”一语双关,既指他收集的种子和培养的学生,又指钟扬自己。

    B.文章开头用袁隆平等三个事例强调了植物基因库在国家建设中的关键作用,这是钟扬成为科普专家的直接原因。

    C.文中交代了钟扬突发脑出血和遭遇车祸去世的具体时间,这样精准的表述饱含了对钟扬离世的无限哀痛之情。

    D.文中多次引用钟扬说过的话,直接表现了钟扬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塑造了钟扬的形象,使文章更加真实、准确、可信。

    3钟扬在植物学研究、共产党员的追求和教师的责任等方面有自己的价值观。请结合材料,探究在钟扬身上体现出的价值观与人生的关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人之所罕至焉。

    (2)攀栖鹘之危巢,__________________

    (3)在《伶官传》序中和孟子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观点一致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琵琶女梦到少年事的伤感。

    (2)秋景萧瑟,故古人常以秋景写哀情,例如杜甫《登高》里一句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通过描写色彩鲜明、动静结合的秋景,表达出了作者的悲情。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姓统治的沉痛之情。

     

  • 6、名句默写。

    (1)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正如《论语》中所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星宿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李白《蜀道难》中写到星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好的诗文往往表现在情景交融上。姜夔《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虚实对比,描绘了战争洗劫后扬州城的荒芜景象,令人感叹。

    (4)《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一文中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引用典故,写出了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在《锦瑟》中借用庄周和杜宇的典故,表达自己迷惘又失落的内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过秦论》中“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五代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踏枝

    冯延巳〔五代〕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注释】①悠悠:另作“依依”。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几日行云何处去”一句,以“行云”比喻女子的丈夫或情人,写出了女主人公对冶游不归之人的惦念与牵挂

    B.“百草千花寒食路”借寒食时节花草繁茂,烘托出女主人公目睹春日胜景想到自己韶华将逝,油然而生的自珍自怜之情。

    C.“如柳絮”三字,将无形之愁具体化,极写春愁既多且乱,与李煜以“一江春水”写愁之绵长不尽,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词前后三处使用问句,一次比一次迫切,感情层层蓄积,展现了孤独寂寞的女主人公的心理发展过程。

    【2】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评价冯延巳词“穷顿挫之妙”,请结合下片,从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角度加以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调太平州司法参军,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为实录检讨。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襄州、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

    加直龙图阁、知福州。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

    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姝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昏嫁,一出其力。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乃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石安石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选自《宋史·曾巩传》有删节)

    南丰先生之文,原本“六经”,出入于司马、班固之书。朱子喜读其文,常称其文字。南丰之文深于经,而灌磨乎史汉。深于经,故确实而无游谈;濯磨乎史汉,故不庸不秽。文至于斯,亦可以上下千古而卓然垂不朽于著作之林矣!

    (节选自张伯行《曾文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B.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C.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D.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甫冠,指刚刚成年。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B.丁母艰,母亲去世,又称“丁母忧”。“丁”,理解为遭遇。

    C.孝友,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文中用来赞美曾巩品德优秀。

    D.朱子,指朱熹,南宋理学家、思想家,赐谥号“文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巩天资聪颖,数百字的文章,张口就能背诵。十二岁时,所作的《六论》,被天下人传颂,受到欧阳修的称赞。

    B.江西瘟疫大流行,曾巩能够积极应对,命令各县镇亭传都储存药物,给生活困难的军民提供衣食,分配医生诊治。

    C.曾巩为人正直,能直言人过。宋神宗曾向曾巩询问王安石为人,曾巩指出王安石敢作敢为,但难于改正自己的错误。

    D.曾巩的文章深受“六经”和司马迁、班固的影响,内容确切信实而不浮夸,并且格调高洁,可以称得上是卓然不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

    (2)抚四弟、九姝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昏嫁,一出其力。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中医诊断学主要内容

    四诊

    望、闻、问、切

    八纲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辩证

    八纲辩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辩证、脏腑辩证、经络辩证、六经辩证、卫气营血辩证、三焦辩证

    诊断

    常见疾病诊断及证侯诊断;症状鉴别;病案书写

    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的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材料二:

    近日,北京中医药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等8所中医药大学被世界医学院校名录除名,其理由是:中医无法验证。他们认为中医经不起现代科学的考察验证,也无法反复做病理试验。同时其理论基础与现代医学也完全不一样,经络与五行之说,完全超出了其他国家人们的认知。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一名患者的身份,给上述8所中医药大学中的任意一所写一封信,阐发你对除名事件的看法和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装;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