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宜春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书籍具有不朽的本质,在人类所有的奋斗中,唯有书籍最能经受岁月的磨蚀。庙宇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了,而经典之籍则与世长存。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新颖如故,熠熠生辉。只要拂动书页,当时所言便洗耳恭听。时间的作用淘汰了粗劣制品。就文学而言,只有经典明言(明智睿哲的话)方能经久传世。

    A. 与世长存   B. 真知灼见   C. 熠熠生辉   D. 洗耳恭听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企业在推进“一带一路”国家倡议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多种方式促使项 目落地,不能一遇到困难就浅尝辄止

    ②已经分别二十多年的同窗好友在学术交流会上一见面就坐在一起,谈笑风生 ,相互述说着各自的家庭情况和学术研究方向。

    ③时间如行云流水 ,到去年 12 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满 15 年,根据入世协议,西方国家应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④习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可谓提纲挈领 ,表明将与香港各界一道,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⑤很多学生在暑假期间去泰山攀登十八盘时,都感到此处崖壁如削,陡峭的盘路镶嵌在 崖壁边,似天门云梯,真是扣人心弦

    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初心,不能因为干出了点成 绩就伐功矜能 ,甚至认为有理由贪污腐败。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毛泽东于1942年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延安讲话》)和习近平在201410月发表的《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北京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文艺性质和意义的理解认知。在现代世界,任何国家的文艺在发展过程中,都无法回避且必须面对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两个讲话给予了妥当的理论处理,二者虽然所处的社会语境有很大不同,但其解决问题的立足点却是一致的,那就是人民本位下的民族文化立场。

    两个讲话的人民本位意识,首先表现在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主基调上;其次,还表现在二者在语言表述上平民化的修辞与话语策略,极少采用专业词汇,而是采用口语聊天的形式,通俗易懂。

    两个讲话的民族本位意识,主要表现在二者均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外来文艺,对外来文化、文艺观念及其作用和影响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反思;在主导性质和方向上,具有强烈的本土文化意识。在中国化本土文艺话语建构成熟之前,中国文艺话语要么打着欧美国家文艺话语的印迹、要么打着俄日文艺话语的印迹,与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犹若云泥。

    《延安讲话》发表之前,俄苏话语成为左翼文艺界的主流话语。《延安讲话》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实事求是地强化革命叙事中农民阶级叙事。《延安讲话》极力提倡工农兵文艺,把那种对外来文艺观念硬搬和模仿行为斥之为文学教条主义和艺术教条主义。《延安讲话》成功破解了文艺理论现代发展中的话语移植困局,并以之作为话语阐释符码,成功建构了中国现代第一个本土化的文艺理论话语体系。

    《北京讲话》之所以重视文艺发展中的民族本位意识,把中国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是因为新时代中国的文艺发展面临民族文化自强的迫切要求,且其社会文化语境比20世纪40年代更为复杂。由于缺乏中国化的思维和理论根基,中国文艺学者成为苏联文艺话语、西方文艺话语的兜售者,他们用外来话语对中国文艺对象所作的似是而非的研究分析,很难解释清楚中国文艺的艺术性质和艺术特征,更难以解决文艺活动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或难题。《北京讲话》中的文艺民族本位意识既顺应了世界大势,也顺应了国人民心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要求。

    《北京讲话》民族本位下的本土意识较之《延安讲话》论证得更为丰富,也更为充分。《北京讲话》以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这两个阐释符码为基本叙事单位,使中国精神得到了呈现。《北京讲话》不仅要求文艺创作主体在艺术理论和观念的理解上要有理论自信”“文化自信,还要求文艺创作主体在形式和技巧的认知上摆脱对西方文艺创作经验的迷信、依赖,从而在文艺创作活动中提升艺术创造的核心技术,锻造文艺领域里的中国芯

    两个讲话强调中国文艺发展中的民族化、中国化或者说去洋化,要求中国的理论工作者立足中国文艺的实践,概括、提炼出中国化的文艺理论,并以之对中国文艺的发展及其审美价值作出理解、解释、认识、评价。

    基于人民本位和民族文艺独立性立场的《北京讲话》将对新时代中国的文艺实践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延安讲话》为解放区建构了一个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艺现实,其后就涌现了以《小二黑结婚》为代表的农民文艺作品,成为理论创造现实、引导文艺创作实践的典型例证。《北京讲话》为21世纪的中国人民建构了一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艺现实,假以时日,未来中国文艺界必定会有表现中国梦的辉煌作品问世。

    (摘编自张清民《两个文艺讲话的话语意义分析》)

    材料二: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充分认识肩上的责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同时,文艺界知名人士很多,社会影响力不小,大家不仅要在文艺创作上追求卓越,而且要在思想道德修养上追求卓越,更应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事实上,外国人也跑到我们这里寻找素材、寻找灵感,好莱坞拍摄的《功夫熊猫》花木兰》等影片不就是取材于我们的文化资源吗?

