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张家口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项中的修辞手法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在此以玉壶中晶莹透明的冰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

    B.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引用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将主观主义者比作“墙上芦苇”和“山间竹笋”。

    C.《红楼梦》用“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来形容贾宝玉,此处运用的是借喻,“纨椅”指细绢做的裤子,泛指富贵子弟的华美衣着,也借指富家子弟;“膏粱”指肥肉精米,借指富贵子弟。

    D.“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诗人王涯把“新月”比作“蛾眉”,意为弯弯的月牙就像娇妻的蛾眉。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多么宁静的世界啊,万籁俱寂,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

    B.学无止境,如果有了一点成绩,我们便自命不凡,翘起尾巴,就会妨碍以后的进步。

    C.陕西剪纸简练质朴,它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剪纸风格相比,可谓是各有千秋

    D.圣灵山大溶洞是大自然的造化,它浑然天成、巧夺天工,令观者赞叹不已。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1023年的时候,宋朝的穷人家会教小孩如何种稻或织布,有钱人家则是教男孩读经写字、骑马射箭,教女孩三从四德。毫无疑问,这些技能到了1060年还是很重要。

    相较之下,对于中国或世界其他地方到2060年会是什么样子,现在的我们却一无所知,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一切都会改变,但到那个时候,现在孩子学的各种技能,绝大多数可能没有什么用了。随着改变的步伐加速,除了经济会改变,就连“作为一个人”的意义也可能不同。

    想跟上2060年的世界,我们该教什么呢?被大量信息淹没的21世纪,老师最不需要教给学生的就是更多的信息。学生需要的是能够理解信息、判断信息重要性,最重要的是能够结合点滴信息,形成一套完整的世界观。尤其是要能够随机应变,学习新事物,在不熟悉的环境里仍然保持心智平衡。

    人类得一次又一次地重塑自己。

    从远古时代开始,人的一生分为两个阶段: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你在第一阶段累积各种信息、发展各种技能、建构起自己世界观的同时,也建立起稳定的身份认同。人生的第二阶段,你依靠累积下来的技能闯荡世界,谋取生计,贡献社会。

    但到2060年,由于改变速度的加快、人的寿命延长,这种传统模式将无以为继。人一生之中的各个接缝处可能出现裂痕,不同时期的人生也不再紧紧相连。“我是谁”会变成一个比以往更加紧迫也更加复杂的问题。而这很可能会带来极大的压力,因为改变总是会造成压力。15岁的时候,你忙着自我重塑,人生的变化,有点儿吓人,但也令人兴奋。但到50岁,你就不想改变了,大多数50多岁的人,并没有准备好随时改变自己的身份认同及性格的深层架构。

    然而在21世纪,“稳定”注定是个我们无福消受的奢侈品。如果还想死守稳定的身份、工作或世界观,世界只会从你身边嗖的一声飞过,把你远远抛在后面。有可能你有很长的时间,只能活得像一个无知的化石。想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还有点儿用,就需要不断学习、重塑自己。

    如果“不确定性”已经不再是例外,而是常态,又要怎么过下去?

    想在这样的世界过得顺风顺水,需要心态非常灵活、情感极度平衡。人类将不得不一再放弃某些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学会与改变和平相处。但麻烦的是,教孩子拥抱未知、保持心态平衡,比教他们物理公式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要困难许多。而且现在的教师多半也是旧教育系统下的产物,通常他们自己的心态也都不够灵活。

    到底你可以依赖什么呢?也许是技术?这个选项更冒险。技术可以带来许多帮助,但如果技术在你的生活里掌握太多权力,它就可能把你当作人质,走向它想达到的目标。几千年前,人类发明了农业技术,但这只让一小群精英富了起来,大多数人反而沦为奴隶。大多数人发现自己得顶着炎炎烈日拔草、浇水和收割,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也可能是未来你的命运。

    技术本身并不坏。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技术能帮助你达成目标。但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它就很容易为你塑造目标,控制你的生活。特别是随着技术越来越了解人类,你可能会发现,好像是自己在为技术服务,而不是技术在服务你。有没有看过街上的行人像僵尸一样在游荡,脸几乎贴在手机屏幕上?你觉得是他们控制了技术,还是技术控制了他们呢?

    那么,你该依赖自己吗?

    面对这项令人生畏的任务,你必须下定决心,了解自己这套操作系统,要知道自己是什么、希望在人生中达到什么目标。你要认识你自己。现在已经不是老子或苏格拉底的时代,人类已经有了强大的竞争对手。可口可乐、亚马逊、百度争先恐后,都想非法侵入你。不是侵入你的手机、你的计算机,也不是侵入你的银行账户,它们想黑进的就是“你”,以及你的生物操作系统。

    算法现在正看着你,看着你去了哪里、买了什么、遇见了谁。再过不久,算法就会监视你走的每一步、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凭借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对你的了解只会越来越深。而等到这些算法比你更了解你自己,就能控制你、操纵你,而且你无力抵抗。到头来,这就是个简单的经验问题:如果算法确实比你更了解你身体内部发生的一切,决定权就会转到它们手上。

    当然,也有可能你很高兴能把所有决定权都交给算法,相信它们会为你和世界做出最好的决定。如果真是这样,你只要轻轻松松享受安排好的旅程,什么事都不用做,交给算法就好。但是,如果你还想为自己的存在、为人生的未来保留一点儿控制权,就得跑得比算法、亚马逊和百度快,在它们之前就认识你自己。