    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等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我们要结合断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

    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摘编自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延安讲话)极力提工农兵文艺。坚决反对中国文艺借鉴俄苏话语,进而破解了文艺理论现代发展中的“话语移植困局”。

    B.《北京讲话)把“中国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与新时代中国的文艺发展面临民族文化自强的迫切要求紧密相关,

    C.《北京讲话》强调了文艺发展中的民族本位意识,这有利于改变中国文艺研究的现状,有利于解决文艺活动中的一些问题,

    D.《北京讲话》使“中国精神”得到了呈现,是因为它把“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这两个阐释符码作为基本的叙事单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现代世界,任何国家的文艺都要面对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问题。两个“讲话”虽所处社会语境不同,但都对此问题进行了理论处理。

    B.两个“讲话”都强调了中国文艺发展中的民族化、中国化,但从对中国文艺实践和发展产生的影响角度来看,《延安讲话》要比《北京讲话》小。

    C.两个“讲话”都强调根据国情进行文艺创作,《延安讲话》鼓励文艺创作者围绕农民阶级叙事,《北京讲话》鼓励文艺创作者围绕“中国梦”叙事。

    D.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前提,我国当前要想得到高速发展最重要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文艺的民族本位意识的一项是(     

    A.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

    B.鲁迅的《彷徨》

    C.好莱坞拍摄的《花木兰》

    D.梁晓声的《人世间》

    【4】材料二习总书记的讲话体现出了“人民本位下的民族文化立场”,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关汉卿在《窦娥冤》中借窦娥之口直指现实善恶错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应有的天道公理形成鲜明对比。

    (2)《雨霖铃》中被称为“古今俊语”为人传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歌《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4)蔺相如门客请辞时谈及离开亲友来侍奉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两句,写对诸葛武侯的评价,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也流露出诗人的一丝委屈和对肃宗的失望。

    (2)《离骚》中,屈原以“众女”比喻朝中群小,他们嫉妒自己,“______”,诋毁正直的诗人,而荒唐的君王却“______”,让诗人忧愁痛苦。

    (3)《庄子》中说死生是人的一件大事、每个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亡。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表现女主人公“白头偕老”的愿望完全破灭,感到怨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洁身自好反遭殃受累,早晨进谏、傍晚被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认为,人要接受苦难的磨砺,这种磨砺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传神地描写了琵琶女在诗人再三邀请下出场时那种羞怯的神态。

    (2)《赤壁赋》中苏轼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绘出了曹操率领军队在攻破荆州后志得意满斟酒赋诗的形象。

    (3)《诗经·氓》中描写女主人公和氓年少时分青梅竹马的美好时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卫风·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女子登上倒塌的城墙遥望男子。

    (2)韩愈在《师说》中用圣人孔子转益多师的例子论证“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对这种观点,他给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在《逍遥游》中,设计了两类动物以反问的语气对大鹏进行嘲笑,先是蜩与学鸠问“____________?”,后面又有斥鴳的“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将诗歌比拟为树,把思想感情比作树根,认为语言、声韵、思想都是由“情”衍生出的,这在《与元九书》表述为八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山中激流和石头滚动的巨响烘托出蜀道之险。

    (3)杜甫的《蜀相》中,描绘了祠堂内美好春景又融进了崇敬与追怀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柳永《望海潮》中的“____________”写出了街巷河桥的美丽;“____________”写出了居民住宅的雅致。

    (5)屈原《离骚》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孔子“逝者如斯夫”的诗句,都以流水比喻时光,表达时不我待的感慨。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两首宋词,按要求作答。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两首词都以城市为表现对象,试从意象、意境、手法方面比较两首词的不同。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獬,字毅夫,安州安陆人。少负俊材,词章豪伟峭整,流辈莫敢望。进士第一。入直集贤院、知制诰。英宗即位,治永昭山陵,悉用乾兴制度。獬言:“今国用空乏,近者赏军,已见横敛,富室嗟怨,流闻京师。先帝节俭爱民,盖出天性,凡服用器玩,极于朴陋,此天下所共知也。而山陵制度,乃欲效乾兴最盛之时,独不伤俭德乎?愿饬有司,损其名数。”不报。又上疏言:“陛下初临御,恭默不言,所与共政者七八大臣而已,焉能尽天下之聪明哉?愿申诏中外,许令尽言,有可采录,召与之对。至于臣下进见,访以得失,虚心求之,必能有益治道。”帝嘉纳之。时诏诸郡敦遣遗逸之士,至则试之秘阁,命以官。颇有谬举者,众论喧哗,旋即废罢。獬言:“古之荐士以谓拔十得五犹得其半况今所失未至十五而遽以浮言废之可乎愿复此科使豪俊无遗滞之叹”未及行,出知荆南。神宗初,召獬夕对内东门,命草吴奎知青州及张方平、赵抃参政事三制,赐双烛送归舍人院,外廷无知者。遂拜翰林学士。朝廷议纳横山,獬曰:“兵祸必起于此。”已而种谔取绥州,獬言:“臣窃见手诏,深戒边臣无得生事。今乃特尊用变诈之士,务为掩袭,如战国暴君之所尚,岂帝王大略哉!谔擅兴,当诛。”又请因谅祚告哀,遣使立其嗣子,识者韪之。权发遣开封府。民喻兴与妻谋杀一妇人,獬不肯用按问新法,为王安石所恶,出为侍读学士、知杭州。御史中丞吕诲乞还之,不听。未几,徙青州。方散青苗钱,獬言:“但见其害,不忍民无罪而陷宪网。”引疾祈闲,提举鸿庆宫,卒,年五十一。家贫子弱,其柩藁殡僧屋十余年,滕甫为安州,乃克葬。

    (节选自《宋史·郑獬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荐士/以谓拔十得五/犹得其半/况今所失未至十五/而遽以浮言/废之可乎/愿复此科/使豪俊无遗滞之叹/

    B.古之荐士/以谓拔十得五/犹得其半/况今所失未至十五/而遽以浮言废之/可乎/愿复此科/使豪俊无遗滞之叹/

    C.古之荐士/以谓拔十得五/犹得其半/况今所失未至十五/而遽以浮言废之/可乎/愿复此科使/豪俊无遗滞之叹/

    D.古之荐士/以谓拔十得五/犹得其半/况今所失未至十五/而遽以浮言/废之可乎/愿复此科使/豪俊无遗滞之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制度,所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章准则。

    B.有司,官员,古时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职官为“有司”。

    C.告哀,本义是诉说内心的痛苦与哀伤,后引申为人死后报丧。

    D.青苗钱,宋代实行青苗法,青黄未接时,官府贷给农民的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獬才智卓越,科考优秀。少年就以才学闻名,诗词文章风格豪放工整,同辈中无人敢同他比;后进士考中第一名,入朝为官。

    B.郑獬恪尽职守,多次进谏。英宗即位后,他谏言严令有关人员降低修建永昭山陵规模等级;后又谏言英宗招纳贤士,广开言路。

    C.郑獬料事准确,亦敢直言。朝廷纳降横山,他却预料横山是兵祸之始;皇上重用变诈之士,他将皇上比作战国暴君,批评严厉。

    D.郑獬反感变法,怜恤百姓。他不肯按照王安石的新法办案,调任青州后,也因不忍看到青苗钱危害百姓,借口生病,请求退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初临御,恭默不言,所与共政者七八大臣而已,焉能尽天下之聪明哉?

    (2)家贫子弱,其柩藁殡僧屋十余年,滕甫为安州,乃克葬。

    【5】英宗“治永昭山陵”,意欲效法前代。请结合文本说说郑獬进言劝阻的理由。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进行写作。

    请以冬天里的暖流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3年2月,荷兰一家公司宣布,将面向全球招募4名移民火星的志愿者。这似乎是个异想天开的想法,多数人认为这是个玩笑,但来自河北省的李大鹏真的报名了。经过两轮筛选,2015年2月16日,这家公司公布了入围候选者名单,李大鹏名列其中。

    两年前,李大鹏就开始餐后刷牙,防止牙齿发炎,因为宇航员的身体不能有任何炎症。其次,他每天坚持锻炼以强健体魄。此外,他还每天在网上搜索几遍关键词火星,密切关注这个距他至少5000万公里的遥远星球。

    李大鹏为什么能够成功入围?有人认为因为他是有心人,有人认为因为他是有梦想的人,有人认为因为他是有准备的人,还有人认为因为他是勇于挑战的人……其实,不仅是李大鹏,也不仅是报名移民火星,其他人、其他事亦然,成功总会眷顾那些有心人、有梦想的人、有准备的人、勇于挑战的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