    (摘编自尤瓦尔·赫拉利《教育:改变是唯一不变的事》,林俊宏译,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变速度的加快,让人类对未来的变化难以预测,老师需要教给学生更多的信息。

    B.从远古时代开始,人在走向社会之前就要累积信息、发展技能、建构世界观,同时建立身份认同。

    C.作者认为技术本身并不坏,但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可能会沦为技术的奴隶。

    D.凭借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对人类的了解越来越深,一旦算法比你更了解自己,人类就将失去对自己的决定权。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提到中国宋朝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还提到中国当代互联网公司百度等,可见作者对中国的相关问题有过研究。

    B.现在的教师多半是旧教育系统下的产物,通常他们自己的心态也都不够灵活,说明教师不再是教育的必需。

    C.随着年龄增长,大部分人对改变的适应性会越来越差,但在“不确定性”成为常态的未来世界,人必须适应改变。

    D.未来世界,人们能真正认识自己、不断重塑自己,那么被算法操控则不必太忧虑。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中画线句表达观点的一项是(       

    A.王大妈喜欢刷小视频,尤其是反映家庭生活的短剧,时间一长,她发现网站每次会自动推送类似的视频。

    B.小陈计划去苏州旅游,选择某平台推荐的省心攻略,后来她发现网上好多游客跟着推荐走的旅游路线相似,拍摄角度也相似。

    C.学校借助大数据跟踪并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D.小林借了网贷,还没到协议规定的还款期限,平台就提醒及时还贷,因为平台借助大数据监测到她近期收入能力太低。

    【4】作者是怎样阐明人要不断重塑自己的原因的?请简要概括。

    【5】未来的“不连续性”时代,“我是谁”会变成一个比以往更加紧迫也更加复杂的问题。面对无法认清“我是谁”的危险,我们该怎样认识真正的自己、不被技术控制?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默写。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李凭箜篌引》中正面描写美妙多变、华丽悦耳、悲抑或欢快的乐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3)《书愤》中描述陆游青壮年时期的战斗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5)《过秦论》中,“____________”两句形象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 5、理解性默写。

    (1)《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3)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而“________”则写出了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的场景。

    (4)在《陈情表》中,作者用“________”委婉地说出母亲改嫁的事实;而“________”则直接表现了他门庭衰微福分浅薄的事实。

    (5)在《陈情表》中作者抓住晋朝“________”的治国原则,坚持和祖母相依为命,因此“________”。

    (6)《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铠甲兵器,共同赶赴战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3)古诗词中常常用头发斑白表现诗人的愁苦,如“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的“___________”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而“___________”是说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

    (3)《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的天赋本性和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打破老师的神秘地位,客观地表述弟子和老师之间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说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杜牧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逍遥游》当中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者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鱼我所欲也》中说人人都有向善的心,而贤者能够做到坚持不懈,“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________________ ”。

    (6)《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分析齐威王受蒙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7)《出师表》中诸葛亮表明自己无意功名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杜甫的《旅夜书怀》中描写星星低垂在辽阔的天际,月亮在涌动的江面上流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边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绮丽。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拟行路难》中五言七言杂陈,错落有致,韵脚由流、愁到难、言,变换灵活,韵律优美。

    B.《行路难》中用典丰富,伊尹、姜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幻莫测、难以预料的感触。

    C.《行路难》的题材和表现手法都受到《拟行路难》的影响,风格豪放俊逸,笔力酣畅淋漓。

    D.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了诗歌的韵味和感染力。

    2请比较两首诗情感的异同。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日:“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馀,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①釐:胙肉,祭过神的宝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B.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C.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D.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郡,古代行政区域,始见于春秋时期,秦代以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

    B.服色,每个王朝都有自己崇尚的颜色,“易服饰”被认为是关系到国运的大事。

    C.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又特指君主,又可指诸侯,后又泛指达官贵人。

    D.谪,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类似的说法还有“迁”。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生富有才华得到提拔,他十八岁时就能以赋诗写文章闻名郡里,二十岁成为最年轻的博士,得到孝文帝的喜爱,一年之内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

    B.贾生受到嫉妒,被贬长沙,孝文帝想把贾生提拔到公卿的位置上,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等人嫉妒他,在孝文帝面前诋毁他,于史孝文帝把他贬谪到长沙。

    C.贾生心情郁闷,凭吊屈原。贾生前往长沙,自认不适应长沙的气候,寿命不会长久,又想到是被贬而来,心情抑郁。在渡湘江时做了一首诗来凭吊屈原。

    D.贾生多次上书,未被采纳。贾生谏阻封准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他多次上书,诸侯封地有的连接好几个郡,可以逐渐削减他们的封地,文帝均未采纳。

    【4】把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2)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月20日晚,唐某和宗某穿着日本军服,在南家紫金山抗日守军稠堡前摆造型拍照,玷污抗战遗迹,引起群众强烈试责,后被警方行政拘留15日。

    2月22日,孟某在微信群中侮辱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受到广大网友指责,被警方行政拘留5日。3月3日,孟某又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拍摄带有侮辱性词汇的视频并发布在网上,引起广大网友的愤怒,被警方行政拘留8日。

    3月8日,王某在微信群中发布涉及南京大屠杀的极端言论,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被众多网友举报,涉嫌寻衅滋事犯罪,后被警方行事拘留。

    “对以上事件,你有怎样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